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张謇创办南通盲哑学校和盲哑师范传习所
- 1
-
-
作者
马建强
-
机构
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
-
出处
《现代特殊教育》
2020年第10期F0003-F0003,共1页
-
文摘
提起晚清民国,无论谈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教育,或者慈善,张謇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张謇,1853年7月生于江苏海门,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一生创办学校370多所,创办企业20余家。1926年8月病逝于江苏南通,享年73岁。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历史名人,在中国特殊教育发展史上也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作为封建社会传统知识分子,张謇经过30年苦读,终于在42岁时高中状元,并因此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但是不久即因父亲去世而归乡"丁忧守制"。从16岁入学为附学生员,"乡试六度,会试四度,具州考、岁科考、优行、考到.录科等试,十余度",算起来,他在考场上度过的日子有149日,而"前后任官只120日"。等到丁忧期满,1898年7月20日,翰林院任命其为"大学堂教习",但他只"在官半日",次日即以"通州纱厂系奏办经手未完"为由辞官南归家乡;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孙中山任张謇为实业总长,其任职43日即辞;1913年9月,北洋政府袁世凯任其为农商总长,其任职一年半后也坚辞。张謇说:"虽不做官,未尝一日不做事。"他一生念兹在兹的是"父实业、母教育"。
-
关键词
历史名人
江苏海门
晚清民国
传习所
江苏南通
中国特殊教育
实业家
创办学校
-
分类号
G762
[文化科学—特殊教育学]
G761
[文化科学—特殊教育学]
-
-
题名中华聋哑协会:聋人的组织无声的友声
- 2
-
-
作者
马建强
-
机构
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
-
出处
《现代特殊教育》
2020年第14期F0003-F0003,共1页
-
文摘
《诗经·小推·伐木》里,有"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诗句,用来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聋人是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他们听不到别人的声音,也发不出自己的声音,怎么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呢?在研究中国特殊教育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成立于1937年的中华聋哑协会,竟然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聋人,他们结社办会,创办刊物,创办学校,举办画展,举办运动会,在中国聋人活动史上描绘了一幅超越听障、跨越时空、志同道合、自立自强的动人画卷。
-
关键词
举办画展
中国聋人
自立自强
运动会
聋哑
志同道合
中国特殊教育
创办学校
-
分类号
G762
[文化科学—特殊教育学]
-
-
题名中国古代学习心理思想的历史与发展简述
- 3
-
-
作者
倪峰
王欣
-
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图书馆
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
-
出处
《校园心理》
2020年第1期50-52,共3页
-
文摘
中国是具有数千年教育历史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创办学校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开展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历来都注重教育中心理问题的探讨,并在各自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反映出来,形成了中国古代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学与教的过程,同样学习心理思想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教育心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关键词
学与教
学习心理思想
教育心理学思想
教育心理学研究
历史进程
创办学校
教育家
古代
-
分类号
G442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