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进路
1
作者 李伟 王亚男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3-96,共4页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既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方法论,也是实现传统文化现代价值、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关键所在。为着力推动中华优秀...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既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方法论,也是实现传统文化现代价值、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关键所在。为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工作格局。要强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系统建构,聚合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外部动力,治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文化生态,健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人才队伍,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更好地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以黔东南为个案分析
2
作者 李永皇 杨丽梅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87,155,共1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文化传承的内在需求,更是构建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互鉴的重要路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迎来政策利好、公众关切、技术助力、市场扩容等重要机遇之际,也面临全球化冲击、商业化过度和传承人断层...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文化传承的内在需求,更是构建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互鉴的重要路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迎来政策利好、公众关切、技术助力、市场扩容等重要机遇之际,也面临全球化冲击、商业化过度和传承人断层等深层挑战。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具代表性,分布广泛、级别多元、类别丰富,呈现出鲜明的活态性、传承性、民族性与地域性。其实践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应坚持保护与创新并重原则,以“科技赋能-产业融合-协同传承”为支点,构建“活态传承+创新转化”的双轮驱动模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发展及文化振兴提供经验参照,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文化自信 黔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宋才发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2,共8页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脉和灵魂,更加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更加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脉和灵魂,更加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更加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新表达,中华优秀法律文化为建设法治国家奠定坚实法律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是奠立在深厚文化自信基础之上的,蕴含着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精神特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文化强国,需要在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下,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悠久的中华文明是独具特色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中华法律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创新发展之源,“和而不同”的中华文明涵养人类文明形态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法系 法律文化 文化建设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4
作者 柴奕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5,1,共5页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成为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项任务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理论研究中简称“两创”)为要求,揭示了中华优秀传...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成为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项任务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理论研究中简称“两创”)为要求,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方向。中华文明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要焕发其鲜活生命力必须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新的文化生命体,“两创”任务形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实现中华文明创新发展的实践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实践指向 中华文明 建设文化强国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两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对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汪信砚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7,共13页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不仅特别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具体实际的重要构成方面,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思想资源,从而表现出对推动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高度理论自觉,而且实际地对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思想、辩证法思想、知行合一思想、民本思想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诠释和改造,从而多方面地实现了对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传统哲学智慧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中国传统诚信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晓文 姜秀英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106-109,共4页
诚信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诚信问题的出现并非偶然因素,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在充分认识传统诚信文化的深厚底蕴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诚信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国传统的诚信文化从"中国传统文... 诚信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诚信问题的出现并非偶然因素,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在充分认识传统诚信文化的深厚底蕴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诚信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国传统的诚信文化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中华文化"。通过法德并举的双重手段,推动整个社会诚信道德水平的提升。既要积极吸纳西方诚信文化的精华,更要弘扬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的精华,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诚信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文化产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95
7
作者 黄永林 纪明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80,共9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文化产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指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潜在的社会和经济价值,通过创造、创意和创新性转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其主要途径包括:首先,要积极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的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文化产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指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潜在的社会和经济价值,通过创造、创意和创新性转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其主要途径包括:首先,要积极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的资源、技术、传承人和品牌优势,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市场经济的新结合点,用现代产业理念和市场经济法则进行开发,努力创建中华优秀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品牌;其次,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化元素资源潜在的经济价值,用现代审美思维进行创造性转化,生产出更多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为大众喜爱的产品;其三,大力开展文化科技融合,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原创力、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达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为促进的目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文化产业 文化与科技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7
8
作者 胡孝红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8-46,共9页
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上千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经过不断发展与完善,在不同历史时期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价值支撑。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结合中国发展实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为... 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上千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经过不断发展与完善,在不同历史时期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价值支撑。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结合中国发展实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传统吏治、协和万邦、天人合一的内容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转变为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从严治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引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段虹 武文利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2,共4页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近代以后,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遭遇到文明难以赓续的深重危机,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近代以后,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遭遇到文明难以赓续的深重危机,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在成功开辟的这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上,中国传统文化避免了同近代中国社会一道走向没落的命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翻开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新篇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近代中国社会 创新性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 正确道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泽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78,共7页
民俗文化蕴藏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独特的思想价值与人文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俗文化唯有紧跟时代潮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自身的现代性转型,适应时代新语境,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民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 民俗文化蕴藏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独特的思想价值与人文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俗文化唯有紧跟时代潮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自身的现代性转型,适应时代新语境,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民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除了深入阐挖民俗文化之精粹外,还应借助创意性思维对其熔魂铸魄,通过科技赋能不断创新民俗文化在形式与内容上的新表达。同时,要推动传统民俗文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实践应用,重视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不断激活传统民俗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时代风尚与现实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民俗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唐建兵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4-129,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结,浓缩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在时代变迁中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新内涵,能更好地融入家庭生活、服务社会实践。新时代要始终以习近平关于家庭... 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结,浓缩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在时代变迁中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新内涵,能更好地融入家庭生活、服务社会实践。新时代要始终以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根本指导,结合时代语境和现实需求,深入挖掘阐释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蕴含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同时借助文化创意活动对优秀传统家风文化进行时尚化重构和生活化传承,并应用现代新兴科技为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塑形赋能,不断推陈出新;在百姓生活实践层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的现代转型与创新发展,用生动鲜活、灵活多样的方式展现我国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的魅力,提高其现代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彰显其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风文化 道德准则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当下思考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圆梦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5-160,共6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特殊的历史定位中,面临着传统与现代更为深刻的文化转型,以及主体性意识缺失的时代困境。现代性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和精神带来种种冲击和挑战,主体性缺失带来严重的文化自卑、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特殊的历史定位中,面临着传统与现代更为深刻的文化转型,以及主体性意识缺失的时代困境。现代性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和精神带来种种冲击和挑战,主体性缺失带来严重的文化自卑、文化自负和文化焦虑心理。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要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在十九大报告中予以进一步明确。其基本路径既需要巩固传统文化自身的主体性,以文化自觉为起点,以文化自信为旨归,同时也需要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和优秀异质文化相结合,从而实现对自身的超越创新。这是个历时性的过程,也是在新时代条件下,传统文化必然需要完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转型困境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实践论》和《矛盾论》看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4,共6页
毛泽东的“两论”对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创”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从“两论”的背景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创”,必须面向现实的实践需要,而不是书斋里的抽象理论阐释和重构。从“两论”的理论渊源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创”不是... 毛泽东的“两论”对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创”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从“两论”的背景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创”,必须面向现实的实践需要,而不是书斋里的抽象理论阐释和重构。从“两论”的理论渊源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创”不是传统文化单一要素的转化和发展问题,而是要在立足于现实实践的基础上,既要接着马克思主义讲,也要接着中国传统文化说。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的实践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两创”的三大基本要素。从“两论”形成的路径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创”应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在形式、内容和价值理念层面展开多维度的转化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论 矛盾论 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档案编研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我是档案迷”丛书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程媛媛 梁艳丽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0-51,53,共3页
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编辑“我是档案迷”系列丛书之前建立了档案的“未成年人观”,丛书可读、可玩、可品。编研与业务工作相结合、注重集体智慧的发挥、善于合作等做法值得借鉴。幻化、活化、趣化是对编研内容创造性转化的主要方式,... 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编辑“我是档案迷”系列丛书之前建立了档案的“未成年人观”,丛书可读、可玩、可品。编研与业务工作相结合、注重集体智慧的发挥、善于合作等做法值得借鉴。幻化、活化、趣化是对编研内容创造性转化的主要方式,编研内容的拓展化、服务对象的定制化、影响力的宽泛性和持久性是编研创新性发展的主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编研 档案迷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丛书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淑玲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102-105,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塑造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感、构建理论来源和提升个人道德素养等方面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传统文化的时代特征、现实指导作用和转化方式。既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塑造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感、构建理论来源和提升个人道德素养等方面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传统文化的时代特征、现实指导作用和转化方式。既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又要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具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6
作者 周海涛 《河南农业》 2020年第18期54-55,58,共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源头是马克思主义,深厚土壤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不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幻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天下为公、为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源头是马克思主义,深厚土壤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不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幻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天下为公、为政以德、变革精神、民为邦本、天人合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7
作者 汤筠冰 吴泓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7,共12页
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印记,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唤起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本文以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内涵界定为出发点,系统考察其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显现出的七大特征:连续... 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印记,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唤起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本文以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内涵界定为出发点,系统考察其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显现出的七大特征: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时代性与生成性。其艺术化呈现通过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段来诠释中华文明内涵;创造性转化是以“古今中外”的文化融合为核心,并实现文明的价值重塑;创新性发展则表现为全球化语境下,致力于实现中华文明的当代转换。探究中国化进程中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呈现和传播路径,既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要着眼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世界文明互鉴中,传播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最终彰显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精神标识 艺术传播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付吉佐 陈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4,共8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治国理政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地运用于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明显成效,体现出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强烈的问题导向和理论阐释的大众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治国理政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地运用于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明显成效,体现出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强烈的问题导向和理论阐释的大众化等特点,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治理理论方法、中国风格的政党治理话语体系,更彰显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治理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审视
19
作者 林贤明 钟妍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153-160,共8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为新时代科学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基本遵循与实践指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为新时代科学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基本遵循与实践指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助于增强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推进文化繁荣,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实践中,需妥善处理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民族特色与面向世界、规律遵循与主观创造、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深刻领会守正创新的重要意义。坚持守正为本、创新为要,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又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创新思路、话语、机制和形式,激活中华文化活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促进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中国经验 被引量:7
20
作者 石美玉 詹雪芳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5,共4页
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中国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方面始终保持热忱,秉持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保护非物质... 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中国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方面始终保持热忱,秉持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非遗公约》”)的精神,结合国情创新探索非遗可持续发展。2023年是《非遗公约》通过20周年,中国作为最早加入的缔约国之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非遗保护传承的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创新探索 文化与旅游产业 结合国情 非遗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