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本实验到实验文本:“人工智能文学”的表达性重复 被引量:5
1
作者 朱恬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0-147,共8页
人工智能诞生70年来,用计算机进行文学"创作"的尝试贯穿于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这一"人工智能文学"从技术研究者围绕字词进行的"文本实验"逐步演变为探索文学观念可能性的"实验文本",机器思维... 人工智能诞生70年来,用计算机进行文学"创作"的尝试贯穿于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这一"人工智能文学"从技术研究者围绕字词进行的"文本实验"逐步演变为探索文学观念可能性的"实验文本",机器思维问题、文本生成问题和机器创作问题等原始问题贯穿其中,体现了社会观念和技术实践的双向构成。早期实践中艺术主张和技术路径选择的闭环互证走向失效,而在当下技术情境中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施行的表达性重复,是"人工智能文学"从为技术可能性作证转变为文学价值自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文本实验 实验文本 表达性重复 机器创作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家是预言家吗?——论德国作家与未来
2
作者 刁承俊 《外国语文》 1991年第2期39-42,共4页
作家在人类历史上起什么作用?他是否应预言什么?或者换句话说,他应不应当成为一个预言家呢?对于这样一个问题,不能简单地采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在我们着手探讨这一问题之前,有必要谈谈作家的创作问题。 众所周知,每个作家都在... 作家在人类历史上起什么作用?他是否应预言什么?或者换句话说,他应不应当成为一个预言家呢?对于这样一个问题,不能简单地采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在我们着手探讨这一问题之前,有必要谈谈作家的创作问题。 众所周知,每个作家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形象,设计未来。因此,他们也都有权写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喜欢写的事情。至于这些事情属于过去、现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言家 作家 塑造形象 创作问题 德国 人类历史 “是” 事情 《浮士德》 爱米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钱与人品
3
作者 李士文 《当代文坛》 1984年第11期12-13,共2页
我以为,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的矛盾虽然是极少数作品存在的问题,却是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创作问题,深入讨论可以推动文艺创作更好地反映当前这个转折时期的伟大变革生活。 讨论这个问题,我看金钱与人品的关系问题很值得重视。近期创作有... 我以为,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的矛盾虽然是极少数作品存在的问题,却是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创作问题,深入讨论可以推动文艺创作更好地反映当前这个转折时期的伟大变革生活。 讨论这个问题,我看金钱与人品的关系问题很值得重视。近期创作有一个特点,即愈来愈多地涉及到金钱,也就是描写金钱与人品的关系。反映改革的作品尤其如此。我读到的反映改革的作品没一篇不写到钱。这一现象决不偶然,显然是现实变革生活的反映,是各条战线、特别是经济上进行改革带来的。改革是目前社会变革的中心内容,因此可以说,这一现象是我们时代前进的一种信息。宋振庭同志说得好,开放政策和经济上搞活的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品 历史评价 张延赏 现实变革 道德评价 作品存在 创作问题 生活真实 通神 伟大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文萃
4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8-48,共1页
“他们是真正的民族精英”最近,军队作家权延赤就《红墙内外》、《走下神坛的毛泽东》等纪实文学作品涉及的创作问题,和《解放军报》记者作了一次对话,他说,我原本想写一部反映中国革命史的长篇小说,在采访中获得许多宝贵的素材。我觉... “他们是真正的民族精英”最近,军队作家权延赤就《红墙内外》、《走下神坛的毛泽东》等纪实文学作品涉及的创作问题,和《解放军报》记者作了一次对话,他说,我原本想写一部反映中国革命史的长篇小说,在采访中获得许多宝贵的素材。我觉得这些素材用纪实文学来反映比小说要更合适、更生动,于是便萌生此念,写出了《红墙内外》等作品,受到读者的欢迎。目前,外国的一些报刊也在转载。他说自己始终认为,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是本世纪真正的民族精英。他们是经历过无数次劫难后脱颖而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实文学 民族精英 领导文萃 权延赤 创作问题 《解放军报》 中国革命史 神坛 热爱社会主义 政协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