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荀人性异见的辨析与调和——基于刘殿爵观点的展开
1
作者 简佳星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3,共9页
刘殿爵为孟荀人性论比较提供了新视角,但也存在局限:他以“性”与“第二天性”区分孟荀道德观,这启发我们思考社会文化变迁对成德的影响;他认为行善在孟子处能带来愉悦而在荀子处不能、孟子以心论性而荀子将心排除出性,这误解了荀子;他... 刘殿爵为孟荀人性论比较提供了新视角,但也存在局限:他以“性”与“第二天性”区分孟荀道德观,这启发我们思考社会文化变迁对成德的影响;他认为行善在孟子处能带来愉悦而在荀子处不能、孟子以心论性而荀子将心排除出性,这误解了荀子;他以“性能力发育”和“语言学习”来区分孟荀功夫论、以“发现唤醒”和“发明创制”道德来区分孟荀思想中的圣人角色,但失之偏颇;他批判了以往调和孟荀人性论的三种方案并提出“道德主体”说,但批判理由并不充分。其实,孟荀人性异见背后的共识才是调和二者的关键,即二人均持普遍的静态人性观,且对心及其道德能力与感官物质欲望有相似的分类与取舍。探讨孟荀人性异见在当代有助于反思道德与欲望、利人与利己的关系,从内在与外在共同推进社会道德化,激发对人性二分框架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殿爵 孟子 荀子 人性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规范视域下的《论语》英译——以刘殿爵译本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小曼 刘欲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2-98,共7页
翻译规范理论肇始于利维和霍姆斯,发展于图里,集大成于切斯特曼。该理论以文化模因为切入点,涉及哲学、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覆盖翻译过程的所有阶段,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和职业道德紧密联系,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都有重大意义。... 翻译规范理论肇始于利维和霍姆斯,发展于图里,集大成于切斯特曼。该理论以文化模因为切入点,涉及哲学、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覆盖翻译过程的所有阶段,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和职业道德紧密联系,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都有重大意义。借助翻译规范,可以窥探刘殿爵《论语》英译本背后的文化因素。该译本承载目的语文化的主流规范因子,使得本身加载的时代文化模因更加深刻。译本语言文字的整体感和细节处都是以西方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但传递的信息却是中华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刘殿爵的翻译给人们的启示是,翻译要满足目的语读者的种种期待,文化内容的移植需要引发目的语读者的心灵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规范 刘殿爵 《论语》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