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
作者 汤筠冰 吴泓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7,共12页
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印记,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唤起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本文以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内涵界定为出发点,系统考察其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显现出的七大特征:连续... 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印记,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唤起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本文以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内涵界定为出发点,系统考察其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显现出的七大特征: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时代性与生成性。其艺术化呈现通过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段来诠释中华文明内涵;创造性转化是以“古今中外”的文化融合为核心,并实现文明的价值重塑;创新性发展则表现为全球化语境下,致力于实现中华文明的当代转换。探究中国化进程中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呈现和传播路径,既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要着眼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世界文明互鉴中,传播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最终彰显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精神标识 艺术传播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进路
2
作者 李伟 王亚男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3-96,共4页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既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方法论,也是实现传统文化现代价值、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关键所在。为着力推动中华优秀...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既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方法论,也是实现传统文化现代价值、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关键所在。为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工作格局。要强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系统建构,聚合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外部动力,治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文化生态,健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人才队伍,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更好地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付吉佐 陈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4,共8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治国理政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地运用于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明显成效,体现出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强烈的问题导向和理论阐释的大众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治国理政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地运用于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明显成效,体现出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强烈的问题导向和理论阐释的大众化等特点,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治理理论方法、中国风格的政党治理话语体系,更彰显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治理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以黔东南为个案分析
4
作者 李永皇 杨丽梅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87,155,共1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文化传承的内在需求,更是构建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互鉴的重要路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迎来政策利好、公众关切、技术助力、市场扩容等重要机遇之际,也面临全球化冲击、商业化过度和传承人断层...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文化传承的内在需求,更是构建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互鉴的重要路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迎来政策利好、公众关切、技术助力、市场扩容等重要机遇之际,也面临全球化冲击、商业化过度和传承人断层等深层挑战。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具代表性,分布广泛、级别多元、类别丰富,呈现出鲜明的活态性、传承性、民族性与地域性。其实践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应坚持保护与创新并重原则,以“科技赋能-产业融合-协同传承”为支点,构建“活态传承+创新转化”的双轮驱动模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发展及文化振兴提供经验参照,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文化自信 黔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宋才发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2,共8页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脉和灵魂,更加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更加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脉和灵魂,更加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更加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新表达,中华优秀法律文化为建设法治国家奠定坚实法律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是奠立在深厚文化自信基础之上的,蕴含着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精神特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文化强国,需要在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下,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悠久的中华文明是独具特色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中华法律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创新发展之源,“和而不同”的中华文明涵养人类文明形态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法系 法律文化 文化建设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促进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中国经验 被引量:7
6
作者 石美玉 詹雪芳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5,共4页
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中国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方面始终保持热忱,秉持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保护非物质... 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中国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方面始终保持热忱,秉持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非遗公约》”)的精神,结合国情创新探索非遗可持续发展。2023年是《非遗公约》通过20周年,中国作为最早加入的缔约国之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非遗保护传承的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创新探索 文化与旅游产业 结合国情 非遗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智能化影像传播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明文 梁雯蕊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112,共3页
当下,智能化影像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与传播方式,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可能。本文基于智能化影像技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应用,揭示其如何打破时空界限,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传统文化... 当下,智能化影像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与传播方式,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可能。本文基于智能化影像技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应用,揭示其如何打破时空界限,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分析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传承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探究智能化影像技术如何成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智能化影像传播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中国剪纸动画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8
作者 张楠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I0035-I0035,共1页
上世纪中国特色剪纸艺术与动画的结合,孕育出了剪纸动画这一民族动画样态,其以独有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诠释了中国故事、传达了中国智慧,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独特名片。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剪纸动... 上世纪中国特色剪纸艺术与动画的结合,孕育出了剪纸动画这一民族动画样态,其以独有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诠释了中国故事、传达了中国智慧,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独特名片。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剪纸动画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碰撞,为剪纸动画带来了创造性转化,赋予了这一艺术以全新的生命力。立足当下,本文结合《中国剪纸动画史》,探索中国剪纸动画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二创”),解析如何使其成为国家文化形象的艺术新标定和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文化交流 中国剪纸动画 国家文化形象 剪纸艺术 民族动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9
作者 柴奕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5,1,共5页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成为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项任务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理论研究中简称“两创”)为要求,揭示了中华优秀传...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成为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项任务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理论研究中简称“两创”)为要求,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方向。中华文明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要焕发其鲜活生命力必须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新的文化生命体,“两创”任务形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实现中华文明创新发展的实践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实践指向 中华文明 建设文化强国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两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南阳市红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策略研究
10
作者 杜晨雨 周海源 吕琳 《南方农机》 2024年第15期111-114,共4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日益受到关注。南阳市作为我国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聚集地,如何有效地进行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分析了...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日益受到关注。南阳市作为我国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聚集地,如何有效地进行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南阳市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探讨了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如何有效保护、利用和传承红色文化珍贵资源,并针对性提出了资源整合、品牌建设、现代技术应用等创新性发展策略,以有效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实现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市 红色文化资源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采茶舞的传承发展与创造性转化路径
11
作者 孙培 《福建茶叶》 2025年第4期97-99,共3页
赣南采茶舞是民间舞蹈的重要形式,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推进赣南采茶舞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既需要重视对其进行有效传承,也有必要依托创造性转化来强化其时代性,为其传播空间的拓展以及社会影响力的提升夯实基础。文章对赣南采茶舞... 赣南采茶舞是民间舞蹈的重要形式,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推进赣南采茶舞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既需要重视对其进行有效传承,也有必要依托创造性转化来强化其时代性,为其传播空间的拓展以及社会影响力的提升夯实基础。文章对赣南采茶舞的艺术特点与多元价值做出了分析与论述,从赣南采茶舞传承人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及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活态传承机制构建工作两个层面,对其传承发展与创造性转化路径开展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让这种具有悠久发展历史的民间舞蹈能够在新时代迸发出更为旺盛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采茶舞 传承发展 创造性转化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中国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6
12
作者 田克勤 郑自立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22,共8页
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于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经验材料和实践数据的分析与考察,从坚持党对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领导,坚持人民在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文化创造性转... 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于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经验材料和实践数据的分析与考察,从坚持党对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领导,坚持人民在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等三个方面,对70年来我国在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上的基本经验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年 中国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中国传统诚信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晓文 姜秀英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106-109,共4页
诚信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诚信问题的出现并非偶然因素,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在充分认识传统诚信文化的深厚底蕴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诚信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国传统的诚信文化从"中国传统文... 诚信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诚信问题的出现并非偶然因素,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在充分认识传统诚信文化的深厚底蕴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诚信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国传统的诚信文化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中华文化"。通过法德并举的双重手段,推动整个社会诚信道德水平的提升。既要积极吸纳西方诚信文化的精华,更要弘扬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的精华,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诚信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武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四重维度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爱增 王柏利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77,共5页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了文化事业新的使命。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为文化繁荣的重要内容。对具有显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标识意义和价值的中国武术而言,应立足于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实现“创造...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了文化事业新的使命。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为文化繁荣的重要内容。对具有显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标识意义和价值的中国武术而言,应立足于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历史观视域研究中国武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及思想内涵,从文化观视域厘清新时代中国武术文化的目标地位,从价值观视域阐释中国武术文化的时代价值,从实践观视域诠释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路径。基于此,中国武术应该在坚守中国文化的立场中,做好其文化价值的阐发,服务于文化强国建设;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中,实现其健康价值的转化,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引领下,推动其技术资源的开发,服务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在“解决人类世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担当中,做好中国武术蕴含的中国智慧表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新时代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习近平文化观的思考 被引量:54
15
作者 李维武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2,共8页
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文化观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基本点在于,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出发,回答传统文化与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关系问题。由此出发,这一思想阐发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根据、指... 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文化观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基本点在于,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出发,回答传统文化与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关系问题。由此出发,这一思想阐发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根据、指导思想和切入点,要求处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关系,从中来确立中国文化由"古"而"今"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维度和限度 被引量:51
16
作者 吴增礼 王梦琪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与实践路径。厘清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中心意蕴、维度和限度是做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点与难点,是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与实践路径。厘清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中心意蕴、维度和限度是做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点与难点,是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治国理政的文化资源、人民中心的“两创”导向作切入点,应成为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维度。社会物质条件、历史差异性和价值有限性,构成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限制因素。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要立足于维度和限度,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命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中心意蕴 维度 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文化产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95
17
作者 黄永林 纪明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80,共9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文化产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指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潜在的社会和经济价值,通过创造、创意和创新性转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其主要途径包括:首先,要积极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的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文化产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指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潜在的社会和经济价值,通过创造、创意和创新性转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其主要途径包括:首先,要积极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的资源、技术、传承人和品牌优势,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市场经济的新结合点,用现代产业理念和市场经济法则进行开发,努力创建中华优秀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品牌;其次,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化元素资源潜在的经济价值,用现代审美思维进行创造性转化,生产出更多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为大众喜爱的产品;其三,大力开展文化科技融合,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原创力、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达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为促进的目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文化产业 文化与科技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面临的障碍及破解路径 被引量:45
18
作者 黄意武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5期119-128,共10页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与人文精神,深入挖掘其优秀基因,对于推动文化强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内在规律、发展要求、外部环境等方面来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保持文化发展...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与人文精神,深入挖掘其优秀基因,对于推动文化强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内在规律、发展要求、外部环境等方面来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保持文化发展活力的根本、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点、是抵制外来文化入侵的关键。当前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还存在氛围不够浓厚、思想认识不高、方式相对落后、载体部分缺失、主体动力不足、人才比较匮乏等问题,需要从营造良好氛围与环境、优化方式方法、打造平台载体、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人才队伍等方面综合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运行机理 被引量:35
19
作者 李新潮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33,共9页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文化传承的一个重大原创性贡献。然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如何运行的?对这一问题的追问,实际上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文化传承的一个重大原创性贡献。然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如何运行的?对这一问题的追问,实际上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之运行机理的探寻。基于语境与思想的关系视角,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表现为“思想再现—语境再植”的过程;基于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视角,“两创”表现为“辩证分析—逐级抽象”的过程;基于时间与空间的关系视角,“两创”表现为“时空交融—综合创新”的过程;基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视角,“两创”表现为“纵横结合—循环往进”的过程。正是这些运行机理彰显着“两创”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传承观的基本属性,规范着“两创”思想作为传承理念和传承方法的统一体的展开模式,并贯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原初状态转化发展到现代形态的实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运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类武技的文明化进程探析传统武术拳种的未来出路:体系化传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杨建营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2-89,共8页
为使传统武术拳种走出困境,并更好地服务社会,运用对比分析法剖析人类武技的发展趋势,提出传统武术的未来发展之路。研究认为:自18世纪以来,文明化是人类武技发展的大势所趋,欧洲、日本的武技先后跨入竞技体育行列,实现了“由术至道”... 为使传统武术拳种走出困境,并更好地服务社会,运用对比分析法剖析人类武技的发展趋势,提出传统武术的未来发展之路。研究认为:自18世纪以来,文明化是人类武技发展的大势所趋,欧洲、日本的武技先后跨入竞技体育行列,实现了“由术至道”的转型,而中国的传统武术至今尚停留于实用技术层面;传统武术的未来发展既应提炼核心技法,将其创造性地转化为适宜规则引导下的对抗性竞技运动,实现文明化的历史跨越,也应大力开发精神教育价值,将其创新性地发展为“以武育人”的实践途径,还应发挥自身特色,构建由根脉核心层、拓展延伸层、综合套路层等多层技法构成的独特技术体系,实现体系化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拳种 武技 体系化传承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