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劳动价值论发展的人工智能前沿
1
作者
王天恩
焦成焕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77,共8页
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创造价值的问题,既涉及理论的更深层次,又涉及实践的更广范围。对于这样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后果的问题,学界截然不同的观点表明必须在更深层次理解。作为人类对象性活动发展到特殊阶段的产物,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意...
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创造价值的问题,既涉及理论的更深层次,又涉及实践的更广范围。对于这样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后果的问题,学界截然不同的观点表明必须在更深层次理解。作为人类对象性活动发展到特殊阶段的产物,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意味着人类对象化活动从创造力的对象化发展到了创造性本身的对象化。正是--甚至只有从人类创造性本身的对象化理解人工智能,才能对其价值创造问题给出根据充分的肯定回答和相应论证,并就其所涉及的活劳动的发展过程、劳动的物化积累及其发展规律、人类创造性本身的物化等相关重要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人工智能的发展使机器作为对象化劳动得以在更高层次展开,凸显和发展了活劳动的对象化。由此,劳动资料的发展清晰呈现为一个智能化过程。正是人类创造性本身的对象化,更深层次表明了劳动价值论的理论解释力;正是作为人类创造性本身的对象化,人工智能的价值创造研究成了劳动价值论发展的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价值论
人类
创造
性的
对象
化
活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技术创造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许志晋
宋艳葵
《工业技术经济》
1994年第5期41-43,共3页
技术创造是与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相鼎立的人类三大基本创造活动之一。一种创造活动不能仅从它自身来考虑,还必须要从人的角度来考虑。在不同的创造领域里,人与创造产品之间所建立的联系要求人具有不同的、有时甚至是相反的态度。比如,...
技术创造是与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相鼎立的人类三大基本创造活动之一。一种创造活动不能仅从它自身来考虑,还必须要从人的角度来考虑。在不同的创造领域里,人与创造产品之间所建立的联系要求人具有不同的、有时甚至是相反的态度。比如,创造与欣赏艺术作品时人要保持高度的主观性;而在科学探索中就要试图完全排除由感觉,先人为主或者偏见所造成的干扰,不带主观色彩地考察和理解他的对象。而在技术创造中人的基本态度则是追求满足某种需要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创造
创造
主体
智力因素
创造
活动
创造对象
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
创造
个性
创造
力
知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世界的三重性与人的创造力——创造力的一种新理论模式
被引量:
1
3
作者
郭斯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63-68,共6页
自然界因人的介入而呈现三重性:想象世界、对象世界和客体世界,其中客体世界成为人的创造对象。创造力便是往返沟通对象世界与客体世界的能力。
关键词
创造对象
想象世界
对象
世界
客体世界
可逆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象性关系和人化自然
被引量:
3
4
作者
傅诗济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80-82,共3页
人和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就是人和自然界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互为对象的关系,其基础是人的本质力量。人化自然是和人处于对象性关系的自然界,它包括作为人认识对象的自然事物和作为人实践对象改造过的自然事物。
关键词
对象
性关系
人化自然
自然界
人的本质力量
对象
化
观念
对象
化
马克思恩格斯
人和自然
公开展示
人的现实
创造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线的魅力——论中国书画的用笔
5
作者
梁彤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线是中国书画最重要的造型语言。古希腊和埃及建筑,雕刻,绘画都是团块造型,直到近现代的西洋画仍以明暗块面来描绘对象,由于光线照射使然物体因光线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明暗。西画的描绘方法是由于西方艺术对于事物场景...
线是中国书画最重要的造型语言。古希腊和埃及建筑,雕刻,绘画都是团块造型,直到近现代的西洋画仍以明暗块面来描绘对象,由于光线照射使然物体因光线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明暗。西画的描绘方法是由于西方艺术对于事物场景有一种忠实的叙述性,这必然促成他们对时间空间的视觉探索,因此,西方艺术注重写实。中国书画对时间空间另有一番诠释,其注重的不是真实的时空感,而是创造对象所在的时空流动所给予的融合感,即“势”与“意”。中国书画的“势”与“意”必须借“形”展现,但又不绝对忠实于对象细节的描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画
光线
用笔
造型语言
西方艺术
创造对象
“意”
“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劳动价值论发展的人工智能前沿
1
作者
王天恩
焦成焕
机构
上海大学智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上海大学智能哲学与文化研究院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77,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智能技术与哲学发展及知识生产范式变革研究”(项目编号:24&ZD320)。
文摘
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创造价值的问题,既涉及理论的更深层次,又涉及实践的更广范围。对于这样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后果的问题,学界截然不同的观点表明必须在更深层次理解。作为人类对象性活动发展到特殊阶段的产物,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意味着人类对象化活动从创造力的对象化发展到了创造性本身的对象化。正是--甚至只有从人类创造性本身的对象化理解人工智能,才能对其价值创造问题给出根据充分的肯定回答和相应论证,并就其所涉及的活劳动的发展过程、劳动的物化积累及其发展规律、人类创造性本身的物化等相关重要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人工智能的发展使机器作为对象化劳动得以在更高层次展开,凸显和发展了活劳动的对象化。由此,劳动资料的发展清晰呈现为一个智能化过程。正是人类创造性本身的对象化,更深层次表明了劳动价值论的理论解释力;正是作为人类创造性本身的对象化,人工智能的价值创造研究成了劳动价值论发展的前沿。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价值论
人类
创造
性的
对象
化
活劳动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 value theory
objectification of creativity
living labor
分类号
F014.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技术创造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许志晋
宋艳葵
机构
吉林工业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出处
《工业技术经济》
1994年第5期41-43,共3页
文摘
技术创造是与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相鼎立的人类三大基本创造活动之一。一种创造活动不能仅从它自身来考虑,还必须要从人的角度来考虑。在不同的创造领域里,人与创造产品之间所建立的联系要求人具有不同的、有时甚至是相反的态度。比如,创造与欣赏艺术作品时人要保持高度的主观性;而在科学探索中就要试图完全排除由感觉,先人为主或者偏见所造成的干扰,不带主观色彩地考察和理解他的对象。而在技术创造中人的基本态度则是追求满足某种需要有效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技术
创造
创造
主体
智力因素
创造
活动
创造对象
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
创造
个性
创造
力
知识结构
分类号
G301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世界的三重性与人的创造力——创造力的一种新理论模式
被引量:
1
3
作者
郭斯萍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63-68,共6页
文摘
自然界因人的介入而呈现三重性:想象世界、对象世界和客体世界,其中客体世界成为人的创造对象。创造力便是往返沟通对象世界与客体世界的能力。
关键词
创造对象
想象世界
对象
世界
客体世界
可逆思维
分类号
G305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象性关系和人化自然
被引量:
3
4
作者
傅诗济
机构
广州中医学院自然辩证法教研室
出处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80-82,共3页
文摘
人和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就是人和自然界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互为对象的关系,其基础是人的本质力量。人化自然是和人处于对象性关系的自然界,它包括作为人认识对象的自然事物和作为人实践对象改造过的自然事物。
关键词
对象
性关系
人化自然
自然界
人的本质力量
对象
化
观念
对象
化
马克思恩格斯
人和自然
公开展示
人的现实
创造对象
分类号
B0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线的魅力——论中国书画的用笔
5
作者
梁彤
机构
重庆工商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6-188,共3页
文摘
线是中国书画最重要的造型语言。古希腊和埃及建筑,雕刻,绘画都是团块造型,直到近现代的西洋画仍以明暗块面来描绘对象,由于光线照射使然物体因光线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明暗。西画的描绘方法是由于西方艺术对于事物场景有一种忠实的叙述性,这必然促成他们对时间空间的视觉探索,因此,西方艺术注重写实。中国书画对时间空间另有一番诠释,其注重的不是真实的时空感,而是创造对象所在的时空流动所给予的融合感,即“势”与“意”。中国书画的“势”与“意”必须借“形”展现,但又不绝对忠实于对象细节的描绘,
关键词
中国书画
光线
用笔
造型语言
西方艺术
创造对象
“意”
“势”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劳动价值论发展的人工智能前沿
王天恩
焦成焕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浅析技术创造及其影响因素
许志晋
宋艳葵
《工业技术经济》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世界的三重性与人的创造力——创造力的一种新理论模式
郭斯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对象性关系和人化自然
傅诗济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线的魅力——论中国书画的用笔
梁彤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