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1
作者 麦麦提艾力·艾合买提 沙拉依丁·艾尔西丁 +3 位作者 尔帕尼江·图荪江 卡马力别克·木合亚提 何健 阿不都乃比·艾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6-659,共4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患者肢体功能丧失或终身残疾[1]。按照损伤原因,SCI可分为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和非创伤性脊髓损伤(non-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患者肢体功能丧失或终身残疾[1]。按照损伤原因,SCI可分为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和非创伤性脊髓损伤(non-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NTSCI)。TSCI是指机械性外力直接作用导致脊柱骨折和/或脱位引起的SCI,其主要由交通事故、暴力、运动或跌倒等事件引起[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外力 创伤性脊髓损伤 发病机制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脊髓损伤病人出院准备度干预方案的构建
2
作者 耿晴晴 王晓 +1 位作者 姚海玲 辛海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9-564,共6页
目的:构建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创伤性脊髓损伤病人出院准备度干预方案,为提高此类病人出院准备服务及临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互动达标理论为指导,结合质性研究、文献回顾和临床调查,拟定创伤性脊髓损伤病人出院准备度干预方... 目的:构建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创伤性脊髓损伤病人出院准备度干预方案,为提高此类病人出院准备服务及临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互动达标理论为指导,结合质性研究、文献回顾和临床调查,拟定创伤性脊髓损伤病人出院准备度干预方案的初稿,采用德尔菲法选择全国16名专家进行了2轮函询,对方案内容进行修订完善,形成干预方案的终稿。结果: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6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51和0.401。构建的干预方案包括5个一级条目、20个二级条目和62个三级条目。结论:构建的创伤性脊髓损伤病人出院准备度干预方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下一步将在临床实践中进行验证,以期为进一步完善、规范创伤性脊髓损伤病人出院准备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出院准备度 干预方案 互动达标理论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创伤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分析
3
作者 王小雪 熊伟 +3 位作者 王灿 李磊 白明 苗明三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958-2962,共5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脊髓损伤(TSCI)动物模型现状。方法:以创伤性脊髓损伤和动物模型为主题词,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及Pubmed数据库检索相关实验性期刊文献,分别从实验动物... 目的:探讨创伤性脊髓损伤(TSCI)动物模型现状。方法:以创伤性脊髓损伤和动物模型为主题词,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及Pubmed数据库检索相关实验性期刊文献,分别从实验动物种系、性别、模型激发方式、模型类别、检测指标、阳性对照药使用情况这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类排序,统计各自频次和应用占比,建立数据库,分析模型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提出建议。结果:在纳入的157篇文献中,使用最多的动物是美国斯泼累格·多雷(SD)雄性大鼠;最常用脊髓打击器冲击作为模型激发方式;造模类别以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为主;常用甲基泼尼松龙作为阳性药进行尾静脉注射;模型评价主要以运动功能评价、脊髓损伤区细胞形态学、相关细胞因子及蛋白表达作为检测指标。结论:创伤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建议选用雄性SD大鼠,利用脊髓打击器冲击复制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模型,阳性药建议选择目前公认的甲强龙进行尾静脉注射给药,可将运动功能评价、脊髓损伤区细胞形态学、相关细胞因子及蛋白表达作为评价模型成功与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数据挖掘 检测指标 模型评价 激发方式 给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新技术在创伤性脊髓损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关珍珍 卢旭华 张东晓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5-888,共4页
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指由脊柱断裂和脱位引起的对脊髓的直接机械性损伤,主要由跌倒和交通事故导致,以颈部损伤最为常见。创伤引起的脊髓受压和断裂会导致轴突、胶质细胞、血管和神经元胞体等的不可逆损伤... 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指由脊柱断裂和脱位引起的对脊髓的直接机械性损伤,主要由跌倒和交通事故导致,以颈部损伤最为常见。创伤引起的脊髓受压和断裂会导致轴突、胶质细胞、血管和神经元胞体等的不可逆损伤[1],随后神经组织损伤区域会进一步扩大,发生炎症细胞浸润损伤部位、轴突脱髓鞘及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形成瘢痕阻止再生等。其病理过程可根据时间分为急性期(48h内)、亚急性期(48h~14d)、中期(14d~6个月)和慢性期(6个月后)。TSCI常会导致患者永久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急需采取早期诊断、治疗及康复措施。临床上最常使用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来评估TSCI严重程度,但其价值有限。而MRI相关新技术,如定量MRI、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等可检测不同方面的微观脊髓病理,为TSCI后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及预后提供更全面的解释。笔者回顾近几年相关文献,对MRI相关新技术在TSCI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MRI在TSCI中的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炎症细胞浸润 康复措施 神经元胞体 脊髓受压 磁共振波谱 机械性损伤 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诊疗特点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佳 翟炎冰 +2 位作者 赵世同 程延君 刘志顺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343-347,共5页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所致二便、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的诊疗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案优化提供依据。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1997—2015年)、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1997—2015年)、维普数据库(VIP Date,1997—201...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所致二便、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的诊疗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案优化提供依据。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1997—2015年)、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1997—2015年)、维普数据库(VIP Date,1997—2015年)、PUBMED(1997—2015年)中关于针灸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文献,总结具体的干预措施、治疗介入时机、辨证及选穴特点、治疗频次、总治疗时间、疗效及其评价指标、随访及其安全性。结果:针灸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导致的二便、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以单纯电针为主,占40.82%(20/49),介入时机多在发病3个月以内;其辨证特点以辨病结合辨主症为主,占81.63%(40/49);膀胱功能障碍以下腹部和腰骶部的任脉和膀胱经的中极、关元、肾俞、次髎及损伤部位夹脊穴为主;肠道功能障碍以下肢部和腹部的胃经和任脉的天枢、关元、上巨虚及损伤部位的夹脊穴、督脉穴为主;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以四肢部和背部的膀胱经、大肠经和胆经的阳陵泉、曲池、合谷、环跳、委中及损伤部位夹脊穴等为主;治疗频次以1次/d,1周5~6次为多,占63.27%(31/49);总治疗时间处于1~29周不等,以4周为最常见。针灸治疗二便、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的疗效为75.0%~96.7%,随访示有一定远期疗效,未出现不良反应报道。结论:针灸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所致二便、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多数是非随机对照文献,且其疗效标准不一,故确切疗效有待于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针灸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二便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 感觉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6
作者 顾兵 金建波 +1 位作者 李华南 王烁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7期721-728,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控制性脊髓挫伤大鼠模型。方法:采用BenchmarkTM立体定位颅脑撞击器制备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并在伤后1、2、3、5、7、142、8 d借助斜板试验及BBB评分评价其运动功能,然后观察损伤部位及其邻近区域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脊髓... 目的:建立一种控制性脊髓挫伤大鼠模型。方法:采用BenchmarkTM立体定位颅脑撞击器制备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并在伤后1、2、3、5、7、142、8 d借助斜板试验及BBB评分评价其运动功能,然后观察损伤部位及其邻近区域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脊髓损伤后大鼠在斜板上维持的角度以及BBB评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损伤部位可见神经纤维肿胀。灰质部运动神经元肿胀、坏死,尼氏体淡染,甚至溶解。小胶质细胞明显增生。通过铜银染色和Luxol固蓝染色,可见运动神经元溃变以及髓鞘脱失。结论:建立的控制性脊髓挫伤大鼠模型重复性好,适合神经保护药物的药效学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大鼠 挫伤 铜银染色 Luxol固蓝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切开术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手术时机研究进展(英文)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德刚 李建军 +3 位作者 杨明亮 胡安明 顾蕊 杜良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7-150,共4页
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患病率逐年增加,预后没有根本改观,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与生活质量。脊髓损伤后髓内出血、水肿,在软硬脊膜的束缚下可能导致实质内压力增高,导致缺血缺氧,加重脊髓的继发性损伤进程。脊髓切开术切开硬脊膜、软脊膜、肿... 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患病率逐年增加,预后没有根本改观,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与生活质量。脊髓损伤后髓内出血、水肿,在软硬脊膜的束缚下可能导致实质内压力增高,导致缺血缺氧,加重脊髓的继发性损伤进程。脊髓切开术切开硬脊膜、软脊膜、肿胀脊髓,释放坏死物质,是治疗脊髓损伤的有希望的途径之一。目前仍无脊髓切开术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的规范化手术方案,本文作者对其手术时机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脊髓切开术 手术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8
作者 焦新旭 冯世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03-1305,共3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高致残性损伤。其昂贵的治疗费用、长时问的康复治疗以及劳动力的丧失给个人及其家庭带来巨大影响,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对于SCI的临床治疗仍没有明显突破,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流行病学 致残性损伤 治疗费用 康复治疗 临床治疗 劳动力 S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创伤性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想 洪毅 +4 位作者 张军卫 唐和虎 刘舒佳 吕振 陈世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2-284,共3页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病因学分布以及神经功能预后。方法对44例非创伤性因素造成的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3个月(3~23个月)。其中男性27例(61...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病因学分布以及神经功能预后。方法对44例非创伤性因素造成的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3个月(3~23个月)。其中男性27例(61.3%),女性17例(38.7%);平均年龄39.85岁(3.5~78岁)。病因包括脊髓炎16例(36%),脊柱肿瘤8例(18.1%),椎管内肿瘤7例(15.9%),脊髓血管畸形6例(13.6%),非创伤性椎间盘突出3例(6.8%,包括颈椎间盘突出致四肢瘫1例,腰椎间盘突出致马尾综合征2例),非脊柱手术造成的医源性脊髓缺血2例(4.5%),肝性脊髓病2例(4.5%)。入院时神经损伤情况:颈段脊髓损伤9例(20.4%),胸段损伤30例(68.1%),圆锥综合征2例(4.5%),马尾综合征3例(6.8%)。AISA残损分级:A级14例(31.8%),B级6例(13.6%),C级13例(29.5%),D级11例(25%)。最终随访时,34%患者出现至少1个等级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非创伤性脊髓损伤是造成脊髓损伤的重要原因。因具有特殊的病因学特点,此组病例在人口学特征以及临床特点上与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有较大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病因学 神经功能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肌肉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丽华 吴东宇 +2 位作者 王雨生 马二浩 董继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63-1668,共6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探索该病症临床治疗新方法。方法:于2017年1月—2021年6月期间选取在院治疗的59例创伤性脊髓损伤伴肌肉痉挛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30...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探索该病症临床治疗新方法。方法:于2017年1月—2021年6月期间选取在院治疗的59例创伤性脊髓损伤伴肌肉痉挛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包括运动疗法、针灸、推拿在内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巴氯芬治疗,治疗时间均为8周,并分别在治疗前、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改良Ashworth评分、Barthel指数及SF-36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6.67%,其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总分和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发散式冲击波可有效改善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肌肉痉挛症状,且能充分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肌肉痉挛 重复经颅磁刺激 发散式冲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在创伤性脊髓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雪 冯世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33-1136,共4页
创伤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的严重中枢神经创伤性疾病,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仍没有有效的修复方案[1]。SCI后微环境失衡,神经细胞在急性期大量死亡是SCI难以修复的重要原因... 创伤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的严重中枢神经创伤性疾病,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仍没有有效的修复方案[1]。SCI后微环境失衡,神经细胞在急性期大量死亡是SCI难以修复的重要原因,因此干预细胞死亡通路是修复的主要策略之一[2]。在SCI中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通路主要有凋亡[3]、自噬[4]、焦亡(pyropsis)[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程序性死亡 创伤性脊髓损伤 细胞死亡 创伤性疾病 自噬 SCI 神经细胞 修复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的Meta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浩 刘宇 +3 位作者 肖世宁 张钰 刘志礼 刘家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7-407,共11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中国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TSCIence、万方数据、维普网(vip citation databases,VIP)和中国知网(...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中国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TSCIence、万方数据、维普网(vip citation databases,VIP)和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检索时限均从2017年8月31日~2023年2月28日,收集有关中国地区TSCI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并发症和合并伤的研究,对文献所报道的TSCI发病率、年龄特征、男女比例、病因学占比、损伤节段和损伤程度等数据进行提取。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检索与筛选文献、提取文献数据,并对纳入研究的文献按照AHRQ(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单臂研究数据的Meta分析,整合纳入文献中的各项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结果由森林图表示。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英文文献21篇,对文献中报道的TSCI患者数据进行Meta合并分析,结果显示,我国TSCI年发病率为0.06‰[95%CI(0.04‰~0.08‰)]。TSCI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性别比例为(1.86~4.73)∶1,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范围为32.09~53.92岁。中国TSCI的主要病因是高处坠落、交通事故和低处跌倒,其占比分别为30%、31%和25%。中国TSCI患者的主要损伤部位是颈段和胸段,占比分别为55%和21%。TSCI损伤的严重程度按照ASIA分级进行评定,以A级和D级损伤占比最大,分别为30%和38%。中国TSCI患者伴随合并伤的概率为56%[95%CI(45%~67%)],主要是头部损伤和肢体骨折。TSCI后产生并发症的概率31%[95%CI(24%~38%)],以呼吸系统感染和泌尿系感染为主。结论:当前中国TSCI发病率偏高,跌倒和交通事故是其主要病因。损伤节段以颈段为主,损伤程度以ASIA A级和ASIA D级占比最多。超过半数的患者会有身体其他部位的合并伤,近1/3的患者会在TSCI后产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流行病学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脊髓损伤后脊髓微环境失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赵书杰 陈建 +2 位作者 凡进 余利鹏 殷国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42-947,共6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根据受伤原因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伤两大类[1]。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主要由暴力,如车祸、高处坠落等造成的SCI,也存在无骨折脱位SCI的情况[1、2]。非创伤性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根据受伤原因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伤两大类[1]。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主要由暴力,如车祸、高处坠落等造成的SCI,也存在无骨折脱位SCI的情况[1、2]。非创伤性脊髓损伤(non-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主要指的是由肿瘤、感染或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等急慢性过程造成的损伤[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创伤性 无骨折脱位 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SCI 受伤原因 高处坠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创伤性脊髓损伤大鼠膀胱功能和轴突损伤修复的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石胜柳 丁桃 +4 位作者 孙瑜 盛祖桃 徐婧 蔡晶 王增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0-705,共6页
目的探究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大鼠膀胱功能和脊髓神经轴突损伤修复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30只雄性SD大鼠,通过改良Allen’s击打法构建创伤性脊髓... 目的探究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大鼠膀胱功能和脊髓神经轴突损伤修复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30只雄性SD大鼠,通过改良Allen’s击打法构建创伤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和NGF组,每组10只。采用BBB评分观察术前、术后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BL-420生物仪实验系统检测尿动力学;甲苯胺蓝染色吻合口远端截取的左侧腰6前根,计算有髓轴突数量;采用HE染色大鼠膀胱组织;TUNEL染色大鼠损伤严重的脊髓,观察脊髓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组织中Raf-1、p-MEK-2、MEK-2、ERK1/2和p-ERK1/2的蛋白表达。结果BBB评分结果显示,术前假手术组、损伤组和NGF组的评分无差异,而术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损伤组和NGF组的评分显著降低(P<0.05)。损伤组的最大逼尿压力和脊髓有髓轴突数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NGF组(P<0.05),但损伤组的残余尿量和膀胱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NGF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损伤组的膀胱水肿严重,逼尿肌结构疏松,而NGF组有减轻膀胱损伤。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损伤组的p-ERK1/2/ERK1/2和p-MEK-2/MEK-2蛋白比值以及Raf-1表达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NGF组(P<0.05)。但假手术组和NGF组在最大逼尿压力、髓轴突数量、残余尿量、膀胱细胞凋亡率和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GF可能阻碍MAPK/ERK通路的传导,从而促进轴突损伤的修复,改善t-SCI大鼠膀胱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 MAPK/ERK通路 膀胱 轴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创伤性脊髓损伤大鼠下肢骨骼肌萎缩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范蕊 吴宗辉 +4 位作者 陈晓琳 邹佐强 龙在云 姚兰 李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33-1139,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创伤性脊髓损伤(TSCI)大鼠腓肠肌中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肌肉特异性环指蛋白1(MuRF1/Trim63)、肌肉萎缩盒F蛋白32(Atrogin-1/Fbxo32)、成肌分化抗原(Myod)和肌细胞生成素(Myog)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延缓TSCI大鼠下... 目的观察电针对创伤性脊髓损伤(TSCI)大鼠腓肠肌中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肌肉特异性环指蛋白1(MuRF1/Trim63)、肌肉萎缩盒F蛋白32(Atrogin-1/Fbxo32)、成肌分化抗原(Myod)和肌细胞生成素(Myog)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延缓TSCI大鼠下肢萎缩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和造模组(n=33)。采用Allen法制备大鼠TSCI模型。将造模组存活大鼠(n=24)随机分为模型组(n=12)和电针组(n=12)。术后1 d,电针组电针大椎、命门和双侧足三里穴,共28 d。术前,术后3 d、7 d、14 d、21 d、28 d比较各组BBB评分;术前和术后28d,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术后28d,比较各组腓肠肌湿重比,HE染色比较腓肠肌纤维截面积和直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比较各组腓肠肌中MSTN、Trim63、Fbxo32、Myod和Myog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术后3d、7d、14d、21d和28d,模型组BBB评分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术后7d、14d、21d和28 d,电针组BBB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术后28 d,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左右侧肌湿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和直径均减小(P<0.01),MSTN、Trim63、Fbxo32、Myod和Myog mRNA的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左右侧肌湿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和直径均增加(P<0.05),MSTN、Trim63和Fbxo32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Myod和Myog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电针干预大鼠大椎、命门和双侧足三里穴可能通过下调MSTN、Trim63、Fbxo32 mRNA的表达,并上调Myod和MyogmRNA的表达,促进肌卫星细胞的成肌分化,延缓肌蛋白降解,从而减轻TSCI大鼠下肢腓肠肌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肌萎缩 电针 肌肉生长抑制素 肌卫星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丽华 李丽 +1 位作者 樊帆 叶文琴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5期40-42,共3页
目的通过文献回顾和Delphi法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构建标准化、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案。方法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案。2011年6-12月,选取上海市两所三级综合性医院骨脊... 目的通过文献回顾和Delphi法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构建标准化、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案。方法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案。2011年6-12月,选取上海市两所三级综合性医院骨脊柱科和骨创伤科住院的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住院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案组(简称方案组),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肢体主动和被动锻炼的方法、疼痛的汇报和缓解方法、出院后各种并发症预防方法与重要性等方面,方案组患者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缩小、便秘和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方案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案能提高脊髓损伤患者对肢体功能康复知识的认知水平,并且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肢体功能锻炼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炎症小体在创伤性脊髓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书涛 荀传辉 盛伟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42-1045,共4页
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可导致损伤节段以下的感觉、运动功能丧失和大小便功能障碍,致残率极高.TSCI的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并且发生人群趋于年轻化,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 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可导致损伤节段以下的感觉、运动功能丧失和大小便功能障碍,致残率极高.TSCI的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并且发生人群趋于年轻化,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按照病理生理变化过程,TSCI可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炎症反应在继发性损伤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导致损伤之后的瘫痪平面扩展到更高节段[2、3].最新研究发现炎症反应的启动需要一类称为炎症小体(inflammasome)的蛋白复合体参与[4].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eucine-rich repeat-and pyrin domain-containing 3,NLRP3)炎症小体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炎症小体,其广泛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5、6].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抑制NLRP3炎症小体能够改善TSCI后的运动功能[7~9].笔者就NLRP3炎症小体及其在TSCI中的作用和相关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损伤 创伤性脊髓损伤 大小便功能障碍 原发性损伤 脊柱外科 中枢神经系统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手术时机对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赖伟华 罗思婵 +1 位作者 汤穆浛 王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8-742,共5页
目的分析减压手术时机对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紧急减压手术时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晚期(伤后24 h及以上)减压手术,观... 目的分析减压手术时机对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紧急减压手术时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晚期(伤后24 h及以上)减压手术,观察组行早期(伤后24 h内)减压手术,对比两组患者预后差异。结果术前两组上肢运动评分、下肢运动评分、运动总分、轻触评分、针刺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数值相当,术后1年均较本组术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晚期减压手术相比,早期减压手术更有助于改善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预后,提示伤后24 h或可能为关键的时间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 减压手术时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脊髓损伤病人急性应激障碍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8
19
作者 梅松利 唐凤娟 +1 位作者 张秀英 李小麟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892-2897,共6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脊髓损伤病人心理困扰及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现状及特征,筛选创伤性脊髓损伤病人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5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241例创伤性脊髓损伤病人... 目的:探讨创伤性脊髓损伤病人心理困扰及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现状及特征,筛选创伤性脊髓损伤病人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5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241例创伤性脊髓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是否发生急性应激障碍(ASD)将病人分为ASD组(n=84)与非ASD组(n=157)。收集病人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及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心理弹性问卷(CD⁃RISC)、社会支持量表问卷(SSRS)测评结果。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241例创伤性脊髓损伤病人中有84例发生ASD,发生率为34.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伤时间、家庭收入、损伤分级和并发症病人ASD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未婚或离异、并发症是创伤性脊髓损伤病人发生ASD的危险因素;年龄、损伤分级、坚韧维度及社会支持总分是病人ASD的保护性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850,95%CI[0.807,0.899],预测效果较好,准确度为80.08%,灵敏度为89.29%,特异度为69.43%,截断值为0.587。结论:女性、未婚或离异、伴有并发症是创伤性脊髓损伤病人发生ASD的危险因素,基于发现的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可用于创伤性脊髓损伤病人有无明显ASD的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急性应激障碍 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康复治疗介入对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关历 何成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98-1099,共2页
创伤性脊髓损伤是由于脊椎骨折或错位而导致.其原因多为车祸、暴力砸撞、运动损伤、火器利器伤。国内外发病率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Ⅲ,绝大部分患者会留下终生严重残疾.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国内外提倡脊髓损伤后一旦生命... 创伤性脊髓损伤是由于脊椎骨折或错位而导致.其原因多为车祸、暴力砸撞、运动损伤、火器利器伤。国内外发病率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Ⅲ,绝大部分患者会留下终生严重残疾.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国内外提倡脊髓损伤后一旦生命体征稳定就可以开始进行康复治疗,笔者利用基层医院可接触大量早期和中后期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受伤后不同时期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并研究对其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创伤性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患者 康复治疗 介入 生命体征稳定 脊椎骨折 运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