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孟荀人性异见的辨析与调和——基于刘殿爵观点的展开
1
作者
简佳星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3,共9页
刘殿爵为孟荀人性论比较提供了新视角,但也存在局限:他以“性”与“第二天性”区分孟荀道德观,这启发我们思考社会文化变迁对成德的影响;他认为行善在孟子处能带来愉悦而在荀子处不能、孟子以心论性而荀子将心排除出性,这误解了荀子;他...
刘殿爵为孟荀人性论比较提供了新视角,但也存在局限:他以“性”与“第二天性”区分孟荀道德观,这启发我们思考社会文化变迁对成德的影响;他认为行善在孟子处能带来愉悦而在荀子处不能、孟子以心论性而荀子将心排除出性,这误解了荀子;他以“性能力发育”和“语言学习”来区分孟荀功夫论、以“发现唤醒”和“发明创制”道德来区分孟荀思想中的圣人角色,但失之偏颇;他批判了以往调和孟荀人性论的三种方案并提出“道德主体”说,但批判理由并不充分。其实,孟荀人性异见背后的共识才是调和二者的关键,即二人均持普遍的静态人性观,且对心及其道德能力与感官物质欲望有相似的分类与取舍。探讨孟荀人性异见在当代有助于反思道德与欲望、利人与利己的关系,从内在与外在共同推进社会道德化,激发对人性二分框架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殿爵
孟子
荀子
人性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翻译规范视域下的《论语》英译——以刘殿爵译本为例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小曼
刘欲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2-98,共7页
翻译规范理论肇始于利维和霍姆斯,发展于图里,集大成于切斯特曼。该理论以文化模因为切入点,涉及哲学、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覆盖翻译过程的所有阶段,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和职业道德紧密联系,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都有重大意义。...
翻译规范理论肇始于利维和霍姆斯,发展于图里,集大成于切斯特曼。该理论以文化模因为切入点,涉及哲学、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覆盖翻译过程的所有阶段,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和职业道德紧密联系,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都有重大意义。借助翻译规范,可以窥探刘殿爵《论语》英译本背后的文化因素。该译本承载目的语文化的主流规范因子,使得本身加载的时代文化模因更加深刻。译本语言文字的整体感和细节处都是以西方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但传递的信息却是中华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刘殿爵的翻译给人们的启示是,翻译要满足目的语读者的种种期待,文化内容的移植需要引发目的语读者的心灵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规范
刘殿爵
《论语》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孟荀人性异见的辨析与调和——基于刘殿爵观点的展开
1
作者
简佳星
机构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
出处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3,共9页
文摘
刘殿爵为孟荀人性论比较提供了新视角,但也存在局限:他以“性”与“第二天性”区分孟荀道德观,这启发我们思考社会文化变迁对成德的影响;他认为行善在孟子处能带来愉悦而在荀子处不能、孟子以心论性而荀子将心排除出性,这误解了荀子;他以“性能力发育”和“语言学习”来区分孟荀功夫论、以“发现唤醒”和“发明创制”道德来区分孟荀思想中的圣人角色,但失之偏颇;他批判了以往调和孟荀人性论的三种方案并提出“道德主体”说,但批判理由并不充分。其实,孟荀人性异见背后的共识才是调和二者的关键,即二人均持普遍的静态人性观,且对心及其道德能力与感官物质欲望有相似的分类与取舍。探讨孟荀人性异见在当代有助于反思道德与欲望、利人与利己的关系,从内在与外在共同推进社会道德化,激发对人性二分框架的创新。
关键词
刘殿爵
孟子
荀子
人性论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翻译规范视域下的《论语》英译——以刘殿爵译本为例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小曼
刘欲阳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2-98,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论语>儒家思想英译及其跨文化意义研究"(17YJA740070)
安徽省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关于学术英语的探索与研究"(2016jyxm0798)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论语>英译的多视角融合研究"(AHSKY2014D140)
文摘
翻译规范理论肇始于利维和霍姆斯,发展于图里,集大成于切斯特曼。该理论以文化模因为切入点,涉及哲学、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覆盖翻译过程的所有阶段,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和职业道德紧密联系,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都有重大意义。借助翻译规范,可以窥探刘殿爵《论语》英译本背后的文化因素。该译本承载目的语文化的主流规范因子,使得本身加载的时代文化模因更加深刻。译本语言文字的整体感和细节处都是以西方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但传递的信息却是中华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刘殿爵的翻译给人们的启示是,翻译要满足目的语读者的种种期待,文化内容的移植需要引发目的语读者的心灵共鸣。
关键词
翻译规范
刘殿爵
《论语》英译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孟荀人性异见的辨析与调和——基于刘殿爵观点的展开
简佳星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翻译规范视域下的《论语》英译——以刘殿爵译本为例
张小曼
刘欲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