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0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罚根据三维结构论
1
作者 李汉军 朱小宇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9-135,共7页
刑罚根据有目的根据与手段根据之分。刑罚的目的根据是且仅是效益,受刑罚的手段根据的绝对制约。刑罚的手段根据为公正和人道,其以绝对命令的形式制约着对刑罚效益的追求;在刑罚的两个手段根据之间,人道又构成对公正的绝对制约。这样,... 刑罚根据有目的根据与手段根据之分。刑罚的目的根据是且仅是效益,受刑罚的手段根据的绝对制约。刑罚的手段根据为公正和人道,其以绝对命令的形式制约着对刑罚效益的追求;在刑罚的两个手段根据之间,人道又构成对公正的绝对制约。这样,在刑罚的根据中就形成了人道、公正、效益的三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根据 刑罚目的 效益 公正 人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二性”:刑罚根据新解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志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93,共5页
刑罚的根据就是刑罚的正当性。报应论、功利论,以及基于报应论和功利论的各种一体论,都不是刑罚的完整的、科学的根据。报应论和功利论失之片面。一体论以报应论和功利论的二分为前提,实质上是二元论。一体二性论把刑罚的根据看作一个整... 刑罚的根据就是刑罚的正当性。报应论、功利论,以及基于报应论和功利论的各种一体论,都不是刑罚的完整的、科学的根据。报应论和功利论失之片面。一体论以报应论和功利论的二分为前提,实质上是二元论。一体二性论把刑罚的根据看作一个整体,把刑罚的报应性和功利性看作这一整体的二重属性,其中,报应性是其本质属性,功利性是其自然属性和价值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 根据 一体二性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治理中的刑法前置与刑罚抑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伟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60,共20页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重新审视刑法功能,“刑法参与”是社会治理视域下的刑法本位及其实践表达。社会动态发展促进了刑法规范的活性化特征显现,基于政策治理需要的刑法参与衍生出积极主义趋势,拓宽了罪刑规制的辐射领地、...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重新审视刑法功能,“刑法参与”是社会治理视域下的刑法本位及其实践表达。社会动态发展促进了刑法规范的活性化特征显现,基于政策治理需要的刑法参与衍生出积极主义趋势,拓宽了罪刑规制的辐射领地、延展了刑权力的驰骋疆域。社会治理的实践动因促进作为最后防线阵地的刑法前置,罪刑规范的实体构造要求刑法坚守保障法的品格特质,因而在刑法前置拓展与坚守保障法本位之间存在紧张关系。刑法前置作为刑法参与社会治理的表现形态,参与性角色决定了刑罚的不可或缺与刑罚功能的有限发挥,不能借此肆意扩张刑罚和推行刑罚全覆盖,应当在多元责任后果中防范刑罚规制的功能逾越。刑罚抑制作为理念与技术的融合,需要在规范体系内外进行综合审视,赋予刑罚反向制约刑法介入的积极性,通过后果审查与处罚必要性对刑法适用进行实质评价和理性限缩,合理吸纳行为人刑法的有益内核,从而在进退有序之间实现刑法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刑法功能 刑法参与 刑法前置 刑罚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贿罪刑罚配置的立法变迁与建构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松建 赵吉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7,共7页
制定法预示着法律的发展趋势,《刑法修正案(十二)》体现了行贿罪立法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从行贿罪的立法变迁中提炼出一些规律性表征,为行贿罪刑罚配置提供立法思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行贿罪刑罚配置的灵魂,行贿罪刑罚配置应... 制定法预示着法律的发展趋势,《刑法修正案(十二)》体现了行贿罪立法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从行贿罪的立法变迁中提炼出一些规律性表征,为行贿罪刑罚配置提供立法思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行贿罪刑罚配置的灵魂,行贿罪刑罚配置应当考量与其具有对向关系的受贿罪,行贿罪修订需要对刑法结构进行反思和重塑。行贿罪刑罚配置问题被社会广为关注,但如何配置行贿罪的刑罚却见仁见智。对此应当从刑事政策出发,合理设计行贿罪刑罚配置,以期符合“受贿行贿一起查”的价值蕴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贿罪 立法变迁 立法思路 刑罚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犯罪刑事制裁的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时延安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3,共14页
单位犯罪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应统筹考虑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立法活动,在刑法立法方面应考虑调整和增设有关单位犯罪及其刑事制裁的法律规范。全面构建单位刑事制裁体系,应当在坚持单位组织体责任理论并厘清其应有内涵的前提下,重新思考单... 单位犯罪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应统筹考虑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立法活动,在刑法立法方面应考虑调整和增设有关单位犯罪及其刑事制裁的法律规范。全面构建单位刑事制裁体系,应当在坚持单位组织体责任理论并厘清其应有内涵的前提下,重新思考单位的刑事可罚性,进而明确对单位的刑罚目的,即一方面对单位犯罪同样要坚持责任报应理念,另一方面要突出预防目的的实现,重点强调改造和积极一般预防目的的意义,在少数情况下考虑剥夺犯罪能力的实现;应循宪法理论和现有规范,确定单位应享有的基本权利,进而将限制和剥夺单位基本权利的行为规定为对单位的刑罚类型;根据对单位的刑罚目的和应然的刑罚类型,结合量刑和行刑基本法理,构建单位量刑和行刑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刑事制裁 刑罚目的 刑罚类型 单位量刑 单位行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刑罚化”与“刑罚化”——论刑罚的退守与进攻 被引量:18
6
作者 严励 董砺欧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4-80,共7页
在刑罚谦抑思想、犯罪学的新发展以及现实的需要下,我国的刑罚要顺应“非刑罚化”的趋势,在刑事政策的视野中广泛适用非刑罚的犯罪制裁方式,以及建立保安处分制度等,必须退守。同时,刑事政策视野中我国的“犯罪化”趋势以及刑罚和非刑... 在刑罚谦抑思想、犯罪学的新发展以及现实的需要下,我国的刑罚要顺应“非刑罚化”的趋势,在刑事政策的视野中广泛适用非刑罚的犯罪制裁方式,以及建立保安处分制度等,必须退守。同时,刑事政策视野中我国的“犯罪化”趋势以及刑罚和非刑罚措施本身的不合理性又决定着刑罚必须进攻,即“刑罚化”。把单位犯罪和劳动教养制度的“刑罚化”改革作为契机以实现刑法的科学与完善。在“非刑罚化”和“刑罚化”两个大趋势的辨证作用下我国的刑法才能更加成熟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体系 刑罚谦抑思想 犯罪学 犯罪制裁方式 劳动教养制度 刑罚措施 刑事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罚权发动的合理性——人大代表增设拖欠工资罪议案的思考 被引量:18
7
作者 曾粤兴 张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8-84,共7页
发动刑罚是否合理,当人大代表建议对恶意拖欠民工工资的行为通过修改刑法增设“拖欠工资罪”进行遏制和预防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通过分析刑罚自由和秩序的价值蕴涵及其对立统一关系,以寻求刑罚权发动的合理性根据。拖欠劳动工资能否... 发动刑罚是否合理,当人大代表建议对恶意拖欠民工工资的行为通过修改刑法增设“拖欠工资罪”进行遏制和预防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通过分析刑罚自由和秩序的价值蕴涵及其对立统一关系,以寻求刑罚权发动的合理性根据。拖欠劳动工资能否发动刑罚做出理性的认识,应通过刑罚等多种社会控制手段建立一个自由秩序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欠工资 刑罚自由 刑罚秩序 刑罚权发动 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罚威慑理论:过去、现在和未来——刑罚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魏建 宋艳锴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3-197,共5页
威慑理论是法经济学在刑法领域的核心贡献。自贝卡利亚和边沁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威慑理论归于沉寂,贝克尔复兴了这一理论,近代波斯纳、沙维尔、莱维特等使之更加细致,深入研究了刑罚决定各个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尽管一些实证研究证... 威慑理论是法经济学在刑法领域的核心贡献。自贝卡利亚和边沁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威慑理论归于沉寂,贝克尔复兴了这一理论,近代波斯纳、沙维尔、莱维特等使之更加细致,深入研究了刑罚决定各个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尽管一些实证研究证明威慑效应确实存在,但批评意见始终不绝。在批评意见的激励下以及借助于经济学的新进展,威慑理论在向着更加精致化、实证化的方向发展,其中行为经济学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威慑理论的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经济学 刑罚 罚金 监禁 威慑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执行制度研究——兼论社区矫正制度 被引量:34
9
作者 康均心 李娜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8-144,共7页
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执行制度的基本理念在于保护和教育,对此,我国目前的体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具体操作性不强、执行主体不清、责任主体不明等缺陷,缺乏系统化。而社区矫正恰是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执行制度的优先选择,应... 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执行制度的基本理念在于保护和教育,对此,我国目前的体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具体操作性不强、执行主体不清、责任主体不明等缺陷,缺乏系统化。而社区矫正恰是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执行制度的优先选择,应对原有项目加以改进并进行整合,同时在立法上应进一步完善刑事法、构建特别法体系,完善慎逮制度、充分发挥暂缓起诉制度的保护和帮教作用,重构未成年人缓刑制度、取消对未成年人的劳动教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刑罚执行制度 社区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人工智能时代的刑事责任与刑罚理论 被引量:43
10
作者 卢勤忠 何鑫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6-124,191,共10页
强人工智能机器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承受刑罚的基础,与自然人、单位存在较大差异,不能对其直接适用以自然人和单位为中心构建的刑法理论。强人工智能时代应采取新型社会责任论,强人工智能机器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础是其对人类社会造... 强人工智能机器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承受刑罚的基础,与自然人、单位存在较大差异,不能对其直接适用以自然人和单位为中心构建的刑法理论。强人工智能时代应采取新型社会责任论,强人工智能机器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础是其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威胁。在强人工智能时代,应通过删除数据、修改程序和永久销毁等契合强人工智能机器人特征的刑罚处罚方式来实现刑罚报应和预防的双重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人工智能时代 智能机器人 刑事责任 刑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刑罚处罚刑事适用的优化路径 被引量:9
11
作者 石柏非 陈卫国 闫艳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2-108,共7页
非刑罚处罚的刑事适用过程中,训诫措施适用率低、适用效果差,应当强化书面训诫的适用、明确训诫核心内容、建构具有长效机制的训诫措施体系等优化途径。完善责令具结悔过的刑事适用主要应当优化其适用方式以及防止具结悔过的形式化。赔... 非刑罚处罚的刑事适用过程中,训诫措施适用率低、适用效果差,应当强化书面训诫的适用、明确训诫核心内容、建构具有长效机制的训诫措施体系等优化途径。完善责令具结悔过的刑事适用主要应当优化其适用方式以及防止具结悔过的形式化。赔礼道歉具有非刑罚处罚性质,能够成为刑事责任的实现形式,应当调整司法机关介入赔礼道歉的尺度,将责令赔礼道歉转换为督促犯罪人主动赔礼道歉,将其作为具有综合性功能的非刑罚处罚。赔偿损失刑事适用的优化路径主要体现为拓展案件类型和赔偿范围,完善赔偿损失的程序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处罚 刑事适用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罚人道主义探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立锋 杜荣霞 刘建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2-174,共3页
刑罚人道主义及其原则作为折射刑罚文明程度的尺度使刑罚越来越具有人性、仁爱的特性,并且已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国际社会的共识。它强调,犯罪人也是人,也有其尊严和独立人格,对犯罪人的任何非人待遇均是反人道的。但在中国的刑... 刑罚人道主义及其原则作为折射刑罚文明程度的尺度使刑罚越来越具有人性、仁爱的特性,并且已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国际社会的共识。它强调,犯罪人也是人,也有其尊严和独立人格,对犯罪人的任何非人待遇均是反人道的。但在中国的刑罚实践中,与刑罚人道主义原则相抵触的现实状况不容乐观,因此,有必要从法学研究的角度对刑罚人道主义的基本理念进行梳理,探讨刑罚人道主义的根本内涵和实现途径,从而推进中国的刑罚法治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 人道主义 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犯罪化、非刑罚化之理性分析——报应刑刑事政策视角的观察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守芬 韩永初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8-105,共8页
非犯罪化、非刑罚化是现代刑法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但是,关于非犯罪化、非刑罚化的合理性问题仍需进一步加以研究。过去,学者们往往从某些行为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角度,来论证使这些行为非犯罪化的合理性问题。本文认为,使一些行为非... 非犯罪化、非刑罚化是现代刑法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但是,关于非犯罪化、非刑罚化的合理性问题仍需进一步加以研究。过去,学者们往往从某些行为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角度,来论证使这些行为非犯罪化的合理性问题。本文认为,使一些行为非犯罪化的主要不是因为这些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而是因为刑法能否对这些行为进行有效干预。另外,有些学者认为报应刑理念是与非犯罪化、非刑罚化相冲突的,要实现犯罪化、非刑罚化必须放弃报应性理念。本文认为,非犯罪化、非刑罚化与报应刑理念并不冲突,用报应刑理念完全可以解释非犯罪化、非刑罚化的合理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犯罪化 刑罚 报应刑理念 犯罪行为 刑事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刑一体化与刑罚执行权的新配置 被引量:11
14
作者 韩玉胜 沈玉忠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2-166,共5页
尽管行刑是刑罚运用过程的最后环节,但是,行刑效果如何则直接关系到刑罚目的能否最终实现。科学合理地配置刑罚执行权将有助于行刑效率的提高与刑罚运行机制的完备。通过对当代中国刑罚执行权的现实考察,不难发现,中国现行刑罚执行权配... 尽管行刑是刑罚运用过程的最后环节,但是,行刑效果如何则直接关系到刑罚目的能否最终实现。科学合理地配置刑罚执行权将有助于行刑效率的提高与刑罚运行机制的完备。通过对当代中国刑罚执行权的现实考察,不难发现,中国现行刑罚执行权配置并不科学合理,存在着行刑权过于分散、相互之间彼此抵牾之处,这严重地影响了刑罚功能的发挥。因此,树立行刑一体化的理念,科学地配置刑罚执行权,乃是中国刑法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刑一体化 刑罚执行权 定性分析 科学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罚体现社会伦理的基本途径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铭暄 曾粤兴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4-32,共9页
刑罚体现社会伦理的基本途径主要有政策调适、立法确认和司法强化等。基于我国现行刑罚政策的伦理目标的偏差等现实,有必要通过在总体的刑罚政策上树立刑罚轻缓化的认识等措施,使得现行的刑罚政策朝刑罚应有的伦理方向进行调适。同时,... 刑罚体现社会伦理的基本途径主要有政策调适、立法确认和司法强化等。基于我国现行刑罚政策的伦理目标的偏差等现实,有必要通过在总体的刑罚政策上树立刑罚轻缓化的认识等措施,使得现行的刑罚政策朝刑罚应有的伦理方向进行调适。同时,基于我国现行《刑法》的诸多不合理的刑罚立法现状,有必要通过限制死刑、对老年人免除死刑和无期徒刑等规定使得刑罚体现社会伦理。但体现社会伦理的刑罚要由书面上的法向实践上的法转变,关键也还在于司法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 伦理 政策 立法 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组织犯罪刑罚之比较研究——兼论我国刑法关于有组织犯罪刑罚规定的完善 被引量:9
16
作者 卢建平 郭理蓉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3-87,共5页
有组织犯罪目前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各国关于有组织犯罪刑罚的具体规定比较,建议我国刑法对有组织犯罪的刑罚规定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完善:扩大财产刑的适用范围;增加规定其他附加刑;并且,对有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 有组织犯罪目前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各国关于有组织犯罪刑罚的具体规定比较,建议我国刑法对有组织犯罪的刑罚规定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完善:扩大财产刑的适用范围;增加规定其他附加刑;并且,对有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应予以一定的限制,以贯彻对有组织犯罪从严打击的刑事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犯罪 刑罚体系 刑法 中国 社会危害性 犯罪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罚执行中的人身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许永勤 陈天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0-116,共7页
在刑罚执行领域,人身危险性是指再犯可能性。人身危险性的构成应该是以罪犯的犯罪人格为核心,以社会和自然环境为外部条件,以罪犯的行为表现为外在表征的系统。人身危险性标准的提出,可以为罪犯的分类矫治、减刑假释、再犯预测提供一定... 在刑罚执行领域,人身危险性是指再犯可能性。人身危险性的构成应该是以罪犯的犯罪人格为核心,以社会和自然环境为外部条件,以罪犯的行为表现为外在表征的系统。人身危险性标准的提出,可以为罪犯的分类矫治、减刑假释、再犯预测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身危险性 犯罪人格 刑罚执行 再犯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罚轻缓化理论探析——兼论我国盗窃罪刑罚结构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力 高铭爱 李高峰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2-107,共6页
虽然目前倡导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但从现行刑法典的刑罚体系上看,我国现行刑法在量刑上还是一部偏重的刑法。在刑罚轻缓化的世界大潮下,我国也应该充分考虑国情,摈弃重刑化思想,这是由社会条件所决定的。死刑的严格限制适用政策以及罚金... 虽然目前倡导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但从现行刑法典的刑罚体系上看,我国现行刑法在量刑上还是一部偏重的刑法。在刑罚轻缓化的世界大潮下,我国也应该充分考虑国情,摈弃重刑化思想,这是由社会条件所决定的。死刑的严格限制适用政策以及罚金的适用与刑罚轻缓化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刑罚轻缓化、文明化、科学化。在刑罚轻缓化语境下修正盗窃罪刑罚之不足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这也是符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轻缓化 宽严相济 盗窃罪 刑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家本与清末刑罚轻缓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赖早兴 董丽君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4-146,共3页
沈家本在清末修律中主持修律工作,开启了中国法律近代化之门。其中,沈家本对清朝刑律的修订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在促成中国刑法近代化方面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可以说沈家本主导了清末刑罚力度上的轻缓化。
关键词 沈家本 刑罚 清末修律 中国刑法 中国法律 近代化 修订 主导 清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朝刑罚制度考略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肃勇 姚景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2-105,共4页
辽朝法制中的刑罚制度 ,与传统的汉族封建法制有许多不同之处。诸如“射鬼箭”、“瘦死狱中”及用沙袋、木剑、铁骨朵等刑具对犯人施刑等 ,均展现了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契丹人刑罚制度中野蛮与残暴的特征。同时 ,契丹统治者在执行刑罚中宽... 辽朝法制中的刑罚制度 ,与传统的汉族封建法制有许多不同之处。诸如“射鬼箭”、“瘦死狱中”及用沙袋、木剑、铁骨朵等刑具对犯人施刑等 ,均展现了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契丹人刑罚制度中野蛮与残暴的特征。同时 ,契丹统治者在执行刑罚中宽契丹、严汉人及草菅人命、乱施杀威等作法 ,也是辽朝奴隶制残余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在刑罚制度上的必然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契丹 刑罚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