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蜀相》新解
- 1
-
-
作者
哈建军
-
机构
河西学院文学院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8-51,共4页
-
文摘
《蜀相》是杜甫于公元760年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历来被解释为凭吊武侯、叹惋名相,在对诸葛亮敬仰、歌颂的同时,表达了自己伤感、惋惜的情怀。譬如人教版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是这样导读的:《蜀相》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读时须把握伤感、叹惋的基调;且认为杜甫于安史之乱中投奔肃宗,不久又被“移官”华州,从此郁郁不得志,因此,入蜀后他便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发自己的抱负。
-
关键词
蜀相
教师教学用书
杜甫诗歌
七言律诗
人教版
武侯
何逊
政理
刘备三顾茅庐
民生疾苦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用人的除法定律和加法定律
- 2
-
-
作者
刘颖悟
-
机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Z期28-29,共2页
-
文摘
中国历史上求才爱才的故事脍炙人口,比比皆是:萧何月下追韩信、曹操赤足迎许攸、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求才爱才的目的是用才,因此,研究如何用人以及用人背后的规律就显得至关重要。
-
关键词
萧何月下追韩信
刘备三顾茅庐
许攸
用才
庞统
团队管理
李如成
落凤坡
高效团队
孙刘联盟
-
分类号
C964.2
[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
-
题名人才小议
- 3
-
-
-
出处
《会计之友》
1984年第1期4-,共1页
-
文摘
人才问题,是古今中外都存在的重大社会问题。迄今,选贤任能、礼贤下士的动人佳话,仍广为流传,如人们熟知的燕昭王筑黄金台而用乐毅;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筑台拜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牛顿帮助。
-
关键词
萧何月下追韩信
刘备三顾茅庐
燕昭王
重大社会问题
克劳
-
分类号
D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领导论丛
- 4
-
-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40-41,共2页
-
文摘
<正>有一种爱才,叫与时偕行尹宝平从古到今,求贤若渴、爱才若宝的典故一直传颂。萧何月夜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都是流传后世的爱才美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一直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出台了一系列育才、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好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人才工作提到了更高更重要的位置。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的安排部署。
-
关键词
刘备三顾茅庐
高更
用才
敬才
识才
与时偕行
-
分类号
C964.2
[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
-
题名对建立我省智囊团的几点思考
- 5
-
-
作者
俞其锐
-
出处
《学习月刊(福建)》
1986年第5期1-3,共3页
-
文摘
'智囊'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史记》,对其重要作用在诸多史书中亦有不少论述。如在战国时代,就有'得士则昌,失士则亡'之说。无论是'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所以会一时称霸称雄,都与其不惜重金广纳贤士有着密切关系。以后历代统治阶级也大都十分重视智囊作用,并相应设有智囊机构如谏官、学士院、内阁、幕府等等。三国时,魏蜀吴三方各招纳了大批谋臣贤士,他们出类拔萃,博学多才,各为其主,鼎力辅佐。特别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山的蜀相诸葛亮,神机妙算,更是妇孺皆知的智囊象征人物。唐太宗在失去其身边智囊魏征时,曾无比痛惜地慨叹道: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入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已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
关键词
刘备三顾茅庐
智囊机构
明太祖朱元璋
春秋五霸
以古为鉴
蜀相
战国七雄
中亦
临时任务
防已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