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撞击强度与撞击位置对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行为和病理影响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王鹏 宋学伟 +3 位作者 邱金龙 朱细燕 王楠 赵辉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0-950,969,共12页
道路交通事故中,车辆正面碰撞与侧面碰撞所导致的头部伤害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撞击位置不同所致。为深入探讨不同撞击强度下头部撞击位置对伤害程度的具体影响,采用大鼠为实验对象实施了针对颅顶和颞叶部位的撞击实验。依据L_... 道路交通事故中,车辆正面碰撞与侧面碰撞所导致的头部伤害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撞击位置不同所致。为深入探讨不同撞击强度下头部撞击位置对伤害程度的具体影响,采用大鼠为实验对象实施了针对颅顶和颞叶部位的撞击实验。依据L_4(2~3)正交表建立实验方案,综合考虑了撞击强度和撞击位置两个变量,利用BIM-IV型大鼠头部撞击机致伤大鼠。通过伤后大鼠的行为表现及关键脑区的病理学检测结果,系统评估撞击因素及其水平对TBI的伤害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撞击强度是决定头部损伤程度的主导因素,但撞击位置的影响不容忽视。在相同的撞击强度下,相较于颞叶撞击,颅顶撞击更易引发大鼠的昏迷、运动与记忆功能障碍以及焦虑行为。此外,颅顶撞击所导致的病理学损伤高于颞叶撞击的非冲击侧,但低于冲击侧。行为表现与病理学结果的线性拟合分析表明,大鼠脑损伤后的行为变化与病理学检测结果较小的一侧更为吻合。本研究成果对于深入理解头部伤害机制、制定科学的伤害评价准则以及构建有效的防护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行为学表现 病理学结果 撞击位置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创伤性颅脑损伤院前与急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
2
作者 杨阳 田小溪 +8 位作者 史正华 王继鹏 李立宏 刘明华 赵晓东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 北京急诊医学学会 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3,共11页
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是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严重损伤,重型TBI导致的死亡通常发生在受伤后的最初几小时内,院前和急诊急救阶段对TBI的及时、有效处置是改善TBI患者预后的关键。因此,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 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是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严重损伤,重型TBI导致的死亡通常发生在受伤后的最初几小时内,院前和急诊急救阶段对TBI的及时、有效处置是改善TBI患者预后的关键。因此,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北京急诊医学学会和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抽取全国急诊及神经外科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了《成人创伤性颅脑损伤院前与急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包括TBI院前和急诊诊治2个部分,形成24条推荐意见,以便指导TBI院前和急诊相关的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院前急救 急诊救治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3
作者 童宇平 胡婧 +3 位作者 王子秀 杜娟 张永俊 李晨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67-1472,共6页
目的:调查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出院准备度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出院准备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对2022年7月—2023年1月入住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医疗中心的180例创伤... 目的:调查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出院准备度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出院准备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对2022年7月—2023年1月入住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医疗中心的18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出院准备度量表总分为(152.46±8.42)分,出院指导质量量表总分为(172.85±4.32)分,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出院准备度得分与出院指导质量得分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住院时间、入院格拉斯哥评分、出院前疼痛状态、出院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出院指导质量为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结论: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出院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文化程度低、创伤程度较严重、出院前疼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受限的病人,并为其提供针对性护理,以期提高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出院准备度水平,降低非计划再入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出院准备度 出院指导质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杜冉 李文娟 +2 位作者 冯方 温丽君 李建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3-376,共4页
目的:评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重度颅脑损伤(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关系及其对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133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死亡组(45... 目的:评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重度颅脑损伤(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关系及其对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133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死亡组(45例)与生存组(88例)临床指标的差异。根据上述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建立3个回归模型[分别纳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PLR及NLR+PLR],分析30 d内病死风险的影响因素。通过修正Poisson回归分析PLR对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NLR及PLR与STBI患者预后有关(P<0.05)。NLR(OR=0.963,95%CI为0.929~0.999,P=0.044)及PLR(OR=0.995,95%CI为0.991~0.998,P=0.005)是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影响因素。修正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LR降低可增加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RR=0.999,95%CI为0.999~1.000,P=0.002)。结论:PLR是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0β、IL-6、hs-CRP联合检测明显提高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诊断的灵敏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聂晓改 彭传梅 +2 位作者 张云芳 涂坤 王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80-1585,共6页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方法,寻找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TBI)诊断更灵敏的生物标志物,为临床提供确切的诊断、治疗、监测指标。方法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由昆明市延安医院急诊创伤中心收住的急性TBI患者共156例,并纳入正常及骨折对照组,收...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方法,寻找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TBI)诊断更灵敏的生物标志物,为临床提供确切的诊断、治疗、监测指标。方法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由昆明市延安医院急诊创伤中心收住的急性TBI患者共156例,并纳入正常及骨折对照组,收集监测入组患者外周血标本,检测S100β、IL-6并收集患者入院即刻hs-CRP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TBI患者外周血S100β、IL-6、hs-CRP水平明显升高,诊断急性TB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布为0.944、0.915、0.897,三个指标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高达0.975。Person相关分析发现三个指标之间呈正相关,尤其S100β和IL-6之间相关系数达0.71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100β、IL-6、hs-CRP是急性TB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100β、IL-6、hs-CRP联合检测可以有效提高急性TBI诊断的灵敏性,S100β与IL-6相互促进可能加重炎症机制导致的继发性颅脑损伤,尽早针对性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炎症 S100Β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张小年 张皓 +1 位作者 山磊 张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02-904,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后不同时期介入康复治疗对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影响。方法:对163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3个月、3—6个月、6—12个月、1—2年、>2年)...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后不同时期介入康复治疗对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影响。方法:对163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3个月、3—6个月、6—12个月、1—2年、>2年)将患者分为5组,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评定患肢的运动功能、ADL能力及步行能力。结果:康复治疗介入时间<3个月组和3—6个月组的患者上下肢及手的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ADL均有显著提高(P<0.05);6—12个月组的患者除步行能力无明显改善外,其余功能均有显著提高(P<0.05);1—2年组的患者其上肢功能和ADL能力均有显著提高(P<0.05),但其余功能均无提高;而>2年组的患者只有ADL能力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系统正规的康复治疗有利于创伤性颅脑损伤后不同时期康复的患者。康复医师应根据康复介入的时间,确定康复治疗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康复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与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 被引量:22
7
作者 包义君 王鹏飞 +6 位作者 陶山伟 李力卓 张德威 黄小龙 张文泰 赵丹 王运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与肝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满足入组条件的凝血功能障碍患者51例,按照1∶3配比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与肝功能的相... 目的分析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与肝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满足入组条件的凝血功能障碍患者51例,按照1∶3配比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将配比的凝血功能障碍组和对照组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重型颅脑损伤(GCS 3-8分)和轻中型颅脑损伤(GCS 9-15分),结果表明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创伤性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P〈0.001)。在重型颅脑损伤中,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术后凝血功能障碍呈正相关(P=0.008,OR=4.318,95%CI 1.429-13.053和P=0.036,OR=3.109,95%CI 1.064-9.081),而在轻中型颅脑损伤中ALT和AST与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无明显相关性(P〉0.05)。其他指标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无论在重型还是轻中型颅脑损伤中,均与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与肝功能异常密切相关,临床医生不应忽视手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应在围手术期严密监测肝功能并纠正肝功能异常,防止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出现,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 凝血功能障碍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血糖变化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2
8
作者 包义君 陶山伟 +6 位作者 李力卓 张德威 王鹏飞 黄小龙 张文泰 赵丹 王运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血糖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25例满足研究标准的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血糖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25例满足研究标准的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组:对照组(GCS15分)、轻型组(GCS13~14分)、中型组(GCS9~12分)、重型组(GCS6~8分)和特重型组(GCS3~5分),入院后即开始进行血糖控制(包括缓解应激因素和应用胰岛素),分别统计患者入院后的每日血糖,然后计算各组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血糖均数、血糖标准差及血糖变异系数,分析患者血糖变异度和高血糖的持续时间与患者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同一时间段特重型组和重型组的血糖均数、血糖标准差及血糖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一组中,在入院时、入院48h和入院3~7d不同的时间段问,患者的血糖均数、血糖标准差和血糖变异系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特重型组和重型组患者高血糖平均持续时间和意识障碍平均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秩相关分析表明,血糖整体水平、血糖波动度以及高血糖平均持续时间与患者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1)。结论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变化水平可以作为重型颅脑损伤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 血糖变异度 高血糖持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73
9
作者 李春伟 伊志强 李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56-660,共5页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交通事故增多、人口老龄化促使外伤性颅脑损伤的发病率逐步上升。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较高,其幸存者也可能因创伤而出现肢体活动、认知和心理上的问题,生活受到影响,普遍寿命较短...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交通事故增多、人口老龄化促使外伤性颅脑损伤的发病率逐步上升。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较高,其幸存者也可能因创伤而出现肢体活动、认知和心理上的问题,生活受到影响,普遍寿命较短,死亡风险也较普通人群高,而且还面临着长期的护理和康复。本文综述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治疗现状和局限、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重型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输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马赫 钟日胜 +3 位作者 宾文武 黄燕娟 姚洁民 辜春霖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后并发症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行急诊开颅手术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99例,男161例,女38例,ASAⅠ~Ⅳ级,按是否使用自体输血分为自... 目的探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后并发症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行急诊开颅手术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99例,男161例,女38例,ASAⅠ~Ⅳ级,按是否使用自体输血分为自体血组(n=108)和异体血组(n=91)。均采用限制性输血策略,术中及术后通过回输自体血和/或输注RBC以维持Hb 70~100g/L。记录手术后并发症和输血不良反应,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判断患者临床转归情况。结果自体血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异体血组(33%vs.56%,P<0.01),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异体血组(5%vs.14%,P<0.05),GOS=4分的比例明显高于异体血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异体输血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53,95%CI1.381~2.529)。结论自体输血能减少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输血风险,改善患者的临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治疗 回收式自体输血 创伤性颅脑损伤 术后并发症 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PAR及D-二聚体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42
11
作者 武晓灵 喻莉 龙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4-23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及D-二聚体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急诊和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2例TBI患者根据GCS评分分为轻度TBI组(GCS:13~15分)、...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及D-二聚体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急诊和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2例TBI患者根据GCS评分分为轻度TBI组(GCS:13~15分)、中度TBI组(GCS:9~12分)和重度TBI组(GCS:3~8分),测定患者入院后24 h内血浆su PAR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各组间血浆su PAR及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BI组血浆su PAR、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升高(分别为15.86±7.33vs 2.79±0.69,P<0.01;3.50±2.78 vs.24±0.15,P<0.01)。重度TBI组血浆su PAR、D-二聚体水平亦明显高于中度T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su PAR水平与GC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854,P<0.01);D-二聚体水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738,P<0.01);血浆su PAR与D-二聚体呈正相关(r=0.753,P<0.01)。D-二聚体的曲线下面积(AUC)值较大,为0.854,95%CI为0.763~0.945;血浆suPAR的AUC值为0.801,95%CI为0.698~0.903。结论:TBI患者血浆suPAR和D-二聚体的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并且预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D-二聚体 严重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早期持续小剂量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包龙 徐峰 +1 位作者 凌伟华 丁礼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早期持续小剂量肠内营养(EN)治疗对减少并发症和改善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快速达到目标量)(n=22)和小剂量组(早期持续小剂量EN)(n=20)。对照组病人开始进...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早期持续小剂量肠内营养(EN)治疗对减少并发症和改善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快速达到目标量)(n=22)和小剂量组(早期持续小剂量EN)(n=20)。对照组病人开始进行EN的速度为25 ml/h,每12 h增加25 ml/h,直至达到目标量。小剂量组开始进行EN的速度为10 ml/h,1周内逐步加至目标量。比较两组病人3个月的格拉斯哥结局评分、发生胃潴留和腹泻的比例、伤后1周内血糖>7.8 mmol/L的次数以及使用胰岛素的总量。结果:两组病人EN3个月后的格拉斯哥结局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剂量组发生胃潴留和腹泻的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血糖>7.8 mmol/L的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胰岛素使用的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早期持续给予小剂量EN治疗有利于控制血糖,并发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肠内营养 喂养不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麻醉抑制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炎症介质的表达 被引量:15
13
作者 官瑞婷 高宏志 梁双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37-1540,1543,1544,共6页
目的:探讨七氟烷麻醉对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炎症介质表达、神经功能损害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急诊开颅手术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七氟烷处理组)和对照组,各40例。围手术期... 目的:探讨七氟烷麻醉对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炎症介质表达、神经功能损害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急诊开颅手术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七氟烷处理组)和对照组,各40例。围手术期抽取外周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CRP蛋白和NSE浓度,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APACHEⅡ评分和预后。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术中1 h、术毕和术后第1天血清炎症介质(CRP、TNF-α、IL-6)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0.0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蛋白在术毕及术后第1天表达降低(P<0.05或0.01);七氟烷处理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在第14天GCS评分[(10.82±1.40)比(8.29±1.02),P=0.03],APACHEⅡ评分[(14.42±1.97)比(18.03±2.15),P=0.02]。结论:七氟烷处理可通过抑制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伤后炎症反应,减少神经元细胞损害,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七氟烷 炎症反应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进展 被引量:59
14
作者 徐慧英 李爱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9-491,共3页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发病率每年约180/—250/10万[1]。最新数据表明,美国每年约有23.5万人因非致命性TBI住院治疗,其中43.3%的患者在接受康复治疗1年后遗留有不同程度残疾[2]。我国目前尚缺乏大规模的TBI流...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发病率每年约180/—250/10万[1]。最新数据表明,美国每年约有23.5万人因非致命性TBI住院治疗,其中43.3%的患者在接受康复治疗1年后遗留有不同程度残疾[2]。我国目前尚缺乏大规模的TBI流行病学调查。大多数TBI尤其是重型TBI需要长期的综合性康复治疗,家庭和社会为此负担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康复治疗 创伤性颅脑损伤 流行病学调查 BRAIN TBI 住院治疗 非致命性 数据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概况 被引量:35
15
作者 张小年 张皓 朱镛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2期987-988,共2页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流行病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与院内气管插管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石齐芳 梁大胜 +3 位作者 曾德福 黄旺业 甘盛典 熊泽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530-3533,共4页
目的:对比院前与院内气管插管对单纯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救治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单纯重型创伤颅脑损伤(GCS评分≤8分)患者72例,按照单双日法随机分为院前气管插管组(38例)和院内气管插管组(34例),比较两组... 目的:对比院前与院内气管插管对单纯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救治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单纯重型创伤颅脑损伤(GCS评分≤8分)患者72例,按照单双日法随机分为院前气管插管组(38例)和院内气管插管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气管插管完成情况、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性肺炎、30 d病死率。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院前插管组插管时间长、平均插管次数多、2次内插管成功率低、围插管期并发症多,两组在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吸入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0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气管插管并发症多,操作难度大,对于无气道阻塞和呼吸衰竭的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早期或预防性插管并没有使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院前急救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海马组织CIB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殷玉华 李明 +1 位作者 贾锋 徐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研究亚低温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钙离子结合相关蛋白1(CIB1)表达的影响。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亚低温组(n=24)、常温组(n=24)和假损伤组(n=6)。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大鼠经液压侧方打击制作TBI模型,亚低温... 目的研究亚低温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钙离子结合相关蛋白1(CIB1)表达的影响。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亚低温组(n=24)、常温组(n=24)和假损伤组(n=6)。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大鼠经液压侧方打击制作TBI模型,亚低温组大鼠建模后给予亚低温干预(32℃,4 h)。于TBI后4、6、12、24 h时(假损伤组为伤后24 h)分批(n=6)处死动物,取损伤侧海马CA1区组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I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大鼠TBI后各时点损伤侧海马CA1区组织中CI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损伤组(P<0.05),分别在伤后4h和6 h上调达最高水平;亚低温组CIB1 mRNA和蛋白表达的上调程度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结论亚低温干预对TBI大鼠海马组织CI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亚低温 钙离子结合相关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皓 张小年 +1 位作者 山磊 朱镛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44-844,共1页
关键词 焦虑自评量表 创伤性颅脑损伤 影响因素分析 抑郁障碍 颅脑损伤患者 INJURY 抑郁自评量表 br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颅脑损伤长期预后的评价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皓 张小年 +1 位作者 芦海涛 朱镛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2期133-134,共2页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预后评价 综述 四肢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临床治疗进展 被引量:21
20
作者 张小年 张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89,共4页
认知障碍是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患者最为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TBI后认知障碍可以表现为记忆障碍、注意障碍、执行功能障碍、思维障碍、失算症等多种形式。当患者存在反应能力下降、主动性减少、对周围事物漠不... 认知障碍是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患者最为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TBI后认知障碍可以表现为记忆障碍、注意障碍、执行功能障碍、思维障碍、失算症等多种形式。当患者存在反应能力下降、主动性减少、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近期记忆障碍等等一种以及多种认知功能障碍时,会影响患者对事物知识的识记、巩固以及提取,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重要影响,成为患者回归家庭及社会的主要障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认知障碍 颅脑损伤 临床治疗 执行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 记忆障碍 注意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