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恒定大载荷划痕试验下紫铜的三维形貌及划痕硬度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明 李国翔 +1 位作者 周超 高诚辉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7-473,共7页
采用圆锥形压头对紫铜进行划痕试验,并通过三维表面形貌仪获取划痕的三维形貌,研究正压力的变化对划痕沟槽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压力的增大,使得划痕宽度和深度均线性增加,当正压力较大时,位错墙的形成使划痕深度出现周期性的波动,... 采用圆锥形压头对紫铜进行划痕试验,并通过三维表面形貌仪获取划痕的三维形貌,研究正压力的变化对划痕沟槽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压力的增大,使得划痕宽度和深度均线性增加,当正压力较大时,位错墙的形成使划痕深度出现周期性的波动,同时压头划刻过程伴有划痕两侧和前端的材料堆积现象,前端堆积高度和厚度、两侧堆积高度和宽度随着正压力的增加而线性增大.通过"切削与塑性比"说明了压头对紫铜的刻划存在微犁耕和微切削两种变形机制,并且微切削机制在划刻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磨损率随着载荷增加而线性增大,但划痕硬度不随载荷的变化而改变,约为0.77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铜 三维形貌 恒定大载荷 切削与塑性比 变形机制 划痕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硬度技术在表面工程力学性能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泰华 杨业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4期2148-2151,共4页
结合纳米硬度技术测量各类薄膜和块体材料表层的纳米压痕硬度、弹性模量、断裂韧性、膜厚、微结构的弯曲变形,采用纳米划痕硬度技术测量各类薄膜和块体材料的粗糙度、临界附着力、摩擦系数、划痕横剖面。纳米硬度计是检测材料表层微米... 结合纳米硬度技术测量各类薄膜和块体材料表层的纳米压痕硬度、弹性模量、断裂韧性、膜厚、微结构的弯曲变形,采用纳米划痕硬度技术测量各类薄膜和块体材料的粗糙度、临界附着力、摩擦系数、划痕横剖面。纳米硬度计是检测材料表层微米乃至几十纳米力学性能的先进仪器,可广泛应用于表面工程中的质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痕硬度 纳米划痕硬度 力学性能 表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样倾斜和正压力对球形压头微米划痕测试紫铜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明 黄承馨 高诚辉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7,共11页
采用球形压头对紫铜进行微米划痕试验,研究了不同恒定正压力下试样倾斜对划痕测试紫铜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测得的名义摩擦系数与试样倾斜角度线性相关,且斜率不受正压力的影响.建立了球形压头与试样倾斜状态的位置关系模型,发现试样倾... 采用球形压头对紫铜进行微米划痕试验,研究了不同恒定正压力下试样倾斜对划痕测试紫铜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测得的名义摩擦系数与试样倾斜角度线性相关,且斜率不受正压力的影响.建立了球形压头与试样倾斜状态的位置关系模型,发现试样倾斜对名义摩擦系数中的黏着组分无影响,而犁耕组分随倾斜角度线性变化.试样倾斜时的摩擦系数可通过球-面接触力学模型进行校正,获得试样无倾斜时的摩擦系数.摩擦系数与正压力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其中犁耕组分线性增大,黏着组分非线性增大并趋于稳定.通过划痕形貌测量的残余划痕宽度几乎不受试样倾斜的影响,但与正压力的0.5次方存在线性关系.分析了划痕硬度随正压力的变化,发现由残余划痕宽度计算得到的划痕硬度几乎为恒定值,不受正压力影响,而由接触投影面积计算得到的划痕硬度随正压力增大而增大,随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划痕 球形压头 试样倾斜 恒定正压力 摩擦系数 划痕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锗纳米尺度二次划痕特性
4
作者 张高赞 杨晓京 +2 位作者 李宗睿 李云龙 崔杰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2-40,共9页
现有的单一划痕法磨削机理研究不能反映多个磨粒随机分布所引起的多次划痕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了阐明单晶锗磨削过程中多次划痕相互作用对材料去除机理的影响,采用Cube压头对单晶锗进行了不同刻划力的多次刻痕实验。结合Cube压头的几何形... 现有的单一划痕法磨削机理研究不能反映多个磨粒随机分布所引起的多次划痕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了阐明单晶锗磨削过程中多次划痕相互作用对材料去除机理的影响,采用Cube压头对单晶锗进行了不同刻划力的多次刻痕实验。结合Cube压头的几何形状与刻划表面的弹性回复,建立了划痕硬度模型,并对二次刻划中的划痕深度、应力场、弹性回复率、划痕硬度和摩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第一次刻划时载荷变化对于后续刻划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第一次刻划载荷的增大,二次刻划时单晶锗的脆塑转变的临界载荷、临界深度、弹性回复率和划痕硬度均在减少,幂函数对于切向力、法向力与刻划深度的拟合准确度降低;最大主应力增加,导致裂纹不断扩展,最终造成材料发生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锗 纳米划痕实验 弹性回复 划痕硬度 磨削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镀锡板表面抗划伤性的研究Ⅱ.软熔工艺对电镀锡板表面抗划伤性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小兵 成旦红 +2 位作者 王徐承 郁祖湛 钱钢 《电镀与精饰》 CAS 2002年第6期1-4,7,共5页
移植 QHQ型涂膜铅笔划痕硬度仪用来测试电镀锡板的抗划伤性。用此方法研究了软熔处理以及不同软熔方式对电镀锡板抗划伤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软熔处理对薄镀锡板可以提高镀锡板表面抗划伤性 ,在电阻软熔基础上增加感应软熔后 ,在一... 移植 QHQ型涂膜铅笔划痕硬度仪用来测试电镀锡板的抗划伤性。用此方法研究了软熔处理以及不同软熔方式对电镀锡板抗划伤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软熔处理对薄镀锡板可以提高镀锡板表面抗划伤性 ,在电阻软熔基础上增加感应软熔后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一步提高电镀锡板的抗划伤性 ,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对电镀锡板表面形貌观察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 锡板 表面抗划伤性 研究 软熔工艺 电阻软熔 感应软熔 划痕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镀锡板表面抗划伤性的研究 Ⅰ.关于测试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小兵 成旦红 +2 位作者 王徐承 郁祖湛 贡雪南 《电镀与精饰》 CAS 2002年第5期40-43,共4页
电镀锡板弧表面抗划伤性近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但至今对此尚无统一的标准测试方法。经过分析比较 ,移植两种简单有效的测试方法——涂膜铅笔硬度法和涂膜划痕硬度法来测试和评价电镀锡板表面抗划伤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测试方法可以用... 电镀锡板弧表面抗划伤性近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但至今对此尚无统一的标准测试方法。经过分析比较 ,移植两种简单有效的测试方法——涂膜铅笔硬度法和涂膜划痕硬度法来测试和评价电镀锡板表面抗划伤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测试方法可以用来比较电镀锡板表面抗划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锡板 表面抗划伤性 研究 测试方法 铅笔硬度 划痕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核剂对PP–HI/PTFE共混物耐刮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何颖 宋洁 +1 位作者 郭建兵 秦舒浩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0,共5页
将磷酸盐成核剂添加到高抗冲聚丙烯(PP–HI)/聚四氟乙烯(PTFE)共混物中,研究了成核剂用量对PP–HI/PTFE共混物耐刮擦性能的影响,并重点研究了不同成核剂用量下共混物一段式划痕硬度与三段式划痕硬度的区别。结果表明,与一段式划痕硬度相... 将磷酸盐成核剂添加到高抗冲聚丙烯(PP–HI)/聚四氟乙烯(PTFE)共混物中,研究了成核剂用量对PP–HI/PTFE共混物耐刮擦性能的影响,并重点研究了不同成核剂用量下共混物一段式划痕硬度与三段式划痕硬度的区别。结果表明,与一段式划痕硬度相比,通过对测试数据分段进行线性拟合获得的三段式划痕硬度更能准确地表述不同成核剂用量下共混物划痕硬度随负荷变化的情况,分段拟合线的交点(临界负荷Fc1和Fc2)分别可作为判断共混物表面刮擦损伤形貌向鱼鳞纹形貌及移除形貌转变的判据。当成核剂用量为0.15份时,共混物的结晶度和一段式划痕硬度最高,其表面刮擦损伤形貌由轻划形貌转为鱼鳞纹形貌所需的临界负荷Fc1最高,摩擦系数最低,具有最好的耐刮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核剂 聚丙烯 复合材料 耐刮擦 划痕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