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新发展 被引量:27
1
作者 陈卫东 柴煜峰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4-102,共9页
《刑事诉讼法》经再次修正后颁布实施,各界对修正案的讨论焦点将转为如何评价修订成果和如何适用新规范,这对于新《刑事诉讼法》的发展走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刊特别约请刑事诉讼法研究专家对新《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模式、监视居住... 《刑事诉讼法》经再次修正后颁布实施,各界对修正案的讨论焦点将转为如何评价修订成果和如何适用新规范,这对于新《刑事诉讼法》的发展走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刊特别约请刑事诉讼法研究专家对新《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模式、监视居住措施、附带民事诉讼、特殊侦查措施、专家参与诉讼制度和强制医疗程序等进行评论,并提出适用方面的建设性意见,为新《刑事诉讼法》取得良好的适用效果贡献智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程序 结构性调整 诉讼过程 赔偿问题 物质损失 犯罪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立法完善——从被害人民事权益保障视角的思考 被引量:21
2
作者 廖中洪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5-150,共6页
现行《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全面承袭了1979年《刑诉法》的相应规定,在刑事司法审判中已经明显不适应对于被害人权利保护的需要。充分保障被害人的权利,在程序上应当对于附带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被害人提起附带民... 现行《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全面承袭了1979年《刑诉法》的相应规定,在刑事司法审判中已经明显不适应对于被害人权利保护的需要。充分保障被害人的权利,在程序上应当对于附带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被害人在诉讼中的权利和义务;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反诉;撤回公诉以后附带民事诉讼的处理等等问题进行完善。在完善相应程序制度的方式上,应当通过立法修改的方式进行,而不是采用现行司法解释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权利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民事权益 撤回 刑事司法 公诉 程序制度 方式 规定 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20
3
作者 奚玮 叶良芳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1-126,共6页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本质上是一种民事诉讼,仅在程序运作上具有“有限”的从属性,故最理想的模式是将其从刑事诉讼中分离出去,归并到民事诉讼中。但在目前条件下不宜立刻取消这一制度,而应在以下方面逐步加以完善: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扩...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本质上是一种民事诉讼,仅在程序运作上具有“有限”的从属性,故最理想的模式是将其从刑事诉讼中分离出去,归并到民事诉讼中。但在目前条件下不宜立刻取消这一制度,而应在以下方面逐步加以完善: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扩大请求赔偿损失的范围;限制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受理范围;明确附带民事诉讼的时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 中国 受理范围 立法体例 当事人 诉讼时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立法完善——寻求利益平衡的途径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爽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4,共5页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对于保障公民和国家、集体的财产不受侵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简化诉讼程序,提高司法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现行立法的缺失导致了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在诸多问题...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对于保障公民和国家、集体的财产不受侵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简化诉讼程序,提高司法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现行立法的缺失导致了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在诸多问题,被害人的权益难以得到实现。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应进一步规范民事赔偿范围,也应将精神损害纳入进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制度 利益 平衡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弊端及其出路 被引量:1
5
作者 魏盛礼 单文桂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72,100,共6页
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贯彻刑事优先原则,混淆了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在证明标准和证据规则方面的差别,以刑事诉讼程序取代了民事诉讼程序,异化了附带民事诉讼的本质,不利于维护诉讼双方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违背了程序正义... 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贯彻刑事优先原则,混淆了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在证明标准和证据规则方面的差别,以刑事诉讼程序取代了民事诉讼程序,异化了附带民事诉讼的本质,不利于维护诉讼双方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违背了程序正义的要求。由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存在与身俱来的、不可克服的内在制度性缺陷,无法通过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立法来彻底消除其弊端,最终应将该制度取消。在此之前,应以司法解释的方法,克服其技术性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带民事诉讼 制度性缺陷 技术性缺陷 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拒斥精神损害赔偿的立场批判与制度重构 被引量:19
6
作者 段厚省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7-118,共12页
我国法上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在设立之初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发展到当下已发生目的异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在性质上成为一种特别的刑事诉讼程序,服务于刑事诉讼的目的,而不是维护受害人私权,这就是它拒斥精神损害赔偿的根本原... 我国法上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在设立之初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发展到当下已发生目的异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在性质上成为一种特别的刑事诉讼程序,服务于刑事诉讼的目的,而不是维护受害人私权,这就是它拒斥精神损害赔偿的根本原因。在我国日益重视国民民事权益保障、重视公民人格尊严的当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保守立场已经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必须予以改变。改变制度的路径有多种,比较务实的选择是分步进行。首先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纳入精神损害赔偿开始,逐步变革,直到废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让刑事的归于刑事,民事的归于民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精神损害赔偿 民事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先民后刑”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构建——兼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 被引量:26
7
作者 刘少军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9-148,共10页
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先刑后民"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模式,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此未作任何变动。此种立法模式不仅在理论上缺乏充分的依据,而且在实践中造成了诸多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从民事赔偿责任优... 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先刑后民"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模式,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此未作任何变动。此种立法模式不仅在理论上缺乏充分的依据,而且在实践中造成了诸多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从民事赔偿责任优先、人权保障的原则以及与刑事诉讼其他程序的协调出发,有必要对"先刑后民"的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予以改革,在被告人认罪与确定被告人有罪的前提下,明确民事责任优先于刑事责任,构建一种"先民后刑"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先刑后民” 民事赔偿责任优先 人权保障 “先民后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6
8
作者 方益权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4-120,共7页
因传统诉讼观念的影响、法律规定上的过于简单化、理论研究上的长期忽视、司法实践上的混乱,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诉讼价值。笔者拟根据立法精神、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对改革和完善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提出一些建... 因传统诉讼观念的影响、法律规定上的过于简单化、理论研究上的长期忽视、司法实践上的混乱,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诉讼价值。笔者拟根据立法精神、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对改革和完善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提出一些建议:提起期间应当严格限定在人民检察院决定提起公诉之后一审庭审之前;不应赋予人民检察院独立的附带民事诉讼请求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 中国 检察院 请求权 角色定位 立法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刑化背景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之完善 被引量:3
9
作者 旷凌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66,共6页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发展与近年来刑事司法轻刑化运动密切相关。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往往意味着被告人能积极悔罪、减轻社会危害后果且得到被害人谅解,从而导致对刑事部分的从宽处理。鉴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与普通民事诉讼...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发展与近年来刑事司法轻刑化运动密切相关。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往往意味着被告人能积极悔罪、减轻社会危害后果且得到被害人谅解,从而导致对刑事部分的从宽处理。鉴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与普通民事诉讼调解存在诸多不同,我国立法应对其设计特别的调解程序规则,特别是应该在适用范围、当事人的知情权、调解人的权限以及调解协议的执行等方面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调解 量刑 赔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昌凤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11,共3页
当今社会 ,精神权利愈来愈受重视 ,在民事法律规范对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予以承认和支持的同时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却将其拒之门外 ,由此产生诸多弊端。为实现法之公正 ,并充分发挥刑事诉讼的积极作用 ,应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对受害人的精... 当今社会 ,精神权利愈来愈受重视 ,在民事法律规范对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予以承认和支持的同时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却将其拒之门外 ,由此产生诸多弊端。为实现法之公正 ,并充分发挥刑事诉讼的积极作用 ,应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对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予以受理 ,并依据有关民事法律规范确定责任的有无及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精神损害赔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
11
作者 童曙阳 《理论月刊》 2003年第12期120-122,共3页
本文从典型案例着手,在对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立法和相关司法解释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理依据,并提出了立法建议。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刑事诉讼法》 诉讼范围 民事诉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检视与完善 被引量:31
12
作者 石晓波 梅傲寒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7-36,共10页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是试点制度化的结果,但这种强制嵌入刑事诉讼程序的做法存在合法性问题。目前依托《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等规范依据的制度表现出全部的民事诉讼特征。虽然各地检察机关也在不断探索新模式,但基于犯罪行...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是试点制度化的结果,但这种强制嵌入刑事诉讼程序的做法存在合法性问题。目前依托《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等规范依据的制度表现出全部的民事诉讼特征。虽然各地检察机关也在不断探索新模式,但基于犯罪行为的关联没能很好展现。除此,该制度从主体、程序和规则三个维度检视均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该制度需要不断探索优化路径来完善,大致包括:立法规定检察机关的主体资格及其受案范围;取消诉前公告程序,明晰调解程序;强化分工配合,完善执行监督体制来突破主体障碍;明确举证责任,完善取证制度及其保障措施;建立基金管理规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解释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探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康玉梅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0-164,共5页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我国一直存有争议,其核心的问题是受害人的损害赔偿范围及由此引发的关于该制度存废的探讨。从附带民事诉讼"效率为主,兼顾公正"的程度价值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目前的法治环境来看,现行法律规定的赔偿范...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我国一直存有争议,其核心的问题是受害人的损害赔偿范围及由此引发的关于该制度存废的探讨。从附带民事诉讼"效率为主,兼顾公正"的程度价值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目前的法治环境来看,现行法律规定的赔偿范围是一种理性务实的选择,即应当仅限于具体的物质损失,包括实际损失和将来的必然损失,精神损失暂不宜包括进来。尽管这种有限度的民事权益保护与充分全面的民事救济存有差距,但对某些特殊类型的受害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程序价值 物质损失 精神损害赔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死亡赔偿金问题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新宝 曹权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3-51,共9页
我国刑事司法解释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是否判赔死亡赔偿金的问题上一直采取否定态度,限制了刑事案件中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民事权利。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通过明确死亡赔偿金属于财产损失赔偿,完善民事责任优先原则,尽力矫正刑事司... 我国刑事司法解释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是否判赔死亡赔偿金的问题上一直采取否定态度,限制了刑事案件中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民事权利。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通过明确死亡赔偿金属于财产损失赔偿,完善民事责任优先原则,尽力矫正刑事司法解释在有关问题上的认识误区。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司法理念上应从比较片面的“案结事了”转变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要求司法机关对《刑事诉讼法》的有关条文进行重新认识,作出有利于保护被害人民事权利的解释;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依法履行职能、行使职权,切实实施《民法典》,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贯彻民事责任优先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死亡赔偿金 民事责任优先原则 恢复性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案件申请撤诉附带民事诉讼应如何处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58-160,共3页
关键词 刑事案件 撤诉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公诉机关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斌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79-82,共4页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仅限于物质损失,而不包括精神损失。我国刑事法律制度与民事制度对精神损害诉讼的不同规定,造成立法不统一。因此,应扩大刑事附事民事损害赔偿的范围,设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
关键词 刑事诉讼 附带民事诉讼 精神损害 赔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二审程序
17
作者 叶反修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7-90,共4页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二审程序提起的主体具有广泛性 ;提起的期限一般应依刑事诉讼法确定 ;二审程序可以划分为民事型、刑事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二审的审理期限依刑事诉讼法确定 ;二审的审查范围不受上诉或抗诉的限制 ,实行全面审查 ;针对...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二审程序提起的主体具有广泛性 ;提起的期限一般应依刑事诉讼法确定 ;二审程序可以划分为民事型、刑事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二审的审理期限依刑事诉讼法确定 ;二审的审查范围不受上诉或抗诉的限制 ,实行全面审查 ;针对上诉或抗诉的不同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查范围 上诉 抗诉 二审程序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民事行政检察部门介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活动之设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可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5期94-98,共5页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行使国家检察权。除了具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打击危害社会秩序违法犯罪行为的职责外,还负有依法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的责任。民事行政检察部门介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活动需要进行规范,而检察机关民检...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行使国家检察权。除了具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打击危害社会秩序违法犯罪行为的职责外,还负有依法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的责任。民事行政检察部门介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活动需要进行规范,而检察机关民检部门如何介入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更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行政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检察机关运 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局限性及其完善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道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2-141,191,192,共12页
被害人作为刑事案件中权利受到侵犯的主体,其民事权利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另行提起民事诉讼予以保障。基于维护法治统一性的要求,中国采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保护被害人的民事权利,但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发挥积极作用,偏离了刑事... 被害人作为刑事案件中权利受到侵犯的主体,其民事权利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另行提起民事诉讼予以保障。基于维护法治统一性的要求,中国采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保护被害人的民事权利,但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发挥积极作用,偏离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设计的初衷。因此,应当从理论上论证刑事案件犯罪行为人民事责任的正当性,明确附带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民事赔偿标准及其对刑罚的影响等问题,探讨国家刑罚权、被害人民事权利保护及犯罪行为人权利保障的有机统一,完善中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责任 民事赔偿 物质损失 精神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应建立赔偿激励机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海梅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2-117,共6页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被害人实现赔偿权的法定途径,然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判决执行难的现状使得该制度的价值大打折扣。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先刑后民,刑事加害人赔偿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基于此现状,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重点在...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被害人实现赔偿权的法定途径,然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判决执行难的现状使得该制度的价值大打折扣。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先刑后民,刑事加害人赔偿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基于此现状,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重点在于实体上将实体从宽作为悔罪赔偿的激励机制,程序上构建先民后刑的程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损害赔偿 被害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