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班-怒成矿带西段切隆铜金矿点成矿物质来源:来自矿石硫化物原位S同位素的证据
1
作者 何云龙 王立强 +2 位作者 洛桑塔青 李保亮 高腾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3-696,共14页
切隆铜金矿点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曲隆地区,矿体主要赋存于晚白垩世二长花岗岩与下拉组大理岩接触带,主要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矿区蚀变以夕卡岩化为主。该矿区稳定同位素研究尚属空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矿区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 切隆铜金矿点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曲隆地区,矿体主要赋存于晚白垩世二长花岗岩与下拉组大理岩接触带,主要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矿区蚀变以夕卡岩化为主。该矿区稳定同位素研究尚属空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矿区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的认识。本文对矿石中的斑铜矿、蓝辉铜矿和黄铜矿进行了原位S同位素测试,探讨了切隆铜金矿点的成矿物质来源。结果显示:斑铜矿的δ^(34)S_(V-CDT)值为-0.29‰~2.15‰,均值为1.22‰;蓝辉铜矿的δ^(34)S_(V-CDT)值为-0.52‰~-0.47‰,均值为-0.50‰;黄铜矿的δ^(34)S_(V-CDT)值为0.22‰~1.67‰,均值为1.11‰,指示S同位素组成具有岩浆硫的特征。通过切隆铜金矿点与尕尔穷、嘎拉勒矿床的对比,本文认为切隆铜金矿点与尕尔穷、嘎拉勒矿床具有相似的围岩岩性条件,但其成矿物质源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切隆铜金矿点的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地层对成矿贡献不大,而尕尔穷、嘎拉勒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则具有深部岩浆和地层的混源特征。在该区域的后续找矿勘查工作中,要重点关注晚白垩世早期(90 Ma~80 Ma)中-酸性侵入岩发育地区以及侵入岩与地层中碳酸盐岩的接触部位是否存在夕卡岩型矿化。此外,还应重点查明切隆矿区隐伏岩体的侵位情况,以期探获斑岩型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同位素 物质来源 切隆铜金矿点 班-怒成带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