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边缘切除法在小阴唇肥大整形中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郭银树 李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激光边缘切除法行小阴唇肥大整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22年1月~2023年10月,选择18例双侧小阴唇肥大患者,年龄18~42岁,(28.5±6.6)岁,均有外阴部小阴唇摩擦不适及运动后疼痛不适,12例有性生活史者性生活无影响。查体双侧小阴... 目的探讨激光边缘切除法行小阴唇肥大整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22年1月~2023年10月,选择18例双侧小阴唇肥大患者,年龄18~42岁,(28.5±6.6)岁,均有外阴部小阴唇摩擦不适及运动后疼痛不适,12例有性生活史者性生活无影响。查体双侧小阴唇水平组织冗余肥大,边缘粗糙肥厚,色素沉着浓密,站立时双侧小阴唇超出大阴唇水平,测量左侧小阴唇宽度25~40 mm,(31.7±5.4)mm,右侧25~40 mm,(31.4±5.0)mm。采用边缘切除法行双侧小阴唇缩小整形,遵行双侧对称原则设计切口并画线,冷刀切开皮肤黏膜,CO 2激光切开皮下组织并严密止血,6-0可吸收缝线严密缝合。结果手术时间68~120 min,(81.5±16.2)min,切口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6个月,(4.3±1.4)月,摩擦、疼痛症状均消失,12例有性生活史者术后性生活无影响。术后1个月检查,双侧小阴唇形态、颜色对称,形态自然,边缘组织柔软,颜色变浅,站立时均未超出大阴唇水平,测量左侧小阴唇宽度10~15 mm,(13.7±1.2)mm,右侧10~15 mm,(13.5±1.4)mm。结论边缘切除法小阴唇缩小整形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小阴唇缩小效果确切,外形自然,双侧同时手术后双侧形态对称,对于小阴唇水平组织冗余肥大、边缘粗糙肥厚、色素沉着浓密者,是一种可行的小阴唇整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阴唇肥大 小阴唇整形 边缘切除 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持下颌骨连续性的改良型边缘性下颌骨切除在舌癌联合根治术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泽亮 叶茂昌 +5 位作者 李容新 王来平 周瑜 朱伟政 王祎 彭晖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保持下颌骨连续性的改良型边缘性下颌骨切除在舌癌联合根治术中的应用,评价其的手术方法、操作要点、适应症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保持下颌骨连续性的改良型边缘性下颌骨切除的舌癌137例。改良型即... 目的:探讨保持下颌骨连续性的改良型边缘性下颌骨切除在舌癌联合根治术中的应用,评价其的手术方法、操作要点、适应症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保持下颌骨连续性的改良型边缘性下颌骨切除的舌癌137例。改良型即是增加了往复锯和磨头对下颌下缘内侧和口底黏膜连接处的骨组织进行片切和选磨。选择性/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拉拢缝合/带蒂/游离皮瓣移植行舌、口底重建再造。术后30个月以上的随访观察。结果:术后随访均达到30个月以上,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45%(101/137)和70.80%(97/137)。术后的咀嚼、吞咽、语言和外形的丧失程度有较大的改善,无一例发生病理性骨折,疗效比较满意。结论:保持下颌骨连续性的改良型边缘性下颌骨切除、舌癌联合根治术对中期舌癌是一种可行的根治性手术,既能完成根治性,又能对患者的外形和功能保留有积极的作用。手术的关键是掌握好适应症,同时要求术者具备相当的经验和手术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性下颌骨切除 改良型 舌癌 联合根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边缘可切除”胰腺癌的新认识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维东(综述) 郝继辉(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6-120,共5页
随着胰腺影像学和外科手术技巧的发展,外科医生在"可切除的"胰腺癌与"局部进展的"胰腺癌之间划分出一类"边缘可切除"胰腺癌。这一大类肿瘤包括部分累及肝动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并且其受累的血管... 随着胰腺影像学和外科手术技巧的发展,外科医生在"可切除的"胰腺癌与"局部进展的"胰腺癌之间划分出一类"边缘可切除"胰腺癌。这一大类肿瘤包括部分累及肝动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并且其受累的血管有切除与重建可能的胰腺癌。对"边缘可切除"胰腺癌施行根治性手术,有助于提高以往被认为是"无法切除"的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但是根据现有的资料统计,"边缘可切除"肿瘤的术后切缘阳性发生率较高,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术前应对肿瘤进行准确的分期分级,并联合新辅助治疗有可能为此类患者获得RO切除创造条件,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边缘切除 新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在下颌骨中早期药物相关性颌骨骨坏死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周颖 赵宁 +3 位作者 黄竑远 李庆祥 郭传瑸 郭玉兴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探究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在单纯应用抗骨吸收药物引起的发生在下颌骨的中早期药物相关性颌骨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北京... 目的:探究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在单纯应用抗骨吸收药物引起的发生在下颌骨的中早期药物相关性颌骨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四病区经手术治疗的中早期下颌骨MRONJ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术前基线临床资料,包括原发疾病、伴发疾病、用药方案(药物种类、用药时长)、MRONJ分期、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等,所有患者在手术中行下颌骨边缘切除术去除坏死骨,运用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关闭伤口,术后定期复查随访,评价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和功能状态评价。结果:研究共纳入13例患者(女12例,男1例),年龄(66.69±13.14)岁。原发疾病包括骨质疏松7例,肺癌2例,乳腺癌3例,前列腺癌1例;2例伴发糖尿病,2例伴发心血管疾病,1例伴发干燥综合征。9例患者静脉注射唑来膦酸,平均用药时间(37.7±20.0)个月,7例患者同时服用了来曲唑片等其他药物;3例患者应用地舒单抗注射液,平均用药时间(10.3±11.9)个月;5例患者服用阿仑膦酸钠片,平均用药时间(55.20±27.20)个月,2例患者不同程度地服用醋酸泼尼松片或阿卡波糖片。MRONJ 1期4例,2期9例。13例患者均采用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关闭伤口,术后平均随访11.9个月(9~17个月),13例患者皆治愈,无溢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为(68.46±14.05)分,术后评分为(82.31±15.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疼痛评估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5.77±0.73)分,术后评分为(0.38±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在中早期单纯使用抗骨吸收类药物的下颌骨MRONJ患者中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为用药情况更加复杂的MRONJ患者提供临床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相关性颌骨骨坏死 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 边缘性颌骨切除 抗骨吸收药物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