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心电图参数、犬尿氨酸代谢物建立精神分裂症共患心血管疾病的列线图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郭蕊 刘涛 苏玺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05-1211,共7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共患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6月至2024年10月医院5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包含100例共患心血管疾病,486例未共患心血管疾病,分别设为共患组(n=100)和非共患组(n=486),采用...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共患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6月至2024年10月医院5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包含100例共患心血管疾病,486例未共患心血管疾病,分别设为共患组(n=100)和非共患组(n=486),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降低组间偏倚。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心电图参数[经心率校正的QT(QTc)、经心率校正的Tp-Te间期(TP-Tec)]、犬尿氨酸(KYN)代谢物[色氨酸(TRP)、KYN、犬尿喹啉酸(KYNA)],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精神分裂症共患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验证。结果(1)BMI、吸烟、饮酒、睡眠障碍、QTc、TP-Tec、TRP、KYN、KYNA均是精神分裂症共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P<0.05);(2)列线图模型诊断AUC为0.876,诊断结果与观察结果之间具有较好一致性;阈概率为5%~100%时,患者净获益率较高。结论基于QTc、TP-Tec、TRP、KYN、KYNA等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共患心血管疾病诊断价值,指导临床诊治,降低心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心血管疾病 心电 犬尿氨酸代谢物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预测前列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2
作者 刘俊志 邱磊 +6 位作者 徐坤 刘建炜 胡德华 朱华 沈城 陆明 陈建刚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349-2354,共6页
目的旨在建立并验证一个基于全身炎症标志物的列线图模型,用于预测前列腺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PLNM)。方法回顾性收集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和术前全身炎症标志物水平,包括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 目的旨在建立并验证一个基于全身炎症标志物的列线图模型,用于预测前列腺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PLNM)。方法回顾性收集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和术前全身炎症标志物水平,包括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以及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等。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PLNM显著相关的指标,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预测前列腺癌PLNM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校准曲线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验证与评价。结果研究共纳入334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107例存在PLNM。单因素分析显示,PLNM组与非盆腔淋巴结转移(NPLNM)组间的fPSA、Gleason评分、NLR、PLR、MLR和SII存在组间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fPSA、Gleason评分及SII是PLNM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基于上述变量构建SII联合多变量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值为0.79(95%CI:0.73~0.84),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察值高度一致。结论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SII的列线图模型,用于术前预测前列腺癌患者的PLNM风险。该模型操作简便、预测准确,有望作为现有影像学评估的有效补充,为前列腺癌的个体化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盆腔淋巴结转移 全身炎症标志物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列线图模型预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风险
3
作者 张亚丽 刘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6-1113,共8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发生早发型败血症(EO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EOS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200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训练集,选取2024年1—12月该院收治的86例极低出生体...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发生早发型败血症(EO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EOS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200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训练集,选取2024年1—12月该院收治的86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验证集,训练集根据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EOS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EOS组和无EOS组。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合并EOS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建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合并EOS的列线图模型。结果母亲妊娠年龄>35岁、产前发热、胎膜早破、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机械通气、羊水污染、胎龄≤32周及新生儿发热是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发生E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训练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97(95%CI:0.755~0.859),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95%CI:0.661~0.877);校正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EOS的动态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及临床实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 早产儿 早发型败血症 危险因素 发病率 动态列线图模型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RI评分构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列线图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莫乔莹 朱芳一 +1 位作者 祝存奎 马生龙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1-698,共8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及可能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营养不良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7月收治的CHF患者459例,根据入院后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评分)分为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收集患...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及可能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营养不良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7月收治的CHF患者459例,根据入院后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评分)分为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先开展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以明确其营养不良风险的相关危险因素,随后运用逐步回归法确定入组标准,构建CHF患者营养不良列线图模型。此模型的诊断效能与校准度借助ROC曲线及校准曲线予以评判,而其临床收益性则依靠临床决策曲线来评定。结果焦虑(OR=1.1902,95%CI:1.0217~1.3865)、尿素氮(OR=1.4842,95%CI:1.1187~1.9691)、低体质量(OR=0.8463,95%CI:0.7852~0.9121)、白蛋白低下(OR=0.0467,95%CI:0.0172~0.1268)为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通过逐步回归筛选出最优模型入组因素包括:体质量、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尿素氮、尿酸、白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D-二聚体,将上述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96(95%CI:0.971~0.978),灵敏度为97.8%,特异度为97.1%,校准曲线内部验证的C-index为0.824,校准图及验证结果证明一致性和适用性良好。结论本研究基于体质量、GAD-7、尿素氮、尿酸、白蛋白、总胆固醇、HDL-L、LDL-L、D-二聚体9项因素创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和预测效果、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有助于临床医师对CHF患者营养不良的诊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营养不良 危险因素 焦虑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harlson共病指数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价值及验证
5
作者 谢楠 刘伟伟 +3 位作者 杨鹏翥 姚翔 郭宇轩 苑聪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3-804,共12页
目的:Charlson共病指数可反映全身共病负担,其在心血管领域已有应用,但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患者院内死亡预测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评估Charlson共病... 目的:Charlson共病指数可反映全身共病负担,其在心血管领域已有应用,但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患者院内死亡预测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评估Charlson共病指数预测AMI合并VA患者院内死亡的价值并构建预测模型,以期早期识别并制订个体化管理策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本研究基于重症医学领域的开源数据库MIMIC-IV(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 IV),纳入符合AMI合并VA诊断标准的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院内死亡情况进行分组。分析Charlson共病指数及其他临床指标预测AMI合并VA患者院内死亡的效能。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筛选预测因子,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本研究共纳入AMI合并VA患者1492例,其中发生院内死亡者340例,未发生院内死亡者1152例。发生院内死亡者与未发生院内死亡者在性别分布、生命体征、共病负担、器官功能及实验室指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harlson共病指数预测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12(95%CI 0.681~0.742),高于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血红蛋白、体温、血小板等指标的预测效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与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预测效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筛选出7个关键预测因子,即Charlson共病指数(依据四分位数值分组;T1:Charlson共病指数<6分;T2:Charlson共病指数≥6~<7分;T3:Charlson共病指数≥7~<9分;T4:Charlson共病指数≥9分)、心室颤动、年龄、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及SOFA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Charlson共病指数T1组患者相比,T2组(OR=1.996,95%CI 1.135~3.486,P=0.016)、T3组(OR=3.386,95%CI 2.192~5.302,P<0.001)和T4组(OR=5.679,95%CI 3.711~8.842,P<0.001)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显著增高;年龄(OR=1.056,P<0.001)、呼吸频率(OR=1.069,P<0.001)、SOFA评分(OR=1.223,P<0.001)和心室颤动(OR=2.174,P<0.001)均是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收缩压(OR=0.984,P<0.001)和体温(OR=0.648,P<0.001)则是院内死亡的保护因素。基于上述预测因子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的AUC为0.849(95%CI 0.826~0.871),具有较高的区分能力;校准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曲线与理想曲线较为接近,平均绝对误差为0.014,具有良好的校准度。结论:Charlson共病指数是AMI合并VA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与SOFA评分的预测效能相近。基于Charlson共病指数和其他临床变量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有效评估AMI合并VA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Charlson共病指数 院内死亡风险 序贯器官衰竭评估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荨麻疹患儿经西替利嗪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后预后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6
作者 谭茜 王燕 黄冬男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3-947,953,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儿童经西替利嗪及地氯雷他定联合用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进行西替利嗪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的182例慢性荨麻疹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儿童经西替利嗪及地氯雷他定联合用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进行西替利嗪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的182例慢性荨麻疹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复发组(n=51)与未复发组(n=131)。对比两组患儿的病历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影响慢性荨麻疹儿童经西替利嗪及地氯雷他定联合用药后复发的相关指标;MedCalc软件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计量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探讨其对慢性荨麻疹儿童经西替利嗪及地氯雷他定联合用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慢性荨麻疹儿童经西替利嗪及地氯雷他定联合用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语言软件4.0“rms”包构建慢性荨麻疹儿童经西替利嗪及地氯雷他定联合用药后复发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校正曲线及决策曲线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及临床预测效能评估。结果:两组患儿在病程、既往过敏性疾病史、发作频率、风团数量、风团持续时间、风团平均直径、IgE、IFN-γ、IL-10、IL-18、CRP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发作频率、风团数量、风团持续时间、风团平均直径、IgE、IFN-γ、IL-10、IL-18、CRP的AUC分别为0.854、0.697、0.739、0.876、0.847、0.767、0.902、0.804、0.829、0.85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8个月、4次/周、6个、3 h、2.1 cm、149.7 U/ml、27.2 ng/L、3.6 ng/L、40.5 ng/L、2.6 mg/L。病程、IgE、IFN-γ、IL-10、IL-18、CRP是影响慢性荨麻疹儿童经西替利嗪及地氯雷他定联合用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校正曲线与原始曲线及理想曲线接近,C-index为0.625(95%CI:0.613~0.702),模型拟合度高;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阈值>0.16,可提供临床净收益,且临床净收益均高于病程、IgE、IFN-γ、IL-10、IL-18、CRP。结论:本研究基于慢性荨麻疹儿童经西替利嗪及地氯雷他定联合用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即病程、IgE、IFN-γ、IL-10、IL-18、CRP构建了列线图预测模型,为慢性荨麻疹儿童的复发预测提供参考,以期尽早筛查高危复发儿童,并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慢性荨麻疹儿童复发情况,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西替利嗪 地氯雷他定 预后 线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
7
作者 代杰 张素响 +1 位作者 赵沙沙 张晓凤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6-1142,共7页
目的分析影响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系统抽样)沧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脑小血管病患者作为建模组,根据是否发生认知障碍分为无认知障碍组和认知障碍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小... 目的分析影响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系统抽样)沧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脑小血管病患者作为建模组,根据是否发生认知障碍分为无认知障碍组和认知障碍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因素,于R3.6.3中构建预测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的列线图模型。另以建模组∶验证组=7∶3的方案收集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脑小血管病患者为验证组,对构建的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绘制ROC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在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风险评估中的区分度。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7例患者,建模组173例,验证组74例;建模组中61例(35.26%)存在认知障碍,验证组中24例(32.43%)存在认知障碍。多因素分析显示,CRP水平较高(OR 1.527,95%CI 1.271~1.834,P<0.001)、高血压(OR 2.106,95%CI 1.044~4.248,P=0.037)、颈动脉粥样硬化(OR 3.917,95%CI 1.416~10.833,P=0.009)、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 3.220,95%CI 1.261~8.226,P=0.015)、脑白质损伤病变程度(OR 2.862,95%CI 1.496~5.475,P=0.001)是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ROC的AUC为0.834(95%CI 0.791~0.902,P<0.001),提示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区分度较好;校准曲线斜率≈1(χ^(2)=4.388、P=0.820),提示列线图模型拟合效度较好。外部验证结果显示,ROC的AUC为0.845(95%CI 0.802~0.911,P<0.001),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拟合效度较好(χ^(2)=6.042,P=0.302)。结论CRP、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白质损伤病变程度均可能导致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认知障碍,基于以上指标构建的预测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认知障碍 影响因素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列线图模型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4
8
作者 李鸿君 洪磊 +2 位作者 刘丹 万立松 丁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0-784,共5页
目的 建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介入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日本血管外科学会建立的肢端缺血患者数据库(JCLIMB)中接受腔内治疗的LEASO患者434例为建模组,... 目的 建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介入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日本血管外科学会建立的肢端缺血患者数据库(JCLIMB)中接受腔内治疗的LEASO患者434例为建模组,以本院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接受介入治疗的LEASO患者60例为验证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获取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体质量指数(BMI)、Fontaine分期、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等临床资料。使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并以校准曲线、决策曲线(DCA)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结果 建模组发生DVT与未发生DVT患者BMI、Fontaine分期、D-二聚体、PLR和N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发现,BMI、Fontaine分期、D-二聚体、PLR和NLR是LEASO患者并发DV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列线图模型,经校准曲线分析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表明该列线图模型有较好的准确度。以净收益为纵坐标,以阈值为横坐标,None线代表所有LEASO患者均不会发生DVT,Nomogram model表示DVT实际发生曲线,阈值范围0.09~1.00,表明以该模型进行决策有较好的临床收益,具备临床实用性。ROC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建模组、验证组LEASO患者发生DVT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2和0.834,灵敏度分别为96.50和和99.20,特异度分别为76.60和66.70。结论 以BMI、Fontaine分期、D-二聚体、PLR和NLR建立的LEASO患者并发DVT预测模型对于DVT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列线图模型 决策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图参数构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肾损害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梦楚 赵倩倩 +3 位作者 解天骁 郭睿 王忆勤 燕海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12-2218,共7页
目的构建基于脉图参数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肾损害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1年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8例,根据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损害评估标... 目的构建基于脉图参数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肾损害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1年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8例,根据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损害评估标准分为高血压无肾损害组和高血压伴肾损害组。采集患者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应用SMART-I型中医脉象数字化分析仪检测脉图参数,比较2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参数;应用R Studio构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肾损害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估。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伴肾损害组的年龄、血清尿酸、血清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显著高于无肾损害组(P<0.05),目前舒张压显著低于无肾损害组(P<0.01)。原发性高血压伴肾损害组脉图参数H4、H3/H1、H4/H1、H5/H1、T1/T4、W1/T显著低于无肾损伤组(P<0.01),As/Ad显著高于无肾损伤组(P<0.01)。年龄、目前舒张压、H4/H1、T1/T4、W1/T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肾损害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检验,ROC曲线下面积为0.703(95%CI:0.625-0.781),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较好,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表明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结论基于脉图参数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肾损害的发生风险,可为临床预测高血压伴发肾损害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损害 参数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C2和MDSC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3和iNOS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和评价
10
作者 王碧辉 朱玥洁 +3 位作者 张玉莲 吴雨峰 丁剑冰 陈志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78-887,共10页
目的:研究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3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宫颈癌(CC)中的表达,并基于其构建CC发病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集2022年5月至2024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 目的:研究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3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宫颈癌(CC)中的表达,并基于其构建CC发病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集2022年5月至2024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40例CC组织及100例外周血作为CC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子宫肌瘤经CC筛查为阴性的宫颈组织和100例正常健康个体外周血作为对照组。用多重免疫荧光技术(mIF)及免疫组化染色(IHC)法检测两组组织中ILC2和MDSC细胞浸润及其相关细胞因IL-13和iNOS的表达;使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技术分别检测两组外周血中ILC2和MDSC及IL-13和iNOS的表达差异;通过Pe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其相关性;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来确定ILC2和MDSC及IL-13和iNOS是否为C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再利用R软件建立免疫预测模型,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值)、Hosmer-Lemeshow检验、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来分别评估模型。结果:CC组中ILC2及MDSC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3和iNOS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其均呈正相关(均P<0.05);经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C2、MDSC及IL-13、iNOS均是C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这些危险因素的CC发病列线图,经过验证提示,该列线图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结论:ILC2和MDSC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IL-13和iNOS在CC组织及外周血中均呈高表达,基于这些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和一定的实用性,为C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 髓源性抑制细胞 白细胞介素13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列线图模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病人PICC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炜 郝其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7-831,共5页
目的:通过筛选高龄病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的区分度与一致性。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6例PICC置管高龄病人... 目的:通过筛选高龄病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的区分度与一致性。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6例PICC置管高龄病人临床资料,统计导管相关性上肢DVT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上肢DVT分为DVT组与非DVT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上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纳入R软件构建预测上肢DVT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与拟合优度检验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与一致性。结果:PICC置管高龄病人上肢DVT发生率为20.35%(46/22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恶性肿瘤、置管前D-二聚体水平、置管期间手术史是影响高龄PICC置管病人上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7,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9.637,P=0.291。结论:基于高龄病人PICC导管相关性上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区分度与一致性良好,对预防高龄PICC置管病人发生上肢DVT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上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振 黄晓斌 +4 位作者 彭明洋 王同兴 谢光辉 任军 殷信道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19,共5页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影像组学及临床危险因素构建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列线图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174例,将患者病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22)和...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影像组学及临床危险因素构建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列线图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174例,将患者病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22)和测试集(n=52),根据治疗后24 h的磁共振图像将患者分成出血转化组和无出血转化组。采用A.K.软件提取弥散加权成像及灌注加权成像病变区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标签。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筛选最佳预测因子并构建列线图模型。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每例患者各提取1584个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后筛选出15个与卒中出血转化高度相关的特征。ROC曲线显示联合影像组学标签、房颤史、年龄及入院NIHSS评分构建的诺莫图模型预测训练集出血转化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7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0、0.989),预测测试集出血转化AUC为0.88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6、0.908),均优于单一影像组学模型(AUC=0.763)或临床特征模型(AUC=0.707)。结论多模态磁共振联合临床特征的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可以预测急性脑卒中动脉取栓术后出血转化,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机器学习 影像组学 列线图模型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出血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创伤患者低体温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被引量:9
13
作者 颜雷雷 廖德珺 +2 位作者 金倩倩 汪玲玲 郑婷婷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7期1015-1020,共6页
目的:探究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结果与急性创伤患者发生低体温的相关性,并根据RTS结果构建预测急性创伤患者低体温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来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创伤中心治疗... 目的:探究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结果与急性创伤患者发生低体温的相关性,并根据RTS结果构建预测急性创伤患者低体温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来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创伤中心治疗的239例急诊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及低体温的发生情况并采用RTS评估创伤的程度。根据患者体温值将研究对象分为低体温组(<36℃)与非低体温组(≥3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RT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创伤患者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严重创伤程度、收缩压低、血氧饱和度低(SpO_(2)<91%)、休克指数高(SI>0.86)及低RTS是急性创伤患者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各独立危险因素指标评估急性创伤患者低体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90(P<0.05,95%CI:0.981~0.999)。根据列线图模型预测能力的校准曲线可知,C-index为0.890,其与理想曲线的吻合度良好。结论:简明损伤定级标准-创作严重程度评分>10.5分、收缩压<117 mmHg(1 mmHg=0.133 kPa)、SpO_(2)<91%、SI>0.86及RTS<4.22分是预测急性创伤患者低体温独立危险因素,独立危险因素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急性创伤低体温的高危患者的早期筛选以及护理流程的完善及管理具有深远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创伤评分 急性创伤 低体温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预测胃肠穿孔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14
作者 林雪蓉 郭思思 +1 位作者 周丹 关跃丽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9-674,共6页
目的探讨胃肠穿孔患者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个体化预测胃肠穿孔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12月德阳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170例行胃肠穿孔手术治疗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筛选术... 目的探讨胃肠穿孔患者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个体化预测胃肠穿孔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12月德阳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170例行胃肠穿孔手术治疗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筛选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生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个体化预测胃肠穿孔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列线图模型。结果手术时长≥2 h(OR=3.317,95%CI:1.272~8.649)、手术切口未冲洗(OR=6.129,95%CI:1.197~19.595)、体重指数≥24 kg/m^(2)(OR=2.659,95%CI:0.939~7.529)、术前未使用抗生素(OR=5.430,95%CI:1.702~17.328)以及术中切口延长(OR=2.977,95%CI:1.098~8.074)是胃肠穿孔患者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5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胃肠穿孔患者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精确度,预测值几乎与实际值相同,一致性指数(C-index)达到0.834(95%CI:0.816~0.852),表明该模型精确度较好。结论手术时长≥2 h、手术切口未冲洗、体重指数≥24 kg/m^(2)、术前未使用抗生素以及术中切口延长是胃肠穿孔患者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区分度和精确度较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穿孔 伤口感染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清IL-6、TLR-2水平构建预测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列线图模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云鹏 李艳 +1 位作者 韩朋 苏晓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42-1049,共8页
目的 研究隆乳术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Toll样受体2(TLR-2)水平及临床资料,探讨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的风险并构建预测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于某院行隆乳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 研究隆乳术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Toll样受体2(TLR-2)水平及临床资料,探讨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的风险并构建预测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于某院行隆乳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对患者一般资料、临床参数及血清IL-6、TLR-2水平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影响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独立危险因素。依据筛选出的因素构建预测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此模型。结果 共纳入446例行隆乳术患者,平均年龄(28.50±3.39)岁。其中感染组42例(9.42%),未感染组404例(90.58%)。感染组患者IL-6和TLR-2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筛选出合并糖尿病、乳腺炎病史、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IL-6和TLR-2水平是术后假体周围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出的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内部验证前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58(95%CI:0.804~0.911)和0.842(95%CI:0.799~0.890),切点值为0.56,内部验证前后灵敏度分别为88.1%、88.2%,特异度分别为92.3%、91.7%,准确度良好。结论 合并糖尿病、乳腺炎病史,CRP、WBC、IL-6和TLR-2水平对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基于这些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风险,可帮助临床医生为患者提供定制化的临床治疗方案,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TOLL样受体2 假体隆乳术 假体周围感染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PCI与临床指标构建预测晚期上皮性卵巢癌减瘤术结局的列线图模型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玲 刘历 +2 位作者 王海燕 方元 李咏梅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3-289,共7页
目的:基于术前CT腹膜癌指数(CT⁃PCI)、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等指标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探讨其在晚期上皮性卵巢癌初次减瘤术结局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初次减瘤术结果将患者分为满意减瘤术组和不满意减... 目的:基于术前CT腹膜癌指数(CT⁃PCI)、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等指标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探讨其在晚期上皮性卵巢癌初次减瘤术结局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初次减瘤术结果将患者分为满意减瘤术组和不满意减瘤术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术前CT⁃PCI、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HE4及LMR等指标单独对减瘤术结局的预测价值,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并构建预测晚期上皮性卵巢癌不满意减瘤术的列线图模型。结果:⑴不满意减瘤术组的术前CT⁃PCI、血清CA125、HE4、年龄≥60岁比率及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3~4级比率显著高于满意减瘤术组,LMR显著低于满意减瘤组(P<0.05)。⑵CT⁃PCI、血清CA125、HE4与LMR预测减瘤术结局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7.5分、530 U/mL、311 pmol/L及3.0,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5、0.685、0.711及0.689,灵敏度分别为74.6%、79.7%、74.6%及74.6%,特异度分别为70.6%、55.9%、64.7%及61.8%。⑶在多因素分析中,年龄≥60岁、CT⁃PCI、HE4及LMR是不满意减瘤术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四者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的最佳临界值为167分,预测不满意减瘤术的AUC为0.878,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8.0%、85.3%。结论:术前CT⁃PCI、血清HE4、LMR及高龄是晚期上皮性卵巢癌减瘤术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四者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不满意减瘤术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进展期 肿瘤细胞减灭术 计算机体层成像 腹膜癌指数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检查预测胎盘植入性疾病不良妊娠结局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泽丽 陈练 +1 位作者 石慧峰 赵扬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7-281,共5页
目的:构建超声评分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征象预测胎盘植入性疾病(PAS)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入院,术前行PAS超声评分并行MRI检查,以剖宫产终止妊娠且临床资料... 目的:构建超声评分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征象预测胎盘植入性疾病(PAS)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入院,术前行PAS超声评分并行MRI检查,以剖宫产终止妊娠且临床资料完整的387例孕产妇建立队列,记录术后不良妊娠结局[术中出血量≥1500 ml和(或)子宫切除]发生的情况。分别纳入不同的MRI征象[胎盘内增生血管征象(血窦)、T2相胎盘内黑带、子宫颈受侵、子宫外突、膀胱交界面增生血管],与超声评分相结合,通过留一法内部验证,选取赤池信息准则(AIC)值最低的模型,以列线图呈现。比较所构建模型与仅超声评分预测模型的优劣。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超声评分及5个MRI征象与PAS不良妊娠结局有关(P<0.001);以超声评分联合胎盘内增生血管征象(血窦)、T2相胎盘内黑带及子宫外突4个指标构建模型最佳(AUC 0.88),校准曲线贴合良好,决策曲线显示预测模型具有临床实用性。将构建所得模型与仅超声评分构建模型(AUC 0.86)比较,两模型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净重新分类指数(NRI)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均>0,所构建模型存在正改善作用。结论:超声评分联合MRI征象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提供PAS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预风险参考,模型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植入性疾病 超声 磁共振成像 不良妊娠结局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长期全因死亡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8
作者 秦臻 原瑞霞 +9 位作者 高佳敏 张增磊 路永政 徐彦彦 郭嘉城 白婧 张力 刘刚琼 张金盈 唐俊楠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1-665,共5页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长期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个体化预后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HCM患者346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指标以及随访资料,采用Cox...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长期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个体化预后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HCM患者346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指标以及随访资料,采用Cox回归筛选HCM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基于筛选出的影响因素构建HCM患者全因死亡预测的列线图模型,使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一致性指数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使用ROC曲线评价预测效果。结果:Cox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血红蛋白、N末端B型脑钠肽原、非持续性室速是HCM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95%CI)为0.757(0.684~0.855),校准曲线显示模型表现出较好的预测符合度。ROC曲线结果显示模型预测5 a、7 a全因死亡的AUC(95%CI)分别为0.772(0.695~0.863)、0.818(0.707~0.933)。结论:所构建的HCM患者长期全因死亡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和良好的拟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列线图模型 全因死亡 预后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社区居民高血压病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继 张垚 +2 位作者 张秀玲 张秋月 赵英强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90-495,共6页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社区居民高血压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高血压病患病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依托天津市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系统(HIS),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天津市北辰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常驻居民健康体检的临床资料,共计6524例。...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社区居民高血压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高血压病患病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依托天津市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系统(HIS),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天津市北辰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常驻居民健康体检的临床资料,共计6524例。其中男性2971例(45.54%),平均年龄(70.52±7.51)岁;女性3553例(54.46%)平均年龄(70.10±7.05)岁。符合高血压病诊断的患者3859例(59.15%),其中男性1724例(44.67%),平均年龄(71.27±7.58)岁;女性2135例(55.33%),平均年龄(70.88±7.14)岁。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筛选高血压病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血肌酐、血尿素氮、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BMI、腰围、年龄、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食嗜盐、自减体重19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是天津地区社区高血压病的有关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总胆红素、血肌酐、BMI、腰围、年龄、糖尿病史、饮食嗜盐是天津地区社区高血压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利用以上9个风险预测指标构建了列线图模型,其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18,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68.9%、63.3%、77.95%,内部验证显示校准曲线(蓝线)与预测曲线(红线)、理想曲线(黑线)基本接近,Brier评分=0.219,平均绝对误差=0.004,提示模型预测高血压病发生与内部抽样的相关性较好,表明列线图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预测天津地区社区居民高血压病患病风险的列线图模型与临床诊断吻合良好,可定量评估社区居民高血压病的患病风险,对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体质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术前增强CT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胰腺导管腺癌肝转移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昇霖 李政晓 +5 位作者 陈俐君 刘显旺 薛彩强 邓娟 孙秋 周俊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8-154,共7页
目的探究术前增强CT多参数结合临床特征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胰腺导管腺癌(PDAC)肝转移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或具有典型肝转移影像学特征的152例PDAC患者的术前临床资... 目的探究术前增强CT多参数结合临床特征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胰腺导管腺癌(PDAC)肝转移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或具有典型肝转移影像学特征的152例PDAC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和增强CT图像,其中训练集98例、验证集54例。根据PDAC是否发生肝转移分为肝转移组45例和非肝转移组107例。获取确诊时患者的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比较术前增强CT肿瘤(T)与周围血管的最大夹角[T/动脉(A)夹角、T/门静脉(V)夹角、T/肠系膜上静脉夹角]、最小距离(TA距离、TV距离)、瘤周脂肪间隙模糊以及淋巴结肿大等特征。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临床-影像结合模型的列线图预测PDAC肝转移。结果训练集和验证集中肝转移组与非肝转移组在肿瘤最大横径(t=−1.404、−1.943)、癌胚抗原(Z=−3.004、−2.794)、CA125(Z=−5.260、−2.298)、T/门静脉夹角(χ^(2)=13.688、5.409)、T/肠系膜上静脉夹角(χ^(2)=13.177、24.635)、肿瘤部位(χ^(2)=11.483、2.639)、瘤周脂肪间隙(χ^(2)=48.751、26.403)、淋巴结肿大(χ^(2)=9.834、4.941)、TA距离(Z=−3.009、−4.283)及TV距离(Z=−3.326、−4.9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125(OR=1.02,95%CI 1.01~1.03,P<0.05)、瘤周脂肪间隙不清晰(OR=42.98,95%CI 7.91~416.69,P<0.05)、TV距离(OR=0.55,95%CI 0.33~0.79,P<0.05)是PDAC肝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训练集和验证集中临床变量模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2、0.679)、放射特征模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2、0.972)及临床-影像特征结合模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3、0.931)能有效区分PDAC肝转移。临床-影像结合模型拟合优度检验χ^(2)=0.71,P=0.70,一致性指数为0.95。结论术前高CA125、瘤周脂肪间隙不清晰和TV短距是PDAC肝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临床-影像特征结合的模型能有效预测PDAC肝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肿瘤转移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