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立法刑罚模式化——以《刑法修正案(十一)》为视角 被引量:10
1
作者 汪明亮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68,共9页
刑事立法刑罚模式化是犯罪控制刑罚模式在刑事立法中的体现。《刑法修正案(十一)》呈现出刑罚模式化特点,表现在民意倾向、犯罪化趋势、刑罚趋严、强调对社会利益、公共安全的保护等方面。总体而言,无论是从比较视角还是现实基础看,《... 刑事立法刑罚模式化是犯罪控制刑罚模式在刑事立法中的体现。《刑法修正案(十一)》呈现出刑罚模式化特点,表现在民意倾向、犯罪化趋势、刑罚趋严、强调对社会利益、公共安全的保护等方面。总体而言,无论是从比较视角还是现实基础看,《刑法修正案(十一)》刑罚模式化都有其合理性;具体而言,《刑法修正案(十一)》犯罪化趋势与刑法谦抑性并不必然对立、修改法定刑不等于重刑主义。刑事立法应坚守一种守底限的刑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模式 刑事立法刑罚模式 犯罪化 重刑主义 守底限的刑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修正与法益多元化理论 被引量:7
2
作者 金泽刚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1-153,共13页
历次刑法修正凸显法益多元化趋势,可从原因论、本体论、影响论三个层面认识法益多元化。原因论层面,法益具有的流变性是内生原因,复合价值观的形成、利益多元诉求及刑法的伦理需求是外在原因。本体论层面,法益多元化的横向结构表现为法... 历次刑法修正凸显法益多元化趋势,可从原因论、本体论、影响论三个层面认识法益多元化。原因论层面,法益具有的流变性是内生原因,复合价值观的形成、利益多元诉求及刑法的伦理需求是外在原因。本体论层面,法益多元化的横向结构表现为法益分类多元、法益主体多元、法益被侵犯的形态多元,纵向结构主要表现为个罪法益保护层次多元。影响论层面,为使犯罪认定更具现实性与科学性,应在实定法层面理解法益,并用法益来解释说明犯罪客体,判断犯罪的既未遂形态等。多元化弱化了法益的分类功能,进而影响犯罪的认定,从根本上解决需建构“核心刑法典+附属刑法”的二元立法模式。法益多元化还促进犯罪分层理论的发展,间接推动刑罚及相关刑事程序法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 法益多元化 犯罪认定 刑事立法模式 犯罪分层 刑事程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