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P.3451残卷歌颂对象及其创作时代考
1
作者
王伟琴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8年第2期50-58,共9页
自1937年孙楷第先生把P.3451残卷拟名为《张淮深变文》,认为其歌颂对象为张淮深,写卷的创作时间"至晚不得在中和四年以后。或当在乾符中,未可知也"之后,学术界普遍地受其影响,多数专家认为此卷的歌颂对象为张淮深;就创作时代...
自1937年孙楷第先生把P.3451残卷拟名为《张淮深变文》,认为其歌颂对象为张淮深,写卷的创作时间"至晚不得在中和四年以后。或当在乾符中,未可知也"之后,学术界普遍地受其影响,多数专家认为此卷的歌颂对象为张淮深;就创作时代而言,争议虽然大一点,但也多认为在乾符(874—879)年间。本文在分析此写卷信息和其他资料的基础上,认为P.3451残卷歌颂对象为两人:张议潮、张淮深,并且此写卷不是同一时间创作出来的,其创作时代是两个:P.3451残卷开始至"□□歌乐却东□"的创作时间在851—858年间;"自从司徒归阙后……退浑小丑□□□"这几首七言绝句的创作时间在867—872年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451残卷歌颂对象
张议潮
张淮深
创作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西厢记”的创作时代及其作者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中凡
《江海学刊》
1960年第2期29-39,共11页
元人杂剧中有很多作品是富于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而是称为一代代表作、至今仍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当推《西厢记》。关于《西厢记》的创作时期和作者问题,明清以来的读者曾作过不少探索,但至今仍未能得出明确结论。本文试就各家不同意...
元人杂剧中有很多作品是富于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而是称为一代代表作、至今仍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当推《西厢记》。关于《西厢记》的创作时期和作者问题,明清以来的读者曾作过不少探索,但至今仍未能得出明确结论。本文试就各家不同意见,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作者问题
创作时代
创作
时期
不同意见
艺术性
思想性
代表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晴雯歌》对新时代音乐创作的启示
3
作者
张新颖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160,共9页
《晴雯歌》为87版电视剧《红楼梦》最重要的插曲之一,自问世以来备受人们青睐,至今仍被奉为经典之作。本文从创作背景、创作特征、创作风格这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在解析表层创作手法基础上,挖掘其深层文化内涵,以期为新时代音乐作品...
《晴雯歌》为87版电视剧《红楼梦》最重要的插曲之一,自问世以来备受人们青睐,至今仍被奉为经典之作。本文从创作背景、创作特征、创作风格这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在解析表层创作手法基础上,挖掘其深层文化内涵,以期为新时代音乐作品的创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王立平
《晴雯歌》
新
时代
音乐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儒《诗》说之演变——从《孔子诗论》《周南·汉广》篇的本义说起
被引量:
7
4
作者
李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55,共7页
据竹简《孔子诗论》对《汉广》篇的论述 ,《周南·汉广》并不是什么爱情诗 ,而是一首告诫周家子弟不要追求江汉游女的篇章 ,由此推测 ,诗篇应作于西周中晚期。以《孔子诗论》对《汉广》的论述为基准 ,进而检讨两汉今古《诗》说 ,认...
据竹简《孔子诗论》对《汉广》篇的论述 ,《周南·汉广》并不是什么爱情诗 ,而是一首告诫周家子弟不要追求江汉游女的篇章 ,由此推测 ,诗篇应作于西周中晚期。以《孔子诗论》对《汉广》的论述为基准 ,进而检讨两汉今古《诗》说 ,认为《毛诗序》应为东汉学者在名教要求下杂抄、改造今文家言的产物 ,前人卫宏作《毛诗序》的说法是应予重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汉广》本义
创作时代
汉儒诗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逸周书》中的句尾语气词“哉”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
2
5
作者
周玉秀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1-124,共4页
“哉”最初是一个主要运用于有告诫意味的对话体文章中的语气词,其作用主要是强调各种语气。《逸周书》中的“哉”基本保持了它的早期用法,具有强调祈使、肯定、可然性及感叹语气的作用,但与《尚书》相比,“哉”的一些用法(如表判断语气...
“哉”最初是一个主要运用于有告诫意味的对话体文章中的语气词,其作用主要是强调各种语气。《逸周书》中的“哉”基本保持了它的早期用法,具有强调祈使、肯定、可然性及感叹语气的作用,但与《尚书》相比,“哉”的一些用法(如表判断语气)已经消失,从中可以看出相关文献大致的创作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周书》
语气词
哉
创作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无《易经》论
被引量:
6
6
作者
陈玉森
陈宪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91-98,共8页
作为儒家经典著作的《周易》究竟成书于什么时候?这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周易》的创作时代,从西汉的司马迁开始,一直到最近,说者均认为先秦已有作为儒家经典的《周易》。至少它的经部,即卦图、卦辞、爻辞,及其排列...
作为儒家经典著作的《周易》究竟成书于什么时候?这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周易》的创作时代,从西汉的司马迁开始,一直到最近,说者均认为先秦已有作为儒家经典的《周易》。至少它的经部,即卦图、卦辞、爻辞,及其排列次序,在先秦已是儒家的经典。他们的根据是:《论语》有学《易》的自述;儒家的《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儒家经典著作
司马迁
孔子
儒家学说
郭沫若
荀子
亟待解决
创作时代
汉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阅读的自由和必然——试论接受理论的基本问题
7
作者
姚基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Z1期107-112,共6页
本文把联邦德国的“接受美学”、美国的“读者反应批评”和法国的后结构主义的文学研究归入为“接受理论”,并对这个理论范畴内的保守派、温和派和激进派的代表人物的理论主张,进行了论述和评估。各派学者侧重于在文本、读者以及两者关...
本文把联邦德国的“接受美学”、美国的“读者反应批评”和法国的后结构主义的文学研究归入为“接受理论”,并对这个理论范畴内的保守派、温和派和激进派的代表人物的理论主张,进行了论述和评估。各派学者侧重于在文本、读者以及两者关系等范围内寻找文学解释的必然性,但忽略了来自作者意图、创作时代方面的规定性,是“接受理论”的一个重要缺陷。作者认为,文学解释作为一个过程,大致分为语言译解、审美体验、审美分析和综合、审美评价四个阶段。作家、文本、读者这三者及其关系,以及由作家和读者为媒介引入的社会知识和文化精神,从各个方面规定着自由的文学解释,为阅读指出了一条必然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解释
接受理论
规定性
文本
读者反应批评
必然性
创作时代
文学阅读
文化精神
基本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3451残卷歌颂对象及其创作时代考
1
作者
王伟琴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8年第2期50-58,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敦煌文学研究编年史"
项目编号:BW06030
文摘
自1937年孙楷第先生把P.3451残卷拟名为《张淮深变文》,认为其歌颂对象为张淮深,写卷的创作时间"至晚不得在中和四年以后。或当在乾符中,未可知也"之后,学术界普遍地受其影响,多数专家认为此卷的歌颂对象为张淮深;就创作时代而言,争议虽然大一点,但也多认为在乾符(874—879)年间。本文在分析此写卷信息和其他资料的基础上,认为P.3451残卷歌颂对象为两人:张议潮、张淮深,并且此写卷不是同一时间创作出来的,其创作时代是两个:P.3451残卷开始至"□□歌乐却东□"的创作时间在851—858年间;"自从司徒归阙后……退浑小丑□□□"这几首七言绝句的创作时间在867—872年间。
关键词
P.3451残卷歌颂对象
张议潮
张淮深
创作时代
分类号
G256.1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西厢记”的创作时代及其作者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中凡
出处
《江海学刊》
1960年第2期29-39,共11页
文摘
元人杂剧中有很多作品是富于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而是称为一代代表作、至今仍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当推《西厢记》。关于《西厢记》的创作时期和作者问题,明清以来的读者曾作过不少探索,但至今仍未能得出明确结论。本文试就各家不同意见,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关键词
《西厢记》
作者问题
创作时代
创作
时期
不同意见
艺术性
思想性
代表作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晴雯歌》对新时代音乐创作的启示
3
作者
张新颖
机构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出处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160,共9页
文摘
《晴雯歌》为87版电视剧《红楼梦》最重要的插曲之一,自问世以来备受人们青睐,至今仍被奉为经典之作。本文从创作背景、创作特征、创作风格这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在解析表层创作手法基础上,挖掘其深层文化内涵,以期为新时代音乐作品的创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红楼梦》
王立平
《晴雯歌》
新
时代
音乐
创作
分类号
J614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儒《诗》说之演变——从《孔子诗论》《周南·汉广》篇的本义说起
被引量:
7
4
作者
李山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55,共7页
文摘
据竹简《孔子诗论》对《汉广》篇的论述 ,《周南·汉广》并不是什么爱情诗 ,而是一首告诫周家子弟不要追求江汉游女的篇章 ,由此推测 ,诗篇应作于西周中晚期。以《孔子诗论》对《汉广》的论述为基准 ,进而检讨两汉今古《诗》说 ,认为《毛诗序》应为东汉学者在名教要求下杂抄、改造今文家言的产物 ,前人卫宏作《毛诗序》的说法是应予重视的。
关键词
《孔子诗论》
《汉广》本义
创作时代
汉儒诗说
Keywords
Confucius' Commentaries on the Book of Poetry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Han-guang poem
era of composition
the Shi-jing theories by Han Dynasty scholar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逸周书》中的句尾语气词“哉”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
2
5
作者
周玉秀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1-124,共4页
文摘
“哉”最初是一个主要运用于有告诫意味的对话体文章中的语气词,其作用主要是强调各种语气。《逸周书》中的“哉”基本保持了它的早期用法,具有强调祈使、肯定、可然性及感叹语气的作用,但与《尚书》相比,“哉”的一些用法(如表判断语气)已经消失,从中可以看出相关文献大致的创作时代。
关键词
《逸周书》
语气词
哉
创作时代
Keywords
The Book of Yizhou
exclamatory word
“Zai(哉)”
the time of the creation.
分类号
H146.2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无《易经》论
被引量:
6
6
作者
陈玉森
陈宪猷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91-98,共8页
文摘
作为儒家经典著作的《周易》究竟成书于什么时候?这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周易》的创作时代,从西汉的司马迁开始,一直到最近,说者均认为先秦已有作为儒家经典的《周易》。至少它的经部,即卦图、卦辞、爻辞,及其排列次序,在先秦已是儒家的经典。他们的根据是:《论语》有学《易》的自述;儒家的《左》、
关键词
周易
儒家经典著作
司马迁
孔子
儒家学说
郭沫若
荀子
亟待解决
创作时代
汉初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阅读的自由和必然——试论接受理论的基本问题
7
作者
姚基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Z1期107-112,共6页
文摘
本文把联邦德国的“接受美学”、美国的“读者反应批评”和法国的后结构主义的文学研究归入为“接受理论”,并对这个理论范畴内的保守派、温和派和激进派的代表人物的理论主张,进行了论述和评估。各派学者侧重于在文本、读者以及两者关系等范围内寻找文学解释的必然性,但忽略了来自作者意图、创作时代方面的规定性,是“接受理论”的一个重要缺陷。作者认为,文学解释作为一个过程,大致分为语言译解、审美体验、审美分析和综合、审美评价四个阶段。作家、文本、读者这三者及其关系,以及由作家和读者为媒介引入的社会知识和文化精神,从各个方面规定着自由的文学解释,为阅读指出了一条必然的道路。
关键词
文学解释
接受理论
规定性
文本
读者反应批评
必然性
创作时代
文学阅读
文化精神
基本问题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P.3451残卷歌颂对象及其创作时代考
王伟琴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关于“西厢记”的创作时代及其作者
陈中凡
《江海学刊》
196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晴雯歌》对新时代音乐创作的启示
张新颖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汉儒《诗》说之演变——从《孔子诗论》《周南·汉广》篇的本义说起
李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逸周书》中的句尾语气词“哉”及相关问题
周玉秀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先秦无《易经》论
陈玉森
陈宪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阅读的自由和必然——试论接受理论的基本问题
姚基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