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制度要素及其构建逻辑——基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传记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阔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42,共12页
科技创新人才成长是多主体、跨机构、超学科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对62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的传记分析发现,创新人才的涌现、成长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教育制度、科技制度与人才制度等多维制度要素一体化推进、协同性发展、系统... 科技创新人才成长是多主体、跨机构、超学科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对62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的传记分析发现,创新人才的涌现、成长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教育制度、科技制度与人才制度等多维制度要素一体化推进、协同性发展、系统性支撑的结果。创新人才成长制度的构建逻辑是战略性与全球性、自主性与协同性、基础性与应用性的统一。创新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根本依循,这要求教育制度以服务创新人才终身学习为目标,科学制度遵循长期主义与渐进主义,人才制度充分保障人才自由流动、团队协作与跨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成长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制度要素 制度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人才成长机制与教育路径研究——基于势科学与信息动力学理论 被引量:3
2
作者 周丽华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3期9-11,共3页
从势科学与信息动力学理论来看,创新型人才素质的形成遵循"差别促进联系,联系扩大差别"的势增原理,实现创新思维的跃进、创新知识的有序、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创新素质的成群。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遵循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特性,并... 从势科学与信息动力学理论来看,创新型人才素质的形成遵循"差别促进联系,联系扩大差别"的势增原理,实现创新思维的跃进、创新知识的有序、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创新素质的成群。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遵循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特性,并通过思维导势、教育蓄势、课堂造势、对称成势等途径,开展信息量最大、作用量最小的教育活动,营造强大的信息势,最终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成长机制 势科学与信息动力学 思维导势 教育蓄势 课堂造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