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李昌奎案:本不应轻启刑事再审程序
被引量:7
- 1
-
-
作者
杨兴培
-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
-
出处
《东方法学》
2011年第5期10-17,共8页
-
基金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刑法学(项目编号:S30901)资助
-
文摘
李昌奎一案应否提起或者启动刑事再审程序已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危害性大小和民愤大小的问题,在更深的法治层面上是一个涉及法治观念、法律制度以及如何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司法操作的问题。从价值判断上看,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审死刑判决的改判已不能为社会公众所理解和接受,其中必定有着价值观念的差异。但当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已在法官(法院)的自由裁量范围之中时,在情感上人们可以去批评它使其惊醒,但在法治的形式上人们也必须学会接受它。法官也有错判,错判应当再审;法官但无悔判,悔判不应当再审。因为法律毕竟是法律,它是严肃的。李昌奎案不应当提轻启刑事再审程序。
-
关键词
李昌奎案
死刑判决
刑事改判
刑事再审程序
-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
-
题名完善刑事再审程序启动模式研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张斌
-
机构
周口师范学院
-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1-173,共3页
-
文摘
刑事再审程序是对确有错误的生效判决进行纠正的特殊救济程序。基于判决的可错性,有必要设置刑事再审程序。但是我国再审程序的启动模式有其内在的缺陷,应通过取消法院主动启动刑事再审程序、禁止检察院对无罪判决的再审抗诉权、取消检察院提出再审抗诉必然启动刑事再审程序的特权和增加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的途径,完善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模式。
-
关键词
刑事再审程序
申请再审权
启动模式
-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
-
题名刑事再审程序修改之若干问题探讨
- 3
-
-
作者
田圣斌
周越男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
-
出处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69-72,共4页
-
文摘
自1996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刑事再审程序在纠正错案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司法正义。但是当我们重新审视现行刑事再审程序的规定时,会发现其中的许多规定并不符合基本的诉讼法学原理,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修改。
-
关键词
刑事再审程序
司法公正
再审法院
-
Keywords
criminal retrial procedure
judicial impartiality
court of retrial
-
分类号
D924.04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刑事再审程序若干问题的审判心理学思考
- 4
-
-
作者
叶反修
-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
-
出处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9-21,共3页
-
文摘
心理学分析有助于把握诉讼主体的心理活动规律,有助于实现诉讼程序的科学化,但是在刑事再审程序中存在着许多背离审判心理学规律的规定。为进一步完善再审程序,应当取消法院主动提起再审程序的资格,提高再审法院的级别,取消指令再审,再审案件应公开审理。
-
关键词
刑事再审程序
审判心理学
刑事诉讼
-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
-
题名刑事再审程序价值理念之探讨
- 5
-
-
作者
白彦
-
机构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法律系
-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3期97-101,共5页
-
文摘
刑事再审程序作为法律救济的特别程序,其设计是否科学,直接关系着国家刑罚权实施的公正性以及诉讼当事人的权利保护。然而,司法实践中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实施效果却未尽如人意,究其理论根源还在于其诉讼价值理念存在较大的缺陷。因此,本文着重从理论上阐明了再审程序与司法公正和诉讼效率的关系,具体分析了我国刑事再审程序价值理念之不足,进而提出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兼顾公正与效率,在公正的前提下实现最大的诉讼效益的价值理念。
-
关键词
刑事再审程序
价值理念
司法公正
诉讼效率
-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
-
题名对提起刑事再审程序的几点思考
- 6
-
-
作者
白永侠
-
出处
《求是学刊》
1988年第2期48-52,共5页
-
-
关键词
刑事再审程序
生效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刑诉法》
法定程序
人民法院
裁定
刑事判决
刑事审判
法律授权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