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我国优秀仰泳运动员仰泳划水速度与划水角度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张建民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3年第Z1期65-69,96,共6页
根据我国八名优秀仰泳运动员比赛速度游的水下技术影片的解析数据,分析了右手划水各时刻的划水速度和划水角度,揭示出我国优秀仰泳运动员的划水效果和划水特征。
关键词
运动员
仰泳
水平速度
初步研究
前进速度
划水效果
升力
优秀
阻力
绝对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少儿游泳训练中划频调控的意义及其手段
被引量:
1
2
作者
马春光
侯英杰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9年第3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少儿游泳训练
划频
自由泳
优秀运动员
少儿运动员
比赛成绩
力量素质
队员
动作技能
划水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皮划艇运动划距和桨频的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沈潜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86年第3期71-75,共5页
皮划艇运动属周期性竞技体育项目。多年来,人们常在比赛中统计划距、桨频等数据,作为判断或分析竞赛成绩的依据。现就我们积累的资料,对皮划艇运动划距和桨频进行分析,探讨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旨在促进皮划艇运动的科学训练。
关键词
皮划艇运动员
桨频
运动成绩
科学训练
竞技体育项目
竞赛成绩
优秀运动员
比赛中
划水效果
皮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九十年代世界游泳技术发展趋势
4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5-45,共1页
本文为刘明辉同志通过国际性比赛实况录像及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写的该文章中的部分内容,原载《体育春秋》1991年第六期。本文认为九十年代世界游泳技术发展趋势有下述四个方面。
关键词
技术发展趋势
九十年代
短距离游泳
动作频率
优秀运动员
世界游泳锦标赛
比赛中
仰泳技术
划水效果
选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自由泳交叉配合教学的几点看法
5
作者
宓涌铭
《中国体育科技》
1985年第8期15-18,共4页
多数教练员都希望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能掌握好中交叉或中后交叉的自由泳配合技术动作。这两种配合技术减少了手臂入水后在身体前方消极滑行停顿的动作,使手臂较快地进入有效划水阶段,加强了划臂动作的连贯性。不仅前进速度均匀,而且能...
多数教练员都希望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能掌握好中交叉或中后交叉的自由泳配合技术动作。这两种配合技术减少了手臂入水后在身体前方消极滑行停顿的动作,使手臂较快地进入有效划水阶段,加强了划臂动作的连贯性。不仅前进速度均匀,而且能合理运用两肩的对称转动,当一手臂在空中向前移臂时,另一手臂正处于撑水部位,既能加强划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泳
少年儿童运动员
配合技术
教练员
游泳运动员
技术动作
划水效果
交叉
手臂
技术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前交叉的弃而复拾看爬泳两臂配合的发展趋势
6
作者
廖品松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81年第3期46-49,共4页
“前交叉”是爬泳两臂配合的三种形式中的一种,50年代初,为全国运动员广泛采用。由于“前交叉”技术配合时,两臂所处的相对位置不够理想,因而出现一臂入水后在体前消极“滑行”,以等待另一臂入水后方开始划水。这就使得运动员在游进中...
“前交叉”是爬泳两臂配合的三种形式中的一种,50年代初,为全国运动员广泛采用。由于“前交叉”技术配合时,两臂所处的相对位置不够理想,因而出现一臂入水后在体前消极“滑行”,以等待另一臂入水后方开始划水。这就使得运动员在游进中出现划水时加速,移臂减速的现象,破坏了动作的连贯性和速度之均匀性,造成较大的阻力,减慢了前进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运动员
自由泳
技术配合
配合技术
划水效果
推进力
澳大利亚
支撑反作用力
短距离
比赛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赛艇技术讨论
被引量:
1
7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61年第2期10-11,共2页
10月14日水上教研組结合教师进修备課,組織了本学期以来首次組內的学术討論,全組教师对以下两个問題进行了初步探討: 第一个问题:赛艇运动技术的原則及影响划水效果和平衡的主要因素,对这一题的討論意見比較集中,一致同意以下三个原则:...
10月14日水上教研組结合教师进修备課,組織了本学期以来首次組內的学术討論,全組教师对以下两个問題进行了初步探討: 第一个问题:赛艇运动技术的原則及影响划水效果和平衡的主要因素,对这一题的討論意見比較集中,一致同意以下三个原则: a.人体的动作自然,附合解剖生理特点,有明显节奏,比赛时,运动員要完成10000公斤公尺的工作,因此运动員的能量消耗尽可能要用于艇的前进,而不无谓浪费,而运动員的动作必須追求目的而不是追求形式。 b.维持艇的高度平衡: 在主观方面,运动員要力求桨叶动作整齐一致,配合协调,沒有影响平衡的突出动作,要求有高度的平衡感。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划水效果
赛艇技术
动作
教师进修
主观方面
平衡感
人体
桨叶
船体
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我国优秀蛙泳运动员技术的调查与分析
8
作者
余瑞珍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78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王、张、江、姚“四人帮”和全国人民努力贯彻抓纲治国伟大战略决策的大好形势下,一九七七年九月一日至六日在杭州举行了全国游泳比赛。这次比赛规模大,人数多,涌现出一批年青而有希望的新手。为了探讨...
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王、张、江、姚“四人帮”和全国人民努力贯彻抓纲治国伟大战略决策的大好形势下,一九七七年九月一日至六日在杭州举行了全国游泳比赛。这次比赛规模大,人数多,涌现出一批年青而有希望的新手。为了探讨当前我国游泳技术的发展状况,在这次比赛大会中,我们对部分教练员和优秀运动员作了调查访问,並进行了临场观察统计工作。蛙泳是我国传统项目。一九五七年至一九六○年我国优秀选手戚烈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八名运动员
蛙泳
划水效果
动作频率
游泳比赛
优秀运动员
世界纪录
划臂
手臂动作
转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优秀仰泳运动员仰泳划水速度与划水角度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张建民
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3年第Z1期65-69,96,共6页
文摘
根据我国八名优秀仰泳运动员比赛速度游的水下技术影片的解析数据,分析了右手划水各时刻的划水速度和划水角度,揭示出我国优秀仰泳运动员的划水效果和划水特征。
关键词
运动员
仰泳
水平速度
初步研究
前进速度
划水效果
升力
优秀
阻力
绝对速度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少儿游泳训练中划频调控的意义及其手段
被引量:
1
2
作者
马春光
侯英杰
机构
辽宁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
鞍山市体校游泳队
出处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9年第3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少儿游泳训练
划频
自由泳
优秀运动员
少儿运动员
比赛成绩
力量素质
队员
动作技能
划水效果
分类号
G861.1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皮划艇运动划距和桨频的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沈潜
出处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86年第3期71-75,共5页
文摘
皮划艇运动属周期性竞技体育项目。多年来,人们常在比赛中统计划距、桨频等数据,作为判断或分析竞赛成绩的依据。现就我们积累的资料,对皮划艇运动划距和桨频进行分析,探讨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旨在促进皮划艇运动的科学训练。
关键词
皮划艇运动员
桨频
运动成绩
科学训练
竞技体育项目
竞赛成绩
优秀运动员
比赛中
划水效果
皮艇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九十年代世界游泳技术发展趋势
4
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5-45,共1页
文摘
本文为刘明辉同志通过国际性比赛实况录像及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写的该文章中的部分内容,原载《体育春秋》1991年第六期。本文认为九十年代世界游泳技术发展趋势有下述四个方面。
关键词
技术发展趋势
九十年代
短距离游泳
动作频率
优秀运动员
世界游泳锦标赛
比赛中
仰泳技术
划水效果
选手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自由泳交叉配合教学的几点看法
5
作者
宓涌铭
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1985年第8期15-18,共4页
文摘
多数教练员都希望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能掌握好中交叉或中后交叉的自由泳配合技术动作。这两种配合技术减少了手臂入水后在身体前方消极滑行停顿的动作,使手臂较快地进入有效划水阶段,加强了划臂动作的连贯性。不仅前进速度均匀,而且能合理运用两肩的对称转动,当一手臂在空中向前移臂时,另一手臂正处于撑水部位,既能加强划水效果。
关键词
自由泳
少年儿童运动员
配合技术
教练员
游泳运动员
技术动作
划水效果
交叉
手臂
技术教学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前交叉的弃而复拾看爬泳两臂配合的发展趋势
6
作者
廖品松
出处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81年第3期46-49,共4页
文摘
“前交叉”是爬泳两臂配合的三种形式中的一种,50年代初,为全国运动员广泛采用。由于“前交叉”技术配合时,两臂所处的相对位置不够理想,因而出现一臂入水后在体前消极“滑行”,以等待另一臂入水后方开始划水。这就使得运动员在游进中出现划水时加速,移臂减速的现象,破坏了动作的连贯性和速度之均匀性,造成较大的阻力,减慢了前进的速度。
关键词
游泳运动员
自由泳
技术配合
配合技术
划水效果
推进力
澳大利亚
支撑反作用力
短距离
比赛中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赛艇技术讨论
被引量:
1
7
机构
武汉体育学院水上教研组
出处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61年第2期10-11,共2页
文摘
10月14日水上教研組结合教师进修备課,組織了本学期以来首次組內的学术討論,全組教师对以下两个問題进行了初步探討: 第一个问题:赛艇运动技术的原則及影响划水效果和平衡的主要因素,对这一题的討論意見比較集中,一致同意以下三个原则: a.人体的动作自然,附合解剖生理特点,有明显节奏,比赛时,运动員要完成10000公斤公尺的工作,因此运动員的能量消耗尽可能要用于艇的前进,而不无谓浪费,而运动員的动作必須追求目的而不是追求形式。 b.维持艇的高度平衡: 在主观方面,运动員要力求桨叶动作整齐一致,配合协调,沒有影响平衡的突出动作,要求有高度的平衡感。 c.
关键词
划水效果
赛艇技术
动作
教师进修
主观方面
平衡感
人体
桨叶
船体
学术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我国优秀蛙泳运动员技术的调查与分析
8
作者
余瑞珍
机构
武水教研室
出处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78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文摘
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王、张、江、姚“四人帮”和全国人民努力贯彻抓纲治国伟大战略决策的大好形势下,一九七七年九月一日至六日在杭州举行了全国游泳比赛。这次比赛规模大,人数多,涌现出一批年青而有希望的新手。为了探讨当前我国游泳技术的发展状况,在这次比赛大会中,我们对部分教练员和优秀运动员作了调查访问,並进行了临场观察统计工作。蛙泳是我国传统项目。一九五七年至一九六○年我国优秀选手戚烈云。
关键词
前八名运动员
蛙泳
划水效果
动作频率
游泳比赛
优秀运动员
世界纪录
划臂
手臂动作
转身技术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我国优秀仰泳运动员仰泳划水速度与划水角度的初步研究
张建民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在少儿游泳训练中划频调控的意义及其手段
马春光
侯英杰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关于皮划艇运动划距和桨频的分析
沈潜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8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九十年代世界游泳技术发展趋势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对自由泳交叉配合教学的几点看法
宓涌铭
《中国体育科技》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从前交叉的弃而复拾看爬泳两臂配合的发展趋势
廖品松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8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赛艇技术讨论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6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对我国优秀蛙泳运动员技术的调查与分析
余瑞珍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7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