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冻保存富血小板血浆对创伤修复的影响及体外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苏睿 董良 +1 位作者 潘钊 闻慧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3-1150,共8页
目的评估-80℃超低温冷冻保存后冻融的富血小板血浆(PRP)对伤口愈合相关细胞的影响,揭示超低温冻融的PRP在创伤修复中的机制,明确低温冷冻保存PRP对促进伤口愈合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使用未激活的新鲜PRP、钙离子激活的新鲜PRP和... 目的评估-80℃超低温冷冻保存后冻融的富血小板血浆(PRP)对伤口愈合相关细胞的影响,揭示超低温冻融的PRP在创伤修复中的机制,明确低温冷冻保存PRP对促进伤口愈合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使用未激活的新鲜PRP、钙离子激活的新鲜PRP和冻融后PRP分别与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形成细胞共培养,测定比较巨噬细胞极化与炎症反应相关因子的表达及细胞迁移率和增殖率等多项指标,分析PRP对巨噬细胞极化、炎症及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超低温冻融后的PRP使巨噬细胞M1样极化基因iNOS表达降低(P<0.0001),NO分泌减少(P<0.001),尿素含量增加(P<0.0001),M1相关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低(P<0.001),白细胞介素(IL)-1分泌降低(P<0.001),M2相关抗炎因子IL-10、IL-12分泌水平增加(P<0.01,P<0.05)。此外,冻融PRP共培养明显促进细胞迁移,提高了血管形成效率,高于新鲜PRP组(P<0.01),与激活PRP组效果相当。细胞活死染色和CCK-8增殖实验也显示与冻融PRP共培养的L929和HUVEC细胞增殖率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80℃超低温冷冻保存后的PRP能够显著增强细胞的迁移、分化和增殖能力,同时抑制炎症因子产生,促进巨噬细胞的M2样极化。低温冷冻保存可被视为一种有效的PRP保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低温冷冻保存 巨噬细胞极化 创伤修复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μm激光前列腺切除术后犬前列腺部尿道创伤修复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曹颖 罗光恒 +4 位作者 罗蕾 杨秀书 刘军 孙兆林 夏术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84-1088,共5页
目的观察2μm激光前列腺切除术后前列腺部尿道创伤修复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探讨前列腺术后前列腺部尿道再上皮化(re-epithelialization)的可能来源细胞。方法选择15只成年家犬行2μm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分别于术后3天、1~4周序贯取材,... 目的观察2μm激光前列腺切除术后前列腺部尿道创伤修复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探讨前列腺术后前列腺部尿道再上皮化(re-epithelialization)的可能来源细胞。方法选择15只成年家犬行2μm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分别于术后3天、1~4周序贯取材,行HE染色观察犬前列腺部尿道的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K34βE12)、p63、PSA及尿斑蛋白(Uroplakin)表达。结果术后3天手术创面未见上皮覆盖,创面凝固性坏死下见前列腺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标记CK34βE12、p63及PSA提示增生细胞主要为前列腺基底细胞;术后1周创面下见增生的前列腺基底细胞并鳞状化生,部分区域可见增生的前列腺基底细胞向创面迁移并覆盖创缘致创面再上皮化形成,未见创缘周围膀胱颈尿路上皮向创面中心增殖爬行现象;术后2周创面再上皮化过程基本完成,并于术后3~4周向尿路上皮分化。结论 2μm激光前列腺切除术后犬前列腺部尿道再上皮化可能来源于残余的前列腺组织,前列腺基底细胞可能是该修复过程的主要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创伤修复 再上皮化 基底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促进创伤修复机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0
3
作者 肇毅 潘立群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53-254,共2页
关键词 丹参 创伤修复 药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管散促进创伤修复过程中相关生长因子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晓刚 曹林忠 苏安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1期2315-2318,共4页
目的:以中药脱管散为载体,通过观察脱管散对大鼠创伤修复模型创面肉芽组织相关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中药外用制剂促进创伤修复的机制。方法:采用经典创伤修复模型,收集创面中不同时期的肉芽组织,高倍镜下进行病理切片观察... 目的:以中药脱管散为载体,通过观察脱管散对大鼠创伤修复模型创面肉芽组织相关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中药外用制剂促进创伤修复的机制。方法:采用经典创伤修复模型,收集创面中不同时期的肉芽组织,高倍镜下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经过组织芯片技术处理之后,用SABC法检测创面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采用BI-2000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灰度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旺盛,创面肉芽组织中细胞所表达的生长因子存在差异。在同一取材时间的条件下,TGF-β1蛋白表达在创伤后6天存在组间差异(P<0.05),EGF蛋白在创伤后10天、14天存在组间差异(P<0.05)。结论:中药脱管散能够通过刺激创面内细胞产生内源性生长因子进而促进创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管散 创伤修复 肉芽组织 免疫组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表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创伤修复中uPA/uPAR的表达及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宋川 杨恬 曾益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396-1398,共3页
目的 探讨皮肤创伤修复中uPA/uPAR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细胞培养、ELISA等方法检测小鼠皮肤伤缘和培养的单层角质形成细胞创伤模型的uPA/uPAR的表达。结果 创伤后uPA/uPAR的表达增高 ,伤后 1 2~ 2 4h... 目的 探讨皮肤创伤修复中uPA/uPAR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细胞培养、ELISA等方法检测小鼠皮肤伤缘和培养的单层角质形成细胞创伤模型的uPA/uPAR的表达。结果 创伤后uPA/uPAR的表达增高 ,伤后 1 2~ 2 4h为uPA/uPAR的表达高峰。结论 创伤促进了uPA/uPAR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创伤修复 UPA UP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应用于创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高峰 王捷熙 韩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840-843,共4页
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作为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增强诸如趋化、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细胞外基质沉积等创伤修复。富血小板血浆(PRP)是通常的血小板应用形式,激活后形成血小板胶,并释放包括PDGF、TGF、VEGF、IGF和EGF等在内的大量生长因... 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作为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增强诸如趋化、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细胞外基质沉积等创伤修复。富血小板血浆(PRP)是通常的血小板应用形式,激活后形成血小板胶,并释放包括PDGF、TGF、VEGF、IGF和EGF等在内的大量生长因子,对细胞的分化和有丝分裂活性产生极大的影响,并伴随整个创伤修复期。本文就富血小板血浆应用于创伤修复的理论基础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同时概述了有代表性的临床案例,并对这个创伤修复新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生长因子 创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血小板血浆在运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陈连旭 敖英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6-93,共8页
竞技体育运动员受伤后需要尽快恢复到正常的运动水平,传统的治疗方法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s-rich plasma,PRP)可以加速各种组织损伤后的愈合反应,具有自体来源、制备容易和使用安全等优点。PRP的应用为运动医学... 竞技体育运动员受伤后需要尽快恢复到正常的运动水平,传统的治疗方法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s-rich plasma,PRP)可以加速各种组织损伤后的愈合反应,具有自体来源、制备容易和使用安全等优点。PRP的应用为运动医学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血小板血浆 运动水平 创伤修复 应用 治疗方法 体育运动员 愈合反应 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儿童严重创伤修复应用中的护理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选琴 邱林 +1 位作者 何轶 张正英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95,共1页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儿童严重创伤创面修复中的护理。方法:对我科2008年7月-2010年3月收治的15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儿童严重创伤创面修复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结果:15例创伤创面救治随访2个月至18个月。1例因全...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儿童严重创伤创面修复中的护理。方法:对我科2008年7月-2010年3月收治的15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儿童严重创伤创面修复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结果:15例创伤创面救治随访2个月至18个月。1例因全身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败血症后并发慢性骨髓炎,其余14例创面经二期韧厚植皮或皮瓣转移等手术后创面愈合良好。结论:手术后维持患者适当的体位,持续恒定的负压吸引.密切的护理观察和引流管的管理是护理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修复 负压吸引 引流技术 护理 应用 儿童 封闭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湾扇贝外套膜创伤修复过程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安育新 张东升 刘亚杰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10,共4页
Malory's三色染色显示海湾扇贝外套膜创伤的组织学修复过程。外套切割3小时、6小时,伤口处涌出血淋巴细胞,有非颗粒变形细胞与颗粒变形细胞两种构成。切割24小时伤口内出现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到切割后8天,伤愈组织内出... Malory's三色染色显示海湾扇贝外套膜创伤的组织学修复过程。外套切割3小时、6小时,伤口处涌出血淋巴细胞,有非颗粒变形细胞与颗粒变形细胞两种构成。切割24小时伤口内出现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到切割后8天,伤愈组织内出现少量成肌细胞;16天,愈合物内肌纤维增多,并可见到血窦形成;切割32天,肌纤维含量丰富,但这些肌纤维并未形成明显的肌肉束。组织化学观察表明,高碘酸—Schif反应发现血淋巴细胞质内糖元含量高。由成纤维细胞向成肌细胞过渡期糖元稍有增加。而经茚三酮—Schif反应显示伤愈过程中各种细胞蛋白质含量稳定。通过fulgen-schif反应与花青染色比较显示伤愈组织内成纤维细胞RNA合成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外套膜 创伤修复 组织学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小鼠皮肤创伤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益军 杨恬 +1 位作者 宋川 罗正国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2年第5期18-21,共4页
观察uPA在小鼠皮肤创伤修复中的作用,以及外源性应用uPA对损伤表皮创伤修复的超微结构变化。在创伤部位外源性应用uPA后,利用光镜及扫描电镜等方法,比较观察了不同时间及浓度的uPA对损伤表皮组织修复,尤其是基底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发现... 观察uPA在小鼠皮肤创伤修复中的作用,以及外源性应用uPA对损伤表皮创伤修复的超微结构变化。在创伤部位外源性应用uPA后,利用光镜及扫描电镜等方法,比较观察了不同时间及浓度的uPA对损伤表皮组织修复,尤其是基底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发现uPA浓度为100μg/mL及200μg/mL时,与对照组比较,基底细胞提前发生迁移,较对照组早1h。创伤部位外源性应用uPA,有利于表皮基底细胞的迁移,这种促进细胞迁移作用可能对于治疗皮肤创伤早期愈合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小鼠 皮肤创伤 创伤修复 表皮结构 扫描电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应用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对中耳创伤修复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观霞 陈锡辉 +2 位作者 史剑波 刘敏 苏振忠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目的了解局部应用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中耳创伤修复的影响和组织愈合特点。方法鼓膜创伤实验组中,30只豚鼠的鼓膜创伤面积为2mm×2mm,局部分别滴注rhEGF、生理盐水及空白对照;中耳黏膜创伤实验组中,将10只豚鼠的鼓膜紧张部... 目的了解局部应用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中耳创伤修复的影响和组织愈合特点。方法鼓膜创伤实验组中,30只豚鼠的鼓膜创伤面积为2mm×2mm,局部分别滴注rhEGF、生理盐水及空白对照;中耳黏膜创伤实验组中,将10只豚鼠的鼓膜紧张部切开,用小号中耳粘膜剥离子搔剥鼓室内侧壁粘膜,造成一个范围约为2×3mm的粘膜缺损区,中耳局部分别放置rhEGF明胶海绵粒和生理盐水明胶海绵粒。对两组豚鼠均进行预防性抗感染处理,并在不同时期用电耳镜、光镜及透射电镜对创面的愈合速度及鼓膜形态学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鼓膜创伤实验组中,局部滴注rhEGF20耳的平均愈合时间为(8.5±3.0)d,局部滴注生理盐水20耳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1.8±2.6)d,空白对照20耳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2.8±2.3)d,局部滴注rhEGF的鼓膜创伤愈合速度明显快于生理盐水滴注耳及空白对照耳(P<0.001);滴注rhEGF的鼓膜在创伤后2周时外层的鳞状上皮已增生覆盖创面,内层的扁平上皮增生,两层上皮间未见明显组织结构;滴注生理盐水的鼓膜在创伤后2周时创面见少量鳞状上皮及肉芽疤痕组织;滴注rhEGF耳和滴注生理盐水耳的鼓室黏膜结构均正常。中耳黏膜创伤实验组中,rhEGF滴注耳中有5耳的鼓室粘膜的上皮增生,覆盖部分创伤区表面,创伤区内见纤维组织增生;而滴注生理盐水耳中创伤区胶原纤维组织增生,其表面未见上皮被覆。结论rhEGF能促进创伤鼓膜的组织恢复,对鼓室黏膜的组织形态未造成不良的影响,且中耳局部应用rhEGF后,在短期内不会引起组织钙化及疤痕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 中耳 黏膜 组织形态 重组表皮生长因子 中耳局部应用 中耳黏膜 创伤修复 动物实验研究 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创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钱丽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38-340,共3页
对创伤修复发病机理和中、西医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创伤修复 机制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选择素对角膜上皮创伤修复及其中性粒细胞迁移的影响
13
作者 徐志钢 李志杰 C.Wayne Smith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3-385,共3页
目的观察P-选择素对角膜上皮创伤修复及其中性粒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选用P-选择素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进行对比,观察角膜上皮创伤修复过程,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中性粒细胞在角膜的迁移,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角膜... 目的观察P-选择素对角膜上皮创伤修复及其中性粒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选用P-选择素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进行对比,观察角膜上皮创伤修复过程,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中性粒细胞在角膜的迁移,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角膜中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变化。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P-选择素基因敲除小鼠的角膜创伤修复延迟,向角膜迁移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中性粒细胞的迁移与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有密切的关系。结论P-选择素表达缺陷可导致角膜上皮创伤修复的延迟。这种延迟可能与创伤后中性粒细胞向创伤区迁移数量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选择素 角膜上皮 创伤修复 趋化因子 细胞因子 中性粒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反应蛋白-1对角膜创伤修复的影响
14
作者 倪双 刘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8-480,共3页
血小板反应蛋白-1 (THBS-1)是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其在角膜创伤修复中发挥的作用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THBS-1可通过激活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来促进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形成、诱导细胞移行,从而在上皮基底膜、... 血小板反应蛋白-1 (THBS-1)是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其在角膜创伤修复中发挥的作用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THBS-1可通过激活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来促进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形成、诱导细胞移行,从而在上皮基底膜、基质层和内皮修复中起重要作用,这将为临床上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创伤开辟新的途径.本文就THBS-1的来源及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角膜创伤修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反应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 角膜/创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扰乱昼夜节律对小鼠角膜创伤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鹏 刘俊 +5 位作者 薛芸霞 宋方 王寒晴 傅婷 夏潮涌 李志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9-504,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昼夜节律对角膜创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选用C57BL/6雄性小鼠,在小鼠角膜中央直径为2 mm的圆形区域,用高尔夫样刀机械性去除其上皮层,使用荧光素钠显色创伤面积,动态观察上皮层修复的动力学,并观察白细胞、血小板和分...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昼夜节律对角膜创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选用C57BL/6雄性小鼠,在小鼠角膜中央直径为2 mm的圆形区域,用高尔夫样刀机械性去除其上皮层,使用荧光素钠显色创伤面积,动态观察上皮层修复的动力学,并观察白细胞、血小板和分裂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全昼(12 h light/12 h light,LL)和全夜(12 h dark/12 h dark,DD)组角膜创伤修复速率小于对照组(12 h light/12 h dark,LD),表现为再上皮化延迟、上皮细胞数量降低、血管扩张直径增大、白细胞和血小板募集的发生延迟,但白细胞和血小板数目显著增多。结论:扰乱昼夜节律延迟炎症反应的发生,但加剧炎症反应;延迟再上皮化过程,最终显著抑制角膜创伤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昼夜节律 创伤修复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外用治疗皮肤创伤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婕然 姜晓文 +1 位作者 于文会 王海彬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7-101,共5页
中药外用治疗皮肤创伤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创伤愈合分子层面的研究成为热点。中药通过调控与创伤相关细胞因子作用来促进创伤愈合。创伤分为新鲜创和陈旧创,依据中兽医理论治疗方... 中药外用治疗皮肤创伤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创伤愈合分子层面的研究成为热点。中药通过调控与创伤相关细胞因子作用来促进创伤愈合。创伤分为新鲜创和陈旧创,依据中兽医理论治疗方法是有区别的。现代兽医学研究表明,传统中兽医理论和治疗方法符合现代兽医学理论并有许多相似之处。论文通过结合中兽医治疗皮肤创伤的临床应用,对中药外用促进皮肤创伤愈合机制进行了总结,并对中药治疗皮肤创伤愈合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外用 皮肤创伤 创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烧伤角膜内皮细胞层的创伤修复——创伤闭合的动力学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志杰 谢立信 《眼科研究》 CAS CSCD 1993年第2期73-75,T007,共4页
在猫角膜建立碱烧伤的标准模型,观察了烧伤后内皮细胞层的创伤闭合过程。发现在创伤后第一周内皮层缺损达到闭合状态,4个月趋向稳定。结果提示猫角膜为研究角膜内皮细胞对碱烧伤的创伤反应和决断药物的疗效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型,并讨论... 在猫角膜建立碱烧伤的标准模型,观察了烧伤后内皮细胞层的创伤闭合过程。发现在创伤后第一周内皮层缺损达到闭合状态,4个月趋向稳定。结果提示猫角膜为研究角膜内皮细胞对碱烧伤的创伤反应和决断药物的疗效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型,并讨论了内皮细胞在碱烧伤修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碱烧伤 创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传导与角膜创伤修复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静 周善璧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5期389-393,共5页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作为一种生长因子,在角膜创伤修复,特别是角膜上皮修复中发挥的生物学效应和作用机理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TGF-β可通过不同的信号传导通路调控修复上皮层细胞的生物学...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作为一种生长因子,在角膜创伤修复,特别是角膜上皮修复中发挥的生物学效应和作用机理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TGF-β可通过不同的信号传导通路调控修复上皮层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为充分发挥TGF-β促进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形成、诱导细胞移行的正效作用,学者们尝试在基因水平上阻断负相调控通路-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这为临床上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创伤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本文就TGF-β信号传导在角膜创伤修复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角膜 创伤修复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基复合水凝胶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冬英 卢思彤 +2 位作者 胡章 李思东 李普旺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34-1739,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壳聚糖与温敏材料、生长因子、多肽及多种其他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复合制备的壳聚糖基水凝胶及其在创伤修复领域中研究和应用的新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期望为后续壳聚糖基水凝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壳聚糖 水凝胶 创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地龙纯化蛋白促进创伤修复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田林华 姚琳 +3 位作者 冯丽娜 高辛 王伟明 董坤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研究广地龙纯化蛋白促进创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CCK-8)法,检测给药后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和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增殖的影响;通过划痕实验,检测HaCaT细胞和NIH3T3细胞迁移的影响;利用羟脯氨酸检... 目的:研究广地龙纯化蛋白促进创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CCK-8)法,检测给药后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和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增殖的影响;通过划痕实验,检测HaCaT细胞和NIH3T3细胞迁移的影响;利用羟脯氨酸检测试剂盒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NIH3T3细胞培养上清中羟脯氨酸、胶原蛋白-Ⅰ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水平。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地龙蛋白能促进HaCaT细胞和NIH3T3细胞增殖和迁移,分别在0.313 mg/mL和1.250 mg/mL时,细胞增殖活性最强,划痕愈合率最高;给药后NIH3T3细胞培养上清中羟脯氨酸、胶原蛋白-Ⅰ水平明显升高,基质金属蛋白酶-1水平显著降低,在1.250 mg/mL时,与对照组比较最显著。结论:广地龙纯化蛋白组分通过促进HaCaT细胞和NIH3T3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NIH3T3细胞胶原蛋白合成与分泌,抑制胶原蛋白降解,从而促进创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地龙 纯化蛋白 创伤修复 NIH3T3细胞 HACAT细胞 胶原蛋白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