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体育“体智能”创造教育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7
1
作者 李会增 徐丽 吴子国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72-75,共4页
重新审视 2 1世纪高校体育创造教育目标 ,创造性技能教育、终身性知识教育和远程性人文教育 ,将成为新世纪体育教育的主旋律。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健康服务的群体。构建体智能创造教育模式 。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育 “体智能”模式 创造教育模式 素质教育 教育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教育模式的探索
2
作者 骆有亮 周柏云 《学习与实践》 1999年第9期58-60,共3页
我国教育已开始全面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最高层次,创造教育及其实施一直是教育界探讨的焦点。近几年来,根据邓小平教育思想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武昌实验中学更新观念,努力探索,在培养学生... 我国教育已开始全面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最高层次,创造教育及其实施一直是教育界探讨的焦点。近几年来,根据邓小平教育思想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武昌实验中学更新观念,努力探索,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施创造教育 创造教育模式 素质教育 邓小平教育思想 更新观念 应试教育 核心内容 我国教育 发展纲要 培养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知识经济 实施创造教育
3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9年第Z2期81-83,共3页
创造教育是我校在创办特色学校,进行素质教育探索中提出来的。我校不仅重视知识传授,更重视学生创造特长的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开发。我们提出了以“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为办学总目标,以“三好两有”为培养总目标的创造教育模式。 这... 创造教育是我校在创办特色学校,进行素质教育探索中提出来的。我校不仅重视知识传授,更重视学生创造特长的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开发。我们提出了以“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为办学总目标,以“三好两有”为培养总目标的创造教育模式。 这模式的操作性概括起来为“一个目的、两个突出、三个调动、四大特色、五个渠道、六条原则、七种方法、八项准则”。 “一个目的” 即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着重点是发展创造力。“两个突出”,一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二突出创造教育。“三个调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施创造教育 创造教育模式 识经济 活动课程 科技实践能力 爱国主义教育 创造思维 七种方法 学科教学 发展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模式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春 方友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7-38,共2页
进入90年代,知识经济以迅猛的浪潮席卷全球,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我国的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这是我们每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一、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困境与出路教育模式一般包括教... 进入90年代,知识经济以迅猛的浪潮席卷全球,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我国的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这是我们每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一、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困境与出路教育模式一般包括教育的评价制度、教育方式、对知识的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经济时代 创造教育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 创造教育 创造能力 应试教育 劳动者 所有制结构 教育方式 教育行政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立现代教育观念,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私立南昌创世纪综合学校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5
《求实》 CSSCI 1998年第11期16-16,共1页
私立南昌创世纪综合学校是由华藉德国教育学博士黄晓浪先生创办,与德国教育机构合作,旨在培养国际型、创造型的现代高能人才,集学前教育、小学、中学教育为一体的全日制寄宿型学校。这所学校发扬中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充分吸收西方现... 私立南昌创世纪综合学校是由华藉德国教育学博士黄晓浪先生创办,与德国教育机构合作,旨在培养国际型、创造型的现代高能人才,集学前教育、小学、中学教育为一体的全日制寄宿型学校。这所学校发扬中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充分吸收西方现代教育精华,致力于开辟一条培养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育观念 教育理论与实践 综合学校 创世纪 素质教 教育子系统 基础课程 新局面 特色课程 创造教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中国教育
6
作者 郭丰 《吉林畜牧兽医》 1999年第9期9-9,共1页
现代教育是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与工业经济相适应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现代教育是否能与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这是目前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改革 发展 中国教育 创造教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