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汪曾祺的“随遇而安”》(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导师:周晓扬副教授,1998年)
1
作者 陈曙红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4-74,共1页
汪曾祺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个比较特别的作家 ,他早熟而晚成 ,四十年代中已发表作品 ,到八十年代才真正成名 ,其间中断创作几十年。几十年中 ,他依靠“随遇而安”这一传统士大夫的内在超越方式 ,使心态保持平衡 ,在创作条件成熟时得以厚积... 汪曾祺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个比较特别的作家 ,他早熟而晚成 ,四十年代中已发表作品 ,到八十年代才真正成名 ,其间中断创作几十年。几十年中 ,他依靠“随遇而安”这一传统士大夫的内在超越方式 ,使心态保持平衡 ,在创作条件成熟时得以厚积薄发 ,为当代文坛提供了一种内在超越的审美方式 ,在当代文坛人文精神低落的情况下 ,具有某种参照价值。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汪曾祺的“随遇而安”。随遇而安是与中国士大夫的传统文化精神息息相关的 ,第一部分分析了随遇而安的形成及其表现。笔者认为随遇而安的心态形成是与中国传统文人的忧患意识分不开的 ,在压力下形成了一种内在超越的精神自救方式 ,以此来对抗现实的苦难。据此 ,笔者对汪曾祺的具体生活进行了分析 :随遇而安在汪曾祺的生活中表现为在生活方式上追求艺术人生 ,在日常生活中追求适意人生 ,此外是在小说中虚构出一个理想人生 ,追求现实中很难达到的真善美的和谐世界。这三个方面层层推进 ,使主体挣脱了现实的外在羁绊 ,进入超越的境界。二、分析随遇而安作为一种生活哲学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三、分析汪曾祺的“随遇而安”作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在当代文坛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汪曾祺的“随遇而安”》 中国 当代文学 创作条件 文化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摄影技术的平面设计策略 被引量:4
2
作者 赵羽中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索平面设计对数字摄影技术的创新应用策略。方法先从宏观角度就科学技术对数字摄影技术的发展的推动力谈起,总结数字摄影技术在这一趋势下的不断革新与延伸,深入挖掘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及应用于平面设计中所表现出的重要意义... 目的探索平面设计对数字摄影技术的创新应用策略。方法先从宏观角度就科学技术对数字摄影技术的发展的推动力谈起,总结数字摄影技术在这一趋势下的不断革新与延伸,深入挖掘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及应用于平面设计中所表现出的重要意义,接着结合平面广告设计、招贴设计、广告设计等具体领域展开深入论述,剖析数字摄影技术在突出设计内容、强化视觉效果等方面的应用方向与案例,从整体与部分两方面探究数字摄影技术所赋予平面设计的种种特质与创新。结论数字摄影技术凭借更全面的图像数字处理技术,有效提升了平面设计作品的画面清晰度和色彩丰富度,为设计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条件,也为更多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的出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摄影技术 平面设计 创作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曹”与建安文学风气的形成
3
作者 董志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5-128,共4页
建安前后,以“三曹”为核心形成了浓郁的文学风气。“三曹”凭借其特殊身份和地位,聚集大批文学人才,并创造了适合他们施展文学才能的条件;“三曹”自身也都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他们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在带动其他作... 建安前后,以“三曹”为核心形成了浓郁的文学风气。“三曹”凭借其特殊身份和地位,聚集大批文学人才,并创造了适合他们施展文学才能的条件;“三曹”自身也都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他们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在带动其他作家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才使建安时期的文坛出现了独特繁荣的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曹 文学风气 文学人才 创作条件 自身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