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湍动浆态床流体力学研究(Ⅲ)垂直列管内构件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煜 卢佳 +1 位作者 王丽军 李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35-1140,共6页
浆态床反应器内部往往安装有密集的竖直列管换热内构件,有关列管束对流场分布的影响还少有研究。本文在Φ500mm×5000mm的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中测定了安装不同密度列管束时的速度分布和气含率分布。实验表明,列管的存在一方面会显著... 浆态床反应器内部往往安装有密集的竖直列管换热内构件,有关列管束对流场分布的影响还少有研究。本文在Φ500mm×5000mm的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中测定了安装不同密度列管束时的速度分布和气含率分布。实验表明,列管的存在一方面会显著提高浆料轴向速度,促进大尺度流体循环,另一方面也抑制了液体与气泡的径向湍动,使速度和气含率的径向分布更不均匀,造成液体与气体轴向返混加剧,增大了有列管束的浆态床反应器的放大风险。在低气速湍动鼓泡条件下,列管加入造成的"烟囱效应"将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态鼓泡塔 流速分布 列管内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分布方式对带列管内构件的鼓泡塔流动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管小平 李兆奇 +3 位作者 赵远方 王丽军 成有为 李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350-3356,共7页
在带列管内构件的鼓泡塔内测量了4种不同布气方式下的气含率和液速径向分布,并与无列管内构件的空塔中的分布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中心布气条件下气含率与液速的径向分布比空塔更为陡峭;环隙及近壁布气时呈现出环隙高、两边低的马鞍形... 在带列管内构件的鼓泡塔内测量了4种不同布气方式下的气含率和液速径向分布,并与无列管内构件的空塔中的分布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中心布气条件下气含率与液速的径向分布比空塔更为陡峭;环隙及近壁布气时呈现出环隙高、两边低的马鞍形分布;均匀布气时径向分布较空塔更为平坦。空塔内气体分布器的影响是局部性的,充分发展段在塔内占主要部分;而在列管塔中气体分布器的影响是全局性的,气含率与液速的初始分布决定着其全塔分布。在带列管的大型鼓泡塔中难以观察到充分发展段的存在,因此,气体分布器的设计具有比空塔更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塔 列管内构件 布气方式 流体力学 气含率 轴向液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动浆态床流体力学研究(Ⅳ)带垂直列管束的浆态床流体力学模型与模拟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煜 李红波 +2 位作者 李兆奇 王丽军 李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73-3380,共8页
工业浆态床反应器一般都安装有密集的换热列管,列管束的存在使得速度和气含率的径向分布趋于陡峭,形成"烟囱效应",目前对此还缺乏合适的流体力学模型进行定量描述。本文提出两点新思路以解决列管束的模拟问题:一是将密集列管... 工业浆态床反应器一般都安装有密集的换热列管,列管束的存在使得速度和气含率的径向分布趋于陡峭,形成"烟囱效应",目前对此还缺乏合适的流体力学模型进行定量描述。本文提出两点新思路以解决列管束的模拟问题:一是将密集列管束的影响作为体积源项而不是边界条件来考虑,在标准k-ε方程中增加与列管阻力相关的动量源、湍动源、耗散源本构关系;二是采用气泡群的径向升力和湍流扩散力平衡方程确定气含率径向分布。新模型中引入的阻力系数由流体力学文献给出,只有两个径向力和耗散参数需实验确定。模型计算的气含率和液速分布在宽泛的条件下与实验测量值符合良好,能够定量描述"烟囱效应"以及内构件参数对流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态鼓泡塔 流体力学模型 列管内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泡塔列管传热系数的测量与估算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红波 张煜 +2 位作者 王丽军 李兆奇 李希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5-401,共7页
在φ500 mm×5000 mm的冷模实验装置中,使用自制传热探头,对无内构件的空塔和安装31根竖直换热列管的鼓泡塔内列管传热系数进行了测量。实验表明,列管传热系数随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大,传热系数沿径向呈抛物型分布,垂直列管内构件的... 在φ500 mm×5000 mm的冷模实验装置中,使用自制传热探头,对无内构件的空塔和安装31根竖直换热列管的鼓泡塔内列管传热系数进行了测量。实验表明,列管传热系数随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大,传热系数沿径向呈抛物型分布,垂直列管内构件的加入使得传热系数的径向分布变得更为陡峭。基于表面更新理论,结合鼓泡塔内气含率和液速分布的测量及计算结果,提出了计算传热系数的数学模型,该模型既可以用于空塔的局部传热系数与平均传热系数计算,也可以用于安装列管束的局部传热系数与平均传热系数计算。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符合良好,最大相对误差为5.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塔 列管内构件 传热系数 传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