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3451残卷歌颂对象及其创作时代考
1
作者 王伟琴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8年第2期50-58,共9页
自1937年孙楷第先生把P.3451残卷拟名为《张淮深变文》,认为其歌颂对象为张淮深,写卷的创作时间"至晚不得在中和四年以后。或当在乾符中,未可知也"之后,学术界普遍地受其影响,多数专家认为此卷的歌颂对象为张淮深;就创作时代... 自1937年孙楷第先生把P.3451残卷拟名为《张淮深变文》,认为其歌颂对象为张淮深,写卷的创作时间"至晚不得在中和四年以后。或当在乾符中,未可知也"之后,学术界普遍地受其影响,多数专家认为此卷的歌颂对象为张淮深;就创作时代而言,争议虽然大一点,但也多认为在乾符(874—879)年间。本文在分析此写卷信息和其他资料的基础上,认为P.3451残卷歌颂对象为两人:张议潮、张淮深,并且此写卷不是同一时间创作出来的,其创作时代是两个:P.3451残卷开始至"□□歌乐却东□"的创作时间在851—858年间;"自从司徒归阙后……退浑小丑□□□"这几首七言绝句的创作时间在867—872年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451残卷歌颂对象 张议潮 张淮深 创作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西厢记”的创作时代及其作者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中凡 《江海学刊》 1960年第2期29-39,共11页
元人杂剧中有很多作品是富于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而是称为一代代表作、至今仍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当推《西厢记》。关于《西厢记》的创作时期和作者问题,明清以来的读者曾作过不少探索,但至今仍未能得出明确结论。本文试就各家不同意... 元人杂剧中有很多作品是富于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而是称为一代代表作、至今仍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当推《西厢记》。关于《西厢记》的创作时期和作者问题,明清以来的读者曾作过不少探索,但至今仍未能得出明确结论。本文试就各家不同意见,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作者问题 创作时代 创作时期 不同意见 艺术性 思想性 代表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晴雯歌》对新时代音乐创作的启示
3
作者 张新颖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160,共9页
《晴雯歌》为87版电视剧《红楼梦》最重要的插曲之一,自问世以来备受人们青睐,至今仍被奉为经典之作。本文从创作背景、创作特征、创作风格这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在解析表层创作手法基础上,挖掘其深层文化内涵,以期为新时代音乐作品... 《晴雯歌》为87版电视剧《红楼梦》最重要的插曲之一,自问世以来备受人们青睐,至今仍被奉为经典之作。本文从创作背景、创作特征、创作风格这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在解析表层创作手法基础上,挖掘其深层文化内涵,以期为新时代音乐作品的创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王立平 《晴雯歌》 时代音乐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儒《诗》说之演变——从《孔子诗论》《周南·汉广》篇的本义说起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55,共7页
据竹简《孔子诗论》对《汉广》篇的论述 ,《周南·汉广》并不是什么爱情诗 ,而是一首告诫周家子弟不要追求江汉游女的篇章 ,由此推测 ,诗篇应作于西周中晚期。以《孔子诗论》对《汉广》的论述为基准 ,进而检讨两汉今古《诗》说 ,认... 据竹简《孔子诗论》对《汉广》篇的论述 ,《周南·汉广》并不是什么爱情诗 ,而是一首告诫周家子弟不要追求江汉游女的篇章 ,由此推测 ,诗篇应作于西周中晚期。以《孔子诗论》对《汉广》的论述为基准 ,进而检讨两汉今古《诗》说 ,认为《毛诗序》应为东汉学者在名教要求下杂抄、改造今文家言的产物 ,前人卫宏作《毛诗序》的说法是应予重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汉广》本义 创作时代 汉儒诗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逸周书》中的句尾语气词“哉”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玉秀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1-124,共4页
“哉”最初是一个主要运用于有告诫意味的对话体文章中的语气词,其作用主要是强调各种语气。《逸周书》中的“哉”基本保持了它的早期用法,具有强调祈使、肯定、可然性及感叹语气的作用,但与《尚书》相比,“哉”的一些用法(如表判断语气... “哉”最初是一个主要运用于有告诫意味的对话体文章中的语气词,其作用主要是强调各种语气。《逸周书》中的“哉”基本保持了它的早期用法,具有强调祈使、肯定、可然性及感叹语气的作用,但与《尚书》相比,“哉”的一些用法(如表判断语气)已经消失,从中可以看出相关文献大致的创作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周书》 语气词 创作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无《易经》论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玉森 陈宪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91-98,共8页
作为儒家经典著作的《周易》究竟成书于什么时候?这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周易》的创作时代,从西汉的司马迁开始,一直到最近,说者均认为先秦已有作为儒家经典的《周易》。至少它的经部,即卦图、卦辞、爻辞,及其排列... 作为儒家经典著作的《周易》究竟成书于什么时候?这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周易》的创作时代,从西汉的司马迁开始,一直到最近,说者均认为先秦已有作为儒家经典的《周易》。至少它的经部,即卦图、卦辞、爻辞,及其排列次序,在先秦已是儒家的经典。他们的根据是:《论语》有学《易》的自述;儒家的《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儒家经典著作 司马迁 孔子 儒家学说 郭沫若 荀子 亟待解决 创作时代 汉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阅读的自由和必然——试论接受理论的基本问题
7
作者 姚基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Z1期107-112,共6页
本文把联邦德国的“接受美学”、美国的“读者反应批评”和法国的后结构主义的文学研究归入为“接受理论”,并对这个理论范畴内的保守派、温和派和激进派的代表人物的理论主张,进行了论述和评估。各派学者侧重于在文本、读者以及两者关... 本文把联邦德国的“接受美学”、美国的“读者反应批评”和法国的后结构主义的文学研究归入为“接受理论”,并对这个理论范畴内的保守派、温和派和激进派的代表人物的理论主张,进行了论述和评估。各派学者侧重于在文本、读者以及两者关系等范围内寻找文学解释的必然性,但忽略了来自作者意图、创作时代方面的规定性,是“接受理论”的一个重要缺陷。作者认为,文学解释作为一个过程,大致分为语言译解、审美体验、审美分析和综合、审美评价四个阶段。作家、文本、读者这三者及其关系,以及由作家和读者为媒介引入的社会知识和文化精神,从各个方面规定着自由的文学解释,为阅读指出了一条必然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解释 接受理论 规定性 文本 读者反应批评 必然性 创作时代 文学阅读 文化精神 基本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