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条竞合的司法适用困境与解决进路研究——以236份刑事裁判文书为样本
1
作者 付恒 付雷荣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6,202,共12页
通过对2019-2022年间涉及法条竞合的236份刑事裁判文书的案件事实、判决结果等基础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与样本分析,力求从司法实践的维度揭示法条竞合理论的微观运行样态,从而发现其在审判实践中面临的“真问题”。研究发现,司法人员对... 通过对2019-2022年间涉及法条竞合的236份刑事裁判文书的案件事实、判决结果等基础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与样本分析,力求从司法实践的维度揭示法条竞合理论的微观运行样态,从而发现其在审判实践中面临的“真问题”。研究发现,司法人员对法条竞合存在范围的认识差异、对其与想象竞合的区分标准未能达成一致、对其类型划分也未形成有效共识、对普通法(条)与特别法(条)之间的适用关系认识不统一以及在裁判文书中适用的依据与解释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法条竞合理论在司法适用中难以有效发挥释法析理、定分止争的作用,不利于实现个案公平与司法裁判的统一。因此,应构建双层次处断模型,以期为司法实务构建一套流程清晰、规则简约、操作简便的程序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条竞合 想象竞合 司法适用 刑事裁判文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罪名相关成分标注的刑事裁判文书概要信息提取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晨玥 李兵 吴卫星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2-101,124,共11页
近年来,互联网信贷市场迅猛发展,多角度多信息源充分了解贷款申请人的信用情况显得愈发重要。法院的案件裁判文书的权威性、规范性以及其官方可得性,使其成为贷款申请人信用评估的重要数据源。命名实体识别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亟待探... 近年来,互联网信贷市场迅猛发展,多角度多信息源充分了解贷款申请人的信用情况显得愈发重要。法院的案件裁判文书的权威性、规范性以及其官方可得性,使其成为贷款申请人信用评估的重要数据源。命名实体识别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亟待探索。针对网上公开的刑事裁判文书进行概要信息提取,构建基于罪名相关成分标注语料库的隐马尔科夫模型和最大熵马尔科夫模型,并利用其识别提取裁判文书中的被告人及其罪名等关键司法信息,可以为互联网信贷平台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更充分的信息资源。开放性测试结果显示基于罪名相关成分标注的HMM和MEMM的平均F值分别达到了87.79%、90.25%,说明提出的方法克服了裁判文书格式的差异和罪名实体识别的困难,具有较好的刑事裁判文书概要信息提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名实体识别 刑事裁判文书 隐马尔科夫模型 最大熵马尔科夫模型 罪名相关成分标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公正视域下的刑事裁判文书改革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宪昱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7-81,共5页
实现司法公正是我国当前法治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如何在刑事司法领域里实现这一目标就成为当前司法改革的重点。刑事裁判文书改革是我国当前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树立什么样的改革理念与改革模式,会影响到今后刑事司法实践... 实现司法公正是我国当前法治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如何在刑事司法领域里实现这一目标就成为当前司法改革的重点。刑事裁判文书改革是我国当前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树立什么样的改革理念与改革模式,会影响到今后刑事司法实践活动的走向,本文从司法公正的角度,主要探讨了当前刑事裁判文书的价值倾向与改革理念及基本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公正 刑事裁判文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政策执行视阈下刑事裁判文书“部分上网”问题 被引量:11
4
作者 叶燕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8-77,共10页
在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裁判文书"应上尽上"的话语之下,刑事裁判文书仍面临着"部分上网"的问题。这一问题具有相当的惯性,并未因最高人民法院不断强化政策的推进力度而有根本改观。对此,客观技术原因已经不能很好地解... 在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裁判文书"应上尽上"的话语之下,刑事裁判文书仍面临着"部分上网"的问题。这一问题具有相当的惯性,并未因最高人民法院不断强化政策的推进力度而有根本改观。对此,客观技术原因已经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而必须从司法政策执行的一般逻辑中加以考察,应从组织立场偏差、司法科层关系以及利益风险均衡等角度加以理解。正是上述因素造成了下级法院(法官)对刑事裁判文书"应上尽上"这一司法政策的普遍排斥、消极选择与变通执行。为了解决刑事裁判文书"部分上网"问题,未来应协调好上下级法院之间的组织立场偏差、完善刑事裁判文书上网的技术控制措施、强化"部分上网"的负面监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审刑事裁判文书 裁判文书上网 部分上网 司法政策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裁判文书说理规范化的法律形式主义构建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沛泉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0-192,共13页
受现实主义法学和社会治理逻辑的影响,我国的刑事裁判文书说理并未实现规范化。法律现实主义者认为,由于认知能力和人类语言局限性的限制,法律规范不可能将现实中的所有可能性都加以考量,只能为追求规范所具有的普遍性而牺牲复杂现实世... 受现实主义法学和社会治理逻辑的影响,我国的刑事裁判文书说理并未实现规范化。法律现实主义者认为,由于认知能力和人类语言局限性的限制,法律规范不可能将现实中的所有可能性都加以考量,只能为追求规范所具有的普遍性而牺牲复杂现实世界的特殊性。具体到裁判文书说理方面,法官应当在遵从法律形式逻辑的基础上充分考量个案的特殊性,运用道德准则和法律原则作出符合实质正义的判决结果。然而,形式主义是法律制度的根基,严格依法判决能最大限度保护法律的稳定性。过分考虑个案的特殊性以追求实质正义,难免会伤害法律的稳定性根基。在我国法律制度和社会环境条件逐渐成熟的当下,应以严格遵循形式主义的“内部证成”为基础,设置强制性规范,推动法官在刑事裁判文书中遵循法律的形式逻辑进行法律适用的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裁判文书 形式主义 法律适用说理 司法三段论 内部证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裁判文书说理的基本要求与理想模式——基于三则改判案件的经验考察 被引量:5
6
作者 高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104,共14页
刑事案件的说理关乎司法公信力,对于避免错判具有重要作用。比照聂树斌案、于欢案、长春“孙氏三兄弟”案三则刑事改判案件的二审或再审判决与原审判决在说理层面的差异可知,刑事裁判文书说理需满足不同层次的要求,即说理的基本要求和... 刑事案件的说理关乎司法公信力,对于避免错判具有重要作用。比照聂树斌案、于欢案、长春“孙氏三兄弟”案三则刑事改判案件的二审或再审判决与原审判决在说理层面的差异可知,刑事裁判文书说理需满足不同层次的要求,即说理的基本要求和可资追求的理想模式。裁判文书说理的基本要求是满足法理和事理:对法理的说理必须紧紧围绕犯罪构成要件展开;对事理的说理必须围绕关键事实展开,且对证据的说理需要综合各种方法排除合理怀疑。同时,刑事裁判文书说理存在理想模式和应该努力的方向,即在满足刑事裁判文书说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鼓励法官发挥能动性。一方面,通过加强学理、文理以及类似案件等实质性依据的综合运用,平衡说理的规范化与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借助文理加强说理的修辞,增强说理的真实性和实质化。以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为终极目标进行说理,有助于实现释法说理之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裁判文书说理 基本要求 理想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刑事裁判文书的量刑说理制度 被引量:6
7
作者 曾娇艳 黄书建 《法治研究》 2007年第9期44-47,共4页
确立刑事裁判文书量刑说理制度,通过记录量刑过程,展示程序公正,可以让法官自由裁量权受合法性原则的约束;通过论证量刑理由,彰显裁判理性,可以让法官自由裁量权受合理性原则的约束;通过公之于众,展示透明理念,可以让法官自由裁量权受... 确立刑事裁判文书量刑说理制度,通过记录量刑过程,展示程序公正,可以让法官自由裁量权受合法性原则的约束;通过论证量刑理由,彰显裁判理性,可以让法官自由裁量权受合理性原则的约束;通过公之于众,展示透明理念,可以让法官自由裁量权受公众的有效监督,进而增强公众对量刑结果的信仰与服从。构建我国的刑事裁判文书量刑说理制度,首先应在制度设计上引入量刑答辩程序,以支撑裁判文书详尽展示量刑的全过程,其次应对现行刑事裁判文书的写作格局进行调整,以便充分论证量刑理由,最后应以立法的形式加大裁判文书的公开力度和公开范围,以将裁判文书量刑说理的价值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裁判文书 量刑 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化构建——当前司法改革中裁判文书网络公开的忧思 被引量:14
8
作者 于志刚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0-184,共15页
刑事裁判文书公开经历了从不公开到有限公开再到当前的全面实名网络公开三个阶段,成为近期司法改革的重点和标志。犯罪人的身份信息兼具公共属性和私权性质,而当前司法改革未能准确把握其法律性质和法律评价,在制度设计时,忽视了对犯罪... 刑事裁判文书公开经历了从不公开到有限公开再到当前的全面实名网络公开三个阶段,成为近期司法改革的重点和标志。犯罪人的身份信息兼具公共属性和私权性质,而当前司法改革未能准确把握其法律性质和法律评价,在制度设计时,忽视了对犯罪人隐私权的保护,混淆了规范性评价和非规范性评价各自的特征和功能,使刑事裁判文书公开的正当性出现了欠缺,不仅削弱了刑事裁判文书公开应有的促进司法完善的效果,而且成为未来的中国犯罪记录制度建构的重大阻碍,成为刑事法治完善进程中的不和谐因素。尽快对当前刑事裁判文书网络化公开的改革举措进行调整,在公布的刑事裁判文书中隐匿犯罪人的姓名,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中国犯罪记录制度的建构,是未来司法改革完善的重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改革 刑事裁判文书 实名公开 隐私权 犯罪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