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凯恩斯《一般理论》创立过程叙要
1
作者 方福前 《学术界》 1986年第1期86-90,共5页
J.M.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的一般理论》(以下简称《一般理论》),既是作者的主要代表作,也是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大宪章”。在该书出版五十周年之际,本文试图根据一些新材料,就该书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作扼要研讨。
关键词 理论体系 凯恩斯 一般理论 思想 资产阶级 创立过程 社会经济 货币论 形成过程 银行信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产国际创立过程中理论指导的某些失误及其后果
2
作者 王礼训 程玉海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5期1-6,共6页
共产国际的创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十月革命后国际工人运动和世界革命运动进一步发展和高涨的客观需要,也是第二国际破产后,革命队伍内部矛盾斗争长期发展的结果。它的创立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在它的创立过程中,理论指导曾出现某... 共产国际的创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十月革命后国际工人运动和世界革命运动进一步发展和高涨的客观需要,也是第二国际破产后,革命队伍内部矛盾斗争长期发展的结果。它的创立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在它的创立过程中,理论指导曾出现某些失误,某些理论观点与实际运动也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些问题又对它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西方一些研究者就是根据这一点根本否定了它创立的历史必然性。可见,正确认识共产国际的创立史、全面研究当时的客观条件和主观理论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纲领 创立过程 社会民主党 理论指导 历史必然性 十月革命 国际破产 第二国际 列宁 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散结构理论创立的哲学背景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彤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8年第2期8-11,共4页
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领导人普利高津教授于1969年提出来的。所谓耗散结构,即指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界条件变化... 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领导人普利高津教授于1969年提出来的。所谓耗散结构,即指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一定國值时,可能从原来的某种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空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而耗散结构理论就是研究这种“耗散结构”的形成、稳定和演变的规律的一种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在各方面的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由于它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所以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这一理论创立过程中。其创始人又很注重哲学思维的作用,并对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结构理论 哲学背景 开放系统 普利高津 哲学思维 创立过程 有序状态 无序状态 创始人 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图式看人文社会理论创立的社会性
4
作者 林建成 《江淮论坛》 CSSCI 1998年第4期68-73,共6页
关键词 认知图式 人文社会理论 社会性 创立 评价图 非理性因素 社会角度 创立过程 人的需要 认知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马克思工资理论的创立
5
作者 李善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3年第2期36-39,共4页
这里所说的工资理论是讲的一般工资理论,主要是阐释工资的实质问题。说明这一理论的创立过程,有助于了解马克思一般工资理论的基本特点及其与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工资理论的本质区别。 关于工资的实质问题,马克思在许多早期著作中都涉... 这里所说的工资理论是讲的一般工资理论,主要是阐释工资的实质问题。说明这一理论的创立过程,有助于了解马克思一般工资理论的基本特点及其与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工资理论的本质区别。 关于工资的实质问题,马克思在许多早期著作中都涉及到了,但是由于当时他还没有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还未把“劳动”与“劳动力”区分开来,因而对于工资的本质还不能从理论上给予科学的说明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工资理论 劳动价值论 基本特点 创立过程 小资产阶级 劳动力 本质区别 实质问题 恩格斯 商品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诞生地——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6
作者 修毅 倪鸿滨 《理论探讨》 1985年第4期20-24,共5页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以下简称《手稿》),在他的唯物史观创立过程中究竟占有何种地位,前一段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挖掘出不少唯物史观的思想,许多人认定《手稿》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唯物史观 马克思 《手稿》 创立过程 思想 劳动实践 费尔巴哈 自然界 黑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民学会与湖南早期干部的成长 被引量:1
7
作者 雷国珍 《湖湘论坛》 1992年第1期41-43,共3页
湖南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在中国共产党创立过程中,湖南是全国建党基础最好的省份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只有湖南的同志可以说工作得很好。”在大革命时期,湖南是全国革命重心之一。湖南革命形势迅猛发展,原因是多方... 湖南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在中国共产党创立过程中,湖南是全国建党基础最好的省份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只有湖南的同志可以说工作得很好。”在大革命时期,湖南是全国革命重心之一。湖南革命形势迅猛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它与湖南具有一批才华横溢、思想坚定的好干部是分不开的。而这批干部的迅速成长与新民学会的作用是联系在一起的。换言之,就是说新民学会对湖南早期干部成长作了巨大的贡献。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希同行教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形势 大革命时期 创立过程 驱张运动 学会会员 罗章龙 革命热情 赵恒惕 解放事业 领导骨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点摘编
8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126,共4页
中国共产党第三个历史决议对毛泽东思想认识的升华田克勤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2年第3期撰文指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延承前两个历史决议关于毛泽东思想... 中国共产党第三个历史决议对毛泽东思想认识的升华田克勤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2年第3期撰文指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延承前两个历史决议关于毛泽东思想基本概括的基础上,对其认识有了新的升华,集中体现在:提出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的论断,突出强调毛泽东思想为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贡献,准确揭示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的论断,并在其中关于“十条经验”的概括中得到充分体现,深刻揭示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论断,突出强调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奠基性和基础性地位,进一步揭示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历史决议对毛泽东思想认识的升华有其重要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在从历史与理论的贯通中阐述毛泽东思想的创立过程时,更加注重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运用和发展的创造性的特征;二是在对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进行提炼概括时,更加突出毛泽东思想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系统性特征;三是在对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概括上,更加突出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的整体性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基础性地位 论点摘编 系统性特征 实践证明 创立过程 经验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关于真理发展规律的表述问题
9
作者 李传良 《高校教育管理》 1993年第1期28-32,共5页
关于真理发展的规律,通行的看法是:“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当着某一种错误的东西被人类普遍地抛弃,某一种真理被人类普遍地接受的时候,更加新的真理又在同新的错误意见作斗争... 关于真理发展的规律,通行的看法是:“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当着某一种错误的东西被人类普遍地抛弃,某一种真理被人类普遍地接受的时候,更加新的真理又在同新的错误意见作斗争,这种斗争永远不会完结。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有关著作在评述这段表述时指出:这一概括深刻地阐明了真理同谬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从人类认识发展史出发,提出和阐明了真理是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的,为人们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指明了方向。我认为,这种表述就其总结了认识发展的某种事实,揭示了真理和谬误的矛盾斗争,特别是把认识发展同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斗争相联系,有它合理的地方,而且,这确实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但如果对真理发展的规律仅仅局限于这种表述似乎不够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和谬误 表述问题 发展规律 黑格尔 历史观 阶级斗争 不同意见 认识发展 批评和自我批评 创立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