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产业转移能否促进创新绩效提升——基于创新要素流动视角
被引量:
4
1
作者
韩军
孔令丞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81,141,共10页
产业的转移不仅是资本、人员等生产资料在空间上的位移,而且是伴随技术管理、技能水平等要素对外部市场渗透,且连同承接地原有的资源与劳动力等要素在空间上的重组和整合过程。为此,本文基于中国210个地级市的产业转移与创新要素流动(...
产业的转移不仅是资本、人员等生产资料在空间上的位移,而且是伴随技术管理、技能水平等要素对外部市场渗透,且连同承接地原有的资源与劳动力等要素在空间上的重组和整合过程。为此,本文基于中国210个地级市的产业转移与创新要素流动(研发人员流动和研发资本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产业转移抑制创新绩效,而研发人员和研发资本流动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异质性检验分析产业转移的迁入和迁出,以及在不同城市规模下两者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创新
绩效
空间
流动
创新要素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创新要素的流动为何如此重要?——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被引量:
105
2
作者
王钺
刘秉镰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1-101,共11页
本文旨在揭示创新要素在区际间的流动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深入分析创新要素流动影响生产率增长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对中国大陆30个省级行政区的创新要素流动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
本文旨在揭示创新要素在区际间的流动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深入分析创新要素流动影响生产率增长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对中国大陆30个省级行政区的创新要素流动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效应,且受这一效应的作用,研发资本在区际间的流动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考虑不同引力模型下的创新要素流动量以后,这一结果依然具有稳健性。本文结论为我国创新要素区际流动政策的科学制定,进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要素流动
全
要素
生产率
空间面板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城市的创新韧性及提升:基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视角
3
作者
高航
李恩极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5-164,共10页
本文基于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共同因子模型测度中国城市创新韧性,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视角阐释其对城市创新韧性的影响机理,并以城市高铁开通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中国城市创新韧性呈现出区域非均衡性,东部...
本文基于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共同因子模型测度中国城市创新韧性,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视角阐释其对城市创新韧性的影响机理,并以城市高铁开通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中国城市创新韧性呈现出区域非均衡性,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②高铁显著提升了城市创新韧性,高铁开通使城市创新韧性提升约1.355个单位,但该作用存在“最优半径”;③城市在高铁网络中的功能分异使高铁通车产生异质性处理效应,城市在高铁网络中的联系广度和中心度越高,高铁通车对城市创新韧性的提升作用越大;④通过吸引人口流入、新企业进入以及提升产业多样化集聚水平,高铁通车提升了城市创新韧性;⑤高铁通车促进了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同时也扩大了城市创新韧性的空间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创新
韧性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创新要素流动
共同因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面向全球 面向未来,吸引外国人才“到上海去”
4
《国际人才交流》
2020年第1期6-7,共2页
2019年11月5—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在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各国应该加强创新合作,推动科技同经济深度融合,加强创...
2019年11月5—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在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各国应该加强创新合作,推动科技同经济深度融合,加强创新成果共享,努力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术交流合作,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变革
主旨演讲
成果共享
到上海去
深度融合
创新要素流动
加强
创新
博览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产业转移能否促进创新绩效提升——基于创新要素流动视角
被引量:
4
1
作者
韩军
孔令丞
机构
南京邮电大学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出处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81,141,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B161)
南京邮电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NYY222040)。
文摘
产业的转移不仅是资本、人员等生产资料在空间上的位移,而且是伴随技术管理、技能水平等要素对外部市场渗透,且连同承接地原有的资源与劳动力等要素在空间上的重组和整合过程。为此,本文基于中国210个地级市的产业转移与创新要素流动(研发人员流动和研发资本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产业转移抑制创新绩效,而研发人员和研发资本流动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异质性检验分析产业转移的迁入和迁出,以及在不同城市规模下两者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创新
绩效
空间
流动
创新要素流动
Keywords
Industrial transfer
Innovation performance
Spatial flow
Innovation factor flow
分类号
F273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F40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创新要素的流动为何如此重要?——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被引量:
105
2
作者
王钺
刘秉镰
机构
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
出处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1-101,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157313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项目批准号:16JDGC009)
文摘
本文旨在揭示创新要素在区际间的流动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深入分析创新要素流动影响生产率增长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对中国大陆30个省级行政区的创新要素流动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效应,且受这一效应的作用,研发资本在区际间的流动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考虑不同引力模型下的创新要素流动量以后,这一结果依然具有稳健性。本文结论为我国创新要素区际流动政策的科学制定,进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创新要素流动
全
要素
生产率
空间面板计量
Keywords
interregional flow of R&D element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spatial econometric
分类号
F283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城市的创新韧性及提升:基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视角
3
作者
高航
李恩极
机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学院
河北省城乡融合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5-164,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农民工返乡创业稳定性双向嵌入机制与优化路径研究”(20BRK010)
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软科学研究专项资助项目“河北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政策研究”(24456202D)
河北经贸大学科学研究与发展计划重点项目“中国城市创新韧性的测度、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研究”(2023ZD02)。
文摘
本文基于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共同因子模型测度中国城市创新韧性,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视角阐释其对城市创新韧性的影响机理,并以城市高铁开通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中国城市创新韧性呈现出区域非均衡性,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②高铁显著提升了城市创新韧性,高铁开通使城市创新韧性提升约1.355个单位,但该作用存在“最优半径”;③城市在高铁网络中的功能分异使高铁通车产生异质性处理效应,城市在高铁网络中的联系广度和中心度越高,高铁通车对城市创新韧性的提升作用越大;④通过吸引人口流入、新企业进入以及提升产业多样化集聚水平,高铁通车提升了城市创新韧性;⑤高铁通车促进了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同时也扩大了城市创新韧性的空间差距。
关键词
城市
创新
韧性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创新要素流动
共同因子模型
Keywords
Urban innovation resilience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factor flow
Common factor model
分类号
F124.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294.3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面向全球 面向未来,吸引外国人才“到上海去”
4
机构
上海市外国专家局
出处
《国际人才交流》
2020年第1期6-7,共2页
文摘
2019年11月5—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在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各国应该加强创新合作,推动科技同经济深度融合,加强创新成果共享,努力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术交流合作,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关键词
产业变革
主旨演讲
成果共享
到上海去
深度融合
创新要素流动
加强
创新
博览会
分类号
F4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产业转移能否促进创新绩效提升——基于创新要素流动视角
韩军
孔令丞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创新要素的流动为何如此重要?——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王钺
刘秉镰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0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城市的创新韧性及提升:基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视角
高航
李恩极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面向全球 面向未来,吸引外国人才“到上海去”
《国际人才交流》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