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研究 被引量:67
1
作者 姚圣卓 王传涛 金涛涛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0-75,共6页
文章在界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包括“创新创业活动硬件设施平台、创新创业社团平台、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的“四位一体”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为保障高... 文章在界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包括“创新创业活动硬件设施平台、创新创业社团平台、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的“四位一体”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为保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建设与运行,应建立配套的制度与机制:国家层面加强统筹设计、完善组织保障机制、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基于平台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人才培养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教育创新与搭建教育创新平台关系的反思——基于2013-2014年京津冀三地优质教育期刊作者来源分布状况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徐莉 李静静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34,共5页
通过对近两年京津冀三地优质教育理论期刊的分布情况及作者来源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期刊对学术创新有着明显的学者地域化特点,平台对学者创新力推进作用的地域化特点明显。并且,三地间在创新平台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非常不利于协同创新... 通过对近两年京津冀三地优质教育理论期刊的分布情况及作者来源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期刊对学术创新有着明显的学者地域化特点,平台对学者创新力推进作用的地域化特点明显。并且,三地间在创新平台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非常不利于协同创新的发展。推进京津地三地的教育创新协调发展,可采取以下策略:加大教育科研投资,共同推进教育研究创新;创设优良环境,搭建教育交流平台;借鉴京津办刊经验,提升河北期刊的层次,加强京津冀期刊栏目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创新 教育创新平台 优质教育期刊 作者来源 地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O/IEC19796标准在“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屹 单利名 杨宗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45,共9页
首先,介绍了"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和ISO/IEC19796标准中提出的质量方法描述参考框架(RFDQ);其次,详细说明了需求分析和框架分析在"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中的应用和指导作用;最后,从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的角度... 首先,介绍了"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和ISO/IEC19796标准中提出的质量方法描述参考框架(RFDQ);其次,详细说明了需求分析和框架分析在"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中的应用和指导作用;最后,从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的角度去保障创新项目的建设质量,从而为免费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的学习和教学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IEC19796标准 教师教育创新平台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方位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树永 王仁卿 +2 位作者 樊丽明 方宏建 罗超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26,共3页
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高校的历史使命。开展创新教育体系建设,将创新教育贯穿于大学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本文介绍山东大学开展创新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路,重点介绍山东大学在创新教育课程体系、训练和竞赛... 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高校的历史使命。开展创新教育体系建设,将创新教育贯穿于大学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本文介绍山东大学开展创新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路,重点介绍山东大学在创新教育课程体系、训练和竞赛平台以及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创新教育体系 创新教育课程 创新教育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方法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慧 陈姝慧 彭忠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8-201,共4页
为实现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教育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及其关键,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的重要接口,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及人文精神... 为实现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教育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及其关键,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的重要接口,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及人文精神,使其更受企业欢迎,适应社会工作。主要从创新创业课程的具有特色的培养计划制定、基于实验、实践教学形式的采用、教材的建设、创业性课程的设置及更新、第二、第三课堂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其中实战和创业(成立公司实体)是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第二、第三课堂 自主学习 激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