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漫长的季节》中的创伤书写研究 |
谢姝寒
|
《今古文创》
|
2025 |
0 |
|
2
|
论《鳄鱼街》中的创伤书写 |
王一鸣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24 |
0 |
|
3
|
论苏童女性小说中的创伤书写 |
吴子欣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4
|
从《家》探析莫里森笔下的心理创伤书写 |
庞好农
|
《山东外语教学》
|
2016 |
5
|
|
5
|
革命感知与创伤书写——丁玲左翼短篇小说里的身体和空间 |
周佳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3 |
1
|
|
6
|
迷失与重生——《上海孤儿》中创伤书写的空间维度研究 |
吕春媚
石吉文
|
《外语教育研究》
|
2018 |
2
|
|
7
|
南非戏剧《你好,再见》的创伤书写研究 |
黄坚
肖洋
|
《外语与翻译》
|
2023 |
0 |
|
8
|
莫里森《家》中创伤书写的权力维度 |
刀喊英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9
|
英美战争电影的创伤书写 |
唐忠江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0
|
《长日留痕》中的怀旧情结及创伤书写 |
李骕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1
|
《土生子》中比格·托马斯的创伤书写与引路人疗伤机制缺失研究 |
张军
魏竹涵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2
|
暴力叙事与创伤书写——论莫言《蛙》的叙事策略 |
曾安菁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1
|
|
13
|
论辛西娅·奥芝克《大披巾》中的创伤书写 |
涂逸茹
李金云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20 |
0 |
|
14
|
《逃出熔炉》与美国平民电影的创伤书写 |
娄晓超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5
|
《记忆残留》中的创伤书写 |
李亮亮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6
|
身体、色彩与虚空:剑走偏锋的创伤书写——评电影《高个儿》 |
周琳玥
|
《艺苑》
|
2020 |
0 |
|
17
|
当代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中创伤书写类型与引路人的疗伤机制总概 |
张军
魏竹涵
|
《今古文创》
|
2020 |
0 |
|
18
|
从灵魂审判到反抗绝望——从《风筝》论鲁迅的童年创伤经验书写 |
左凡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19
|
论双雪涛呈现创伤的艺术方法 |
王旭瑛
|
《艺术科技》
|
2024 |
0 |
|
20
|
历史、创伤与文学——拉卡普拉的“书写创伤”理论及其伦理意义 |
章朋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