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的400km/h高速铁路线路平面参数设计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翟婉明 姚力 +2 位作者 孙立 王开云 朱胜阳 《高速铁路技术》 2021年第2期1-10,16,共11页
为推进我国400km/h等级高速铁路的规划建设和创新发展,本文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开展了既有350km/h高速铁路曲线设计参数适应性分析和400km/h高速铁路线路平面参数设计方法研究,揭示了平面参数匹配关系对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为推进我国400km/h等级高速铁路的规划建设和创新发展,本文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开展了既有350km/h高速铁路曲线设计参数适应性分析和400km/h高速铁路线路平面参数设计方法研究,揭示了平面参数匹配关系对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曲线半径小于7000m时,既有规范的曲线设计参数不再适用;在满足动力学指标和欠/过超高限值要求的条件下,并考虑留有一定的安全裕量,建议400km/h高速铁路曲线半径不应小于7500m;相比于既有欠/过超高设计要求,综合考虑车轨系统动力学性能指标来设计曲线超高具有更宽的合理设置范围。本文通过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提出400km/h条件下曲线线路平面参数匹配建议值,并评估了其安全裕量,研究成果可为400km/h高速铁路线路平面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km/h高速铁路 线路平面参数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安全平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关键设计参数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蔡成标 徐鹏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3-497,共5页
应用列车-线路耦合动力学理论,分析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关键设计参数,包括设计轮重、疲劳检算轮重、轨道合理刚度、路桥过渡段路基面支承刚度、路基不均匀沉降、轨面变形折角及钢轨挠度变化率.结果表明:设计轮重可取为静轮重的3.0倍;疲... 应用列车-线路耦合动力学理论,分析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关键设计参数,包括设计轮重、疲劳检算轮重、轨道合理刚度、路桥过渡段路基面支承刚度、路基不均匀沉降、轨面变形折角及钢轨挠度变化率.结果表明:设计轮重可取为静轮重的3.0倍;疲劳检算轮重系数可取为1.50;轨下基础刚度的合理范围为20-30 MN/m;路桥过渡段路基面支承刚度的合理值为500-1 000 MPa/m;路基不均匀沉降幅值、轨面变形折角和钢轨挠度变化率应分别控制在波长的1.0‰、1.5‰及0.3 mm/m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路铁路 无砟轨道 列车-线路耦合动力学 设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车精细建模的曲线地段重载列车-轨道系统动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高亮 王璞 +1 位作者 蔡小培 叶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6,12,共7页
建立考虑多车效应的重载列车-轨道系统精细化动力分析模型,对车辆、钩缓装置中各种细部构件及部件间接触摩擦等作用机制进行精细模拟,基于Hertz理论及FASTSIM算法进行轮轨接触计算。利用自主研发设备通过现场参数试验进行轨道建模。... 建立考虑多车效应的重载列车-轨道系统精细化动力分析模型,对车辆、钩缓装置中各种细部构件及部件间接触摩擦等作用机制进行精细模拟,基于Hertz理论及FASTSIM算法进行轮轨接触计算。利用自主研发设备通过现场参数试验进行轨道建模。深入研究重载铁路曲线地段列车-轨道系统动力性能及曲线参数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缓和曲线地段轮轨相互作用规律复杂,列车不同位置车轮受力呈现迥异变化趋势及幅度,前后缓和曲线轮轨相互作用亦完全不同,主要由超高顺坡及车辆构造所致;缓和曲线长度过短可导致超高顺坡过大不利列车运行,缓和曲线长度对动力性能影响曲线往往存在拐点,建议以拐点值限定最小缓和曲线长度;增长缓和曲线可有效减弱轮轨相互作用,并主要通过减缓列车首车及导向轮对磨耗降低整体磨耗;随缓和曲线长度不断增加,对动力性能改善效果越不明显。我国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超高设置通常偏大,建议适当降低超高值、设置10%~20%欠超高,利于改善轮轨受力、减缓磨耗。增大曲线半径利于减弱轮轨相互作用及磨耗,但半径越大改善作用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曲线 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 多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断面线路参数对直线电机列车的动力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魏庆朝 臧传臻 +2 位作者 聂鑫路 王潇 王岗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48,共7页
研究目的:为了确定纵断面线路参数取值对LIM列车运行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影响规律,基于首都机场线LIM地铁系统参数建立列车-线路三维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在纵断面线路参数和车速影响下,LIM地铁系统动力响应特性,拟合得到车体最大垂向加速... 研究目的:为了确定纵断面线路参数取值对LIM列车运行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影响规律,基于首都机场线LIM地铁系统参数建立列车-线路三维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在纵断面线路参数和车速影响下,LIM地铁系统动力响应特性,拟合得到车体最大垂向加速度、轮轨最大垂向力、最大轮重减载率与竖曲线类型、竖曲线半径、列车行驶速度之间的关系公式。研究结论:(1)凹形竖曲线会增大列车垂向加速度和轮轨垂向力,减小轮重减载率;(2)凸形竖曲线会减小列车垂向加速度和轮轨垂向力,增大轮重减载率;(3)车体最大垂向加速度、轮轨最大垂向力、最大轮重减载率均与曲线半径的倒数相关;(4)车体最大垂向加速度、轮轨最大垂向力、最大轮重减载率均与车速的平方相关;(5)本研究成果可为LIM地铁系统纵断面线路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直线电机轮轨交通 列车线路耦合动力学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体振动对刚性接触网-受电弓系统受流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张程政 祁文延 +4 位作者 陈珍宝 巩译泽 张巍 陈阳 梅桂明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5年第2期69-75,共7页
在城市轨道交通弓网系统关键动力学问题的研究中,车体振动及线路条件对弓网系统受流性能有重要影响。为此,文章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刚性接触网有限元模型,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和有限元仿真技术建立受电弓、车辆-轨道系统多刚体模型,并在... 在城市轨道交通弓网系统关键动力学问题的研究中,车体振动及线路条件对弓网系统受流性能有重要影响。为此,文章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刚性接触网有限元模型,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和有限元仿真技术建立受电弓、车辆-轨道系统多刚体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完整的车-弓-网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车体振动对不同运行速度下刚性接触网-受电弓系统受流性能的影响,并对不同线路状态下车-弓-网系统受流性能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刚性接触网条件下,当列车运行速度较低时,由轨道激励引起的车体振动对弓网系统动力学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当列车运行速度较高时,车体振动对弓网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更加明显,在仿真计算中不可忽略。线路条件对弓网系统受流质量的影响显著,尤其是列车运行速度较低时,恶劣的线路条件对弓网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动力学模型 刚性接触网 车体振动 线路条件 受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轻列车轮轨横向动力作用的技术措施 被引量:5
6
作者 封全保 孙守光 +2 位作者 王开云 翟婉明 刘建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44,共5页
基于铁道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仿真分析系统,分析了机车车辆悬挂参数、结构参数及轨道结构参数对轮轨横向相互作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轮轨横向动力作用的技术措施:(1)一系水平定位刚度(纵向和横向刚度)对轮轨横向动力作... 基于铁道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仿真分析系统,分析了机车车辆悬挂参数、结构参数及轨道结构参数对轮轨横向相互作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轮轨横向动力作用的技术措施:(1)一系水平定位刚度(纵向和横向刚度)对轮轨横向动力作用影响较大,刚度值选取的基本设计原则是,在充分满足运动稳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刚度值;(2)二系水平(包括纵向和横向)刚度对轮轨横向动力作用影响不明显,设计时,应更多地考虑机车车辆的平稳性;(3)簧下质量对轮轨横向动力作用影响较大,较小簧下质量,将使轮轨横向动力作用得到显著的降低;(4)较低的扣件横向刚度、扣件垂向刚度及道床横向刚度等参数值将有利于降低轮轨横向动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 轮轨横向动力作用 动力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技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激励下高速列车动态响应与运行安全边界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凌亮 肖新标 +1 位作者 吴磊 金学松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22,共7页
为研究地震对高速列车动态响应与运行安全的影响,建立地震激励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地震波被简化为周期性的横向正弦波加入车辆轨道仿真模型中。基于仿真计算,对地震作用下高速列车的动态响应、脱轨机理及运行安全边界进行详细地... 为研究地震对高速列车动态响应与运行安全的影响,建立地震激励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地震波被简化为周期性的横向正弦波加入车辆轨道仿真模型中。基于仿真计算,对地震作用下高速列车的动态响应、脱轨机理及运行安全边界进行详细地分析和讨论,给出地震下高速列车安全运行及脱轨边界。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所引起的轨道结构大幅横向振动对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影响极大;横向地震波激励下,车轮与钢轨频繁地发生分离、车轮的大幅度抬升和车辆激烈的横向滚摆运动是造成高速列车脱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轨 地震 高速列车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脱轨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刚度对列车走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翟婉明 蔡成标 王开云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0-83,共4页
列车运行品质不仅取决于机车车辆本身的动力学性能 ,而且还受到来自轨道方面因素 (如轨道弹性、轨面几何不平顺等 )的影响。本文从车辆 /轨道相互作用整体系统的角度 ,运用车辆 -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 ,首次研究了轨道结构各部件刚度对列... 列车运行品质不仅取决于机车车辆本身的动力学性能 ,而且还受到来自轨道方面因素 (如轨道弹性、轨面几何不平顺等 )的影响。本文从车辆 /轨道相互作用整体系统的角度 ,运用车辆 -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 ,首次研究了轨道结构各部件刚度对列车走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轨道刚度对机车车辆走行部的振动行为有较大影响 ,但对车体平稳性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 走行性能 轨道刚度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荷载作用下矮塔斜拉桥索梁振动的相关性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小珍 刘桢杰 +1 位作者 辛莉峰 刘德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7-822,844,共7页
为探讨不同列车速度下矮塔斜拉桥斜拉索振动与桥梁整体振动之间的相关性,基于列车-线路-桥梁耦合振动理论与动力学模型,以某主跨115 m+95 m的铁路矮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考虑斜拉索与桥梁整体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数值积分得到梁体... 为探讨不同列车速度下矮塔斜拉桥斜拉索振动与桥梁整体振动之间的相关性,基于列车-线路-桥梁耦合振动理论与动力学模型,以某主跨115 m+95 m的铁路矮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考虑斜拉索与桥梁整体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数值积分得到梁体、桥塔振动响应以及斜拉索局部振动响应.结果表明:列车荷载作用下索梁振动相关性问题实质上是一个能量传递过程,当拉索端点位移激励频率与其自振频率接近时,能量易于在索梁间传递;当列车以225~350 km/h的设计时速通过桥梁、列车荷载的激励频率与斜拉索自振频率接近时,斜拉索在外激励作用下会产生共振,但共振幅值不大(斜拉索局部振动幅值小于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矮塔斜拉桥 列车-线路-桥梁耦合振动 索梁振动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最小曲线半径的动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颖 周惟俊 《铁道标准设计》 2005年第1期25-28,共4页
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分别对列车动态通过高中速客车共线与高低速客货混跑的曲线轨道进行动力学性能指标的仿真计算、分析与评价 ,可作为论证制定最小曲线半径标准技术可行。
关键词 最小曲线半径 动力性能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曲线轨道 铁路 动力学性能 列车 分析与评价 动态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HHT分析车轮椭圆化对高速列车时频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双喜 林建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6-130,共5页
研究车轮椭圆化对高速列车时频特征影响。建立车辆/轨道空间耦合模型,模拟计算高速车轮椭圆化与轨道谐波不平顺共同激励下车辆系统动力响应。将基于改进经验模态分解的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应用于车辆/轨道耦合系统振动信号分析中,计算... 研究车轮椭圆化对高速列车时频特征影响。建立车辆/轨道空间耦合模型,模拟计算高速车轮椭圆化与轨道谐波不平顺共同激励下车辆系统动力响应。将基于改进经验模态分解的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应用于车辆/轨道耦合系统振动信号分析中,计算分析动力响应的时频分布及振动能量分布。结果表明:车轮椭圆化会引起车辆系统振动响应频率调制及车辆系统蛇形运动与振动能量分布的非线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车轮椭圆化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改进希尔伯特-黄变换 时频分布 能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沈客运专线常用跨度桥梁的动力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黎国清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108,共8页
铁路列车通过桥梁时将引起桥梁结构的振动 ,而桥梁的振动又反过来影响列车的运行 ,其中线路的轨道不平顺对列车和桥梁的振动起很大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问题就是列车 -线路 -桥梁耦合振动问题。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 ,桥梁的动... 铁路列车通过桥梁时将引起桥梁结构的振动 ,而桥梁的振动又反过来影响列车的运行 ,其中线路的轨道不平顺对列车和桥梁的振动起很大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问题就是列车 -线路 -桥梁耦合振动问题。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 ,桥梁的动力特性和列车运行安全性与舒适性在设计桥梁时必须加以充分考虑。本文利用 16 0km/ h、2 0 0 km/ h、30 0 km/ h三种等级的列车参数以及对应的轨道不平顺波 ,综合考虑列车 -线路 -桥梁的共同作用。全面分析秦沈客运专线设计过程中的 6 2种不同设计方案的桥梁 ,评价以上桥梁动力特性及列车走行性 ,为客运专线桥梁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其中有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沈客运专线 跨度桥梁 铁路桥 动力分析 列车-线路-桥梁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多准则优选的高速兼顾普速线路超高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天赐 李子涵 +3 位作者 袁泉 曾文驱 李其龙 何庆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083-3089,共7页
合理设置曲线超高对提高列车运行舒适性、减少轮轨磨耗、节省铁路工务作业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当前的路网运输效率,对高速铁路兼顾普速客车上线的曲线超高设置问题展开研究。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计算高速及普... 合理设置曲线超高对提高列车运行舒适性、减少轮轨磨耗、节省铁路工务作业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当前的路网运输效率,对高速铁路兼顾普速客车上线的曲线超高设置问题展开研究。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计算高速及普速列车的动力响应,采用模糊多准则优选算法对高速列车和普速列车的运行舒适性Sperling指标进行优化。以通过相应曲线半径的过超高和欠超高允许值作为约束条件,建立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高速(250 km/h)兼顾普速(160 km/h)线路曲线超高的多准则优选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模型能够同时满足高速与普速铁路的舒适性需求,可为高速兼顾普速线路的超高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兼顾普速线路 曲线超高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模糊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诱发近轨建筑楼板差异振动
14
作者 陈兆玮 唐靖 +1 位作者 彭淞 曾得峰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8-235,共8页
为研究地铁对近轨建筑物楼板整体及局部振动的影响,依托成都某工程,研究地铁诱发的建筑物楼板振动特性和传播规律。首先,基于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技术,引入黏弹性人工边界,建立列车-轨道-隧道-土体-建筑物耦合动力学模型;其... 为研究地铁对近轨建筑物楼板整体及局部振动的影响,依托成都某工程,研究地铁诱发的建筑物楼板振动特性和传播规律。首先,基于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技术,引入黏弹性人工边界,建立列车-轨道-隧道-土体-建筑物耦合动力学模型;其次,实测地铁诱发的土体振动并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然后,研究楼板振动的衰减特性及不同位置楼板的振动差异;最后,研究楼板厚度、建筑总高度对楼板振动的影响。研究表明:楼板振动主频为40Hz;第一层楼板的振动最大;承重柱附近的楼板振动大于楼板中心处的振动;近轨侧楼板振动大于远轨侧;沿楼层高度方向,楼板Z振级先减再增;随着楼板厚度增加,楼板Z振级减小,每增加2 cm的厚度,振动最大可减小2~3 dB;当总楼层数减小时,每减少4层,楼板振动增加1~3 dB。研究思路可为地铁环境振动测试和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振动 地铁振动 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 低频振动 振动测试 传播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大列车通过弹性曲线轨道仿真求解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鹏飞 王开云 翟婉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37,共7页
为解决长大列车与连续长弹性轨道的同步仿真问题,以列车通过曲线轨道为例,采用重载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压钩力作用下轨道结构与30 t轴重列车的动态特性,提出了长大重载列车与轨道动态相互作用仿真时模型的简化求解方法.该方... 为解决长大列车与连续长弹性轨道的同步仿真问题,以列车通过曲线轨道为例,采用重载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压钩力作用下轨道结构与30 t轴重列车的动态特性,提出了长大重载列车与轨道动态相互作用仿真时模型的简化求解方法.该方法将庞大的列车/轨道耦合振动系统以有限数目的三维车辆模型代替,并考虑其轨下基础结构弹性,从而极大缩减系统运动自由度.研究结果表明:列车可简化为单质点车辆模型和三维车辆模型混合的短编组列车,当模型中只包含一个三维车辆模型,且其前、后车辆均以单质点模拟时,计算结果偏低;列车承受2 200 k N压钩力并通过400 m半径曲线线路时,货车最大轮轨横向力和垂向力较多节三维货车编组模型的计算结果分别低估了24%和4%,钢轨横向、垂向位移则被低估了20%和8%;端部车辆采用单质点模型、中部采用三维车辆模型的车辆数至少为3时,才能较为准确地反映中间目标车辆处轮轨作用力和其下部轨道结构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列车 弹性曲线 压钩力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仿真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动车组关于线路适应性的设计及应用
16
作者 万松琦 《科学技术创新》 2018年第5期130-131,共2页
近几年来普及的高速铁路动车组,给人们带来了巨大便利,然而,它们在线路的适应性问题上还存在很大问题。本文主要利用车辆和轨道的耦合动力学理论,提出了动车对线路的适应性方案,并深刻剖析了它们在实际中应用,希望对于未来动车的发展能... 近几年来普及的高速铁路动车组,给人们带来了巨大便利,然而,它们在线路的适应性问题上还存在很大问题。本文主要利用车辆和轨道的耦合动力学理论,提出了动车对线路的适应性方案,并深刻剖析了它们在实际中应用,希望对于未来动车的发展能够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线路适应性 动车组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货混行条件下神朔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超高调整方案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高亮 王璞 +1 位作者 蔡小培 肖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22-228,共7页
针对神朔重载铁路曲线超高设置普遍偏高的情况,以病害发展最为严重的最小400 m半径曲线为例对客货混行条件下合理超高取值进行了研究。首先,分别建立了考虑多车效应的重载货车/客运列车-轨道系统精细化动力分析模型,对车辆系统、钩缓装... 针对神朔重载铁路曲线超高设置普遍偏高的情况,以病害发展最为严重的最小400 m半径曲线为例对客货混行条件下合理超高取值进行了研究。首先,分别建立了考虑多车效应的重载货车/客运列车-轨道系统精细化动力分析模型,对车辆系统、钩缓装置中细部构件及部件间接触摩擦等作用机制进行了精细模拟,基于Hertz理论及FASTSIM算法进行轮轨接触计算,利用自主研发设备通过现场参数试验进行轨道建模;基于所建模型对既有超高条件下货车、客车通过曲线时动力特性以及超高逐渐降低后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基于理论仿真分析结果结合规范要求并充分考虑实际运营条件,提出将曲线超高下调10 mm;为了对超高调整方案进行检验,在神朔铁路现场选取曲线试验段对超高进行调整,并分别在超高调整前后开展了轨道结构动力学试验;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试验段超高调整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货物列车过曲线时过超高的行车状态,内外轨受力变形更为均衡,整体轮轨作用力和动位移水平明显降低,可有效减缓轨道伤损病害的发生发展。研究可有效解决神朔铁路曲线内轨病害严重的问题,也可为重载铁路客货混运条件下曲线超高的合理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客货混行 曲线超高 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 现场动力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向和横向双向耦合的格林函数轨下基础建模及求解方法
18
作者 郭无极 曾志平 +2 位作者 李沛成 王卫东 李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5期1795-1806,共12页
格林函数方法作为一种高效的动力学求解手段,在提升周期性结构动力学分析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提升列车-轨道-轨下基础耦合动力的计算效率与精度,本文对考虑垂向和横向耦合作用的格林函数轨下基础模型的建模方法及求解方法进行研究... 格林函数方法作为一种高效的动力学求解手段,在提升周期性结构动力学分析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提升列车-轨道-轨下基础耦合动力的计算效率与精度,本文对考虑垂向和横向耦合作用的格林函数轨下基础模型的建模方法及求解方法进行研究。基于格林函数的互易性、轨道结构的周期性、对称性及振动的衰减性,提出一种激励点和观察点的选择方法;同时考虑垂向和横向的耦合作用,通过求解脉冲作用下轨下基础有限元模型的响应,提出轨下基础格林函数模型的建模方法;结合列车-轨道-轨下基础耦合动力学理论,进一步提出以格林函数模型作为轨下基础的求解方法。为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在地铁常见的铺设长轨枕整体道床的圆形隧道中开展现场测试,记录实车通过时钢轨的垂向位移及隧道壁的垂向振动加速度。以测试工况为研究对象,进行列车-轨道-隧道-土体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有限元模型相比,单纯考虑垂向耦合作用的格林函数模型计算效率提高至少87.00%,考虑垂向和横向双向耦合作用的模型效率提高至少55.08%;在实测行车条件下,钢轨最大垂向位移约为0.35 mm,由本文方法仿真计算所得钢轨最大垂向位移约为0.33 mm,相对误差小于5.72%;与实测行车条件下隧道壁振动加速度进行比较,本文方法对振源强度的计算相对误差小于8.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轨道-轨下基础耦合动力学 轨下基础格林函数模型 车致振动 模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轮多边形激扰下轨道几何检测数据偏差规律及限值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魏子龙 孙宪夫 +3 位作者 杨飞 杨国涛 罗国伟 尤明熙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7-216,共10页
某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出现因车轮失圆引起的轨道几何检测数据偏差问题,对科学评价轨道平顺状态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在深入分析检测数据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车轮多边形激扰下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获取车轮多边形的阶数、幅值等参... 某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出现因车轮失圆引起的轨道几何检测数据偏差问题,对科学评价轨道平顺状态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在深入分析检测数据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车轮多边形激扰下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获取车轮多边形的阶数、幅值等参数对轨道检测数据偏差的影响规律,并提出适用于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车轮低阶多边形限值。结果表明,低阶车轮多边形是引起轨道几何检测数据偏差的重要激扰源,会对轨道高低、水平与扭曲不平顺的检测造成干扰,而轨向与轨距不平顺检测所受的影响很小;车轮镟修与磨耗引起的轮径变化对轨道几何检测精度的影响较小,高速综合检测列车车轮的最小允许轮径可与普通运营动车组保持一致;轨道检测系统所在轮对的车轮多边形径跳值不应超过0.1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 车轮多边形 轨道几何检测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曲线超高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俊哲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0-113,共4页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是一种服务于市域范围内中长距离客运的轨道交通类型。本文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车-线耦合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对运营在曲线地段处于欠超高状态下的列车进行动力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当车辆运行于曲线地段时,内...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是一种服务于市域范围内中长距离客运的轨道交通类型。本文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车-线耦合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对运营在曲线地段处于欠超高状态下的列车进行动力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当车辆运行于曲线地段时,内、外轨的轮轨横向力均有所增大;外轨的轮轨竖向力明显增大,内轨的轮轨竖向力明显减小;内、外轨的脱轨系数基本相同。在车辆处于欠超高状态下,随着实设超高的增大,内、外轨横向力均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内轨竖向力呈现出增大的趋势,而外轨竖向力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内外轨的脱轨系数均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并且减小量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 -线耦合动力学 仿真分析 曲线线路 欠超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