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浪作用下跨海大桥列车走行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房忱 李永乐 向活跃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8-1074,共7页
针对平潭海峡大桥所处海洋环境复杂恶劣、波浪会影响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问题,基于车-桥耦合动力仿真方法,利用自主研发的桥梁有限元软件BANSYS(bridge analysis system),分析了极端波浪荷载作用下车辆和桥梁的动力响应,讨论了波浪荷... 针对平潭海峡大桥所处海洋环境复杂恶劣、波浪会影响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问题,基于车-桥耦合动力仿真方法,利用自主研发的桥梁有限元软件BANSYS(bridge analysis system),分析了极端波浪荷载作用下车辆和桥梁的动力响应,讨论了波浪荷载重现期、车速、水深和桥墩刚度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波浪荷载对车桥系统的响应影响显著,当波浪荷载重现期为50 a时,桥梁跨中横向位移超限;当波浪荷载较大时,波浪对列车走行性起主要控制作用,当波浪荷载较小时,车桥系统的动力响应对车速较为敏感;低桩承台方案可有效降低波浪荷载作用下桥梁和车辆的动力响应;桥墩基础采用常用的不同标号的混凝土对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影响较小,车辆最大横向加速度相对变化幅值最高达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荷载 列车-桥耦合振动 动力响应 列车走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悬索桥梁端竖向折角对列车走行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永乐 吴梦雪 +1 位作者 臧瑜 强士中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4-120,共7页
大跨度桥梁较为柔性,易产生梁端竖向折角,过大的梁端竖向折角会影响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有代表性地选取较为柔性的大跨度公轨两用悬索桥作为工程背景,基于车-桥耦合动力仿真数值计算方法,采用自主研发的桥梁科研分析软件BANSYS(Bridg... 大跨度桥梁较为柔性,易产生梁端竖向折角,过大的梁端竖向折角会影响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有代表性地选取较为柔性的大跨度公轨两用悬索桥作为工程背景,基于车-桥耦合动力仿真数值计算方法,采用自主研发的桥梁科研分析软件BANSYS(Bridge ANalysis SYStem),分析列车进桥及出桥全过程中车辆和桥梁的响应,对比不同车辆运行方式、不同车速、不同车载状态下的响应,讨论大跨度悬索桥梁端竖向折角对列车走行性的影响,进一步提出减小梁端竖向折角的措施。研究结论对大跨度轨道交通桥梁的运营安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公轨两用悬索桥 梁端竖向折角 列车-桥梁耦合振动 竖向加速度响应 列车走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系杆拱桥上道岔纵向耦合及列车走行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嵘 邢俊 +2 位作者 刘浩 田春香 王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针对大跨系杆拱桥上铺设无缝道岔的工程需求,根据岔-桥相互作用原理和列车-道岔-桥梁耦合动力学原理,分别建立了纵向耦合与垂横向耦合振动仿真分析模型.以某新建客专205 m连续梁桥为例,结合3种桥型共9种布置方案,对其岔桥耦合特性和列... 针对大跨系杆拱桥上铺设无缝道岔的工程需求,根据岔-桥相互作用原理和列车-道岔-桥梁耦合动力学原理,分别建立了纵向耦合与垂横向耦合振动仿真分析模型.以某新建客专205 m连续梁桥为例,结合3种桥型共9种布置方案,对其岔桥耦合特性和列车走行性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温度跨度对此类桥上无缝道岔纵向受力变形影响较大,不同桥跨形式的伸缩附加力规律相同,大小不同,其中尼尔森刚架拱方案伸缩附加力、道岔尖轨尖端和心轨尖端相对基本轨的位移、钢轨断缝的最值最小,大跨连续梁拱桥最大;就大跨系杆拱桥上无缝道岔而言,转辙机处基本轨与桥梁相对位移是影响桥垮选型的重要因素;尼尔森拱桥因主跨跨度较大导致桥梁动位移相对较大,存在轮重减载率瞬时超限的问题,而小跨连续梁拱桥梁动位移仅1.33 mm,列车走行安全性和舒适性表现良好,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最大仅0.035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桥 道岔 岔桥耦合 列车走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激励下高速铁路桥上列车走行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林玉森 信丽华 李向国 《铁道工程学报》 EI 2002年第3期35-38,共4页
本文用车桥耦合动力学的理论 ,分析了短波不平顺激励下列车走行时的动力响应结果 ,并以列车的安全性和旅客的舒适性为管理标准 ,提出了轨道不平顺的安全限值。
关键词 高速铁路桥 轨道不平顺 安全 舒适 列车走行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列车-线路-桥梁耦合振动及列车走行性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高芒芒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5-138,共4页
Due to extensitve application of bridge structure on high speed railway lin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comprehensively the common effect of the train, the track and the bridge. By forming an integrated large system... Due to extensitve application of bridge structure on high speed railway lin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comprehensively the common effect of the train, the track and the bridge. By forming an integrated large system including the car and locomotive system, track system, bridge structure system and making use the interaction of the wheel/rail as the ″link″ between these systems,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coupling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train, the track and the bridge. Based on the summary and digestion of the predecessor′s research experiences,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coupling vibration of the train, the track and the bridge structure system on the high speed railway line. It covers the following: 1. Establishment of a more completed dynamic analysis model for cars and locomotives: the four axle car with two level suspension is used for the study and a space vibration analysis model constituting of such rigid bodies as carbody, bogie frame and wheelset is built. There are totally 31 degree of freedom, i e, 5 for the carbody and the front and rear bogie respectively, including horizontal movement, bounce, roll, pitch and yaw, 4 for each wheelset, including horizontal movement, bounce, roll and yaw. In the wheelset movement equation, the previous assumption that the wheelset always keep rigid contact with track in the car bridge coupling analysis has been corrected. The wheelset is allowed to leave the track, i e, ″jump on rail″. The degree of freedom of the wheelset has increased from horizontal movement and yaw, 2 in total, to horizontal movement, bounce, roll, and yaw, 4 in total. The degree of freedom for the car model has increased from 23 to 31. 2.Establishment of track structure dynamic analysis model of the multi layer supporting system aiming at ballasted track bridge of multiple spans for the first tim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yp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rack structure and their models and aiming at the most common used ballasted track, the study selected the continuous elastic Euler beam model with distributed parameters and the disperse point supports as the rail dynamic model. The rail sleeper bridge spring damping model is built for the track on the bridge and the rail sleeper roadbed spring damping model for the normal track. 3.Based on the wheel/rail vertical nonlinear elastic Herze contact theory and horizontal nonlinear creepage theory, the train(track(bridge dynamic analysis program has been worked out and used in test: According to the train(track(bridge dynamic analysis program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wheel/rail forces, the vertical interaction is treated by nonlinear elastic Hertz contact and wheel is allowed to jump on rail. The lateral interaction is treated first by the Kalker theory under the small creepage ratio conditions, the creepage force is considered as linear relations. Then the creepage force is corrected by Johnson Vermeulen nonlinear theory, making it applicable to the condition with large creepage ratio. It extends the calculation of creepage force extended to the large creepage ratio nonlinear condition from the previous small creepage ratio linear condition. Therefore, the calculation accuracy of the wheel/rail creepage force improved and the application conditions of the creepage force developed. In accordance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l built in this paper, the program, for the first time, adopts the cubic spline interpolation to derive the solution of the geometric spacial restriction of the wheel/rail with abitrary profile. In order to check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gram, the article takes the actual data from the home made train ″Shenzhou″ when it was passing the 158# bridge on the Jingqin line to validate the progra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actual measured data and the method used, the article notes the effect of the track structure in the computer model and increases the function of the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wheel jump on rail″ state. Therefore, in compari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走行性 高速铁路 桥梁结构 线路结构 耦合振动 轨道不平顺 轮轨接触关系 蠕滑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桥墩撞击的整体式刚构桥列车走行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戴公连 肖尧 +1 位作者 郭向荣 葛浩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954-1962,共9页
目前,大多数研究分析撞击荷载对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时都假定桥梁各部件在撞击荷载作用下将产生线性变形,但实际上的撞击变形是一系列复杂的非线性过程,因此,这并不能准确反映撞击变形对车桥耦合系统的影响。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一种考虑... 目前,大多数研究分析撞击荷载对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时都假定桥梁各部件在撞击荷载作用下将产生线性变形,但实际上的撞击变形是一系列复杂的非线性过程,因此,这并不能准确反映撞击变形对车桥耦合系统的影响。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一种考虑撞击全过程中动态不平顺的车桥耦合系统动力分析模型,该动态不平顺是基于撞击荷载作用下的桥梁非线性变形而计算得到。以某整体式刚构桥为例,计算货车分别撞击中墩和边墩时对应的桥面非线性动态位移,将其叠加到轨道不平顺中得到最终动态不平顺。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桥墩撞击下轨道动态不平顺的车桥耦合振动计算,得到桥梁和列车的动力响应并对其加以分析。梁体及列车的动力响应计算结果表明,撞击作用下的梁体位移随时间呈波浪形状从撞击点向两侧扩散。基于动态不平顺的分析模型可以更直观地反映撞击荷载对车桥系统耦合振动的影响。桥墩受撞击时,列车的横向振动受到剧烈影响,而竖向振动受到的影响甚微。边墩受撞击时对应列车响应更大,此时更易发生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耦合振动 撞击荷载 动态不平顺 列车走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多Π形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动力特性及列车走行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向荣 曾庆元 《铁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2-78,共7页
提出了高速铁路多Π形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空间振动分析模型及列车-多Π形梁桥时变系统空间振动方程的建立方法,用它可简便分析跨宽比很小的多Π形梁桥与列车系统的空间振动,亦可用于一般单Π形梁桥考虑畸变与翘曲的静、动力分析。实例... 提出了高速铁路多Π形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空间振动分析模型及列车-多Π形梁桥时变系统空间振动方程的建立方法,用它可简便分析跨宽比很小的多Π形梁桥与列车系统的空间振动,亦可用于一般单Π形梁桥考虑畸变与翘曲的静、动力分析。实例分析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和方法能良好地反映列车与桥梁系统的实际空间振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Ⅱ形梁桥 列车走行性分析 混凝土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列车走行性的斜拉桥竖弯涡振振幅限值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向荣 岳道阔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233-4242,共10页
为合理确定基于列车运行安全性与乘坐舒适性的斜拉桥竖弯涡激振动幅值限值,以渝黔高铁某主跨为300 m的双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通过刚性悬挂节段模型测力试验获取其主梁与列车气动三分力系数,采用弹性悬挂节段模型测振试验测试成桥状态下... 为合理确定基于列车运行安全性与乘坐舒适性的斜拉桥竖弯涡激振动幅值限值,以渝黔高铁某主跨为300 m的双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通过刚性悬挂节段模型测力试验获取其主梁与列车气动三分力系数,采用弹性悬挂节段模型测振试验测试成桥状态下主梁的涡振性能,获取桥梁的竖向涡振起振风速。将桥梁与列车视为一个整体系统,以风荷载为外部激励,以轨道不平顺为自激力,其中桥梁的涡振响应以动态轨道不平顺的形式加入,依据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以及形成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建立风-车-桥耦合系统振动方程,研究桥梁发生不同振幅及初始相位竖向涡振情况下,列车以不同行车速度通过桥梁时的桥梁动力响应指标和列车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车体振动加速度、Sperling舒适性指标等,确定在考虑列车运行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情况下的斜拉桥竖弯涡振振幅限值。研究结果表明:列车运行速度分别为250,275,300,325和350 km/h时,该斜拉桥竖弯涡振振幅限值分别为3.5,3.0,2.5,2.3和1.8 cm。基于列车走行性计算确定的桥梁竖弯涡振振幅限值较《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中对桥梁竖弯涡振振幅限值的规定更具参考价值,较基于车体加速度峰值及其变化率确定的桥梁竖弯涡振振幅限值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斜拉桥 涡振振幅限值 风-车-桥耦合振动 风洞试验 列车走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际列车运营条件下盖挖逆作法施工地下结构振动性能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坤全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6-113,共8页
本文以上海西站城际铁路运营条件下地下结构盖挖逆作法施工为工程背景,建立动车组-轨道结构-地下结构系统耦合振动分析模型,综合考虑地下结构盖挖逆作法施工对轨面不平顺的影响,系统分析地下结构施工时列车运营性能和结构动力响应,评判... 本文以上海西站城际铁路运营条件下地下结构盖挖逆作法施工为工程背景,建立动车组-轨道结构-地下结构系统耦合振动分析模型,综合考虑地下结构盖挖逆作法施工对轨面不平顺的影响,系统分析地下结构施工时列车运营性能和结构动力响应,评判施工期间城际列车的走行性,探讨施工状态及顶板上覆土层厚度对结构振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基本吻合;地下结构盖挖逆作法施工能够保证城际列车安全平稳运行,在加强施工期间地下结构上方线路状态监测和轨道养护的前提下,运营列车可以不限速;地下结构车致振动响应随覆土厚度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铁路 地下结构 盖挖逆作法施工 列车走行性 振动 动力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中小跨度铁路桥梁横向振动模拟及适应快速行车结构型式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星梅 史永吉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1-134,共4页
现代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交通运输质量 (快速、安全、舒适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这一需求 ,近年来我国铁路实施了分批分级的提速计划。客运由 10 0km·h-1逐步提速到 12 0km·h-1、140km... 现代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交通运输质量 (快速、安全、舒适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这一需求 ,近年来我国铁路实施了分批分级的提速计划。客运由 10 0km·h-1逐步提速到 12 0km·h-1、140km·h-1、160km·h-1、2 0 0km·h-1,与此同时 ,货运由 50km·h-1逐步提速到 60km·h-1、80km·h-1、10 0km·h-1。并正在实施快速和高速客运专线 ( 2 0 0km·h-1~30 0km·h-1)的建设。而我国既有线上桥梁大多数为中小跨度 ( 2 0m~ 4 0m)简支PCT梁和钢板梁 ,这些过去不同时期建造的桥梁 ,当初设计时列车速度不高 ,当时的规范也未对列车通过桥梁的走行性评定做出规定。在提速中发现空载货车在以大于60km·h-1速度通过中小跨度桥梁时 ,桥梁发生了较大的横向谐振 ,特别是上承式钢板梁 ,最大横向振幅达 12mm。在客车以大于 160km·h-1速度通过这些桥梁时 ,横向振幅也大于《桥检规》参考限值。因此 ,如何通过仿真分析再现桥梁动力响应的理论研究 ,如何改造既有线桥梁使之满足提速后列车走行性的要求 ,以及研究适合快速和高速客运的桥梁结构型式 ,是我们今后的长期任务。文章密切结合我国既有线提速和高速铁路建设中的主要课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动力相互作用 仿真分析 中小跨度 列车走行性 钢板梁 PCT梁 铁路桥梁 结合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轨道折角对列车动力响应的试验研究
11
作者 杨岳民 程庆国 潘家英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2期1-5,共5页
通过实车模型在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轨道动力学实验室,在国内首次用轨道折角模拟桥梁折角研究了桥梁轨道折角对列车走行性的影响,得出了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 轨道折角 列车走行性 脱轨系数 桥梁轨道折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式双层桥面公铁两用拱桥桥面活载相互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瑞杰 梅新咏 +1 位作者 王碧波 苏杨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86,共6页
为确保分离式双层桥面公铁两用桥的运营安全,以主跨336 m刚架系杆拱桥--成贵铁路宜宾金沙江公铁两用桥为背景,对公路、铁路活载作用下上、下层桥面的相互影响进行研究。采用3D-Bridge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下层公路活载和上层铁路活... 为确保分离式双层桥面公铁两用桥的运营安全,以主跨336 m刚架系杆拱桥--成贵铁路宜宾金沙江公铁两用桥为背景,对公路、铁路活载作用下上、下层桥面的相互影响进行研究。采用3D-Bridge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下层公路活载和上层铁路活载作用下,2层桥面的主梁变形、主要构件内力、桥面预拱度设置、铁路桥面列车走行性。结果表明:公路活载对铁路桥面变形的影响较大,计算铁路桥面的梁端转角及挠度时应同时考虑公路活载的影响;总体受力构件内力占比与对应活载占比较为接近,主梁、吊杆和吊索等构件的内力占比与对应活载占比差别较大,主要与桥面和拱肋的连接方式有关;公路和铁路活载均会引起另一层桥面变形,宜按总活载设置预拱度以减少线路不平顺;考虑公路活载时,铁路桥面列车竖向加速度增大9%,竖向舒适指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铁路两用桥 拱桥 分离式双层桥面 桥面变形 预拱度 列车走行性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度188m铁路悬浇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涂杨志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6-70,共5页
瓮马铁路板布河大桥主桥采用跨度188 m铁路悬浇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拱上结构采用8孔24 m简支T梁。为研究该桥桥式方案的受力特性,首先阐述主桥的方案构思、施工方法以及总体设计,然后通过空间有限元软件对本桥进行静、动力仿真分析,... 瓮马铁路板布河大桥主桥采用跨度188 m铁路悬浇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拱上结构采用8孔24 m简支T梁。为研究该桥桥式方案的受力特性,首先阐述主桥的方案构思、施工方法以及总体设计,然后通过空间有限元软件对本桥进行静、动力仿真分析,以及整体稳定性与列车走行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时速120 km客货共线铁路拱桥,为方便施工拱上结构可采用简支T梁;悬浇拱桥通过调整施工阶段临时扣索及背索索力可达到合理的成桥状态,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及列车走行性均能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臂浇筑 上承式拱桥 钢筋混凝土 拱上结构 列车走行性 客货共线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梁轨相互作用的铁路桥梁徐变上拱限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颜轶航 吴定俊 李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12-1719,共8页
为研究铁路桥梁徐变上拱对于梁轨相互作用的影响,分别建立了三跨连续梁桥及简支梁桥的梁轨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徐变上拱对桥上无缝线路的钢轨附加应力、扣件上拔力、扣件剪切力以及列车走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徐变上拱值主要影响... 为研究铁路桥梁徐变上拱对于梁轨相互作用的影响,分别建立了三跨连续梁桥及简支梁桥的梁轨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徐变上拱对桥上无缝线路的钢轨附加应力、扣件上拔力、扣件剪切力以及列车走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徐变上拱值主要影响扣件上拔力和行车舒适度,而对钢轨附加应力的影响可以忽略;徐变拱跨比相同的梁桥所导致的钢轨应力、扣件上拔力及扣件剪切力峰值基本一致;对于该研究的主跨125 m的连续梁桥和跨径30 m的简支梁桥而言,徐变拱跨比的建议限值分别为1/2500和1/2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梁轨相互作用 徐变上拱值 无缝线路纵向力 扣件上拔力 列车走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铁路桥梁刚度统一描述方法探讨 被引量:15
15
作者 辛学忠 郭向荣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2-86,共5页
研究目的:本文在已建成的桥梁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大跨度铁路桥梁刚度描述方法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桥刚度的限值研究,以提出一种大跨度铁路桥梁刚度问题的统一描述方法。研究结论:采用设计荷载下的梁端横向、竖向、扭转角及非梁... 研究目的:本文在已建成的桥梁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大跨度铁路桥梁刚度描述方法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桥刚度的限值研究,以提出一种大跨度铁路桥梁刚度问题的统一描述方法。研究结论:采用设计荷载下的梁端横向、竖向、扭转角及非梁端处横向、竖向、扭转角的变化率(即曲率)描述桥梁刚度,推导了大跨度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桥刚度设计参考限值。该方法不但能方便地描述简支梁的刚度问题,与现有规范相衔接,而且在描述规范所不能涵盖的大跨度桥梁、特殊桥梁结构刚度问题时也非常方便。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有利于提高桥梁刚度研究和设计水平,为发展更大跨度桥梁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连续梁 刚度 标准 车桥相瓦作用 动力特 列车走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m简支梁桥墩车桥耦合动力仿真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岳效穆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61,共5页
根据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理论,运用桥梁结构动力分析程序BDAP,针对城际轨道交通30m简支梁桥墩3种不同墩高方案,采用空间有限元建立全桥动力分析模型,对桥梁空间自振特性进行了计算,并对3种不同墩高方案在CRH2和德国ICE3动车组作用下的车桥... 根据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理论,运用桥梁结构动力分析程序BDAP,针对城际轨道交通30m简支梁桥墩3种不同墩高方案,采用空间有限元建立全桥动力分析模型,对桥梁空间自振特性进行了计算,并对3种不同墩高方案在CRH2和德国ICE3动车组作用下的车桥空间耦合振动进行了分析,评价3种不同墩高方案的动力性能以及列车运行安全性与舒适性。研究结论表明:(1)3种墩高方案(H=8m、12m、15m)的全桥一阶横向自振频率分别是0.909Hz、1.051Hz和1.034Hz;(2)在CRH2和ICE3动车组以速度160km/h通过时,简支梁跨中竖向振动位移和竖向振动加速度较小,在限值以内;(3)在CRH2和德国ICE3动车组以速度160km/h运行时,车辆竖向和横向舒适性均能达到"优"。说明3种墩高方案具有足够的全桥横向刚度,满足列车时速160km行车的安全性和良好舒适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墩 车桥耦合动力仿真 动力 列车走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