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髓海先天不足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之五脏传变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敏 呼永河 +8 位作者 郭明阳 张俊 罗勇 晏姣 郭玲林 袁维利 杨梅 刘德芳 贠明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1369-1371,共3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遭遇严重创伤后形成的一种远期精神障碍,其致残性高,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基于PTSD对幼儿及老人有更大危害性的事实,文章认为髓海先天不足为PTSD之本,而传变他脏致变证丛生为PTSD之标。具体说来,髓海不足,则心神...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遭遇严重创伤后形成的一种远期精神障碍,其致残性高,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基于PTSD对幼儿及老人有更大危害性的事实,文章认为髓海先天不足为PTSD之本,而传变他脏致变证丛生为PTSD之标。具体说来,髓海不足,则心神无主,肺不藏魄,肝不藏魂,脾不藏意,肾不藏精,致使五脏六腑皆无所主,气血阴阳逆乱,变证丛生,导致惊悸、怔忡、郁证、癫证、狂证、不寐、健忘、痴呆等诸证发生。文章就上述观点进行了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海先天不足 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 五脏 传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匮肾气丸防治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孕鼠胎损的基因表达谱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红艳 张辉 +3 位作者 彭思涵 曹俊 谢汶倚 张先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4087-4091,共5页
背景孕期应激所致胎损与先天受损所致的肾气受损密切相关,而金匮肾气丸补肾后可改善母代孕期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PTSD)所损之肾气,改善母代PTSD导致的子代生长发育异常。目的 研究金匮肾气丸防治PTSD孕鼠所致胎损的基因表达谱机制... 背景孕期应激所致胎损与先天受损所致的肾气受损密切相关,而金匮肾气丸补肾后可改善母代孕期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PTSD)所损之肾气,改善母代PTSD导致的子代生长发育异常。目的 研究金匮肾气丸防治PTSD孕鼠所致胎损的基因表达谱机制。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3月,将首次受孕的36只SD孕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PTSD组、中药组,每组12只。PTSD组和中药组大鼠于孕中期(妊娠第7~13天)进行PTSD造模。空白组和PTSD组正常实验条件下常规饲料喂养,中药组造模同时予以金匮肾气丸饲料至分娩。采用表达谱芯片检测30日龄子鼠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PTSD组与空白对照组子鼠基因表达谱分析显示,共有112条基因差异表达,其中高表达70条,低表达42条。金匮肾气丸可使得其中的53条差异表达基因恢复正常,这53条基因主要参与胞吞通路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结论 金匮肾气丸防治孕鼠PTSD胎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与53条基因的差异表达有关,主要涉及胞吞通路与MAPK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肾气丸 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 基因表达谱 MAPK信号通路 细胞内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匮肾气丸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孕鼠子代行为遗传及多巴胺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彭思涵 刘祥敏 +3 位作者 蒋晓静 曹俊 龙芋君 张先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3322-3325,共4页
背景近年来,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PTSD)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采用西医对PTSD进行治疗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疗效及疗程不确定性等诸多问题,对孕妇危害更大。目的观察金匮肾气丸对PTSD孕鼠子代生长发育、行为能力及血清多巴胺(DA)水平的影... 背景近年来,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PTSD)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采用西医对PTSD进行治疗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疗效及疗程不确定性等诸多问题,对孕妇危害更大。目的观察金匮肾气丸对PTSD孕鼠子代生长发育、行为能力及血清多巴胺(DA)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3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初次受孕的36只SD孕鼠分为空白组、PTSD组、中药组,每组各12只。妊娠中期,PTSD组和中药组孕鼠采用单程长时应激法进行创伤应激造模,造模后中药组给予金匮肾气丸饲料至分娩。子鼠出生后第5、15、25天测量身长、尾长以反映生长发育状况;第15天进行亮盒排便测试,第26天进行糖水消耗试验,以观察其行为能力;第30天抽取股动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DA水平。结果不同处理方法、时间在子鼠身长和尾长上主效应显著(P<0.05),不同处理方法和时间在子鼠身长和尾长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PTSD组亮盒排便测试阳性率高于空白组和中药组,糖水偏嗜度低于空白组和中药组(P<0.05),中药组和空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SD组血清DA水平低于空白组和中药组(P<0.05),中药组和空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可纠正孕鼠PTSD导致的子代生长发育迟缓、行为异常、血清DA紊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先天补肾温阳、髓海充盈、脑神充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气丸 应激障碍 创伤后 动物行为学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小脑灰质髓鞘变化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4
作者 李斌 胡敏 +3 位作者 杨罗东 张子维 胡媛媛 张桂青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183-2190,共8页
目的使用T1加权(T1w)和T2加权(T2w)的比值图像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HC)小脑灰质髓鞘含量及灰质体积的差异,并分析其差异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0例PTSD患者(PTSD组)... 目的使用T1加权(T1w)和T2加权(T2w)的比值图像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HC)小脑灰质髓鞘含量及灰质体积的差异,并分析其差异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0例PTSD患者(PTSD组)及30例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HC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PTSD组和HC组的认知功能,随后进行磁共振(MRI)扫描;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小脑灰质区域T1w/T2w比值和灰质体积的组间差异;采用Spearman偏相关分析,探索其组间差异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相比,PTSD组左侧小脑灰质T1w/T2w比值降低(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GRF校正);PTSD组T1w/T2w比值减少区域同时存在灰质体积减少(voxel P<0.005,cluster P<0.05,GRF校正);相关性分析显示,PTSD组左侧小脑灰质T1w/T2w比值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结论PTSD患者左侧小脑灰质区域髓鞘含量及灰质体积减少,且髓鞘和体积减少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T1w/T2w比值为PTSD患者髓鞘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T1加权/T2加权 髓鞘 小脑 灰质体积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耻感对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影响: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5
作者 张丽 刘伟志 尹倩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0-955,共6页
目的 评估病耻感与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从不同层次的高校抽取1 312名大学生参与调查。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控制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潜在混杂因素,比较PTSD组和非PTSD组... 目的 评估病耻感与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从不同层次的高校抽取1 312名大学生参与调查。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控制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潜在混杂因素,比较PTSD组和非PTSD组在病耻感上的差异。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PTSD组(n=139)大学生的病耻感高于非PTSD组(n=139,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病耻感对PTSD各症状都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对过度警觉和反应性症状的影响最大。结论 PTSD大学生可能面临更加严重的病耻感,从而进一步加重PTSD症状。应关注病耻感对大学生PTSD症状的潜在影响,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应对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耻感 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理健康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网络化心理干预及起效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杜夏雨 赛力古·亚力坤 +1 位作者 袁洁莹 任志洪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5,共13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高度痛苦且致残的心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重大的健康负担。网络化心理干预因其易得性和匿名性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领域。本研究综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网络化心理干预方法及...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高度痛苦且致残的心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重大的健康负担。网络化心理干预因其易得性和匿名性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领域。本研究综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网络化心理干预方法及其效果,发现大部分干预措施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具有良好的效果。为了深入探究干预起效的心理机制,本研究构建了网络化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双重机制模型,即基于认知重构的认知行为疗法模型和基于认知歪曲的认知偏向矫正模型,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网络化干预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未来研究中,可以引入聊天机器人和虚拟仿真工具等技术,为用户提供即时支持和个性化干预,实现更全面的数字化干预流程,提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网络化干预效果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网络化 心理干预 效果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恐惧疾病进展在乳腺癌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效应
7
作者 李雯 宋小花 +4 位作者 何素素 黄佳倩 肖珊珊 邓堋 陈红涛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恐惧疾病进展在乳腺癌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36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平民... 目的探讨恐惧疾病进展在乳腺癌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36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平民版量表及恐惧疾病进展量表简版对其进行调查。结果乳腺癌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得分为[65.0(56.0,73.0)]分、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分为[26.0(23.0,33.0)]分、恐惧疾病进展得分为[30.0(25.0,36.0)]分,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均P<0.01)。恐惧疾病进展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创伤后成长间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为70.50%。结论恐惧疾病进展可通过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乳腺癌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直面疾病恐惧,激发其抗争意识,促进心理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创伤后成长 恐惧疾病进展 创伤后应激障碍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创伤事件2个月后大脑活动改变
8
作者 杨罗东 李浩浩 +4 位作者 孟瑶 胡敏 邢文龙 蒋良 张桂青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1-307,共7页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大脑活动的改变情况。方法:共纳入40例车祸创伤事件暴露者,在1周内采集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图像,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艾森克个性测量表(EPQ)评估焦虑、抑郁和人格,在2...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大脑活动的改变情况。方法:共纳入40例车祸创伤事件暴露者,在1周内采集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图像,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艾森克个性测量表(EPQ)评估焦虑、抑郁和人格,在2个月时进行第二次fMRI扫描,并进行PTSD诊断,根据是否发生PTSD分为创伤暴露组(n=23)和PTSD组(n=17)。采用振幅百分比(perAF)的方法比较创伤暴露组和PTSD组大脑功能活动的改变情况。结果:与创伤暴露组比较,PTSD组在1周时左侧海马perAF值降低,2个月时右侧扣带回中部、左侧中央后回perAF值降低(P<0.05);PTSD组前后比较,2个月时左侧颞中回、左侧内侧额上回perAF值降低(P<0.05)。相关分析发现,PCL-5得分与EPQ的精神质(r=0.32,P<0.05)、HAMA(r=0.35,P<0.05)、HAMD(r=0.34,P<0.05)正相关;回归分析发现EPQ精神质(OR=11.79)、HAMA(OR=1.62)得分高是车祸后PTSD的危险因素,EPQ内外向得分高(OR=0.32)是保护因素。结论:PTSD患者在创伤事件后2个月内右侧扣带回中部、左侧中央后回、左侧颞中回、左侧内侧额上回脑区活动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功能磁共振成像 振幅百分比 车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脊髓损伤患者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反刍思维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9
作者 贾松波 王真真 +3 位作者 杨巧菊 杨艳格 关家怡 闵丽军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269-2277,共9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反刍思维和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间的中介作用,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40例住院治疗的中青年... 目的探讨中青年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反刍思维和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间的中介作用,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40例住院治疗的中青年SCI患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事件相关反刍思维量表(ERRI)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平民版(PCL-C)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25.0中Process4.1插件的Model-6进行中介分析。结果中青年SCI患者PTSD、社会支持、反刍思维、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分别为29.00(26.00,35.75)、67.00(62.00,70.00)、37.00(34.00,41.00)和36.00(33.00,42.00);PTSD与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553、r=-0.484,P<0.001),与消极应对、反刍思维呈正相关(r=0.499,r=0.472,P<0.001);中介模型检验显示,反刍思维和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在社会支持与PTSD间的中介作用显著,效应值分别为-0.0781、-0.0970和-0.0496,分别占总效应的17.81%、22.12%和11.31%,反刍思维和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的链式中介效应分别显著,效应值分别为-0.0263、-0.0262,分别占总效应的5.99%和5.97%。结论反刍思维和应对方式在中青年SCI患者社会支持和PTSD之间起着简单和链式中介作用。医务人员在制定改善和预防患者PTSD的相关干预措施的时候要注重反刍思维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可以从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降低反刍思维水平,引导患者积极应对疾病等方面来改善和预防患者的PT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 反刍思维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10
作者 陈德巧 陈巍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49,55,共6页
具身认知理论从身体−心灵−环境整合视角解释创伤后应激障碍机制,即创伤事件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通路作用于个体身体与心灵,并诱发多种躯体与精神症状。该理论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提供系统性解释框架,强调具身记忆与内感受在... 具身认知理论从身体−心灵−环境整合视角解释创伤后应激障碍机制,即创伤事件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通路作用于个体身体与心灵,并诱发多种躯体与精神症状。该理论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提供系统性解释框架,强调具身记忆与内感受在症状维持与发展过程中的中介机制。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的心理治疗更强调身体干预与环境互动的优势,未来研究需结合现有疗法强化身体干预,关注身体−大脑/心灵−环境动态交互对治疗的影响,以优化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具身认知 具身记忆 内感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多发伤青少年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丽青 陈震 +4 位作者 董子倍 李航博 吴艳梅 闫倩倩 张亚琴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多发伤青少年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现状及潜在类别,并分析不同类别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征差异。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收治的304例多发伤青少年病人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多发伤青少年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现状及潜在类别,并分析不同类别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征差异。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收治的304例多发伤青少年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清单-平民版(PCL-C)在转出ICU 1个月时对病人进行评估。对ICU多发伤青少年病人的PTSD症状特征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并通过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其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ICU多发伤青少年病人PTSD发生率为51.6%,PCL-C得分为(48.26±4.73)分,PTSD症状特征分为3个潜在类别,即应激低发组(31.2%)、症状高发组(38.9%)和警觉性应激组(29.9%)。症状高发组与应激低发组相比,未采用机械通气(OR=0.040,P=0.032)和未使用镇静药物(OR=0.049,P=0.043)的病人归于应激低发组概率更高,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OR=1.220,P=0.040)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OR=1.997,P=0.001)越高,归于症状高发组的概率越高。警觉性应激组和应激低发组相比,男性病人(OR=0.020,P<0.001)归于应激低发组概率更高,APACHEⅡ评分(OR=1.622,P=0.007)越高,归于警觉性应激组的概率越高。结论:ICU多发伤青少年病人PTSD症状存在异质性。性别、机械通气、使用镇静药物、ISS评分、APACHEⅡ评分是ICU多发伤青少年PTSD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ICU多发伤青少年病人PTSD症状特征的异质性,对不同类别的病人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青少年 创伤后应激障碍 潜在剖面分析 影响因素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芳基乙炔基)-吡咯并[2,3-d]嘧啶通过抑制mGluR5调控ERK1/2-SGK1信号通路改善小鼠创伤后应激障碍
12
作者 何存宝 杨绍杰 朱国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5-773,共9页
目的评价4-(芳基乙炔基)-吡咯并[2,3-d]嘧啶(10b)对单一长时程应激(SPS)诱导的小鼠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行为及ERK1/2-SGK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PS模型组,化合物10b低、中、高剂量组和帕罗西汀组,6... 目的评价4-(芳基乙炔基)-吡咯并[2,3-d]嘧啶(10b)对单一长时程应激(SPS)诱导的小鼠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行为及ERK1/2-SGK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PS模型组,化合物10b低、中、高剂量组和帕罗西汀组,6只/组。采用行为学实验评价SPS模型组小鼠的PTSD样行为;Western blotting联合免疫荧光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p-ERK、SGK1蛋白表达水平;HE染色检测肝肾组织的病理损伤;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验证化合物10b与mGluR5结合的稳定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PS模型组小鼠表现出PTSD样行为(P<0.05),海马mGluR5和p-ERK蛋白表达升高,SGK1蛋白表达减少(P<0.05),而化合物10b可改善SPS组小鼠的行为异常(P<0.05),并抑制mGluR5表达,逆转p-ERK和SGK1的异常(P<0.05),且无明显肝肾毒性;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结果显示10b与mGluR5结合稳定。结论化合物10b能改善SPS诱导的小鼠PTSD样行为,其机制可能和抑制mGluR5调节ERK1/2-SGK1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芳基乙炔基)-吡咯并[2 3-d]嘧啶 创伤后应激障碍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 单一长时程应激 ERK1/2 SGK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首发脑卒中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展轨迹
13
作者 宗晓佳 张艳蓉 +1 位作者 韩佳 施培红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95-1000,共6页
目的:调查中青年首发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水平及发展轨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 目的:调查中青年首发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水平及发展轨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中青年首发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于脑卒中后2周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纵向追踪12个月。通过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收集数据,运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PTSD轨迹类别,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患者PTSD轨迹分为延迟进展组(39.9%)和无PTSD组(62.1%),前者呈“高-低-高”波动趋势,后者持续下降;回归分析显示,自理能力中重度依赖(OR=5.310)、重度神经受损(OR=4.650)、急性应激障碍(OR=2.070)及高复发风险感知(OR=1.062)是延迟进展组的危险因素,而高心理韧性(OR=0.907)是其保护因素。结论:中青年首发脑卒中患者的PTSD轨迹呈现2种变化轨迹,医护人员可通过激活患者心理资源,改善其消极的想法和感受,以促进创伤后成长,从而预防出院后PTSD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缺血性脑卒中 创伤后应激障碍 轨迹 纵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乙素调节cAMP/PKA/CREB信号通路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14
作者 何巧玉 杨阳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26-2231,共6页
目的:探讨灯盏花乙素(Scu)通过调节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表达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利用复合应激的方法建立PTSD大鼠模型,将造模大鼠分为模型组(PTSD... 目的:探讨灯盏花乙素(Scu)通过调节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表达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利用复合应激的方法建立PTSD大鼠模型,将造模大鼠分为模型组(PTSD)、灯盏花乙素低(Scu-L)、中(Scu-M)、高剂量组(Scu-H)(5、25、50 mg/kg)、阳性对照组(氟西汀,10 mg/kg),另外设置正常培养(无复合应激)的大鼠为空白对照组(NC)。利用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自主活动能力和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ELISA检测海马组织IL-1β、IL-6和TNF-α含量;利用对应试剂盒检测海马组织SOD、cAMP、MD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PKA、PKA、p-CREB、CREB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PTSD组大鼠出现神经元凋亡、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自主活动能力、学习记忆能力、SOD活性、cAMP水平、p-PKA/PKA、p-CREB/CREB蛋白表达显著下降,神经元凋亡率、Caspase-3蛋白表达、IL-1β、IL-6和TNF-α、MDA含量显著上升(P<0.05);与PTSD组比较,Scu-M、H组和氟西汀组大鼠神经元凋亡、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显著改善,自主活动能力、学习记忆能力、SOD活性、cAMP水平、p-PKA/PKA、p-CREB/CREB蛋白表达显著上升,神经元凋亡率、Caspase-3蛋白表达、IL-1β、IL-6和TNF-α、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Scu可以激活cAMP/PKA/CREB信号通路,下调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并抑制神经元凋亡,从而改善PTSD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乙素 创伤后应激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 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暴露1年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荔荔 费奥 +2 位作者 王燕 刘伟志 欧阳慧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66-1271,共6页
目的 观察创伤暴露1年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的变化,并分析创伤暴露1年后PTSD发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初期和暴发后1年分别进行方便取样,被试在线匿名参与调查。调查内容包括2份自填问卷:1份收集个人信... 目的 观察创伤暴露1年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的变化,并分析创伤暴露1年后PTSD发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初期和暴发后1年分别进行方便取样,被试在线匿名参与调查。调查内容包括2份自填问卷:1份收集个人信息(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和主观睡眠质量;另1份是第5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的PTSD检查表(PCL-5),在创伤暴露初期和创伤暴露1年后分别回收有效问卷2 091、2 092份。结果 创伤暴露初期PTSD发生率为5.3%(111/2 091),创伤暴露1年后PTSD发生率为19.1%(399/2 09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1)、性别(P<0.01)和主观睡眠质量(P<0.01)为PTSD的风险因子。结论 创伤暴露1年后PTSD发生率较创伤暴露初期有所上升。在创伤暴露初期应特别重视年纪轻、女性、睡眠障碍群体,并尽早给予心理干预措施,以防后期发生PT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心理健康 心理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过渡期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霄 卢惠娟 +2 位作者 张玉侠 潘文彦 蔡诗凝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9-948,共10页
目的探索心脏外科术后过渡期患者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23年9月至2023年11月住院的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PTSD清单、抗... 目的探索心脏外科术后过渡期患者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23年9月至2023年11月住院的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PTSD清单、抗逆力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分析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PTSD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267名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PTSD评分为(16.51±12.31)分,PTSD高风险患者为29人。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低、术中使用体外循环、ICU住院时间长、疼痛评分高、心理弹性水平与社会支持水平低、抑郁评分高的心脏术后患者PTSD评分高(P<0.05)。结论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PTSD症状的情况普遍,程度不一,其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文化程度、术中使用体外循环、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疼痛、患者的抑郁评分、心理弹性水平和社会支持。医护人员对高风险患者应加强关注其心理健康水平,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 术后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心理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小鼠焦虑和抑郁样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丽娜 张晓晓 +1 位作者 金硕 刘敬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8,共8页
目的:探讨运动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焦虑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促进海马神经再生的中枢调控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PTSD建模组(PTSD)、建模后低强度运动组(PTSD+LE)和建模后高强度运动组(PTSD+HE)。... 目的:探讨运动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焦虑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促进海马神经再生的中枢调控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PTSD建模组(PTSD)、建模后低强度运动组(PTSD+LE)和建模后高强度运动组(PTSD+HE)。采用条件性足部电击(CF)和单次-持续应激(SPS)相结合的方法,构建PTSD复合应激模型。利用旷场实验和悬尾实验分别评估小鼠的焦虑和抑郁样行为。通过免疫荧光双标实验观察小鼠海马DG区新生成熟神经元和增殖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脂联素受体1(AdipoR1)的表达情况。结果:旷场实验结果表明PTSD+HE组小鼠在中央区域的活动距离以及逗留时间明显长于PTSD组及PTSD+LE组(P<0.05);悬尾实验结果显示与PTSD组小鼠相比,不同程度运动训练组小鼠的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0.05),而且PTSD+HE组更显著(P<0.05)。此外,PTSD+HE组小鼠海马DG区的BrdU+、BrdU+/NeuN+与MCM2+细胞密度明显升高(P<0.05)。PTSD+HE组小鼠海马AdipoR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PTSD小鼠焦虑和抑郁样行为与海马神经再生水平下降有关。运动可改善其焦虑和抑郁样行为,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AdipoR1表达、促进海马神经再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强度 海马神经再生 脂联素受体1 创伤后应激障碍 焦虑抑郁样行为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睡眠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詹靖烨 焦润达 +2 位作者 欧阳慧 刘伟志 吴荔荔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47-1155,共9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个体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出现,以与事件相关的侵入性思维、回避、消极情绪和认知及警觉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睡眠障碍也被认为是PTSD的核心特征之一。以往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PTSD与睡眠障碍相关,但...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个体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出现,以与事件相关的侵入性思维、回避、消极情绪和认知及警觉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睡眠障碍也被认为是PTSD的核心特征之一。以往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PTSD与睡眠障碍相关,但两者关联的生理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概述了PTSD和睡眠障碍的临床及生理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PTSD和睡眠障碍的双向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PTSD与睡眠障碍关系的相关生理机制和脑机制。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与PTSD和睡眠共同相关的脑区及神经环路入手,探索PTSD与睡眠双向关系的神经生理机制,为PTSD和睡眠障碍的防治提供更多的信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睡眠障碍 双向关系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防治创伤性休克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文放 林兆奋 +2 位作者 陈德昌 赵良 杨兴易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82-1185,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黄防治创伤性休克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 1999年 1月至2 0 0 3年 12月长征医院急救科综合性加强监护病房 (GICU)收治的 2 3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患者 15 7例 ,女性 79... 目的 :探讨大黄防治创伤性休克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 1999年 1月至2 0 0 3年 12月长征医院急救科综合性加强监护病房 (GICU)收治的 2 3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患者 15 7例 ,女性 79例 ;年龄 13~ 76岁 ,平均 (4 5± 2 8)岁 ;分为大黄治疗组 (A组 ,n=12 4 )和非大黄治疗组 (B组 ,n=112 )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合指数、血肌酐 (SCr)、尿素氮 (BU N)、丙氨酸转氨酶 (AL 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免疫球蛋白 (Ig A、Ig G和Ig M)、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MODS发生率、住院天数和病死率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 ,A组患者氧合指数、SCr、BUN、AL T、AST、Ig G明显改善 (P<0 .0 5 ,P<0 .0 1) ,Ig A和 Ig M无显著性差异 ;B组仅 SCr、BU N和 Ig G有差异 (P<0 .0 5 ) ,其他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A、B两组 MODS发病率分别为 2 2 .6 % (2 8/12 4 )、4 0 .2 % (4 5 /112 ,P<0 .0 5 ) ;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 8.87% (11/12 4 )、33.0 3% (37/112 ,P<0 .0 5 ) ;住院天数分别为 (16 .7± 6 .9) d、(2 2 .8± 7.6 ) d(P<0 .0 5 ) ,病死率分别为 9.6 8% (12 /12 4 )、2 2 .3% (2 5 /112 ,P<0 .0 1)。 结论 :大黄可保护创伤性休克患者重要器官 (肺、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创伤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共病及机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严雯婕 张海燕 +1 位作者 程素慧 刘伟志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4-639,共6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其他精神障碍之间常存在高度共病,如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睡眠障碍与人格障碍等,共病对两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均造成了不利影响,在现代战争中也是部队战斗减员的重要因素。由于近年来军事任务形势复杂多样,部队官...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其他精神障碍之间常存在高度共病,如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睡眠障碍与人格障碍等,共病对两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均造成了不利影响,在现代战争中也是部队战斗减员的重要因素。由于近年来军事任务形势复杂多样,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广泛关注,PTSD作为战场环境下的常见心理创伤结果,需在未来战争中得到充分关注。本文从PTSD共病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相关机制及治疗干预策略等方面,分析探讨PTSD共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为保障战斗力的提升和PTSD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共病 机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