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MRI列线图模型预测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
1
作者 赵益晶 胡建平 +2 位作者 李猛城 曹代荣 邢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7,47,共7页
目的评估多模态MRI列线图模型预测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非典型脑膜瘤患者,其中瘤周脑组织侵犯130例,无瘤周脑组织侵犯57例。收... 目的评估多模态MRI列线图模型预测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非典型脑膜瘤患者,其中瘤周脑组织侵犯130例,无瘤周脑组织侵犯57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多模态MRI参数,包括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最大径、瘤周水肿范围、瘤-脑界面模糊、分叶征、脑膜尾征、囊变/坏死、相对最小表观扩散系数、肿瘤内磁敏感信号分级,比较两组间参数差异,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的独立预测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构建多模态MRI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多模态MRI列线图模型及各独立预测因素的效能。结果肿瘤最大径(OR=0.705,95%CI 0.539~0.920,P=0.010)、瘤周水肿范围(OR=1.333,95%CI 1.095~1.624,P=0.004)、瘤-脑界面模糊(OR=5.121,95%CI 2.045~12.826,P<0.001)及相对最小表观扩散系数(OR=0.126,95%CI 0.033~0.483,P=0.002)为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多模态MRI列线图获得曲线下面积为0.80(95%CI 0.73~0.88),相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69%、66.67%;其曲线下面积大于肿瘤最大径、瘤周水肿范围、瘤-脑界面模糊及相对最小表观扩散系数的曲线下面积(Z=3.665、3.904、4.359、3.701,P均<0.05)。结论多模态MRI列线图模型有助于预测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脑膜瘤 脑组织侵犯 磁共振成像 列线图表 影像组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影像组学的临床列线图预测模型在慢性肾脏病纤维化程度诊断中的价值
2
作者 胡小敏 肖为瀚 +2 位作者 刘学彬 张超学 覃夏川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1-33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组学的临床列线图预测模型诊断慢性肾脏病(CKD)纤维化程度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22年7月经肾穿刺活检确诊CKD患者350例。根据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TA/IF)将患者进行分类,按照7∶...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组学的临床列线图预测模型诊断慢性肾脏病(CKD)纤维化程度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22年7月经肾穿刺活检确诊CKD患者350例。根据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TA/IF)将患者进行分类,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组245例和验证组105例。通过评估患者人口统计学建立临床预测模型,根据从肾脏超声图像中提取出的影像组学特征建立XGBoost机械学习模型,随后结合影像组学评分和临床独立预测因子建立临床超声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估3种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350例CKD患者中,TA/IF 0类226例,TA/IF 1类124例。基于临床特征和影像组学评分的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其训练组和验证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8(95%CI 0.909~0.969)和0.933(95%CI 0.891~0.980)。结论超声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无创诊断CKD患者的TA/IF方面具有潜力。基于影像组学评分联合临床数据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能有助于患者临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慢性 纤维化 超声检查 影像组学 列线图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E-MRI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HER-2表达
3
作者 沈梦伊 张丽 +2 位作者 张丁懿 何欣 黄小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1-389,共9页
目的基于瘤内与瘤周的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的列线图预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4月—2023年6月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 目的基于瘤内与瘤周的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的列线图预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4月—2023年6月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36例,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95例和验证集41例。手动分割DCE-MRI二期图像上乳腺肿瘤的感兴趣区(ROI),自动向外扩形5mm并经调整后得到瘤周ROI,分别于瘤内ROI、瘤周ROI提取和筛选特征,建立瘤内、瘤周、瘤内联合瘤周的影像组学模型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临床模型;以影像组学标签评分和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各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瘤内、瘤周、瘤内联合瘤周模型、临床模型、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2、0.751、0.869、0.578、0.870;验证集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5、0.790、0.817、0.626、0.821,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最高。结论基于瘤内与瘤周的DCE-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列线图能有效预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HER-2表达,为该肿瘤分型和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列线图表 受体 Erb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的列线图预测非小细胞肺癌获得性T790M突变
4
作者 熊万蓉 赵振华 +3 位作者 周通 杨静 于秀芳 王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2-369,共8页
目的通过联合影像组学、临床及CT形态学特征构建列线图,预测非小细胞肺癌一线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后T790M突变。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2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敏感突变一线酪... 目的通过联合影像组学、临床及CT形态学特征构建列线图,预测非小细胞肺癌一线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后T790M突变。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2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敏感突变一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期间疾病进展后116例二次活检患者,分析胸部CT图像及临床资料。以7︰3随机分为训练集81例和验证集35例,勾画病灶感兴趣区,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方法筛选特征。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临床特征,最终构建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联合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一线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无进展生存期(OR=1.086,P=0.041)、初始EGFR基因型(OR=0.280,P=0.021)、血管聚集(OR=4.050,P=0.036)和空气支气管征(OR=3.265,P=0.030)与获得性T790M突变高度相关。联合模型对获得性T790M突变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训练集:AUC=0.867,95%CI0.790~0.944;验证集:AUC=0.895,95%CI 0.786~1.000)。校准曲线显示良好的校准能力,决策曲线显示显著净效益。结论基于胸部CT的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构建的列线图具有预测获得性T790M突变的潜力,可以作为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一代或二代EGFR-TKI耐药后T790M突变的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列线图表 突变 预测 ErbB受体 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浅动脉支架再狭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5
作者 曾小科 刘原 +2 位作者 左浩 李泞珊 徐亚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2-427,共6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支架再狭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2年1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住院的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患者15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 目的构建并验证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支架再狭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2年1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住院的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患者15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支架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制作列线图,内部验证采用Bootstrap法,采用一致性指数评估模型区分度,采用校准图评估校准度。结果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1年支架再狭窄患者55例(36.7%)。单因素分析、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及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脑卒中史(OR=9.152,95%CI2.957~28.322)、慢性肾病(OR=14.639,95%CI 2.378~90.115)、纤维蛋白原浓度(OR=8.422,95%CI 3.139~22.594)、术前闭塞(OR=3.604,95%CI 1.446~8.981)和钙化斑块(OR=5.167,95%CI 2.044~13.059)是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术后1年发生支架再狭窄的最佳预测因子。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876(95%CI 0.812~0.939),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3.6%和70.9%,Brie分数为0.124,模型内部验证后的一致性指数为0.859。校准图显示理想概率曲线和实际概率曲线重合度较高。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股浅动脉支架再狭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区分度与校准度较好,对于临床预测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发生支架再狭窄具有较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浅动脉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支架 列线图表 风险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肝外胆管癌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
6
作者 刘炯 王小勇 +3 位作者 王利敏 黄新荞 杨春梅 舒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85,共7页
目的探讨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的列线图术前无创预测肝外胆管癌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状态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搜集2011年1月—2021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肝外胆管癌87例,以7∶3随机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目的探讨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的列线图术前无创预测肝外胆管癌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状态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搜集2011年1月—2021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肝外胆管癌87例,以7∶3随机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3D-Slicer软件在MRI图像上逐层勾画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然后进行数据标准化、特征降维及筛选。采用高斯朴素贝叶斯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同时获取影像组学评分。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临床特征,并分别构建临床模型和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对3种模型预测效能进行评估,通过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联合模型列线图拟合优度和临床净收益。结果最终筛选出9个影像组学特征和3个临床特征,临床特征分别为谷丙转氨酶(P=0.020)、谷草转氨酶(P=0.025)、总胆红素(P=0.026)。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训练集AUC 0.813,测试集AUC 0.818)优于单独的临床模型(训练集AUC 0.711,测试集AUC 0.705)和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AUC 0.769,测试集AUC 0.767)。校准曲线与决策曲线表明联合模型列线图拟合优度佳,并可取得较好的临床净获益。结论基于术前多序列MRI图像的影像组学评分以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3种临床特征,构建联合模型列线图,能有效预测肝外胆管癌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状态,为患者精准个性化的免疫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癌 磁共振成像 程序性死亡配体1 B7-H1抗原 影像组学 列线图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肺腺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状态
7
作者 徐婷 刘晓雯 +2 位作者 陈亚曦 潘玉蝶 龚静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0,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术前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肺腺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状态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2年7月深圳市人民医院158例肺腺癌患者,其中PD-L1阴性82例,PD-L1阳性76例,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 目的探讨基于术前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肺腺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状态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2年7月深圳市人民医院158例肺腺癌患者,其中PD-L1阴性82例,PD-L1阳性76例,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119例及验证集39例。分析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PD-L1阴性与PD-L1阳性间有意义的特征构建临床模型。基于术前CT图像提取组学特征,筛选特征并建立模型。最后结合临床特征及影像组学分数构建联合模型,并通过列线图使模型可视化。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由癌胚抗原及血管集束征构成的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及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774(95%CI0.687~0.860)、0.808(95%CI0.670~0.947);通过特征筛选,由17个影像组学特征组成的组学模型,其训练集及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37(95%CI 0.764~0.910)、0.778(95%CI 0.633~0.923);由癌胚抗原、血管集束征及组学分数构成的联合模型,其训练集及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92(95%CI0.832~0.952)、0.853(95%CI0.737~0.968);在训练集中,联合模型的AUC均高于其他两个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40、-2.855,P均<0.05)。结论基于术前CT影像组学列线图对肺腺癌PD-L1表达状态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可以为肺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影像组学 列线图表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特征的列线图模型鉴别诊断膀胱隆起样病变良恶性的价值
8
作者 张静 梁羽 +5 位作者 范尔兮 胥桐 李璇 黄富洪 宋军 刘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1-844,共4页
目的构建基于超声特征的列线图模型,探讨其鉴别诊断良、恶性膀胱隆起样病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隆起样病变538例(良性84例,恶性454例)的超声资料,对膀胱病变超声特征(... 目的构建基于超声特征的列线图模型,探讨其鉴别诊断良、恶性膀胱隆起样病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隆起样病变538例(良性84例,恶性454例)的超声资料,对膀胱病变超声特征(病灶部位、数目、最大径线、回声、形态、基底、钙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信号)及患者简要临床指标(性别、年龄、泌尿系恶性肿瘤史、肉眼血尿)行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预测模型。通过Bootstrap重抽样进行内部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正曲线、临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822,P=0.038)、年龄(OR=1.044,P=0.000)、病灶部位(OR=0.359,P=0.000)、血流信号(OR=2.052,P=0.007)是预测恶性膀胱隆起样病变的独立因素,基于单因素结果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80,敏感度为72.91%,特异度为71.43%,准确度为72.68%。校正曲线显示模型的一致性较好。临床决策曲线显示临床净获益良好。结论基于超声特征和简要临床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鉴别诊断良、恶性膀胱隆起样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超声检查 列线图表 诊断 鉴别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乳腺癌超声特征及临床病理指标的列线图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 被引量:12
9
作者 石丽楠 曹春莉 +3 位作者 桑田 李文肖 曹玉文 李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2-338,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特征联合临床病理指标的列线图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10月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038例乳腺癌患者(共1099个肿块)的超声图像及病理资料,按检查时...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特征联合临床病理指标的列线图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10月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038例乳腺癌患者(共1099个肿块)的超声图像及病理资料,按检查时间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回归模型并制作列线图,利用验证组数据及校准曲线验证列线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决策曲线评估列线图的预测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肿块最大径(OR=1.906,95%CI 1.397~2.609,P<0.001)、纵横比(OR=0.425,95%CI 0.284~0.634,P<0.001)、边界(OR=0.373,95%CI 0.267~0.520,P<0.001)、Adler血流分级(OR=3.188,95%CI 2.049~5.107,P<0.001)、病理类型(OR=2.975,95%CI 1.759~5.267,P<0.001)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状态(OR=1.439,95%CI 1.048~1.982,P=0.025)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6个指标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其训练组和验证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712和0.749,校准曲线(绝对平均误差分别为0.019、0.014)及决策曲线均提示该模型预测能力较好。结论基于乳腺癌原发病灶超声特征及临床病理指标联合构建的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列线图模型,可为临床诊断、后期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转移 超声检查 病理学 外科 列线图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超声组学列线图评估浸润性乳腺癌侵袭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松桦 巫朝君 +4 位作者 魏达友 黎少凤 罗有师 林艳 吴林永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3-808,共6页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超声组学列线图评估浸润性乳腺癌侵袭转移生物学特性指标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茂名市人民医院180例经病理证实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且病理报告了淋巴结转移(LNM)或淋巴血管间...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超声组学列线图评估浸润性乳腺癌侵袭转移生物学特性指标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茂名市人民医院180例经病理证实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且病理报告了淋巴结转移(LNM)或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或神经侵犯(PNI)状态,依据LNM/LVSI/PNI状态,3个指标均以8∶2划分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基于Pyradiomics影像组学和ResNet50深度学习提取器分别提取1316个影像组学特征和2048个深度学习特征。采用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开发评估模型,并计算模型评分。基于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模型评分开发深度学习超声组学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的性能,Delong检验分析不同模型的性能差异。结果在LNM、LVSI、PNI状态评估中,所有队列列线图曲线下面积均表现中度以上评估性能(≥0.73),准确度均>0.70,LNM评估中,训练队列的曲线下面积为0.97,准确度为0.93,敏感度为0.88,特异度为0.96。Delong检验显示列线图评估性能在训练队列中优于影像组学模型(LNM,Z=2.04,P=0.04;LVSI,Z=2.80,P=0.01;PNI,Z=3.52,P<0.01),优于或与深度学习模型相似(LNM,Z=4.52,P<0.01;LVSI,Z=1.86,P=0.06;PNI,Z=0.31,P=0.76)。结论深度学习超声组学列线图可有效评估浸润性乳腺癌侵袭转移生物学特性指标。列线图整合影像组学与深度学习特征信息提高了评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深度学习 超声组学 超声检查 列线图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线图模型对浸润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梦莹 刘金瑞 +4 位作者 李健 张攀 李志豪 洪子涵 陈兵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6,161,共8页
目的探讨列线图模型对浸润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疑诊乳腺癌患者122例,根据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57例和非转移组65例。所有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两... 目的探讨列线图模型对浸润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疑诊乳腺癌患者122例,根据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57例和非转移组65例。所有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两组接受合成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测量乳腺病灶合成磁共振参数[T1、T2、质子密度(PD)]、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表观扩散系数(ADC)。比较两组参数差异,并筛选出浸润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Ki-67(OR=2.971,95%CI 1.306~6.762,P=0.009)、病灶大小(OR=1.652,95%CI 1.067~2.556,P=0.024)、ADCratio(OR=1.685,95%CI 1.014~2.801,P=0.044)、T2ratio(OR=3.015,95%CI 1.433~6.340,P=0.003)、PDratio(OR=2.782,95%CI 1.471~5.262,P=0.002)是浸润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5种模型比较显示逻辑回归模型效能最优,曲线下面积为0.729(95%CI 0.621~0.789),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70.65%、62.79%、77.55%。对列线图模型准确性进行检验,得出C-index=0.844,即本次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准确性良好,其截断风险为0.468,截断分数为143.50,当总分大于143.50时,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将高于46.8%。结论列线图模型对浸润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列线图表 淋巴转移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侵袭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雪成 吴树剑 +2 位作者 王娟 韦俊 袁权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4-1020,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组学列线图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侵袭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3年1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55例胸腺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照7∶3随机分训练集(n=108)及验证集(n=47...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组学列线图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侵袭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3年1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55例胸腺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照7∶3随机分训练集(n=108)及验证集(n=47)。在静脉期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进行降维,筛选最优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标签,并计算标签得分(Rad-score);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构建影像特征模型、Rad-score和影像组学-临床联合模型,并绘制联合模型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及临床收益;比较模型间曲线下面积差异;使用校正曲线评价列线图的校准度。结果经降维筛选出16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形态(OR=2.932,P=0.025)、周围组织侵犯(OR=11.461,P=0.005)及Rad-score(OR=255.27,P=0.002)为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模型列线图的曲线下面积在训练集及验证集分别为0.852、0.831;与影像特征模型及Rad-score在训练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607、2.270,P<0.05)。列线图模型训练集的阈值概率在0.08~0.88时临床获益。结论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结合临床特征的联合模型列线图能够有效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的侵袭性,可辅助临床术前制订精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瘤 胸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列线图表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T1期乳腺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伟 冯慧俊 +5 位作者 王晔 韦天军 何丽英 张霞 张伟 江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6-802,808,共8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基于超声影像组学的诺模图预测T1期乳腺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21年6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经病理证实的T1期乳腺癌443例,按7∶3随机分为训练组310例和验证组133... 目的建立并验证基于超声影像组学的诺模图预测T1期乳腺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21年6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经病理证实的T1期乳腺癌443例,按7∶3随机分为训练组310例和验证组133例。使用ITK-SNAP勾画肿瘤边缘感兴趣区,利用Pyradiomics软件提取特征,筛选特征后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及标签得分Rad-score。分别建立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诊断模型,并构建联合模型的预测诺模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各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分Logistic回归析显示,腋窝超声检查阳性、高回声晕及病灶内部血供丰富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临床诊断模型。通过特征筛选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基于临床、影像组学特征构建联合诊断模型,训练组联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22,大于临床模型及影像组学模型的0.765、0.723(P=0.0021、0.0018);验证组中联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影像组学模型(0.846比0.686,P=0.0018),与临床模型(0.7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3)。结论基于超声影像组学构建的联合诊断模型,能够有效预测T1期乳腺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很高的临床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淋巴转移 影像组学 列线图表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的列线图预测鼻咽癌诱导化疗效果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卓 张少茹 +5 位作者 周云舒 张若弟 刘世莉 丁伟 张自新 陈志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9-466,共8页
目的 探讨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结合临床因素及MRI强化程度的列线图预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诱导化疗疗效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22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184例Ⅲ、Ⅳ期局部晚期鼻咽癌,按照3∶2随机分为训练组(... 目的 探讨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结合临床因素及MRI强化程度的列线图预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诱导化疗疗效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22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184例Ⅲ、Ⅳ期局部晚期鼻咽癌,按照3∶2随机分为训练组(n=110)和验证组(n=74)。用3D-Slicer勾画感兴趣区并用Pyradiomics包提取特征。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选择诱导化疗疗效的临床预测因子。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筛选特征,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别构建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和Delong检验评估和比较3种模型的预测效能。应用决策曲线分析观察列线图的临床净获益。结果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2个临床预测因子,包括T分期(OR=0.335,P=0.001)、癌灶MRI强化程度(OR=5.177,P=0.003)。通过LASSO-Logistic回归分别从CE_T1WI_FS、T1WI、T2WI_FS中筛选出2、7、6个与化疗敏感度相关的组学特征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与临床、影像组学模型比较,联合模型预测效能最佳(训练组AUC:0.922比0.748、0.851,Z=3.682、2.680,P<0.01;验证组AUC:0.918比0.782、0.843,Z=3.073、2.409,P<0.05)。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阈值在0.20~0.85时,联合模型的临床净获益水平高于单一临床或影像组学模型。结论 基于治疗前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评分、T分期和癌灶MRI强化程度是诱导化疗疗效的独立预测因子,三者联合可以提高预测效能,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诱导化疗 列线图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影像组学检出三阴性乳腺癌的价值
15
作者 组木热提·吐尔洪 刘锦辉 +2 位作者 邱琳 马悦心 冷晓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7-543,共7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影像组学检出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682例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术前常规超声图像及临床病理资料,其中TNBC 325例,非TNBC 357例。从患者...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影像组学检出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682例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术前常规超声图像及临床病理资料,其中TNBC 325例,非TNBC 357例。从患者术前超声图像中提取特征并筛选、降维、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与超声特征、临床病理特征构建联合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3种单一模型和联合模型的性能。结果常规超声、临床病理、超声影像组学及联合模型在训练组及验证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0、0.718、0.982、0.985、0.726、0.683、0.981、0.982。联合模型检出TNBC的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单一模型(Z=7.311、7.024、3.883,P均<0.01)。结论基于超声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对检出TNBC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可以避免不必要活检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影像组学 分子分型 列线图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一产程超声指标列线图模型预测初产妇阴道分娩的价值
16
作者 刘森 陈震宇 +3 位作者 仲莞 陈晓明 王冰冰 张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8期872-879,共8页
目的基于产时超声探索第一产程初产妇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模型,为分娩决策提供指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7—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院区试产的473例产妇为训练集,收集入院临床资料和分娩前1周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头围、... 目的基于产时超声探索第一产程初产妇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模型,为分娩决策提供指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7—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院区试产的473例产妇为训练集,收集入院临床资料和分娩前1周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头围、腹围,于第一产程使用超声评估胎方位、进展角(AOP)、胎头-会阴距离(HPD)。其中潜伏期255例,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186例和中转剖宫产组69例;活跃期218例,其中阴道分娩组168例,中转剖宫产组50例,分析胎方位、AOP、HPD与阴道分娩的关系,分别构建潜伏期(模型1)和活跃期(模型2)阴道分娩预测模型。以2022年1—9月试产的547例产妇作为验证集,计算曲线下面积,绘制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拟合度及临床适用性。结果潜伏期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产妇身高(OR=3.970,P=0.002)、孕前体重指数(OR=0.893,P=0.036)、临产方式(OR=2.415,P=0.045)、新生儿出生体重(OR=3.728,P=0.002)、AOP(OR=11.649,P<0.001)和HPD(OR=4.240,P=0.004)均为分娩的显著影响因素;训练集和验证集该模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7、0.869;拟合优度检验均显示模型拟合度好(χ^(2)=3.437,P=0.904;χ^(2)=10.877,P=0.209);临床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临床适用性好。活跃期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产妇身高(OR=6.532,P<0.001)、新生儿出生体重(OR=11.890,P<0.001)、胎方位(OR=4.600,P=0.003)、AOP(OR=7.229,P<0.001)和HPD(OR=4.722,P=0.005)是分娩的显著影响因素;训练集和验证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3、0.906;拟合优度检验均显示模型拟合度好(χ^(2)=4.340,P=0.740;χ^(2)=9.836,P=0.277);临床决策曲线显示模型临床适用性较好。结论第一产程超声评估胎方位、AOP和HPD与分娩方式有关,其联合临床相关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分娩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产程 第一 分娩 潜伏期 活跃期 列线图表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外侵犯
17
作者 成一鸣 林宇 +3 位作者 李旭 苟涛华 张艳 罗渝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8期827-833,847,共8页
目的构建基于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CEUS)特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外侵犯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其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的71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和超声数据,根据... 目的构建基于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CEUS)特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外侵犯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其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的71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和超声数据,根据是否发生被膜外侵犯分为两组,通过多因素分析确定与被膜外侵犯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建立临床、临床+常规超声和临床+常规超声+CEUS模型,构建最佳模型的列线图并验证。结果基于临床+常规超声+CEUS的模型表现最佳(曲线下面积为0.88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偏大(OR=1.029,95%CI 1.011~1.047)、体重指数偏高(OR=1.108,95%CI1.049~1.171)、被膜接触<25%(OR=4.716,95%CI 2.079~10.701)、被膜接触25%~50%(OR=21.320,95%CI 8.240~55.160)、被膜接触>50%(OR=24.045,95%CI 6.792~85.126)、结节接触外侧被膜(OR=4.265,95%CI 1.366~13.318)、结节接触内侧被膜(OR=6.416,95%CI 2.067~19.920)及造影被膜中断(OR=6.044,95%CI 3.588~10.180)是发生被膜外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临床决策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净收益率较高,十折交叉验证显示模型稳定性较好。结论基于常规超声及CEUS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外侵犯的效能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乳头状 超声检查 结节外侵犯 列线图表 造影剂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MRI放射组学诺模图鉴别结节型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可行性
18
作者 柴顺 杨雅雯 +1 位作者 马传贤 马占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50-955,共6页
目的探究基于MRI多序列放射组学诺模图鉴别小肾脏肿块(直径≤4 cm)中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75例患者共78个肾脏肿块,其中56个肾... 目的探究基于MRI多序列放射组学诺模图鉴别小肾脏肿块(直径≤4 cm)中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75例患者共78个肾脏肿块,其中56个肾透明细胞癌、22个乏脂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按7∶3分为训练集55个和验证集23个。从T2WI和扩散加权成像序列提取放射组学特征,采用t检验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进行特征选择,构建放射组学模型,并计算放射组学评分。评估临床特点和MRI主观特征建立临床模型,并结合放射组学评分和临床特征构建放射组学诺模图,评估诺模图的校准、辨别和临床实用性。结果每例患者提取2632个放射组学特征,4个特征用于构建放射组学模型。放射组学模型在训练集[曲线下面积(AUC)=0.979,95%CI 0.937~1.000)]和验证集(AUC=0.833,95%CI 0.626~1.000)中具有良好的辨别能力。放射组学诺模图在训练集(AUC=0.988,95%CI 0.963~1.000)和验证集(AUC=0.867,95%CI 0.698~1.000)中具有良好的校准和辨别能力,较测试集中的临床模型(AUC=0.725,95%CI 0.478~0.972)和放射组学模型(AUC=0.833,95%CI 0.626~1.000)的辨别能力更好。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诺模图的临床实用性优于临床因素模型和放射组学特征。结论基于MRI的放射组学诺模图结合放射组学评分和临床因素,可在术前无创鉴别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肌脂瘤 肾细胞 磁共振成像 放射组学 列线图表 诊断 鉴别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T1WI图像影像组学和病理参数模型预测胶质瘤术后复发的研究
19
作者 金一萱 吕瑞瑞 +5 位作者 杨治花 孙萌 牛芳 吕鸿洁 马蓉 王晓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108,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术前对比增强T1WI(contrast enhancement T1WI,CE-T1WI)影像组学联合病理参数的列线图预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脑胶质瘤患...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术前对比增强T1WI(contrast enhancement T1WI,CE-T1WI)影像组学联合病理参数的列线图预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脑胶质瘤患者115例,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n=81)和验证集(n=34)。于术前CE-T1WI图像上进行容积感兴趣区(volume of interest,VOI)的勾画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U检验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的筛选,将最终筛选出的特征纳入影像组学标签并建立影像组学模型。根据筛选所得组学特征的相应系数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iomics score,Radscore)。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与复发存在相关性的病理预测因子并建立病理参数模型。二者结合为联合模型,绘制列线图将联合模型可视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各模型的预测性能,使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间AUC值差异,采用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分析观察各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基于术前CE-T1WI图像勾画的VOI中共提取出200个影像组学特征,筛选出与复发相关的组学特征6个。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ic dehydrogenase-1,IDH-1)基因型(OR=2.070,P=0.041)、Ki-67表达水平(OR=1.065,P<0.001)为与胶质瘤复发相关的病理参数。相较于单独的病理参数模型和影像组学模型,联合模型在预测效能上表现最佳(训练组AUC:0.875 vs.0.835、0.769,Z=-1.585、-2.458,P=0.013、0.014)。DCA分析示风险阈值概率大于0.32时,应用联合模型的临床获益水平高于另外两种模型。结论基于术前CE-T1WI图像影像组学和病理参数构建的联合模型在预测脑胶质瘤复发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脑胶质瘤患者治疗决策及预后提供重要预测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复发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列线图表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腺癌术后患者Nomogram预后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龙腾飞 王凡 +3 位作者 余昌俊 孔令玲 徐继飞 刘鹤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92-1796,共5页
目的分析对胃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有影响的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预后模型。方法利用SEER数据库,收集4787例胃腺癌患者手术等临床资料以及相关随访数据。采用ROC曲线确定阳性淋巴结比值(LNR)的最佳分界点;使用Kaplan-Meier进行单因素生存分... 目的分析对胃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有影响的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预后模型。方法利用SEER数据库,收集4787例胃腺癌患者手术等临床资料以及相关随访数据。采用ROC曲线确定阳性淋巴结比值(LNR)的最佳分界点;使用Kaplan-Meier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的差异;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预后模型,该模型性能检测使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正曲线以及决策曲线分析法(DCA)进行验证。结果经ROC曲线得出LNR的最佳分界值为0.075;年龄、LNR、AJCC第7版T分期、N分期、M分期均是影响胃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使用这些因素构建的Nomogram预后模型其一致性指数为0.708(95%CI:0.696~0.720)并且校正曲线一致性较好,表明模型对胃腺癌患者术后1年、3年生存预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DCA显示Nomogram预后模型临床获益与AJCC第7版TNM分期系统比较更高。结论年龄、LNR、AJCC第7版T分期、N分期、M分期是影响胃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依此建立的Nomogram较AJCC第七版TNM分期系统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及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列线图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