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美与感伤的双重主题变奏——济慈与李商隐创作美学的平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慧 张新军 江黎娥 《理论月刊》 2003年第11期128-130,共3页
济慈和李商隐诗歌都呈现优美与感伤的双重主题。本文通过对济慈的颂体诗与李商隐无题诗进行比较,认为在济慈的诗歌中优美占主导地位,其创作显示外在化的倾向,而李商隐的诗歌则是感伤贯穿始终,显示内在化的倾向。
关键词 优美 感伤 济慈 李商隐 诗歌创作 创作美学 颂体诗 无题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文艺创作美学中的“童心说” 被引量:1
2
作者 袁文丽 刘绍瑾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6-119,共4页
"童心说"是一个重要的古典文艺美学范畴,同时又是现代文学创作和批评中经常使用的概念。现代语境中的"童心"意蕴,在积淀了传统要义的基础上,更吸收了中西文化的丰富内涵,彰显出"童心"与文学创作的血肉联... "童心说"是一个重要的古典文艺美学范畴,同时又是现代文学创作和批评中经常使用的概念。现代语境中的"童心"意蕴,在积淀了传统要义的基础上,更吸收了中西文化的丰富内涵,彰显出"童心"与文学创作的血肉联系。"童心说"可谓一种创作美学,它指引着我们今天的文艺创作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又化作一股"审美"的清泉,能净化人们本真的心灵,去建构理想的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语境 “童心说” 创作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怡创作美学观的形成 被引量:8
3
作者 孙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9年第1期73-80,共8页
陈怡的创作美学观是经过了她的几个学习和工作阶段,以及一些重要人物和那些与她同时代作曲家的影响后,才得以形成。这些学习过程的积累和他人的影响始终与她的创作实践相伴,最终导致她提出了"理性与感性相统一,音乐要体现文化价值&... 陈怡的创作美学观是经过了她的几个学习和工作阶段,以及一些重要人物和那些与她同时代作曲家的影响后,才得以形成。这些学习过程的积累和他人的影响始终与她的创作实践相伴,最终导致她提出了"理性与感性相统一,音乐要体现文化价值"、"传统与创新相结合,音乐要传导人类共通感受"的审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怡 创作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天籁”之喻看中国诗学创作美学观
4
作者 孙学堂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37-141,共5页
关键词 中国诗学 创作美学 天籁 自然之美 谢灵运 《庄子注》 审美理想 黄庭坚 心物关系 自然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创作美学略论
5
作者 刘荣林 《河北学刊》 2002年第1期103-105,共3页
小说创作美学不同于小说美学 ,小说美学谈小说有什么 ,小说创作美学谈小说怎样去构成。这样 ,小说创作美学从小说创作的主体、客体、尤其是本体确立自己的研究对象 。
关键词 小说创作美学 小说美学 研究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陶瓷艺术的创作美学分野与在地性审美经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怀康 路子琰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6-1261,共6页
中国陶瓷艺术是民族审美精神及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从创作角度可以将中国陶瓷艺术分为陶瓷工艺美术和现代陶艺两大类型,前者以完整性为追求且注重材质美,后者通过对材料“物性”的释放强调个性美,构成了创作美学的分野。在欣赏过程中产... 中国陶瓷艺术是民族审美精神及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从创作角度可以将中国陶瓷艺术分为陶瓷工艺美术和现代陶艺两大类型,前者以完整性为追求且注重材质美,后者通过对材料“物性”的释放强调个性美,构成了创作美学的分野。在欣赏过程中产生的生理联觉、心理移觉、情感感通,体现了中国陶瓷艺术欣赏的在地性审美经验,彰显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审美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工艺美术 现代陶艺 创作美学 审美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鲁《学画录》的创作美学研究
7
作者 屈健 张俊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128,共7页
“以神造形”是石鲁《学画录》关于创作美学的核心主张。一方面,他通过“主观”“客观”“一般”“个别”“抽象”“虚构”等现代概念和语汇重构了以“心”“物”“形”“神”为代表的传统美学范畴,还原了国画创作的心理图式;另一方面,... “以神造形”是石鲁《学画录》关于创作美学的核心主张。一方面,他通过“主观”“客观”“一般”“个别”“抽象”“虚构”等现代概念和语汇重构了以“心”“物”“形”“神”为代表的传统美学范畴,还原了国画创作的心理图式;另一方面,他又以“意”“理”“法”“趣”分疏国画创作中的“笔”“墨”“形”“意”等技术原则,重申了“物我同一”“形神兼备”的审美理想。《学画录》的美学主张,见证了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的探寻历程,同时也是新中国“十七年美术”赓续传统、谋求创新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鲁 《学画录》 创作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物散文创作美学论
8
作者 黄卓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115-121,共7页
本文在给人物散文定义的基础上,对古今散文作家的创作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概括了这种散文的美学特征;并从题材、主题、形象刻划和篇章结构四方面,论述了真实与典型美、深邃美与哲理美、传神美与简约美、波澜美与曲折美的创造规律和... 本文在给人物散文定义的基础上,对古今散文作家的创作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概括了这种散文的美学特征;并从题材、主题、形象刻划和篇章结构四方面,论述了真实与典型美、深邃美与哲理美、传神美与简约美、波澜美与曲折美的创造规律和艺术手法。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散文创作美学理论的建设和散文创作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散文 创作美学 美感特征 艺术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征主义创作美学论纲
9
作者 尹康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75-80,共6页
象征主义作为一种艺术哲学观在世界观上是二元论的,在哲学基础方面主要受叔本华等人的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在艺术创作观上持的是“为艺术而艺术”。象征主义作为一种创作美学则古已有之,其理论体系经由黑格尔、歌德等最后在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作为一种艺术哲学观在世界观上是二元论的,在哲学基础方面主要受叔本华等人的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在艺术创作观上持的是“为艺术而艺术”。象征主义作为一种创作美学则古已有之,其理论体系经由黑格尔、歌德等最后在象征主义诗人那里趋于完备;它在审美方式、艺术假定性方式上以象征区别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美学,在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则以暗示、通感和生成性语言的创造等区别于后两种创作美学。而作为三种具有原型意义的创作美学,它们一直处于相互渗透和融合之中,这一趋向在20世纪以来的文学创作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象征主义 创作美学 象征主义者 浪漫主义 艺术假定性 表达方式 黑格尔 波德莱尔 象征型艺术 哲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灾难片的声音美学创作论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峻冰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8-122,共5页
21世纪以来,以前并不多见的国产灾难片日渐增多。文章以国产电影《唐山大地震》(冯小刚,2010)、《太平轮》(上、下,吴宇森,2014、2015)和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詹姆斯·卡梅隆,1997)、《2012世界末日》(罗兰·艾默里奇,2009)... 21世纪以来,以前并不多见的国产灾难片日渐增多。文章以国产电影《唐山大地震》(冯小刚,2010)、《太平轮》(上、下,吴宇森,2014、2015)和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詹姆斯·卡梅隆,1997)、《2012世界末日》(罗兰·艾默里奇,2009)、《海啸奇迹》(胡安·安东尼奥·巴亚纳,2012)等为例,从语义与声音元素、声音创作及美学效果(聚焦于叙事、环境、人物、画外空间和声音特技展现等)、声音技术数字化发展的效果及影响三个方面论述灾难片的声音美学创作,探寻灾难片这一类型在声音技术创新与声音艺术创作上的特点、规律与潜力,以期为灾难片以及其他电影类型的声音艺术创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灾难片 声音 声音美学创作 声音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析民族音乐剧的美学创作特征——以《洪湖赤卫队》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艳川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86,共3页
音乐创作本身就是一项以审美经验为主,通过音乐的形式释放内心情感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音乐是音乐剧的关键,可以说音乐品质的好坏能够直接决定整部音乐剧的成败。本文就民族音乐剧《洪湖赤卫队》的美学创作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 音乐创作本身就是一项以审美经验为主,通过音乐的形式释放内心情感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音乐是音乐剧的关键,可以说音乐品质的好坏能够直接决定整部音乐剧的成败。本文就民族音乐剧《洪湖赤卫队》的美学创作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先由剧中音乐风格的美学特征入手分析该曲的风格特点,最后结合音乐剧的整体形式进一步分析《洪湖赤卫队》的音乐和剧中人物形象的统一性,并对整部音乐剧的美学艺术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剧 洪湖赤卫队 美学创作特征 音乐艺术 美学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河故人》的美学创作及艺术风格
12
作者 张纪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16-117,共2页
贾樟柯是风格化电影美学的践行者,他的电影作品具有始终如一的真诚坦荡,以浓烈质朴的纪实风格、深沉温厚的平民意识展露对整个时代的追怀与感伤,对现实处境中的平民生活投以真诚的尊重与关怀。《山河故人》的创作风格是贾樟柯对过往创... 贾樟柯是风格化电影美学的践行者,他的电影作品具有始终如一的真诚坦荡,以浓烈质朴的纪实风格、深沉温厚的平民意识展露对整个时代的追怀与感伤,对现实处境中的平民生活投以真诚的尊重与关怀。《山河故人》的创作风格是贾樟柯对过往创作理念的延续,其中不乏其对社会现实高度敏感的解读,然而,从电影叙事角度而言,该电影虽聚焦于对历史文本的描绘和阐释,但其对超现实叙事的应用实为贾樟柯在美学创作与艺术风格上的突破,可谓其电影创作迈入崭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河故人》 美学创作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电影《罗马》的美学创作
13
作者 韩雪松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29-131,共3页
电影《罗马》是一段混合了历史与稻人的创伤记忆,描画的是动荡的20世纪70年代的墨西哥城中,在骇人的巷战、枪声中努力生活的女人所经受的不易和创伤。这部电影的故事蓝本是导演卡隆本人的童年经历,因此在卡隆的精心创作下,电影一如史诗... 电影《罗马》是一段混合了历史与稻人的创伤记忆,描画的是动荡的20世纪70年代的墨西哥城中,在骇人的巷战、枪声中努力生活的女人所经受的不易和创伤。这部电影的故事蓝本是导演卡隆本人的童年经历,因此在卡隆的精心创作下,电影一如史诗一般携着平静却强劲、稻人且宏大的色彩铺面而来,无论是人物刻画,抑或视觉场景,甚至关于那段敏感的时代记忆,都在卡隆细腻且敏锐的捕捉中呈现出耐人寻味的美学思考,令人拍案叫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 电影 美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是中国文人园林的美学主题 被引量:11
14
作者 孙筱祥 《风景园林》 2005年第2期32-39,共8页
在封建时代,中国文人园林,是由学者、画家、诗人,或者是由被贬官谪居的士大夫或怀才不遇的才子设计的。本文阐明:第一,在中国文人园林中,艺术是作为园林造景布局的主角的(图1、图2、图3)。有时园林造景就像一幅有生命的,步移景异的天然... 在封建时代,中国文人园林,是由学者、画家、诗人,或者是由被贬官谪居的士大夫或怀才不遇的才子设计的。本文阐明:第一,在中国文人园林中,艺术是作为园林造景布局的主角的(图1、图2、图3)。有时园林造景就像一幅有生命的,步移景异的天然图画,有时一块“太湖石”便是一座抽象雕塑,有时一处人造溪谷,正在演奏一部天籁乐章,或植花木以倾情,或设亭榭以赏景。第二,本文又指出,在文人园林艺术作品的创作进程中,必经过三个递进的美学序列境界:第一为“生境”,即自然美和生活美的境界;第二为“画境”,即视觉与听觉形象美的境界;第三为“意境”即心灵美与理想美的境界。最后,本文又提出,中国古典文人园林,是一种艺术作品,她是一个通过光信息、声信息、符号信息,贮存了艺术家对人生对自然的“爱心”与“情感”的“宝库”作为结论。本文最后还指出,这个“宝库”中的许多信息,即使是对现代的追逐时尚的崇洋的景观大师们,也许也是很有用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人园林 园林艺术主角 园林艺术创作进程的三个递进的美学序列境界 步移景异 诗情画意 尺幅窗 无心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瘙痒的主体:胡续冬诗中的社会讽喻与转义喜剧
15
作者 杨小滨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78,共5页
胡续冬的诗学气质在中国当代诗人中是罕见的。在相当程度上,他也是被忽视的,远远没有与他同代的许多创作美学上不如他激进的诗歌同侪那样获得广泛的专业研究或公众讨论--或许,讨论相对简单直接一点的作品总是更为简便。这也就暗含了一... 胡续冬的诗学气质在中国当代诗人中是罕见的。在相当程度上,他也是被忽视的,远远没有与他同代的许多创作美学上不如他激进的诗歌同侪那样获得广泛的专业研究或公众讨论--或许,讨论相对简单直接一点的作品总是更为简便。这也就暗含了一个前提:胡续冬的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写作,甚至是有难度的写作--尽管难度本身并不保证作品的质量。那么,这就同他的诗歌作品表面呈现的样貌并不一致,因为他的风格保持着一种草根的话语形态,并无艰难或晦涩的隐喻,也并无费解的谜团。不过,胡续冬的诗又是充满了修辞的,当然这种修辞绝不意味着任何意义上的矫饰--至少他始终维持着某种日常的语调和基本上口语化的句式。正是在这种日常形式与转义语言之间的尖锐张力使得胡续冬的诗作既远离了枯涩的学院体模式,又拒绝臣服于浅白的通俗体写作--而这,恰恰正是难度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作品 当代诗人 创作美学 话语形态 转义 浅白 修辞 口语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