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规则大跨刚构-连续组合桥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单德山 张二华 +1 位作者 张少雄 李乔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8-214,共7页
以某西部山区薄壁大跨刚构-连续组合桥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非规则大跨刚构-连续组合桥梁纵、横向地震易损性。基于OpenSees平台,建立了其非线性纤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曲率作为墩柱损伤指标,位移作为活动盆式支座损伤指标,基于IDA方法分... 以某西部山区薄壁大跨刚构-连续组合桥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非规则大跨刚构-连续组合桥梁纵、横向地震易损性。基于OpenSees平台,建立了其非线性纤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曲率作为墩柱损伤指标,位移作为活动盆式支座损伤指标,基于IDA方法分析了该桥在不同地震动下的动态响应,得到桥墩纵、横向地震动作用下的曲率包络图,分析了不同桥墩构造的破坏情况,建立了墩柱以及支座的易损性曲线,讨论了不同墩高对桥墩地震易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桥墩的纵向地震损伤概率大于横向损伤概率,且墩高越高损伤概率越小;支座横向地震损伤概率大于纵向损伤概率。其研究结果可为非规则刚构-连续组合桥梁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构-连续组合桥 非规则 地震易损性 墩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设计参数下刚构-连续组合曲线梁桥地震响应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揭志羽 卫星 +1 位作者 李亚东 顾颖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0-86,共7页
结合大跨、高墩、长联曲线铁路梁桥的工程实例,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采用反应谱的分析方法,给出了该桥在不同的曲线半径、桥墩墩高、墩梁约束方式下的自振频率和振型,分别按纵桥向和横桥向的激励方式,分析了中跨跨中位移,墩顶... 结合大跨、高墩、长联曲线铁路梁桥的工程实例,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采用反应谱的分析方法,给出了该桥在不同的曲线半径、桥墩墩高、墩梁约束方式下的自振频率和振型,分别按纵桥向和横桥向的激励方式,分析了中跨跨中位移,墩顶位移及墩底弯矩随设计参数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自振频率受桥墩墩高和墩梁连接方式的影响较大,受曲线半径的影响较小;曲线半径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地震响应变化较小;在纵向反应谱的作用下,桥墩墩高的改变对地震响应的变化规律比较复杂,在横向反应谱的作用下,地震响应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墩梁约束方式为约束7的地震响应最小,但综合考虑温度、制动力学因素,应该是原设计约束5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构-连续组合桥 设计参数 动力特性 反应谱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构-连续组合梁桥主梁合龙关键技术 被引量:24
3
作者 陈淮 陈鹏飞 李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以郑少高速航海路连接线南水北调大桥辅线桥——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组合梁桥为实例,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桥梁施工阶段的有限元计算模型,采用数值仿真技术探讨主梁合龙顺序、边跨现浇段满堂支架拆除时机和主梁中跨合... 以郑少高速航海路连接线南水北调大桥辅线桥——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组合梁桥为实例,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桥梁施工阶段的有限元计算模型,采用数值仿真技术探讨主梁合龙顺序、边跨现浇段满堂支架拆除时机和主梁中跨合龙段顶推力的优化调整等关键技术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先合龙边跨主梁,然后拆除边跨现浇梁段满堂支架,最后合龙中跨主梁的桥梁合龙方案对桥梁线形和结构后期受力有利;在一定变化范围内,顶推力、温度变化均与顺桥向位移成线性关系,拟合计算结果可以得出顶推力与温度变化关系的计算公式,根据该公式可以对设计顶推力进行优化调整。论文所得结果指导了该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主梁合龙施工,并对类似桥梁主梁合龙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构-连续组合 主梁合龙顺序 支架拆除时机 中跨合龙顶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龙及体系转换顺序对多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影响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易锦 贺国京 +2 位作者 陆杰 唐志奇 舒丹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27,共5页
以长株潭城际铁路湘江特大桥12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为工程背景,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5种合龙方案和3种体系转换顺序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该桥竖向位移和底板应力,探讨合龙次序和体系转换顺序对该类桥梁的受力和变形规律,得出宜采用方案1、... 以长株潭城际铁路湘江特大桥12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为工程背景,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5种合龙方案和3种体系转换顺序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该桥竖向位移和底板应力,探讨合龙次序和体系转换顺序对该类桥梁的受力和变形规律,得出宜采用方案1、2或者5的合龙顺序和方案3的体系转换顺序的结论,为同类桥梁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构-连续组合 合龙顺序 体系转换 竖向位移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拉-连续刚构组合梁桥车-桥耦合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尹邦武 苗永抗 郭向荣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7,共7页
以某斜拉-连续刚构组合梁桥为例,通过建立列车与桥梁的车-桥耦合动力分析模型,并根据势能不变值原理及形成结构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导出了车桥系统的空间振动矩阵方程。计算了国产CRH2型列车以不同速度通过该组合体系桥梁... 以某斜拉-连续刚构组合梁桥为例,通过建立列车与桥梁的车-桥耦合动力分析模型,并根据势能不变值原理及形成结构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导出了车桥系统的空间振动矩阵方程。计算了国产CRH2型列车以不同速度通过该组合体系桥梁时的空间振动响应,基于列车走行性评价指标,检算该桥是否具有足够的横向、竖向刚度及良好的运营平稳性等动力特性,并对不同车速下桥梁响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可为同类桥梁的相关评价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连续刚构组合 自振特性 耦合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连续刚构-简支梁组合桥地震碰撞振动台阵试验 被引量:4
6
作者 闫晓宇 李忠献 +1 位作者 韩强 杜修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0-57,共8页
震害表明,邻梁之间发生碰撞是引发桥梁局部破坏甚至落梁的主要原因,研究桥梁地震碰撞机理对提高桥梁整体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一座1:10比例的、由三跨连续刚构桥与一跨简支梁桥组合的钢筋混凝土连续刚构—简支梁组合桥模型进行... 震害表明,邻梁之间发生碰撞是引发桥梁局部破坏甚至落梁的主要原因,研究桥梁地震碰撞机理对提高桥梁整体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一座1:10比例的、由三跨连续刚构桥与一跨简支梁桥组合的钢筋混凝土连续刚构—简支梁组合桥模型进行了多子台振动台阵试验,详细分析了该组合桥的地震碰撞响应,并进行了不同地震激励,不同减隔震方式的碰撞响应对比分析,从而为桥梁地震碰撞行为和减隔震装置的精细化模拟提供了试验依据。研究表明,行波效应以及邻梁之间刚度和质量的差异是地震时桥梁发生碰撞的主要诱因;隔震支座降低了桥梁地震碰撞的危害,但其隔震效果与地震动频谱特性密切相关;考虑行波效应,铅芯橡胶支座对桥梁碰撞相对位移和撞击力的抑制效果优于板式橡胶支座,但其对桥梁加速度响应的控制不一定优于板式橡胶支座;不同地震动减震效果存在差异,说明黏滞阻尼器的控制效果与地震动频率分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简支梁组合 振动台阵试验 地震碰撞 隔震 减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孙航 盛洪飞 +1 位作者 程伟 马俊 《森林工程》 2006年第5期39-41,共3页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大跨度预应力砼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悬臂浇铸施工梁段立模标高预测的GM(1,1)模型,并用残差的GM(1,1)模型对其进行修正。工程应用表明:梁段立模标高预测精度较高,能满足工程需要。
关键词 灰色理论 GM(1 1)模型 刚构-连续组合 施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高墩大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设计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根存 《铁道标准设计》 2007年第2期100-102,共3页
吴堡黄河特大桥主桥为(70.75+4×120+70.75)m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组合梁桥,该桥具有“高墩、大跨、长联”的特点。概要介绍主桥上、下部结构构造设计特点及结构分析计算要点;并通过不同合龙方案对上、下部结构内力影响的研究,选... 吴堡黄河特大桥主桥为(70.75+4×120+70.75)m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组合梁桥,该桥具有“高墩、大跨、长联”的特点。概要介绍主桥上、下部结构构造设计特点及结构分析计算要点;并通过不同合龙方案对上、下部结构内力影响的研究,选取了合理的施工合龙方案,有效地改善了桥墩和基础受力状态。本桥的设计,为铁路高墩、大跨度铁路预应力结构的设计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墩 大跨 刚构-连续组合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下承式连续刚构-拱组合桥的冲击系数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蔺鹏臻 侯帅龙 王亚朋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80,共8页
以某高速铁路下承式3跨连续刚构-拱组合桥为依托,基于有限元理论和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车-桥耦合动力分析模型,进行20组轨道不平顺、75个速度共1500种工况的下承式连续刚构-拱组合桥边跨梁、中跨梁、拱肋和吊杆主要构件冲击系数的变化规... 以某高速铁路下承式3跨连续刚构-拱组合桥为依托,基于有限元理论和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车-桥耦合动力分析模型,进行20组轨道不平顺、75个速度共1500种工况的下承式连续刚构-拱组合桥边跨梁、中跨梁、拱肋和吊杆主要构件冲击系数的变化规律及分布特征研究,并对得到的冲击系数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连续刚构-拱组合桥主要构件在不同位置处冲击系数存在差异,边跨梁的冲击系数大于中跨梁;列车出桥侧边跨梁跨中冲击系数最大,其值为1.131,中跨梁跨中最小,其值为1.020;桥梁中跨1/4位置处的梁、拱肋和吊杆的冲击系数相对较大,且从大到小依次为吊杆、拱肋、梁。相比现行铁路桥梁设计规范中全桥取同一个冲击系数,本文得到的冲击系数拟合式能准确计算桥梁不同构件的冲击系数,可用于桥梁主要构件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连续刚构-组合 -耦合 冲击系数 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墩大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设计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扬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9-82,共4页
结合1座在建3-(60+3×100+60)m刚构-连续组合梁桥,介绍该桥集大跨、长联、高墩、大群桩基础于一体的技术特点,对刚构墩不同类型的横向结构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从墩顶位移、墩身刚度、稳定性、温度应力影响等方面对刚构主墩的设计... 结合1座在建3-(60+3×100+60)m刚构-连续组合梁桥,介绍该桥集大跨、长联、高墩、大群桩基础于一体的技术特点,对刚构墩不同类型的横向结构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从墩顶位移、墩身刚度、稳定性、温度应力影响等方面对刚构主墩的设计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该桥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刚构-连续组合 高墩 刚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形钢腹板刚构-连续组合体系桥合龙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金平 翁杨 +1 位作者 任虹昌 王克兵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4-89,共6页
为保证波形钢腹板刚构-连续组合体系桥的合龙精度,以(55+4×100+55)m波形钢腹板刚构-连续组合桥——文泰高速珊溪大桥为背景,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该桥施工阶段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合龙顺序和体系转换时机对桥梁结构位移及应力... 为保证波形钢腹板刚构-连续组合体系桥的合龙精度,以(55+4×100+55)m波形钢腹板刚构-连续组合桥——文泰高速珊溪大桥为背景,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该桥施工阶段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合龙顺序和体系转换时机对桥梁结构位移及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龙顺序和体系转换时机对主梁成桥应力影响较小,对主梁成桥竖向位移、主墩墩顶成桥水平位移影响显著;珊溪大桥采用“边跨→次边跨→中跨”的合龙顺序,并在中跨合龙后进行体系转换,有利于全桥线形控制、改善主墩受力状态。采用上述合龙顺序和体系转换时机,该桥次边跨及中跨合龙时的高差控制在10 mm以内;成桥线形实测值与理论值最大相差17 mm,该桥的合龙实施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构-连续组合体系 波形钢腹板 合龙顺序 体系转换 施工控制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构-连续梁组合桥悬臂施工阶段船行波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姜辉 马长飞 王波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65,共5页
某跨水库大桥主桥为6跨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组合桥,为研究船行波作用下该桥施工过程中振动的舒适性,对船行波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首先采用陶瓷电容式测压传感器在施工水域现场实测了船行波的特征参数,然后采用ANSYS数值... 某跨水库大桥主桥为6跨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组合桥,为研究船行波作用下该桥施工过程中振动的舒适性,对船行波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首先采用陶瓷电容式测压传感器在施工水域现场实测了船行波的特征参数,然后采用ANSYS数值波浪水槽仿真了桥墩在该船行波作用下受到的波浪力,进而得到了结构在最大悬臂施工阶段的动力响应,在此基础上采用Diekemann指标评估了桥梁施工期间振动的舒适性。结果表明:船行波引起的结构振动非常小,计算的Diekemann指标仅为0.1,该桥施工期间振动的舒适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构-连续组合 悬臂施工阶段 船行波 动力响应 舒适性 数值波浪水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滞阻尼作用下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拱组合桥减震效果分析
13
作者 王晓鹏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31,共4页
以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大跨度箱形截面(124+248+124)m连续刚构-拱组合桥为研究对象,利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法研究在连续刚构-拱组合桥边墩设置黏滞液体阻尼器后桥墩内力及主梁位移的变化情况,在此基... 以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大跨度箱形截面(124+248+124)m连续刚构-拱组合桥为研究对象,利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法研究在连续刚构-拱组合桥边墩设置黏滞液体阻尼器后桥墩内力及主梁位移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对阻尼器参数进行优化,探究黏滞阻尼器减震效果最佳时的参数组合。结果表明:设置黏滞液体阻尼器后,随着阻尼系数增大,西安侧桥墩的墩底弯矩单调递减,墩底剪力先减小后增大,延安侧桥墩的墩底弯矩和剪力均先减小后增大;随着阻尼系数增大,主梁位移逐渐减小,减震效果逐渐增强。综合考虑墩底内力及主梁位移,阻尼系数为4 MN·(s/m)^(0.4)时减震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减震 数值模拟 连续刚构-组合 高墩大跨 阻尼器参数 黏滞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碰撞效应的近断层区桥台-引桥-刚构连续梁桥结构体系减震措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魏俊杰 邬晓光 +2 位作者 卢伟 鄢稳定 胡科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8-248,共11页
为了研究和探索合理的减震措施控制桥台-引桥-刚构连续梁桥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以1座主跨径为120 m的刚构-连续组合梁桥为研究对象,采用CSIBridge建立考虑碰撞能量耗散、桩土相互作用、桥台与台后填土相互作用以及支座桥墩非线性行为的... 为了研究和探索合理的减震措施控制桥台-引桥-刚构连续梁桥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以1座主跨径为120 m的刚构-连续组合梁桥为研究对象,采用CSIBridge建立考虑碰撞能量耗散、桩土相互作用、桥台与台后填土相互作用以及支座桥墩非线性行为的桥台-引桥-刚构连续梁桥结构体系弹塑性动力分析模型。在桥墩和桥台处共设置8种减震方案,分析普通地震波作用下不同方案的减震效果;然后,对比分析相同减震方案在近断层普通地震波和近断层长周期地震波作用下的地震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各方案均能达到预期减震效果,其中采用双曲面球型减震支座(为单一减震装置)的方案减震效果最佳,而增加阻尼器的组合减震方案能进一步优化主桥墩受力。同时,只有在左右桥台处设置黏滞阻尼器的联合减震方案才能有效控制桥台处伸缩缝的碰撞效应。在近断层普通地震波作用下有效的减震方案在近断层脉冲型地震波作用下完全失效,但对减震装置进行参数优化后依然能达到预期减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波 减震措施 碰撞效应 地震响应 刚构-连续组合 梁结构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结构有限元模型静动力修正理论及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韩建平 骆勇鹏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8-137,共10页
将响应面法引入到有限元模型的静动力修正,通过合适的实验设计和回归分析,建立反映参数与响应量之间关系的响应面模型,代替初始有限元模型进行优化。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首先选择一简支梁作为数值算例,分别基于静、动力分... 将响应面法引入到有限元模型的静动力修正,通过合适的实验设计和回归分析,建立反映参数与响应量之间关系的响应面模型,代替初始有限元模型进行优化。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首先选择一简支梁作为数值算例,分别基于静、动力分析的挠度及模态频率及同时利用挠度及模态频率结果构建目标函数,在假设的损伤工况下修正了初始有限元模型,修正结果表明,基于三种目标函数修正后的参数取值均与损伤的预设值基本一致,但同时利用挠度及模态频率结果修正后的参数取值更接近于预设值。然后利用一座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现场静、动力测试数据,对该桥的初始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正后有限元模型的挠度和频率计算值与实测值更加吻合,表明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实际结构的力学性能,可以作为后期进行状态评估的基准有限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修正 响应面法 静动力测试 参数选取 刚构-连续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激励技术和FT时移特性的模态阻尼比识别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韩建平 张鸿宇 安鹏强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26,共8页
基于环境激励下结构动力响应信号分析与处理识别结构的模态参数,是结构健康监测和损伤诊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为止,要得到较为可靠的识别结果仍有一定困难,尤其是模态阻尼比。基于自然激励技术和傅里叶变换的时移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 基于环境激励下结构动力响应信号分析与处理识别结构的模态参数,是结构健康监测和损伤诊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为止,要得到较为可靠的识别结果仍有一定困难,尤其是模态阻尼比。基于自然激励技术和傅里叶变换的时移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模态阻尼比估算方法,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而利用一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在环境激励下的动力测试数据,通过该方法对其阻尼比进行了识别,并将识别结果与数据驱动随机子空间法的识别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减轻噪声影响,得到可接受的识别结果,可为大型工程结构阻尼比的识别提供一个方便和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阻尼比 刚构-连续组合 自然激励技术 傅里叶变换 随机子空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