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刚健有为的中华艺术精神——以雕塑、篆刻艺术为例
1
作者 黄永健 岳顶聪 +1 位作者 刘婷婷 郝云慧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7年第4期8-12,共5页
郝伯特·里得在《艺术的真谛》一书中专辟"中国艺术"一节论述中国艺术和中国艺术精神,断言"中国艺术缺乏雄浑宏伟的作品",我国学者中也有人认为中国文学艺术不乏雄奇伟大之美,但与西方相比,的确显得重柔而抑刚... 郝伯特·里得在《艺术的真谛》一书中专辟"中国艺术"一节论述中国艺术和中国艺术精神,断言"中国艺术缺乏雄浑宏伟的作品",我国学者中也有人认为中国文学艺术不乏雄奇伟大之美,但与西方相比,的确显得重柔而抑刚,重平和而抑反抗。从更大的时空背景来看,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原因有二:一是在中国历史上阳刚之美从来没有缺席过,它有时作为主导风格昭示时代精神,尤其是在中国处于文化盛世年代;二是阳刚之美虽然有时蛰伏潜流于艺术文化的表层之下,但是,它从来都是中国艺术文化自身演化前进的"对话性"力量,没有这种无可替代的"对话性"力量的存在,则中华艺术不可能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与中华文化一道,生生不息,创化前行。就各个艺术门类而言,表现了我们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雄浑"、"阳刚"风格,较为突出地含蕴于中国雕塑和篆刻艺术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精神 刚健有为 雕塑艺术 篆刻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健有为的传统美德与沧州武术的兴盛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玉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3-4,共2页
沧州武术,源远流长,明清以来,已享誉天下。沧州武林人士继承中华民族刚健有为传统美德是沧州武术昌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刚健有为 传统美德 武术兴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灭与重燃——儒家思想在当代
3
作者 李玉用 岳晗 《船山学刊》 2006年第4期101-104,共4页
全球意识观照下的多元、平等、参与的对话交流便于儒家思想在当代充分发掘、弘扬它的和谐、刚健有为和“成人之美”等精神价值资源,为解决人类和当代新儒学的困境、难题作出可能之贡献。
关键词 儒家思想 破灭 全球意识 对话交流 价值资源 刚健有为 新儒学 观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优秀行政文化对提升党性修养的启示
4
作者 刘媛媛 冯磊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85-87,共3页
党性是一个政党的根本属性,崇高的党性修养是增强政党凝聚力、稳固政党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保障。在党性修养方面,儒家行政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资源值得借鉴,比如对人民的关爱、对勤政务实的强调以及对刚健有为自强精神的提倡等... 党性是一个政党的根本属性,崇高的党性修养是增强政党凝聚力、稳固政党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保障。在党性修养方面,儒家行政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资源值得借鉴,比如对人民的关爱、对勤政务实的强调以及对刚健有为自强精神的提倡等,都有利于加强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性修养 儒家行政文化 爱民为大 勤政务实 刚健有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在艺术中的体现
5
作者 胡晶晶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6年第3期39-40,共2页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是一种社会意识,而艺术属于社会意识中的一种高级形态。文化与艺术的本质虽截然不同,却有着必然的关联。文化的本质是对宇宙各种事物形式背后本性的诠释,而艺术则是利用艺术手段,对历史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是一种社会意识,而艺术属于社会意识中的一种高级形态。文化与艺术的本质虽截然不同,却有着必然的关联。文化的本质是对宇宙各种事物形式背后本性的诠释,而艺术则是利用艺术手段,对历史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的描述、演示与传播。中国基本文化精神在艺术中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基本精神 中国艺术 天人合一 以人为本 刚健有为 贵和尚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青春在激情奋斗中绽放绚丽光彩
6
作者 党评文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I0001-I0001,共1页
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百年来共青团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青春历程,深刻阐明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历史经验,对当代青年寄予殷切期望,对做好新时代共青团... 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百年来共青团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青春历程,深刻阐明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历史经验,对当代青年寄予殷切期望,对做好新时代共青团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怕牺牲、浴血斗争,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敢于拼搏、辛勤劳动,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敢闯敢干、引领风尚,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自信自强、刚健有为,一百年来,中国共青团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共青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共青团工作 千秋伟业 奋勇前进 刚健有为 团员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德育思想的现实意义——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7
作者 白少强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I0002-I0002,共1页
面对纷繁复杂的当今世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坚定人民信念、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延续中华民族的气节与精神等方面仍然有显著影响。因而继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现代理念、当代思潮,是历史的必然,更是新时代的召唤。由中山大学哲... 面对纷繁复杂的当今世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坚定人民信念、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延续中华民族的气节与精神等方面仍然有显著影响。因而继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现代理念、当代思潮,是历史的必然,更是新时代的召唤。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李宗桂等著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一书,围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表现形式、评价标准、价值凝练和当代运用展开论述,整理和阐释了儒、道、墨、法、佛等各家思想的合理内核及其现代价值,着重厘清了仁爱精神、刚健有为、以民为本、家国情怀等思想观念的精神内核及其现代价值,不仅夯实了当代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基石,也凸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德育价值 德育思想 文化自信 家国情怀 刚健有为 继承与发扬 仁爱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与中国文化
8
作者 王建 《贵州文史丛刊》 1991年第1期99-108,144,共11页
悠久漫长的历史孕育了中华民族丰厚的民族精神,诸如刚健有为、和谐、中庸等都是我们民族精神中的一些基本内涵,这一点已有不少学者作了许多论述。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另一具有深远影响的内容尚未进行较全面的挖掘和阐释,这就是“静”。... 悠久漫长的历史孕育了中华民族丰厚的民族精神,诸如刚健有为、和谐、中庸等都是我们民族精神中的一些基本内涵,这一点已有不少学者作了许多论述。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另一具有深远影响的内容尚未进行较全面的挖掘和阐释,这就是“静”。实际上,数千年来“静”的思想观念渗透在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各个方面,在整个民族的心理结构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一、宇宙论:“归根曰静”在远古时代,当先民们摆脱朦昧状态,创造出最早的人类文明时,就初次领略了人类力量的伟大,无论渔猎农耕所带来的收获,还是石、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健有为 虚静 民族文化精神 民族精神 金属器 历史孕育 人类力量 清静无为 贵州文史丛刊 思想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君子以经纶”刍议
9
作者 王方华 《上海管理科学》 2022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君子以经纶”出之于《易经》第三卦《屯卦》的象辞。《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所谓“经纶”,以治丝喻治国;经者,理其绪而分之,犹雷自敛而发;纶者,比其类而合之,犹云自散而聚。屯之时,云开于上,雷动于下,未能成雨而为屯难。此... “君子以经纶”出之于《易经》第三卦《屯卦》的象辞。《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所谓“经纶”,以治丝喻治国;经者,理其绪而分之,犹雷自敛而发;纶者,比其类而合之,犹云自散而聚。屯之时,云开于上,雷动于下,未能成雨而为屯难。此时,君子治世犹治乱丝,须勤恳经营,以解屯时之纷乱郁结。“经纶”的本意是指治理乱丝,理出头绪,编丝成绳,使之由紊乱无序的状态变为井井有条的有序状态。《屯卦》所显云雷之象,正象一团乱丝,紊乱无序。并告诫:君子观此卦象,当推天道以明人事,从事社会政治治理和公共管理,更应发扬刚健有为的精神,不畏艰难险阻,要像治理乱丝一样,使之由无序变为有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健有为 屯卦 君子观 云雷 《易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山水诗人诗歌的“禅意”——以韦应物诗歌为例
10
作者 曹艳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第16期40-42,共3页
儒家和道家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历朝历届文人出世入世的重要思想内涵,一个刚健有为,一个顺应因果;一个锐意进取,一个潜隐退守,其通达又互补的的特质影响着一代代因被贬黜失意但又在生活中寻找意义的文人,如“外儒内道”的苏轼,以及颇... 儒家和道家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历朝历届文人出世入世的重要思想内涵,一个刚健有为,一个顺应因果;一个锐意进取,一个潜隐退守,其通达又互补的的特质影响着一代代因被贬黜失意但又在生活中寻找意义的文人,如“外儒内道”的苏轼,以及颇受法家影响“外儒内法”的王安石等。但是在唐代,佛禅文化的兴起,必然有其自身特定的起因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应物 刚健有为 佛禅文化 苏轼 王安石 外儒内法 外儒内道 出世入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