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目标设置的分级护理在创伤性脑出血开颅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张晓敏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目的:分析基于目标设置的分级护理在创伤性脑出血(TCH)开颅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新沂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行开颅手术的TCH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 目的:分析基于目标设置的分级护理在创伤性脑出血(TCH)开颅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新沂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行开颅手术的TCH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目标设置的分级护理。比较两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目标设置的分级护理在TCH开颅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出血 目标设置 分级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出血患者血感染指标与不同周围水肿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张杨 彭紫薇 唐振刚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5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出血患者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变化与不同血肿周围水肿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十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内141例外伤性脑出血患者为病例组,正常组选取同一时间段门诊健康检查者100...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出血患者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变化与不同血肿周围水肿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十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内141例外伤性脑出血患者为病例组,正常组选取同一时间段门诊健康检查者100例,病例组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第6 h、24 h、3 d、7 d行头颅CT检查,并通过3D-Slicer软件进行计算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检测并计算出各时间段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数值;对照组仅检测NLR值。分析比较轻、中、重度三组不同周围水肿程度在各个时期的NLR;用Spearman法分析NLR水平与周围水肿程度的关系;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NLR水平与脑水肿程度对创伤性脑出血预后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NLR数值在各时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NLR数值在6 h至3 d明显升高,3~7 d呈下降趋势(P<0.05)。三组不同程度血肿周围水肿患者的NLR数值在6 h、24 h、3 d之间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在3 d、7 d内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但三组NLR变化趋势并无差别(P>0.05);不同水肿组之间NLR数值比较存在差异(P<0.05),血肿周围水肿程度越高,NLR数值越高;各组在不同时期的NLR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NLR值在6 h、24 h、3 d、7 d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NLR值的变化,其水肿程度有正性相关性改变。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创伤性脑出血后中、重度血肿周围水肿和脑出血发病后3 d时的NLR为创伤性脑出血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创伤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6 h至3 d内NLR逐渐升高,3~7 d逐渐降低;NLR和血肿周围水肿存在相关性,临床上可利用NLR指标和创伤性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程度对患者预后做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出血 血肿周围水肿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创伤性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护理28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冯欣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9期156-156,158,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创伤性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护理效果。方法:收治重症创伤性脑出血患者2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抢救护理效果。结果:痊愈20例,显效5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9.29%,抢救效果理想。结论:对重症创伤性脑出血患者实... 目的:探讨重症创伤性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护理效果。方法:收治重症创伤性脑出血患者2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抢救护理效果。结果:痊愈20例,显效5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9.29%,抢救效果理想。结论:对重症创伤性脑出血患者实施有效的抢救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抢救效果,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创伤性脑出血 抢救护理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对创伤性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MMP-9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刘俊 徐勤义 +3 位作者 王栋 陆俊杰 陆瑨 孙呈国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22期111-114,共4页
目的: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对创伤性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来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治疗的临床诊断为创伤性脑出血患者13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与对照组(62例)。其中观... 目的: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对创伤性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来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治疗的临床诊断为创伤性脑出血患者13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与对照组(62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血肿清除率进行比较,并对其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MMP-9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0.9%)高于对照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96.3±18.5)mL、手术时间为(1.6±0.4)h、血肿清除率为(87.9±15.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05.2±30.8)mL、(2.7±0.8)h、(79.6±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11.8%)低于对照组(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和MMP-9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创伤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清除血肿,改善神经功能和MMP-9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推荐在临床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 创伤性脑出血 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小脑出血对少量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杨朝朕 任思颖 +3 位作者 伍国锋 林世奇 张芝源 王丽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5-538,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小脑出血对少量自发性小脑出血3个月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4月至2023年3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贵州医科大学附属金阳医院神经外科、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380例... 目的探讨恶性小脑出血对少量自发性小脑出血3个月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4月至2023年3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贵州医科大学附属金阳医院神经外科、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380例,符合少量自发性小脑出血及相关临床资料的患者共70例被纳入本研究;分为良性小脑出血组43例,恶性小脑出血组27例;又将少量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1例和预后不良组19例。收集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并发症、炎性指标及预后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共线性诊断排除具有共线性影响的因素后,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的独立相关性,最终采用ROC曲线对有意义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恶性小脑出血组血肿最大直径显著高于良性小脑出血组(P=0.021)。预后不良组恶性小脑出血、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恶性小脑出血是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OR=6.218,95%CI:1.140~17.623,P=0.013);恶性小脑出血预测患者3个月预后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分别为63.2%、70.6%、44.4%、83.7%、0.338,曲线下面积为0.669。结论恶性小脑出血是少量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3个月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恶性小脑出血比良性小脑出血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创伤性 预测 预后 恶性小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204抑制剂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外伤性脑出血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莉 杨西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204抑制剂(inhibitor)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创伤性脑出血(TICH)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只SD大鼠通过击打的方法建立TICH模型,磁共振和Longa评分法评估建模结果。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204抑制剂(inhibitor)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创伤性脑出血(TICH)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只SD大鼠通过击打的方法建立TICH模型,磁共振和Longa评分法评估建模结果。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TICH组、TICH+BMSC组和TICH+inhibitor-BMSC组,每组8只。另选择8只健康SD大鼠作为对照组。TICH+BMSC组通过尾静脉注射BMSC(1μl,1×105个);TICH+inhibitor-BMSC组尾静脉注射转染miR-204 inhibitor的BMSC(1μl,1×105个);TICH组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1次/d,连续7 d。对照组大鼠仅钻孔。在建模后和干预后通过水迷宫视频跟踪分析系统分析大鼠神经功能。将BMSC细胞分为NC组和类似物(mimic)组,并分别通过质粒转染NC和miR-204 mimi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建模后TICH组、TICH+BMSC组和TICH+inhibitor-BMSC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升高,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TICH组的逃避潜伏期高于对照组,穿越平台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TICH+BMSC组和TICH+inhibitor-BMSC组的逃避潜伏期均短于TICH组,穿越平台次数高于TICH组(P<0.05)。TICH组脑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31.58±3.72)个vs(2.13±0.41)个,P<0.05],TICH+BMSC组和TICH+inhibitor-BMSC组凋亡细胞数目显著少于TICH组[(19.73±2.56)个、(11.04±2.16)个vs(31.58±3.72)个,P<0.05]。与对照组比较,TICH组大鼠脑组织中miR-204显著升高,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和GDNF蛋白显著降低(P<0.05)。过表达miR-204后,与NC组比较,mimic组miR-204显著增高,GDNF mRNA和GDNF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miR-204 inhibitor基因修饰的BMSC会使GDNF的水平上调,抑制神经元凋亡和保护神经元功能,从而促进TICH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间充质基质细胞 出血 创伤性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RNA 信使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脑干损伤的诊治体会(附30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曾彪 《临床误诊误治》 2005年第3期189-189,共1页
关键词 出血 创伤性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