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专利创造性判断中的作用反思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东华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6-69,共4页
[目的/意义]"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判断专利创造性的虚拟人,对其进行深入反思和剖析,将从根基上促进专利制度的完善和健康发展。[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调研分析、管理学模型等研究方法,明晰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内涵和外延,解读其局限... [目的/意义]"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判断专利创造性的虚拟人,对其进行深入反思和剖析,将从根基上促进专利制度的完善和健康发展。[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调研分析、管理学模型等研究方法,明晰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内涵和外延,解读其局限性并探讨其本质及可能的发展趋势。[结果/结论]本领域技术人员判断可以被能够进行客观和系统判断的管理学模型所取代,对创造性判断的研究应当从本领域技术人员转移到影响要素以及它们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领域技术人员 专利制度 专利创造性 创造性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利创造性判断的系统审视与3E评价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国群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5-129,共5页
创造性是一个有着多维内涵的概念,是专利法的重要基石。由于专利创造性判断中,主客体相互作用、创造性判断中的高度专业性、技术发展的剧变性等原因,创造性的判断具有复杂性为应对判断的复杂性,化解各种固有矛盾,基于系统科学中TSI和SS... 创造性是一个有着多维内涵的概念,是专利法的重要基石。由于专利创造性判断中,主客体相互作用、创造性判断中的高度专业性、技术发展的剧变性等原因,创造性的判断具有复杂性为应对判断的复杂性,化解各种固有矛盾,基于系统科学中TSI和SSM的逻辑,结合专利创造性内涵的理解,遵循相关规律提出综合性应对思路,并给对出对专利创造性判断评价的3E模型和监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 创造性 创造性判断 系统 国家创新系统 3E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利创造性判断的系统分析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国群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7-52,共6页
基于系统观视角,创造性作为判断的对象及客体,是一个由区别技术特征等要素表征的系统。专利创造性判断过程是一个由系统输入、系统输出、转换过程构成的评价系统,其中内部转换过程遵循法律判断的一般规则,表现为法律推理,遵循三段论原... 基于系统观视角,创造性作为判断的对象及客体,是一个由区别技术特征等要素表征的系统。专利创造性判断过程是一个由系统输入、系统输出、转换过程构成的评价系统,其中内部转换过程遵循法律判断的一般规则,表现为法律推理,遵循三段论原理。客体的系统性决定了对其判断方法需要系统性、整体性,因此专利创造性判断方法应是整体评价。基于中国实践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我国专利创造性判断客观化程度比较高,其中技术效果、普通试验能力、创造力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最终判别结果,对整体性判断有显著影响。因子分析发现我国专利创造性判断主要影响因素可归属创新特质因子及技术起点因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 专利创造性 创造性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利“创造性”判断中的“事后诸葛亮”——兼评我国《专利法》第22条及《审查指南》中相关规定 被引量:19
4
作者 牛强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57,共9页
"事后诸葛亮"问题在专利创造性判断标准的发展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非显而易见性"标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防止"事后诸葛亮"。美国专利创造性判断中的"教导-启示-动机"标准是防止"... "事后诸葛亮"问题在专利创造性判断标准的发展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非显而易见性"标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防止"事后诸葛亮"。美国专利创造性判断中的"教导-启示-动机"标准是防止"事后诸葛亮"的一个重要武器,但巡回上诉法院却错误的适用了该标准。随着美国专利质量的下降和"KSR"案的到来,"事后诸葛亮"问题又得到人们的重新审视。我国《专利法》第22条规定的"(突出的)实质性特点与(显著的)技术进步"标准及专利"审查指南"中的相关表述均存有问题,容易导致"事后诸葛亮"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判断 非显而易见性 事后诸葛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度视角下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之界定 被引量:8
5
作者 易玲 魏小栋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0-66,共7页
在我国专利法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实际上是专利创造性判断的一个隐性标准,涉及到专利审查和审判实务等多个程序,并且都作为判断的主体出现。尽管《专利审查指南》对这个概念进行诸多解释,但对于"... 在我国专利法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实际上是专利创造性判断的一个隐性标准,涉及到专利审查和审判实务等多个程序,并且都作为判断的主体出现。尽管《专利审查指南》对这个概念进行诸多解释,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的判定、所掌握的普通技术知识范围确定等均未明确说明,概念的使用不统一、静态知识范围不清晰、动态能力的大小不明确等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引起诸多争议。从本领域技术人员与创造性判断之发展的历史脉络入手,结合域外经验,深入分析本领域技术人员特性和功能,以期待多维度认识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完善我国的专利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领域技术人员 创造性判断 专利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