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氢储能系统容量双层鲁棒随机优化配置方法
1
作者 刘明波 曾贵华 +1 位作者 董萍 林舜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3,共12页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能量密度大的二次能源,是大规模消纳新能源的理想储能载体,耦合氢储能系统和可再生能源的电热氢综合能源系统为消纳新能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围绕电热氢综合能源系统中如何以经济合理的方式投入氢储能设备展...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能量密度大的二次能源,是大规模消纳新能源的理想储能载体,耦合氢储能系统和可再生能源的电热氢综合能源系统为消纳新能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围绕电热氢综合能源系统中如何以经济合理的方式投入氢储能设备展开研究,解决氢储能设备容量的合理配置问题以及考虑源荷不确定性对电热氢综合能源系统运行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季节性存储和源荷不确定性的电热氢综合能源系统中氢储能容量优化配置方法。首先针对风电功率预测误差较大,电热气负荷预测精度较高的特点,分别采用不确定集和抽样场景描述源和荷两侧的不确定性。然后建立了考虑源荷不确定性和季节性存储的氢储能容量配置双层鲁棒随机优化模型,其上层问题以年化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的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确定氢储能系统装置容量,下层问题采用两阶段鲁棒随机优化模型模拟电热氢综合能源系统典型日在风电出力最恶劣场景下的最优运行方案。由于该模型难以直接求解,提出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和列与约束生成算法对该类复杂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对某个电热氢综合能源系统算例进行分析,算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获得的氢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案能够促进风电消纳和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储能 电热氢综合能源系统 双层鲁棒随机优化 季节性存储 列与约束生成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光伏集群扩展规划的两阶段分布鲁棒优化
2
作者 曾君 王天伦 +1 位作者 黄智鹏 张轩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共11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的渗透率逐年攀升,其消纳问题备受关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集群是一种消纳可再生能源的新模式,在规划时需要着重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影响。以分布式光伏集群新增光伏并网规划为背景,计及源荷的不确定性... 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的渗透率逐年攀升,其消纳问题备受关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集群是一种消纳可再生能源的新模式,在规划时需要着重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影响。以分布式光伏集群新增光伏并网规划为背景,计及源荷的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两阶段分布鲁棒优化的光伏集群扩展规划方法。考虑规划阶段和运行阶段侧重的不同,建立了以年等值成本最小为目标、考虑机组出力约束和电网承载能力的两阶段分布鲁棒优化模型。为了提高计算效率,结合K-means聚类和极限场景法对区域分布式光伏和随机负荷的历史数据进行削减和修正,并基于修正后的场景集构造了基于Wasserstein距离的概率分布模糊集。接着采用列和约束生成算法将建立的两阶段分布鲁棒优化模型分解为主问题和子问题,通过主问题和子问题的迭代进行求解,进一步提高了求解效率。其中,为实现子问题的求解,引入了拉格朗日对偶法将子问题转化为确定性优化问题。最后,以某分布式光伏集群为例开展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的基于两阶段分布鲁棒优化的光伏集群扩展规划方法可以有效协调规划运行方案的经济性和鲁棒性,根据历史场景集的大小和可靠程度可以灵活调整模型控制参数以满足多种工程应用场景下对可靠性和经济性的不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集群 极限场景 Wasserstein距离 分布鲁棒优划 列与约束生成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海上风电的虚拟电厂参与日前电能量市场及日内调度的两阶段协同优化
3
作者 宁萌萌 冯庆斌 +5 位作者 王丽莎 王军 赵海 王恒涛 王浩 梁新坤 《油气与新能源》 2024年第6期53-62,74,共11页
海上风电的开发与利用对中国实现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发电具有高间歇性、强波动性等特征,大规模并网会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为了缓解接入大规模海上风电对电网造成冲击,提出一种将海上风电、燃气... 海上风电的开发与利用对中国实现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发电具有高间歇性、强波动性等特征,大规模并网会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为了缓解接入大规模海上风电对电网造成冲击,提出一种将海上风电、燃气电站和储能设备聚合为虚拟电厂协同调控的资源管理模式和运营策略,聚合后的虚拟电厂作为一个新型市场主体参与日前电能量市场交易。首先,针对其交易决策和设备调度过程,在考虑海上风电出力和负荷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建立虚拟电厂日前-日内两阶段鲁棒优化调度模型。然后,采用列与约束生成算法对模型进行迭代求解。最后,通过算例仿真对所提策略和模型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在计及不确定因素影响并保证海上风电消纳的情况下,虚拟电厂在日前市场中的交易策略与模型中鲁棒调节参数的设置密切相关,需要结合风电历史数据、预测精度及决策者的风险偏好对鲁棒调节参数进行合理设置,以平衡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鲁棒性,为含海上风电的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厂 海上风电 电力市场 两阶段鲁棒优化 列与约束生成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疫情背景下航空物流网络的鲁棒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锦 张哲睿 +2 位作者 洪治潮 杨文广 闫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18-2226,共9页
为应对新冠疫情影响背景下客机航线中断导致客机腹舱运力减少的风险,以最小的成本提升航空物流网络的鲁棒性,提出不确定客机腹舱运力情境下全货机航线配机及路径优化问题研究。以网络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考虑“客机腹舱+全货机”的运输... 为应对新冠疫情影响背景下客机航线中断导致客机腹舱运力减少的风险,以最小的成本提升航空物流网络的鲁棒性,提出不确定客机腹舱运力情境下全货机航线配机及路径优化问题研究。以网络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考虑“客机腹舱+全货机”的运输方式、城市间的航空货运需求、运输距离等因素,建立了客机腹舱运力不确定环境下航空物流网络鲁棒优化模型,并采用列与约束生成(C&CG)算法对模型进行有效求解。通过S货运航空公司案例数据,研究航空物流网络航线优化布局问题。通过案例分析证明,运用两阶段鲁棒优化方法,可有效降低航空物流网络受客机腹舱运力减少导致的成本变动;在客机航线完全中断的状况下,所提方案可以降低航空物流网络20.7%的成本。运用两阶段鲁棒优化方法有利于决策者灵活进行全货机配机选线,在客机腹舱运力不确定影响背景下兼顾航空物流网络的经济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货运 航线路径优化 不确定性 鲁棒优化 列与约束生成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光热电站的电热氢综合能源系统协调优化策略 被引量:5
5
作者 岳文全 姚方 文福拴 《分布式能源》 2023年第4期29-39,共11页
为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及多能耦合系统灵活运行,降低源、荷不确定性对系统的影响,构建包含光热电站的风光电热氢综合能源系统(wind-photovoltaic-electric-heat-hydrogen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WPEHHIES),提出一种鲁棒性可调的空间多... 为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及多能耦合系统灵活运行,降低源、荷不确定性对系统的影响,构建包含光热电站的风光电热氢综合能源系统(wind-photovoltaic-electric-heat-hydrogen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WPEHHIES),提出一种鲁棒性可调的空间多面体不确定集两阶段鲁棒优化方法。基于列与约束生成(column-andconstraint generation,C&CG)算法将两阶段三层min-max-min鲁棒优化模型分解为一层min主问题与两层max-min子问题,通过强对偶原理将双层子问题结构简化处理;由子问题与主问题的交替求解,进而得到原问题的最优解。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所构建模型和求解算法的有效性及多能耦合系统出力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IES) 鲁棒优化 光热电站 与约束生成(C&CG)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路径的配电网弹性恢复力提升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新宇 姚方 +2 位作者 文福拴 岳文全 薛栋烽 《分布式能源》 2023年第6期20-26,共7页
针对极端天气下配网系统的弹性恢复力提升问题,提出长短时间尺度的两阶段电力系统弹性恢复力提升策略。灾害发生后短时间内通过布置分布式电源和联络开关,对配电网进行孤岛划分和网络重构以恢复短时供电;考虑极端天气对交通网的影响,极... 针对极端天气下配网系统的弹性恢复力提升问题,提出长短时间尺度的两阶段电力系统弹性恢复力提升策略。灾害发生后短时间内通过布置分布式电源和联络开关,对配电网进行孤岛划分和网络重构以恢复短时供电;考虑极端天气对交通网的影响,极端灾害发生一段时间后由检修小组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维修以最小化负荷削减成本。通过协同优化建立长短时间故障演变分析的鲁棒优化(robust optimization, RO)模型,并采用列与约束生成(column-and-constraint generation, C&CG)算法进行求解;最后进行算例分析,验证所提模型对提升配电网弹性能力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 电力系统弹性 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 与约束生成(C&CG)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