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列车作用下斜拉桥索-梁相关振动对拉索疲劳可靠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涛 刘德贵 张兴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4-163,230,共11页
以实际大跨度斜拉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随机风、列车作用下发生的索-梁相关振动对拉索疲劳可靠性的影响。使用编制的动力有限元计算程序,建立了大跨度铁路斜拉桥全桥3维精细有限元模型,计算了斜拉桥全桥在风、列车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响应,... 以实际大跨度斜拉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随机风、列车作用下发生的索-梁相关振动对拉索疲劳可靠性的影响。使用编制的动力有限元计算程序,建立了大跨度铁路斜拉桥全桥3维精细有限元模型,计算了斜拉桥全桥在风、列车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响应,分析了全桥索-梁相关振动的特性。建立了列车交通荷载概率模型,根据桥位处风速统计数据资料建立了桥梁的风荷载概率模型,对拉索的应力谱进行了计算。依据损伤理论,使用Monte-Carlo方法开展了拉索在风、列车动力作用下的疲劳可靠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斜拉桥日常运营状态中,风、列车作用下索-梁相关振动不会导致拉索共振,索-梁相关振动是拉索疲劳可靠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对于拉索在长期动力荷载下的疲劳失效概率,风场作用占比很小,列车作用占比较大;各个拉索的成桥状态索力影响了列车作用下的拉索应力幅,进一步影响了斜拉桥在长期动力作用下拉索的疲劳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拉索振动 疲劳可靠性 风、列车作用 有限元方法(F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铁路既有中小跨度桥梁在160km/h列车作用下竖向刚度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孚衡 柯在田 张煅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0-22,共3页
分折了我国铁路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在中-活载作用下既有铁路桥梁竖向刚度的现状、及在不同桥梁跨度条件下各种荷载工况和中-活载的比例关系、结果表明中-活载能满足速度160km/h新建铁路桥梁设计要求。
关键词 铁路桥梁 设计规范 桥梁荷载 竖向刚度 乘坐舒适度 列车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激励下列车-轨道-隧道-土体相互作用系统动力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磊 王炫钧 +1 位作者 余志武 李正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59-2369,共11页
为研究地震激励下列车-轨道-隧道-土体相互作用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建立三维列车-轨道-隧道-土体耦合时变动力学模型,以不同强度的地震波和轨道不平顺为系统激励源,通过实际地震动记录进行规格化处理纵向、横向和垂向地震动波,分析不同土... 为研究地震激励下列车-轨道-隧道-土体相互作用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建立三维列车-轨道-隧道-土体耦合时变动力学模型,以不同强度的地震波和轨道不平顺为系统激励源,通过实际地震动记录进行规格化处理纵向、横向和垂向地震动波,分析不同土质条件、地震强度下列车-轨道-隧道-土体系统动力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可显著增大隧道内列车动力响应,在不同土质条件下,横向轮轨力的波动较无地震激励时显著增大,波动幅度平均增加92.23%,而垂向轮轨力的波动幅度平均增加7.14%,车体垂向、横向加速度分别增大89.50%和25.93%;在不同地震强度下,轮轨横向力与轮轨垂向力在地震强度为0.40g时达到最大,分别为46.760 1 kN与94.8637 kN,相较于地震强度0.35g时分别增大182.68%与5.35%,脱轨系数相较于地震强度0.35g时增幅达到168.28%;地震下土体振动呈放大效应,土体弹性模量较外部激励对放大系数的影响十分显著,其中,放大系数在土体弹性模量最大时为4.080 4;隧道的存在会隔断土体振动传播,隧道顶部土体加速度较隧道底部土体加速度降低约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轨道-隧道-土体相互作用 地震作用 动力响应 放大系数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风作用下人体气动力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雷波 刘应清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0-23,共4页
根据列车风场的特点,提出一种计算列车风作用于人体气动力的方法,这种计算方法将人体受到的气动力分成压力梯度力和绕流阻力两个部分。结合我国高速列车和人体尺寸情况,计算了车头部列车风作用于人体的气动力。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列车作用 人体气动力 安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接概率积分法的列车-轨道-桥梁系统随机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刘虎兵 宋力 +2 位作者 徐磊 蒋丽忠 余志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9-680,共12页
由于施工和制造误差使得铁路工程结构参数不可避免地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作为系统主要自激励的轨道不平顺亦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和时变性,因此,探明不确定因子对列车和轨道-桥梁结构动态性能的影响非常重要。为了高效地完成列车-轨道-桥梁系... 由于施工和制造误差使得铁路工程结构参数不可避免地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作为系统主要自激励的轨道不平顺亦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和时变性,因此,探明不确定因子对列车和轨道-桥梁结构动态性能的影响非常重要。为了高效地完成列车-轨道-桥梁系统随机性能分析,建立列车-轨道-桥梁空间振动分析模型,采用轨道不平顺概率模型和谱表达-随机函数的方式在有限随机变量空间中实现轨道不平顺随机过程的高效模拟。引入概率密度积分方程和直接概率积分法发展了列车-轨道-桥梁系统随机动力方程和相应的计算求解策略。基于MATLAB实现了列车-轨道-桥梁随机振动的直接概率积分法分析程序,计算了全概率不平顺激励和参数随机条件下车-轨-桥系统振动响应的均值、标准差和时变的概率密度信息。研究结果表明:与概率密度演化分析方法相比,直接概率积分法可较好地反映行车过程中系统响应的概率密度特征,然而其在系统响应随机后处理时更为高效,其效率可提高1~2个数量级。此外,考虑轨道不平顺全概率激励更能准确地反映行车过程系统响应的概率特征,平均概率谱可能使得计算结果偏于保守;行车速度对于列车和桥梁动态行为的影响是显著的,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加系统响应的范围逐渐变大。研究结果进一步拓展了列车-轨道-桥梁随机系统的分析方法,可以高效地用于系统状态评估和设计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概率积分法 列车-轨道-桥梁相互作用 随机分析 谱表达-随机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垂向荷载作用下盾构隧道内整体道床减薄结构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曲村 孙大新 陈鹏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54,61,共7页
盾构法由于具有掘进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对环境影响小等优势,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实际施工时,盾构隧道有时会偏离原设计值,需通过调线调坡进行调整。但可能会造成部分地段轨道结构高度低于设计值,如果减薄... 盾构法由于具有掘进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对环境影响小等优势,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实际施工时,盾构隧道有时会偏离原设计值,需通过调线调坡进行调整。但可能会造成部分地段轨道结构高度低于设计值,如果减薄道床结构,会影响整体道床的安全性。以实际工程为例,考虑钢轨、扣件、轨枕和道床等结构,建立仿真分析模型,通过结构强度及耐久性检算,对列车垂向荷载作用下整体道床减薄结构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原设计的740 mm,轨道结构高度降低到700 mm或691 mm/690 mm时,道床和轨枕结构的应力均小于规范规定的设计值;各向变形量也很小,远小于1 mm。由计算结果分析可知,道床结构减薄40~50 mm,轨道结构仍是安全、可靠的,但需在隧道基底上采用可靠方式加强与道床结构之间的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盾构隧道 整体道床 结构减薄 列车垂向荷载作用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收缩徐变诱发高速列车-CRTS Ⅱ型板式轨道-桥梁系统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兆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22,共9页
混凝土桥梁的收缩徐变效应在高速铁路桥梁工程中不可避免,会导致桥梁竖向变形,并最终导致CRTSⅡ型纵连板式轨道和桥面之间出现脱空。针对这一实际工程问题,深入研究收缩徐变引起的高速列车-纵连板式轨道-桥梁系统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问... 混凝土桥梁的收缩徐变效应在高速铁路桥梁工程中不可避免,会导致桥梁竖向变形,并最终导致CRTSⅡ型纵连板式轨道和桥面之间出现脱空。针对这一实际工程问题,深入研究收缩徐变引起的高速列车-纵连板式轨道-桥梁系统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问题。对桥梁收缩徐变下纵连板式轨道-桥梁系统非线性接触机制进行讨论;提出桥梁收缩徐变条件下高速列车-纵连板式轨道-桥梁系统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桥梁收缩徐变对桥轨非线性接触行为、轨道层间相互作用、轨道混凝土结构附加动应力以及列车动态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提出的研究方法可以有效地研究收缩徐变条件下列车-纵连板式轨道-桥梁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在收缩徐变条件下,梁端处出现了底座和桥面间的脱空现象。列车动荷载引起桥轨接触力明显增大,同时也导致脱空区域发生明显变化。整体来看脱空区域长度对速度并不敏感。梁端位置处的轨道层间力有明显变化,砂浆力变化比扣件力剧烈。轨道板和底座上表面主要以承受拉应力为主,仅在脱空区域附近才出现局部受压;而下表面则呈现相反的应力分布。收缩徐变效应主要影响列车的振动,而对轨下结构的振动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 收缩徐变 动态接触 纵连板式轨道 行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移动荷载耦合作用下地铁车站动力性能研究
8
作者 刘士龙 高盟 +1 位作者 矫慧慧 邢晨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2-231,共10页
地下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的生命线,由于我国地震频发以及列车进出站频率增加,地铁车站结构易受地震荷载和列车荷载共同影响,然而目前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中未考虑地震-列车荷载耦合作用存在的现实问题。为保证地震和列车进出站同时... 地下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的生命线,由于我国地震频发以及列车进出站频率增加,地铁车站结构易受地震荷载和列车荷载共同影响,然而目前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中未考虑地震-列车荷载耦合作用存在的现实问题。为保证地震和列车进出站同时发生时地铁车站结构的安全,建立土体-地铁车站-轨道相互作用的三维精细化计算模型,选取列车制动进站的荷载形式施加在轨道表面,并在模型底部输入三向地震波,对比分析地铁车站结构在地震作用和地震-列车耦合作用2种工况下的应力、位移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列车耦合作用下,下层柱的柱底峰值应力最大,是车站结构最薄弱的位置,发生变形后首先达到最大屈服应力值并产生塑性破坏;在列车进站前期(0~5 s),板在地震-列车耦合作用下的加速度及位移幅值均大于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及位移幅值,列车进站后期,板在2种工况下的加速度及位移基本一致;在地震-列车耦合作用下,当地震加速度较小且列车速度较大时,两者振频接近产生共振,并导致对板的振动放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列车耦合作用 地下车站结构 动力性能 共振放大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线隧系统的环境振动预测评估方法及参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磊 胡逸宁 +4 位作者 朱光楠 刘向明 刘虎兵 龙辉 黄厚龙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7-1187,共11页
针对与日益稠密的城市地铁网相伴而生的地铁车致环境振动问题,基于车辆-轨道-隧道空间耦合时变动力学模型,引入环评经验预测公式,发展了高效的车致环境振动预测和评估方法,研究行车速度、扣件和减振垫刚度阻尼参数组合策略对隧道壁分频... 针对与日益稠密的城市地铁网相伴而生的地铁车致环境振动问题,基于车辆-轨道-隧道空间耦合时变动力学模型,引入环评经验预测公式,发展了高效的车致环境振动预测和评估方法,研究行车速度、扣件和减振垫刚度阻尼参数组合策略对隧道壁分频振级和地表Z振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加,频谱幅值增大,隧道壁Z振级先增大,而后Z振级因峰值频率向高频偏移出计权范围而减小。选用扣件参数时需兼顾行车性能和环境振动的影响,扣件刚度超过60 kN/mm后减振效果不明显;轮重减载率会随扣件刚度的增大而增大,扣件阻尼宜选择26(kN·s)/m以下可满足限值要求。减振垫对隧道壁振动影响幅度较扣件显著,阻尼小于600(kN·s)/m^(3)时隧道壁Z振级随着减振垫刚度阻尼的增大而增大,隧道壁Z振级在隔振频率20Hz、阻尼600(kN·s)/m^(3)达到最大值。此外,基于规范给出了不同类型建筑距线路中心的达标范围,设计车速80 km/h及以下时,居民、文教建筑应距地铁线路中心20 m以上,商业、工业建筑应距地铁线路中心10m以上;20~1000(kN·s)/m^(3)减振垫阻尼以及5~24Hz隔振频率对应室内振级都能满足商业、工业建筑的要求,采用600(kN·s)/m^(3)以上的阻尼需要居民、文教建筑距线路中心10m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地铁线路结构减振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轨道-隧道动力相互作用 实测验证 地表振级分布 参数组合分析 环境振动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列车晚点时间实时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平 文超 +2 位作者 李忠灿 杨宇翔 彭其渊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期20-26,共7页
准确地预测高速列车晚点时间对提高高速铁路实时调度指挥水平及运输服务质量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广州高速铁路(HSR)列车运行实绩数据为基础,建立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NN)的列车晚点预测模型。该模型中,按照列车实际运行顺序输入RNN以利用... 准确地预测高速列车晚点时间对提高高速铁路实时调度指挥水平及运输服务质量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广州高速铁路(HSR)列车运行实绩数据为基础,建立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NN)的列车晚点预测模型。该模型中,按照列车实际运行顺序输入RNN以利用其反馈机制学习到相邻列车间相互作用关系。基于平均绝对误差(MAE)以及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提出的深度学习模型预测精度明显高于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回归及马尔科夫等已有列车晚点时间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HSR) 列车运行实绩 晚点预测 循环神经网络(RNN) 列车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墩沉降下山地齿轨车辆基本振动特性
11
作者 陈兆玮 张梦琪 +2 位作者 王浪 陈志辉 杨吉忠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12-1921,共10页
齿轨铁路线路存在大量超大坡度桥梁,而桥墩沉降问题难以避免,这将导致齿轨线路平顺性下降,威胁列车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针对该问题,本文基于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和齿轮动力学,建立考虑齿轮-齿轨非线性啮合行为和轮轨非线性... 齿轨铁路线路存在大量超大坡度桥梁,而桥墩沉降问题难以避免,这将导致齿轨线路平顺性下降,威胁列车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针对该问题,本文基于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和齿轮动力学,建立考虑齿轮-齿轨非线性啮合行为和轮轨非线性接触行为的山地齿轨车辆-齿轨(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模型,探究3种不同桥墩沉降形式(单桥墩沉降、连续桥墩沉降、间隔桥墩沉降)下齿轮-齿轨啮合行为以及齿轨车辆动态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比了不同形式桥墩沉降对齿轨车辆振动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桥墩沉降对齿轨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车辆垂、纵向加速度方面,其振动主频分别位于1~2 Hz之间和8~9 Hz之间;单墩沉降工况与双墩沉降工况对齿轨-桥梁系统基本振动特性的影响相似,但相比于双墩沉降工况,单墩沉降对齿轨车辆纵向加速度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其啮合频率波动也明显增大;桥墩沉降会造成齿轮偏移量增大,进而导致齿轮-齿轨啮合不稳定,在桥墩沉降量为6 mm时,开始出现脱啮问题,严重威胁齿轨车辆运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轨铁路 齿轮-齿轨动力学 桥墩沉降 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 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L分解的车-线-桥耦合系统随机动力分析
12
作者 杨博 丁琼 +1 位作者 闫斌 盘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25-3133,共9页
轨道不平顺具有随机性,全面反映轨道不平顺激励下的车-线-桥动力响应需要大量的计算成本。针对此问题,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能量变分原理及有限单元法,同时采用多尺度耦合方法描述系统各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轮轨相互作用... 轨道不平顺具有随机性,全面反映轨道不平顺激励下的车-线-桥动力响应需要大量的计算成本。针对此问题,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能量变分原理及有限单元法,同时采用多尺度耦合方法描述系统各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轮轨相互作用时变矩阵化技术,获得列车-轨道-桥梁系统统一分析矩阵,其中列车系统采用多个42自由度的多刚体结构模拟,而轨道-桥梁系统则采用有限单元模拟。采用K-L分解技术,通过建立协方差矩阵,提取轨道不平顺特征值及概率特征信息,并重构轨道随机不平顺样本。最后,将重构的轨道不平顺激励输入列车-轨道-桥梁有限元动力相互作用矩阵中。数值分析表明,基于K-L分解生成的轨道不平顺样本与原轨道不平顺具有相似的概率特性,相比原蒙特卡洛法,K-L分解可节约23%的轨道不平顺样本数量。通过对系统进行时频动力分析,钢轨、轨道板及桥梁的动力响应均具有极为明显的几何特征,其中轨道板长度(5.4 m)对应10 Hz,桥梁跨度(32 m)对应1.7 Hz的频率振动,以上几何特征在轨道板和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轨道-桥梁体系设计中,应进一步计算系统的自振频率。研究结果可为车-线-桥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以避免几何特征导致的共振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 K-L分解 轨道随机不平顺 概率密度函数 随机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冰撞击作用下川藏铁路桥梁振动抑制及行车安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鹏浩 翟婉明 +1 位作者 和振兴 石广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2-78,85,共8页
流冰撞击作用是川藏铁路复杂艰险山区桥梁可能的自然灾害。为了评估动力吸振器(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s,DVA)对流冰撞击作用下桥梁的振动抑制特性和对桥上列车走行性的影响,基于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和DVA设计方法,建立... 流冰撞击作用是川藏铁路复杂艰险山区桥梁可能的自然灾害。为了评估动力吸振器(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s,DVA)对流冰撞击作用下桥梁的振动抑制特性和对桥上列车走行性的影响,基于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和DVA设计方法,建立了考虑流冰撞击荷载影响的列车-轨道-桥梁-DVA动力学模型。研究了DVA对冰击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横向振动的抑制效果,并分析了其对桥上列车走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桥梁墩顶附加DVA后,能有效抑制冰击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的横向振动,且列车过桥时的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横向轮轨力、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等动力学指标均明显减小;当行车速度增大到200 km/h时,DVA对车辆动力学响应依然有较好的减振效果;保持行车速度不变,增大DVA的质量比,车辆动力学响应的减振率均增大。试验表明,桥上安装DVA对铁路桥梁抵抗流冰撞击和桥上列车的走行性均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流冰撞击 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 动力吸振器(DVA) 振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墩沉降下纵连板式轨道与桥面间动态接触行为及其对列车动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兆玮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105,共9页
桥墩沉降在高速铁路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其会导致纵连板式轨道与桥面之间的变形不协调,进而引起底座与桥面之间的动态接触行为,恶化轨道力学性能并最终影响列车正常运行。这对这一问题,文章首先研究该动态接触过程的产生机制,并基于列车... 桥墩沉降在高速铁路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其会导致纵连板式轨道与桥面之间的变形不协调,进而引起底座与桥面之间的动态接触行为,恶化轨道力学性能并最终影响列车正常运行。这对这一问题,文章首先研究该动态接触过程的产生机制,并基于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理论提出纵连板式轨道和桥面间动态接触行为的研究方法;借助该方法从静态与动态两个角度研究桥墩沉降下轨道-桥梁动态接触行为;在此基础上探讨列车通过时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桥墩沉降和列车荷载会导致底座与桥面出现三处明显的动态接触区域;桥墩沉降导致的相邻桥墩处梁体上拱位移远小于沉降桥墩处的梁体下沉,但是沉降对上拱区域力学特性的影响却不可忽略;轨道的纵向连接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速列车通过沉降区域时的振动;轨道随机不平顺不能完全掩盖桥墩沉降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表明沉降对系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墩沉降 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 纵连板式轨道 动态接触 高速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冲击下山区铁路车-轨-桥系统动力学行为特性研究
15
作者 李鹏浩 和振兴 +1 位作者 李斌强 杨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7-44,95,共9页
随着全球极端降雨事件愈发常见,复杂艰险山区泥石流灾害发生频次大幅增加,研究泥石流冲击作用下车-轨-桥系统动力学行为特性对保证桥上列车行车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理论,... 随着全球极端降雨事件愈发常见,复杂艰险山区泥石流灾害发生频次大幅增加,研究泥石流冲击作用下车-轨-桥系统动力学行为特性对保证桥上列车行车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理论,建立泥石流冲击桥墩精细化模型,模拟泥石流冲击桥墩动态演化过程,获取泥石流冲击荷载,构建考虑泥石流冲击作用影响的车-轨-桥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泥石流冲击桥墩作用下车辆和桥梁动力学响应变化趋势,探讨泥石流冲击强度和行车速度对桥上列车行车安全性的综合影响,明确桥上列车行车安全阈值。结果表明:SPH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泥石流冲击桥墩动态过程,冲击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浆体爬高、回淤等现象;泥石流冲击作用引起桥梁在横向自振频率附近更剧烈的振动,可能加剧桥梁结构的损伤破坏;当泥石流荷载强度超过4.4 MN时,行车速度200 km/h列车的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均超出安全限值;当泥石流荷载强度超过6.2 MN时,行车速度160 km/h列车的轮重减载率超出安全限值,列车运行中可能面临脱轨的风险。研究成果旨在为泥石流灾害发生时桥上列车走行性能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艰险山区 泥石流灾害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 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 行车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 refined dynamic model of high-speed maglev train-bridge coupled system for random vibration and running safety assessment
16
作者 MAO Jian-feng LI Dao-hang +3 位作者 YU Zhi-wu CAI Wen-feng GUO Wei ZHANG Guang-w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532-2544,共13页
Running safety assessment and tracking irregularity parametric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high-speed maglev train-bridge system are of great concern,especially need perfect refinement models in which all properties can b... Running safety assessment and tracking irregularity parametric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high-speed maglev train-bridge system are of great concern,especially need perfect refinement models in which all properties can be well characterized based on various stochastic excitations.A three-dimensional refined spatial random vibration analysis model of high-speed maglev train-bridge coupled system i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in which multi-source uncertainty excitation can be considered simultaneously,and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evolution method(PDEM)is adopted to reveal the system-specific uncertainty dynamic characteristic.The motion equation of the maglev vehicle model is composed of multi-rigid bodies with a total 210-degrees of freedom for each vehicle,and a refined electromagnetic force-air gap model is used to account for the interaction and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the moving train and track beam bridges,which are directly established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The model is proven to be applicable by comparing with Monte Carlo simulation.By applying the proposed stochastic framework to the high maglev line,the random dynamic responses of maglev vehicles running on the bridges are studied for running safety and stability assessment.Moreover,the effects of track irregularity wavelength range under different amplitude and running speeds on the coupled system a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ugmentation of train speed will move backward the sensitive wavelength interval,and track irregularity amplitude influences the response remarkably in the sensitive interv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lev train-bridge interaction electromagnetic force-air gap model stochastic dynamic analysis running safety assessment probability density evolutio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粘土路基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钟辉虹 汤康民 黄茂松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8-490,共3页
通过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对压实粘土路基在往复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受力行为进行了研究。运用试验结果定量分析了填土路基在往复列车荷载作用下应力 应变反应特性 ,剖析了路基病害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 :路基填土在列车轮对荷载重复作用下... 通过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对压实粘土路基在往复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受力行为进行了研究。运用试验结果定量分析了填土路基在往复列车荷载作用下应力 应变反应特性 ,剖析了路基病害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 :路基填土在列车轮对荷载重复作用下产生的累积塑性变形大小与路基土的饱和度密切相关 ,随着饱和度的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粘土路基 试验研究 动力反应特性 路基病害 应力-应变反应特性 往复列车荷载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轮轨噪声预测分析 被引量:34
18
作者 徐志胜 翟婉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0-27,共8页
基于高速铁路轮轨噪声机理,对高速铁路轮轨滚动噪声预测方法进行分析。建立高速铁路轮轨噪声预测分析模型,为轮轨噪声的控制提供必要的依据。在探讨列车—轨道相互作用关系、轮轨表面粗糙度、轮轨接触滤波、噪声辐射比、轮轨系统噪声辐... 基于高速铁路轮轨噪声机理,对高速铁路轮轨滚动噪声预测方法进行分析。建立高速铁路轮轨噪声预测分析模型,为轮轨噪声的控制提供必要的依据。在探讨列车—轨道相互作用关系、轮轨表面粗糙度、轮轨接触滤波、噪声辐射比、轮轨系统噪声辐射、地面的声反射等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快速客运专线的轮轨噪声进行了数值仿真预测。给出轮轨噪声的频谱特性、距离衰减特性及随运行速度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噪声 高速铁路 表面粗糙度 列车-轨道相互作用 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桥梁低频结构噪声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 被引量:30
19
作者 李奇 吴定俊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9-94,共6页
提出一种列车激振下混凝土桥梁低频结构噪声数值预测方法,以获取结构噪声时间、频率及空间特性。采用有限元法和模态叠加法求解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系统瞬态响应,重点关注桥梁高频局部振动。采用边界元法求解桥梁模态声传递向量... 提出一种列车激振下混凝土桥梁低频结构噪声数值预测方法,以获取结构噪声时间、频率及空间特性。采用有限元法和模态叠加法求解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系统瞬态响应,重点关注桥梁高频局部振动。采用边界元法求解桥梁模态声传递向量,将其与桥梁模态坐标频谱相乘得到空间各场点声压频谱,再对声压频谱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获得相应声压时程。以上海轨道交通预应力混凝土U形梁为例,进行振动与噪声现场实测,将桥梁不同部位局部振动加速度和不同场点声压测试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拟和测试结果在时程曲线及频谱曲线上均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桥梁 结构噪声 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 现场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隧道隧底围岩劣化的CFD-DEM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明年 江勇涛 +2 位作者 于丽 张艺腾 汪主洪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3-68,105,共7页
研究目的:重载铁路隧道隧底结构较普通铁路受到更大的动力作用,列车动载-地下水耦合作用下隧底软弱围岩将发生劣化,甚至形成脱空,引发基地下沉、翻浆冒泥等一系列隧底病害.本文采用CFD-DEM耦合分析方法研究列车动载-地下水耦合作用下重... 研究目的:重载铁路隧道隧底结构较普通铁路受到更大的动力作用,列车动载-地下水耦合作用下隧底软弱围岩将发生劣化,甚至形成脱空,引发基地下沉、翻浆冒泥等一系列隧底病害.本文采用CFD-DEM耦合分析方法研究列车动载-地下水耦合作用下重载铁路隧道隧底软弱砂性土围岩劣化及脱空规律,为重载铁路隧道设计、施工及病害治理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列车动载-地下水耦合作用下隧底附近围岩细颗粒向两侧迁移流失,仰拱-围岩接触面形成局部脱空;(2)列车动载-地下水耦合作用下仰拱-围岩接触压力逐渐减小,隧底结构受力劣化,轨线位置最为明显;(3)列车轴重和行驶速度的增加将加速隧底围岩脱空及劣化的发展;(4)本研究成果可用于优化重载铁路隧道隧底结构设计,减少隧底病害,提高隧道的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围岩脱空 围岩劣化 CFD-DEM耦合分析方法 列车动载-地下水耦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