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现代主义视域下的创伤小说
被引量:
4
1
作者
梅丽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23,共7页
现代小说产生的一个重要契机,是表现日常的、普通存在的创伤,现代主义小说中的写作手法不仅具有单纯的美学性,同时也被理解为现代时期的创伤后遗症。通过追溯创伤的理论渊源、早期创伤小说的发展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创伤的...
现代小说产生的一个重要契机,是表现日常的、普通存在的创伤,现代主义小说中的写作手法不仅具有单纯的美学性,同时也被理解为现代时期的创伤后遗症。通过追溯创伤的理论渊源、早期创伤小说的发展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创伤的概念在现代时期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同时,现代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变化使得创伤与现代性之间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创伤作为对现代性回应的基本要素,在现代主义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弗吉尼亚·伍尔夫、詹姆斯·乔伊斯和D·H·劳伦斯的作品中,以不同方式得到了展演,使现代主义创伤小说成为见证痛苦、审视暴力、反思伦理的有效途径;而超越现代主义创伤小说的写作范式,则成为当代创伤小说的挑战和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现代主义
创伤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中的创伤心理和创伤记忆研究
被引量:
64
2
作者
王欣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5-150,共6页
创伤是一个现代性的话题。伴随着战争、屠杀等造成的身体和心理创伤的出现,现代文艺作品开始思索创伤和意识,创伤和身份、生存相关的问题,并展现了创伤人物心理的困扰。创伤意味着意识保护屏障的撕裂及对象征系统的破坏。在心理机制上,...
创伤是一个现代性的话题。伴随着战争、屠杀等造成的身体和心理创伤的出现,现代文艺作品开始思索创伤和意识,创伤和身份、生存相关的问题,并展现了创伤人物心理的困扰。创伤意味着意识保护屏障的撕裂及对象征系统的破坏。在心理机制上,创伤以噩梦、闪回等方式重复地、逼真的出现,使创伤人物再次经历痛苦、失去甚至死亡。创伤的延宕性、潜伏期、无时性和重复等特质,决定了创伤是一种孤独的情感体验。创伤记忆有别于日常生活记忆,创伤人物通过行为重演等方式再现创伤情景。创伤同时也是社会性的,当社会、集体遭遇历史性创伤时,个人创伤的证词和见证成为联系伤痛集体的纽带。通过口头讲述、倾听、文字等方式,创伤记忆参与对过去的集体重建,是文化记忆的特殊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重复
延宕
潜伏期
见证
创伤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创伤叙事、见证和创伤文化研究
被引量:
72
3
作者
王欣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79,共7页
创伤经历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一种集体记忆,对战争、大屠杀、恐怖事件等历史创伤以及创伤叙事的研究有助于人类反思历史。创伤不仅带来个体精神上的打击,更压抑了记忆,造成行为重演或叙事障碍;创伤见证是交流和传播创伤记忆的重要方式,包...
创伤经历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一种集体记忆,对战争、大屠杀、恐怖事件等历史创伤以及创伤叙事的研究有助于人类反思历史。创伤不仅带来个体精神上的打击,更压抑了记忆,造成行为重演或叙事障碍;创伤见证是交流和传播创伤记忆的重要方式,包含了讲述和倾听。创伤记忆在家庭的范围内通过代与代的交流而传递,在同时代人或有共同经历的幸存者中通过集体记忆来传播和保存。创伤叙事起到了情感宣泄和修复创伤的作用,构成了独特的创伤文化。其中,创伤小说成为集体创伤记忆的载体,再现了战争、经济萧条、性别歧视等集体共同拥有的创伤经历,成为现代文学艺术中的特殊文类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叙事
见证
创伤
文化
创伤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如何触摸历史——评《金陵十三钗》《南京安魂曲》中的大屠杀叙事
被引量:
4
4
作者
郭全照
布莉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207-210,共4页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记忆中不可承受之重,作为史无前例的民族伤痛,其残酷、暴虐已经超出了人类的想象极限。但是,这不应成为我国作家书写和言说的禁忌与逃避的借口。美籍华裔作家严歌苓、哈金迎难而上,各自推出了《金陵十三钗》和《南...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记忆中不可承受之重,作为史无前例的民族伤痛,其残酷、暴虐已经超出了人类的想象极限。但是,这不应成为我国作家书写和言说的禁忌与逃避的借口。美籍华裔作家严歌苓、哈金迎难而上,各自推出了《金陵十三钗》和《南京安魂曲》,在艺术和思想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通过深入两部小说的内部,细致分析它们的开头、叙述者的设定、语言和叙事上的特点,在比较和参照(西方二战题材的"创伤小说")中,揭示两者背后的思想潜设与伦理指向,对它们的成就和不足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
《南京安魂曲》
南京大屠杀
创伤小说
开头
叙述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主义视域下的创伤小说
被引量:
4
1
作者
梅丽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23,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伤的文化构成与文学再现”(14BWW066)。
文摘
现代小说产生的一个重要契机,是表现日常的、普通存在的创伤,现代主义小说中的写作手法不仅具有单纯的美学性,同时也被理解为现代时期的创伤后遗症。通过追溯创伤的理论渊源、早期创伤小说的发展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创伤的概念在现代时期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同时,现代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变化使得创伤与现代性之间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创伤作为对现代性回应的基本要素,在现代主义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弗吉尼亚·伍尔夫、詹姆斯·乔伊斯和D·H·劳伦斯的作品中,以不同方式得到了展演,使现代主义创伤小说成为见证痛苦、审视暴力、反思伦理的有效途径;而超越现代主义创伤小说的写作范式,则成为当代创伤小说的挑战和任务。
关键词
创伤
现代主义
创伤小说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中的创伤心理和创伤记忆研究
被引量:
64
2
作者
王欣
机构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5-150,共6页
基金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创伤
记忆和历史:美国南方创伤小说研究>(11YJC52029)
+1 种基金
2011年度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skqx201103)阶段成果之一
文摘
创伤是一个现代性的话题。伴随着战争、屠杀等造成的身体和心理创伤的出现,现代文艺作品开始思索创伤和意识,创伤和身份、生存相关的问题,并展现了创伤人物心理的困扰。创伤意味着意识保护屏障的撕裂及对象征系统的破坏。在心理机制上,创伤以噩梦、闪回等方式重复地、逼真的出现,使创伤人物再次经历痛苦、失去甚至死亡。创伤的延宕性、潜伏期、无时性和重复等特质,决定了创伤是一种孤独的情感体验。创伤记忆有别于日常生活记忆,创伤人物通过行为重演等方式再现创伤情景。创伤同时也是社会性的,当社会、集体遭遇历史性创伤时,个人创伤的证词和见证成为联系伤痛集体的纽带。通过口头讲述、倾听、文字等方式,创伤记忆参与对过去的集体重建,是文化记忆的特殊形式。
关键词
创伤
重复
延宕
潜伏期
见证
创伤小说
Keywords
trauma
repetition
belatedness
testimony
fiction of trauma
分类号
I024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创伤叙事、见证和创伤文化研究
被引量:
72
3
作者
王欣
机构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79,共7页
基金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美国奴隶叙事研究"(13BWW066)
2012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美国南方文学中的见证叙事策略研究"(SC12B049)
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南亚及当代国际问题研究创新基地项目
文摘
创伤经历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一种集体记忆,对战争、大屠杀、恐怖事件等历史创伤以及创伤叙事的研究有助于人类反思历史。创伤不仅带来个体精神上的打击,更压抑了记忆,造成行为重演或叙事障碍;创伤见证是交流和传播创伤记忆的重要方式,包含了讲述和倾听。创伤记忆在家庭的范围内通过代与代的交流而传递,在同时代人或有共同经历的幸存者中通过集体记忆来传播和保存。创伤叙事起到了情感宣泄和修复创伤的作用,构成了独特的创伤文化。其中,创伤小说成为集体创伤记忆的载体,再现了战争、经济萧条、性别歧视等集体共同拥有的创伤经历,成为现代文学艺术中的特殊文类之一。
关键词
创伤
叙事
见证
创伤
文化
创伤小说
Keywords
trauma narrative, testimony, trauma culture, trauma novel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如何触摸历史——评《金陵十三钗》《南京安魂曲》中的大屠杀叙事
被引量:
4
4
作者
郭全照
布莉莉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207-210,共4页
文摘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记忆中不可承受之重,作为史无前例的民族伤痛,其残酷、暴虐已经超出了人类的想象极限。但是,这不应成为我国作家书写和言说的禁忌与逃避的借口。美籍华裔作家严歌苓、哈金迎难而上,各自推出了《金陵十三钗》和《南京安魂曲》,在艺术和思想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通过深入两部小说的内部,细致分析它们的开头、叙述者的设定、语言和叙事上的特点,在比较和参照(西方二战题材的"创伤小说")中,揭示两者背后的思想潜设与伦理指向,对它们的成就和不足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
《南京安魂曲》
南京大屠杀
创伤小说
开头
叙述者
Keywords
The Flowers of War,Nanjing Requiem
Nanjing Massacre
Trauma Fiction
beginning
narrator
分类号
I207.42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现代主义视域下的创伤小说
梅丽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文学中的创伤心理和创伤记忆研究
王欣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6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创伤叙事、见证和创伤文化研究
王欣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7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文学如何触摸历史——评《金陵十三钗》《南京安魂曲》中的大屠杀叙事
郭全照
布莉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