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轴车辆转向杆系刚柔耦合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超 高秀华 +1 位作者 张小江 王欢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2-204,共3页
某采用机械式液压转向的多轴转向车辆,经常出现转向杆系损坏现象,为分析转向杆系损坏原因,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需要对其转向杆系进行结构动力分析。通过采用刚柔耦合分析方法,在ADAMS中建立了多轴转向系统传真模型,并将杆系主要刚... 某采用机械式液压转向的多轴转向车辆,经常出现转向杆系损坏现象,为分析转向杆系损坏原因,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需要对其转向杆系进行结构动力分析。通过采用刚柔耦合分析方法,在ADAMS中建立了多轴转向系统传真模型,并将杆系主要刚性杆件替换为柔性体,通过刚柔耦合仿真分析得到转向杆系在转向时的应力分布云图,从而为设计改进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转向 转向杆系 刚柔耦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柔耦合分析在杠杆式基础制动装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汪洋 傅茂海 +1 位作者 马成成 刘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46,共5页
目前铁路货车所采用的基础制动装置大多为杠杆式制动装置。相比于单元式制动装置,杠杆式制动装置运动情况复杂,制动效率较低。对于货车车辆基础制动装置的研究,传统分析方法主要为现场试验法和理论计算法。而这两种方法的应用受到试验... 目前铁路货车所采用的基础制动装置大多为杠杆式制动装置。相比于单元式制动装置,杠杆式制动装置运动情况复杂,制动效率较低。对于货车车辆基础制动装置的研究,传统分析方法主要为现场试验法和理论计算法。而这两种方法的应用受到试验成本高、研发周期长、测量误差大以及计算复杂的限制。刚柔耦合分析采用ADAMS和ANSYS仿真软件进行多体动力学联合仿真,对货车基础制动装置性能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比仿真分析数据、理论计算数据和现场试验数据,验证了基础制动装置刚柔耦合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对研究货车制动性能及解决基础制动装置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制动装置 ADAMS ANSYS 多体动力学仿真 刚柔耦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立加机床进给系统刚柔耦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修平 石艳 +2 位作者 胥云 廖映华 李志荣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0-144,69,共6页
进给系统作为立式加工中心的重要部件之一,其振动特性对产品的加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以某大型立式加工中心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刚柔耦合模型,分析进给系统的丝杠动态特性,研究了丝杠在不同转速范围内的振幅变化规律,... 进给系统作为立式加工中心的重要部件之一,其振动特性对产品的加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以某大型立式加工中心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刚柔耦合模型,分析进给系统的丝杠动态特性,研究了丝杠在不同转速范围内的振幅变化规律,分析了滚珠丝杠的静态和动态力学响应。模拟仿真的结论验证该大型立加机床进给系统能达到设计要求,并为大型立加机床进给系统的设计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给系统 机床动力学 刚柔耦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弧面凸轮式ATC机械手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
4
作者 葛正浩 李佳蔚 梁辰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32-136,180,共6页
针对双弧面凸轮式ATC机械手,完成了整机的三维建模;并基于机械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双弧面凸轮式ATC机械手多自由度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ANSYS对输入轴、拨叉轴、套筒和拨叉进行了柔性化处理,完成了换刀机构刚柔耦合数字化样... 针对双弧面凸轮式ATC机械手,完成了整机的三维建模;并基于机械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双弧面凸轮式ATC机械手多自由度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ANSYS对输入轴、拨叉轴、套筒和拨叉进行了柔性化处理,完成了换刀机构刚柔耦合数字化样机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基于ADMAS对刀臂上下和回转动作的动态性能进行了分析.此分析过程尽可能模拟了换刀机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情况,其结果对今后换刀机构的设计、加工和刚柔耦合分析都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弧面凸轮 ATC机械手 刚柔耦合分析 数字化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整机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的伸缩臂叉车驾驶舒适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周东才 洪海生 马壬联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8-113,共6页
针对某伸缩臂叉车整机的驾驶室振动舒适性,从整机子系统角度分析建立整机动力学模型。借助HyperMesh有限元软件和ADAMS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整机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标测试样机和整机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在水泥路面的怠速、一挡... 针对某伸缩臂叉车整机的驾驶室振动舒适性,从整机子系统角度分析建立整机动力学模型。借助HyperMesh有限元软件和ADAMS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整机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标测试样机和整机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在水泥路面的怠速、一挡满速和二挡满速3种工况下,驾驶室测点垂向加速度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结果的吻合度较高。同时,驾驶舒适性评价,测试样机和仿真模型的结果都落在同一区间。结果表明,在评价驾驶舒适性上,所搭建的整机仿真模型与测试样机有较高的吻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舒适性 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 时域和频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凸轮自动机的试验装置设计和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雷 李强 刘武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68-71,共4页
基于某武器凸轮自动机的机构运动原理,设计了一套自动机机构运动状态试验装置,用于测试并检测供输弹过程中自动机机构的运动规律防止其在供输弹过程出现卡滞现象,利用UG软件建立了三维模型,并基于多体动力学和刚柔耦合理论对该试验机构... 基于某武器凸轮自动机的机构运动原理,设计了一套自动机机构运动状态试验装置,用于测试并检测供输弹过程中自动机机构的运动规律防止其在供输弹过程出现卡滞现象,利用UG软件建立了三维模型,并基于多体动力学和刚柔耦合理论对该试验机构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转速下试验机构关重件的运动规律,可以看出该种新型试验机构运转稳定,证明该机构的设计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轮自动机 试验装置 结构设计 刚柔耦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性能对闸剪剪切精度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王勇 朱世凡 +1 位作者 王奇 于珺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9-193,共5页
为了解力学性能对闸式剪板机(简称闸剪)剪切精度的影响,以6×3200型数控闸剪为研究对象,基于ADAMS构建了机床虚拟样机,进行了纯刚体及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得到了两种模型下机床主要部件受力变化曲线;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闸剪进行了... 为了解力学性能对闸式剪板机(简称闸剪)剪切精度的影响,以6×3200型数控闸剪为研究对象,基于ADAMS构建了机床虚拟样机,进行了纯刚体及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得到了两种模型下机床主要部件受力变化曲线;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闸剪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得到了剪切过程中机床主要部件所受最大等效应力与最大变形;基于多体系统理论分析,建立了机床误差模型并通过误差敏感度计算,得出了整机最大误差源部件,为闸式剪板机改进和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闸式剪板机 动力学分析 刚柔耦合分析 静力学分析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工况往复压缩机曲轴的模型构建与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金铭 马茵 +2 位作者 程贵健 王瑶 江志农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34,96,共8页
针对往复压缩机在部分行程顶开进气阀的气量调节工况下,因卸荷装置改变了气阀原本的运动规律导致其易发生泄漏等故障,从而导致气量调节偏差或失效,进一步造成压缩机其余部件发生故障的问题,本文构建了某六缸多级双作用往复压缩机曲轴力... 针对往复压缩机在部分行程顶开进气阀的气量调节工况下,因卸荷装置改变了气阀原本的运动规律导致其易发生泄漏等故障,从而导致气量调节偏差或失效,进一步造成压缩机其余部件发生故障的问题,本文构建了某六缸多级双作用往复压缩机曲轴力学模型,分析了其在正常气量调节工况以及气缸级内和级间发生调节故障时整周期交变载荷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刚柔耦合分析法研究了在正常与故障工况下往复压缩机曲轴的变形及强度特性。结果表明:压缩机需尽量避免在36%气量负荷以下长期运行,且级内负荷调节偏差应控制在15%范围内,级间负荷调节偏差应控制在10%,否则将致使曲轴产生较为明显的恶化。该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压缩机曲轴的设计和气量调节工况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压缩机 曲轴 变工况 多体动力学 刚柔耦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宋炉祥 陶冶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189-192,共4页
介绍一种由1个非圆齿轮和2个全等正圆齿轮、1个偏心正圆齿轮组成的混合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该机构秧针尖点的静轨迹为海豚形,动轨迹形成的插秧穴口较小,可避免倒秧、漂秧的现象,符合插秧的农艺要求。对机构的传动系统进行模态分析,避免... 介绍一种由1个非圆齿轮和2个全等正圆齿轮、1个偏心正圆齿轮组成的混合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该机构秧针尖点的静轨迹为海豚形,动轨迹形成的插秧穴口较小,可避免倒秧、漂秧的现象,符合插秧的农艺要求。对机构的传动系统进行模态分析,避免由于机构的工作频率与固有频率相同而引起共振现象。联合Patran、Nastran和Adams软件对分插机构进行刚柔耦合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利用粉末冶金制造的非圆齿轮满足机构运动强度要求。粉末冶金制造齿轮的成本较低,采用该方式制造齿轮有利于降低机构的制造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秧机 分插机构 混合齿轮行星系 有限元分析 模态分析 刚柔耦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仿生水母的水下机器人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冬冬 江一行 +1 位作者 范云杰 孙垒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9-746,共8页
针对水下探测机器人隐蔽性好的需求,设计了一种仿生水母机器人。首先,进行了水母机器人的仿生设计,通过生物特征提取及功能耦合确定了机器人的功能设计要求,基于机构原理图,进行了三维模型设计;其次,对多杆推进机构进行了运动学求解,获... 针对水下探测机器人隐蔽性好的需求,设计了一种仿生水母机器人。首先,进行了水母机器人的仿生设计,通过生物特征提取及功能耦合确定了机器人的功能设计要求,基于机构原理图,进行了三维模型设计;其次,对多杆推进机构进行了运动学求解,获得了两个闭环求解方程,并以此为依据,给定了一个尺寸设计案例;然后,采用ANSYS软件对设计案例进行了刚柔耦合分析和模态分析,对关键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进行了验证,获得了结构的低阶模态频率及振型,并为声学驱鱼装置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最后,根据设计模型制作了实物样机并进行了水下调试,获得了试验参数并验证了机器人的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多杆推进机构在运动过程中最大等效应力约为4.92 MPa,最大变形量约为3.89 mm,该结构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通过实物样机制作与试验,实现了仿生水母机器人的水下游动和转向等功能,初步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机器人在主驱动电机初设转速的驱动下,直线运动速度约为58.3 mm/s,转向速度约为22.5°/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探测机器人 多杆推进机构 运动学求解 刚柔耦合分析 特征提取 功能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CATIA的蜗轮蜗杆建模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敏 万长东 +2 位作者 王炜 杜浩 苏振驰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0-65,共6页
蜗轮蜗杆传动在实现大传动比减速器中应用广泛。为了缩短蜗轮蜗杆设计周期、提高效率及降低研发成本,以某阀门执行装置减速器中蜗轮蜗杆为原型,基于CATIA软件详细介绍了其建模方法。将建好的模型导入ANSYS软件,对蜗轮蜗杆的啮合情况进... 蜗轮蜗杆传动在实现大传动比减速器中应用广泛。为了缩短蜗轮蜗杆设计周期、提高效率及降低研发成本,以某阀门执行装置减速器中蜗轮蜗杆为原型,基于CATIA软件详细介绍了其建模方法。将建好的模型导入ANSYS软件,对蜗轮蜗杆的啮合情况进行有限元仿真,得到其齿面接触应力分布。根据Hertz弹性碰撞理论,在ADAMS软件中进行蜗轮蜗杆刚体动力学分析,得到蜗轮蜗杆啮合力,进一步将蜗轮蜗杆作为柔性体,在ADAMS软件中进行刚柔耦合分析,得到啮合力及齿面齿根处接触应力,将刚柔耦合分析结果与刚体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其基本一致,同时将刚柔耦合分析得到的齿面齿根处接触应力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发现相近,偏差仅为5.3%。加工蜗轮蜗杆组件并在蜗轮蜗杆试验机上根据径向跳动偏差及啮合面接触斑点判定进行啮合测试,结果显示啮合质量良好;应用该蜗轮蜗杆的减速器整机在试验台进行强度及疲劳测试,累计运转1200 h后蜗轮蜗杆状况良好,无明显疲劳斑,满足合作企业加工要求。仿真分析及测试结果表明基于CATIA软件的蜗轮蜗杆建模方法准确可行,可以为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蜗轮蜗杆 精确建模 有限元分析 刚柔耦合分析 加工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胶囊铝箔焊接设备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劲锋 徐晓佐 徐江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5-110,177,共7页
为改善咖啡胶囊底部铝箔焊接质量,设计了基于槽型凸轮传动的咖啡胶囊铝箔焊接设备。对咖啡胶囊铝箔焊接设备的关键传动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包括传动系统结构设计、槽型凸轮运动曲线计算、凸轮轨迹曲线推导等。在ADAMS中,建立铝箔焊接设... 为改善咖啡胶囊底部铝箔焊接质量,设计了基于槽型凸轮传动的咖啡胶囊铝箔焊接设备。对咖啡胶囊铝箔焊接设备的关键传动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包括传动系统结构设计、槽型凸轮运动曲线计算、凸轮轨迹曲线推导等。在ADAMS中,建立铝箔焊接设备中关键传动系统模型,搭建仿真环境对设计的传动系统进行运动学分析。并对其中传动轴这一关键零部件进行刚柔耦合分析。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铝箔焊接设备设计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胶囊 铝箔焊接 结构设计 动力学仿真 刚柔耦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neto-static analysis of a novel high-speed parallel manipulator with rigid-flexible coupled links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涛 宋轶民 阎凯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593-599,共7页
A novel high-speed parallel kinematic machine (PKM) named Delta-S parallel manipulator is proposed, which consists of a fixed base connected to a moving platform through three limbs with identical topology. Each lim... A novel high-speed parallel kinematic machine (PKM) named Delta-S parallel manipulator is proposed, which consists of a fixed base connected to a moving platform through three limbs with identical topology. Each limb is composed of one driving ann and one follower arm, herein, the latter includes two strings and one middle rod, all located in a same plane. Compared with similar manipulators with uniform parameters, the novel and unique topology as well as the addition of two strings of Delta-S manipulator can remove the clearance of the spherical joints, reduce the inertial load of components further, improve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so on. In order to formulate the kineto-static model of Delta-S manipulator, the kineto-static analyses and models of the driving arm, the generalized follower and the moving platform can be carried out by the D'ALEMBERT principle. For the sake of obtaining the force analytic results of strings, the deformation compatibility condition of strings and the middle rod are determined. Furthermore, in virtue of the assumption of small deformation and the linear superposition principle, the minimal pre-tightening force of the strings is calculated. The main results include that the loads of the strings and the middle rod must be larger than "zero" and the pre-tightening force over the workspace must be larger than the minimal pre-tightening force at any time within the workspace, which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ynamic analysis and the prototype manufacture of the Delta-S manipula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lel kinematic machines (PKMs) Delta-S manipulator kineto-static analysis deformation compatibility condition pre-tightening for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旋转驱动的双铰链机翼折叠机构动力学仿真与优化
14
作者 李宇翔 肖文耀 张汉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6-100,共5页
对多种机翼折叠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机翼折叠系统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选取电动旋转驱动的双铰链机构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套机翼折叠机构,实现机翼大角度折叠并保证了机翼的气动外形。运用ADAMS软件进行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得... 对多种机翼折叠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机翼折叠系统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选取电动旋转驱动的双铰链机构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套机翼折叠机构,实现机翼大角度折叠并保证了机翼的气动外形。运用ADAMS软件进行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得到机翼折叠系统关键部件的应力,并基于分析结果对结构进行了简单优化,得到合理的结构及机翼折叠所需要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旋转 双铰链 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