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饱和半空间上刚体垂直振动的轴对称混合边值问题 被引量:18
1
作者 金波 徐植信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11-719,共9页
研究圆柱形刚体在多孔饱和半空间上的垂直振动.首先应用Hankel变换求解多孔饱和固体的动力基本方程———Biot波动方程.然后按混合边值条件建立多孔饱和半空间上刚体垂直振动的对偶积分方程,用Abel变换化对偶积分方程... 研究圆柱形刚体在多孔饱和半空间上的垂直振动.首先应用Hankel变换求解多孔饱和固体的动力基本方程———Biot波动方程.然后按混合边值条件建立多孔饱和半空间上刚体垂直振动的对偶积分方程,用Abel变换化对偶积分方程为第二类Fredholm积分方程.文末给出了多孔饱和半空间表面动力柔度系数的计算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饱和半空间 刚体振动 垂直振动 混合边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台钻井隔水管脱离状态下振动响应模型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天成 杨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3-159,共7页
防台钻井隔水管近海面脱离后的振动特性关系到实际的生产安全。通过模型试验对其脱离状态下的振动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脱离后,由于隔水管上端自由度得到释放,雷诺数较低时,其振动形态表现为刚性体自激振动的振型;随着雷诺数的增... 防台钻井隔水管近海面脱离后的振动特性关系到实际的生产安全。通过模型试验对其脱离状态下的振动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脱离后,由于隔水管上端自由度得到释放,雷诺数较低时,其振动形态表现为刚性体自激振动的振型;随着雷诺数的增大,其振动响应中同时存在弹性支撑刚性体的自激振动和两端连接柔性管的模态振动,体现为主次频的关系;随着雷诺数的进一步增大,主次关系发生转变,对应于振型的转变;顺流向与横流向上的振型转变并不同步,顺流向上的振型转变需要更大的流速;相比于正常连接状态,脱离后的振型分布有向隔水管上端移动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激振动 大长径比柔性管 自由度 刚体振动 模态振动 振型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设计分析方法 被引量:92
3
作者 吕振华 罗捷 范让林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5-269,共5页
动力总成是汽车的主要振源。动力总成隔振悬置系统的布置设计与发动机缸数、发动机布置方式、汽车动力传动系的型式及整车隔振性能要求等诸多因素有关。在讨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理论与优化方法的基础上 ,系统地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动... 动力总成是汽车的主要振源。动力总成隔振悬置系统的布置设计与发动机缸数、发动机布置方式、汽车动力传动系的型式及整车隔振性能要求等诸多因素有关。在讨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理论与优化方法的基础上 ,系统地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设计目标的影响 ,并针对两种动力总成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分析 ,通过调节悬置的安装位置、安装角度及悬置的三向主刚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动力总成隔振系统 设计理论 优化设计方法 刚体振动 模态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D_4→CD_3+D_2反应的量子含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白丽华 刘新国 +1 位作者 张怿慈 张庆刚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4,共4页
运用半刚体振动转子靶 (semirigidvibratingrotortarget)模型 ,利用含时波包法 (TDWPmethod) ,对反应D +CD4→CD3 +D2 进行了量子含时动力学研究与计算。反应几率随平动能的变化图象 ,呈现出显著的量子共振特性。并通过对v =0时 ,j=0 ,... 运用半刚体振动转子靶 (semirigidvibratingrotortarget)模型 ,利用含时波包法 (TDWPmethod) ,对反应D +CD4→CD3 +D2 进行了量子含时动力学研究与计算。反应几率随平动能的变化图象 ,呈现出显著的量子共振特性。并通过对v =0时 ,j=0 ,1,2的反应几率以及 j=0时 ,v =0 ,1的反应几率的计算 ,对该反应的空间效应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4→CD3+D2反应 量子含时动力学 多原子碰撞 刚体振动转子靶模型 含时波包法 量子共据特性 反应几率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挂设备隔振频率与刚度优化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向福腾 阳光武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22,共4页
基于隔振原理,首先给出了系统频率避免共振需要满足的条件;其次,以E3C动车组牵引变压器冷却单元风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详细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变压器组装的刚体振动频率和冷却单元吊梁的弹性振动频率;然后,按照变... 基于隔振原理,首先给出了系统频率避免共振需要满足的条件;其次,以E3C动车组牵引变压器冷却单元风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详细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变压器组装的刚体振动频率和冷却单元吊梁的弹性振动频率;然后,按照变压器组装的垂向浮沉振动、风机组的自身工作振动、冷却单元吊梁的垂向弹性振动对组合模型振动的影响依次降低的原则,研究了风机组避免与三种激励发生共振所需的悬挂频率与刚度;最后,通过避开三种激励的主共振区得到最优的风机组悬挂频率和风机组安装座减振橡胶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悬挂设备 模态分析 刚体振动 弹性振动 隔振原理 悬挂频率与刚度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theory of spatial vibration of high-speed train and slab track system 被引量:13
6
作者 向俊 赫丹 曾庆元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1期121-126,共6页
The motor and trailer cars of a high-speed train were modeled as a multi-rigid body system with two suspensions. According to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 of a slab track, a new spatial vibration model of track segment e... The motor and trailer cars of a high-speed train were modeled as a multi-rigid body system with two suspensions. According to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 of a slab track, a new spatial vibration model of track segment element of the slab track was put forward. The spatial vibration equation set of the high-speed train and slab track system was then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 of total potential energy with stationary value in elastic system dynamics and the rule of "set-in-right-position" for formulating system matrices. The equation set was solved by the Wilson-θ direct integration method. The contents mentioned above constitute the analysis theory of spatial vibration of high-speed train and slab track system. The theory was then verified by the high-speed running experiment carried out on the slab track in the Qinghuangdao-Shenyang passenger transport li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measured rcsults, such as the calculated lateral and vertical rail displacements are 0.82 mm and 0.9 mm and the measured ones 0.75 mm and 0.93 mm, respectively; the calculated lateral and vertical wheel-rail forces are 8.9 kN and 102.3 kN and the measured ones 8.6 kN and 80.2 kN, respectively. The interpolation method, that is, the lateral finite strip and slab segment element, for slab deformation proposed is of simplification and applicabilit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late element method. All of these demonstrat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theory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ab track track segment element high-speed train spatial vib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