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联合收割机切流滚筒结构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浩天 唐忠 +1 位作者 李耀明 何俊增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50,75,共7页
国产切纵流水稻联合收割机切流滚筒脱粒过程中存在喂入不畅及振动较大等问题,通过对切流滚筒结构进行静力学和模态分析得知,切流滚筒的结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但工作转速760~800r/min频率位于第1阶固有频率14.51Hz的0.8~1.2倍共振区内。... 国产切纵流水稻联合收割机切流滚筒脱粒过程中存在喂入不畅及振动较大等问题,通过对切流滚筒结构进行静力学和模态分析得知,切流滚筒的结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但工作转速760~800r/min频率位于第1阶固有频率14.51Hz的0.8~1.2倍共振区内。为此,设计了一种具有伸缩脱粒元件的偏心切流滚筒结构,并在ANSYS软件中进行了静力学仿真及轴端约束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偏心切流滚筒结构强度满足要求,偏心切流滚筒的转速频率12.67~13.33Hz,小于偏心切流滚筒的第1阶固有频率25.59Hz;同时,偏心切流滚筒重心产生的力矩平衡了7.2%的茎秆对切流滚筒产生的阻力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割机 切流滚筒 偏心结构 静力学强度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流滚筒细长韧性茎秆防缠绕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钱凯 王荣先 +2 位作者 耿令新 金鑫 王升升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71,109,共7页
针对脱粒过程中脱粒滚筒被燕麦茎杆缠绕的问题,在保证脱粒滚筒脱粒能力的前提下,设计出了一种新型切流滚筒试验台。通过试验分析,验证了此脱粒滚筒结构设计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建立了回归方程,找出最优参数组合,减少了脱粒滚筒缠绕。试... 针对脱粒过程中脱粒滚筒被燕麦茎杆缠绕的问题,在保证脱粒滚筒脱粒能力的前提下,设计出了一种新型切流滚筒试验台。通过试验分析,验证了此脱粒滚筒结构设计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建立了回归方程,找出最优参数组合,减少了脱粒滚筒缠绕。试验结果表明:切流滚筒在脱粒元件为钉齿式、凹板间隙15 mm、滚筒转速900 r/min时,可有效减少脱粒过程中茎秆的缠绕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韧性茎秆 燕麦 切流滚筒 防缠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荞麦切流-横轴流双滚筒脱分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小娜 张卫国 +3 位作者 张昆昆 冯松科 刘志杰 杨福增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3-190,共8页
荞麦具有不同于普通谷物的收获特性,而两段式收获被认为是其最佳的机械化收获方式。目前,关于荞麦两段式捡拾收获的脱粒分离装置的试验研究鲜有报道。为此,在自行研制的切流-横轴流双滚筒捡拾收获试验平台上进行了荞麦的脱粒分离试验研... 荞麦具有不同于普通谷物的收获特性,而两段式收获被认为是其最佳的机械化收获方式。目前,关于荞麦两段式捡拾收获的脱粒分离装置的试验研究鲜有报道。为此,在自行研制的切流-横轴流双滚筒捡拾收获试验平台上进行了荞麦的脱粒分离试验研究,即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了荞麦籽粒含水率、喂入量、脱粒滚筒线速度和脱粒间隙对破碎率、含杂率、损失率和脱分功率等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影响荞麦脱粒分离性能的试验因素重要性次序依次为籽粒含水率、脱粒间隙、滚筒线速度及喂入量;荞麦两段式捡拾收获最优的脱粒分离作业参数为籽粒含水率20%、脱粒间隙35 mm、脱粒滚筒线速度17.27 m/s、喂入量1.2 kg/s;最优脱粒分离作业参数下脱出物中各类杂余占比较小,表明装置适用于荞麦两段式捡拾收获的脱粒分离作业。研究可为两段式荞麦捡拾收获机的脱粒分离装置研发提供理论支撑和试验支持,对荞麦产业的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段式收获 -横轴滚筒 脱粒分离 荞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纵流联合收获机小麦脱粒分离性能评价与试验 被引量:25
4
作者 唐忠 李耀明 +2 位作者 徐立章 李洪昌 庞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19,共6页
针对国产切纵流联合收获机在脱粒分离中存在籽粒损失较大和功耗需求较高等问题,将切纵流联合收获机上的切流滚筒、辅助喂入轮和纵轴流滚筒在室内建成切纵流脱粒分离装置试验台,进行喂入量为7.5kg/s的小麦脱粒分离性能试验,获取脱粒分离... 针对国产切纵流联合收获机在脱粒分离中存在籽粒损失较大和功耗需求较高等问题,将切纵流联合收获机上的切流滚筒、辅助喂入轮和纵轴流滚筒在室内建成切纵流脱粒分离装置试验台,进行喂入量为7.5kg/s的小麦脱粒分离性能试验,获取脱粒分离的籽粒损失和功耗性能指标,借助复数幅值对切纵流脱粒分离装置的脱粒分离性能进行分析,计算出脱粒分离性能指标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切纵流联合收获机收获小麦的最佳组合方式为,切流滚筒采用刀形齿、线速度为21.66m/s、入口脱粒间隙为30、出口脱粒间隙为20mm,纵轴流滚筒采用钉齿、线速度为19.63m/s、脱粒间隙为20mm时,所需总功耗为66.64kW,籽粒总损失率为0.56%,最优脱粒分离性能指标为0.8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获机 试验 指标 切流滚筒 纵轴滚筒 脱粒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纵流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装置田间试验与参数优化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耀明 王成红 +2 位作者 徐立章 李磊 薛臻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1-116,共6页
为了研究切纵流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装置的最佳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对履带式切纵流联合收获田间试验机进行结构改进、载荷测试系统的构建和水稻田间试验,研究切流滚筒、纵轴流滚筒间隙和切流滚筒、纵轴流滚筒转速对脱粒总功耗、切流滚筒... 为了研究切纵流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装置的最佳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对履带式切纵流联合收获田间试验机进行结构改进、载荷测试系统的构建和水稻田间试验,研究切流滚筒、纵轴流滚筒间隙和切流滚筒、纵轴流滚筒转速对脱粒总功耗、切流滚筒功耗、纵轴流滚筒功耗和夹带损失率等性能的影响。并对总功耗和夹带损失率的数据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和复合型优化分析得到最佳参数配置:切流滚筒间隙为30.99 mm,纵轴流滚筒间隙为14mm,切流滚筒和纵轴流滚筒转速为892.95、848.95 r/min。试验表明,该参数组合下,脱粒总功耗39.03 k W,切流滚筒功耗11.72 k W,纵轴流滚筒功耗27.31 k W,夹带损失率0.50%。对切流滚筒和纵轴流滚筒下方脱出混合物分布进行了研究,为清选装置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脱粒分离装置 纵轴滚筒 切流滚筒 参数优化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纵流联合收获机田间小麦收获最优路径与速度试验 被引量:2
6
作者 唐忠 李耀明 +2 位作者 李洪昌 徐立章 庞靖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33-137,81,共6页
为研究切纵流联合收获机田间小麦收获时的最优行走路径和最佳前进速度,分析了割台宽度为4.75 m的切纵流联合收获机在田间收获小麦时的3种典型路径,并从收获拐弯换向耗时最小的角度进行了理论推导,在田间进行前进速度与籽粒总损失速率之... 为研究切纵流联合收获机田间小麦收获时的最优行走路径和最佳前进速度,分析了割台宽度为4.75 m的切纵流联合收获机在田间收获小麦时的3种典型路径,并从收获拐弯换向耗时最小的角度进行了理论推导,在田间进行前进速度与籽粒总损失速率之间的试验并建立数学模型,在室内依据等效喂入量进行前进速度与脱粒分离总功耗之间的试验并建立数学模型,得出最佳前进速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切纵流联合收获机在田间应采用回转式收获路径,当前进速度为小于等于1.0 m/s时,等效喂入量为小于等于7.79 kg/s,籽粒总损失速率为小于等于19.33 g/s,籽粒总损失率为小于等于0.609%,切纵流脱粒分离部分总功耗为小于等于83.94 k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获机 切流滚筒 纵轴滚筒 行走路径 前进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联合收获机滚筒轴疲劳强度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旭 徐磊鑫 +3 位作者 王万章 解文东 袁玲合 何勋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切纵轴流谷物联合收获机脱粒能力强、工作效率高,是未来收获行业的发展趋势。联合收获机在作业的过程中由于喂入量不稳定、物料层不均匀使得切流脱粒滚筒所受的交变载荷冲击较大,造成滚筒轴断裂。采用ANSYS Workbench对滚筒轴进行静力... 切纵轴流谷物联合收获机脱粒能力强、工作效率高,是未来收获行业的发展趋势。联合收获机在作业的过程中由于喂入量不稳定、物料层不均匀使得切流脱粒滚筒所受的交变载荷冲击较大,造成滚筒轴断裂。采用ANSYS Workbench对滚筒轴进行静力学和疲劳强度分析,得到实际作业过程中导致滚筒轴断裂失效的原因为疲劳断裂,然后对轴的结构和材料进行改进,改进后的轴最大应力值减小至原来的40.6%左右,疲劳寿命循环次数有了极大的提高,有效保障了联合收获机长时间的安全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获机 切流滚筒 静力学分析 疲劳分析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置多滚筒组合式脱粒分离装置脱分性能对比试验 被引量:7
8
作者 许太白 俞平高 +2 位作者 周晨露 张淑玲 侯鹏程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1期83-87,共5页
为分析多滚筒脱粒分离装置的水稻脱粒分离性能,在自行设计的横置多滚筒组合式脱粒分离装置上,通过更换第一脱粒滚筒、第二脱粒滚筒、第三脱粒滚筒的结构形式,进行喂入量为0~5kg/s的水稻脱粒分离性能试验,对比切流单滚筒、切流滚筒与横... 为分析多滚筒脱粒分离装置的水稻脱粒分离性能,在自行设计的横置多滚筒组合式脱粒分离装置上,通过更换第一脱粒滚筒、第二脱粒滚筒、第三脱粒滚筒的结构形式,进行喂入量为0~5kg/s的水稻脱粒分离性能试验,对比切流单滚筒、切流滚筒与横轴流组合式双滚筒、切流滚筒与双横轴流滚筒、三横轴流滚筒组合式脱粒分离装置的脱粒分离功耗、夹带损失率、未脱净率、脱出物轴向分布规律以及脱出物杂余含量等性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获机 切流滚筒 横轴滚筒 脱粒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驻马店展会看联合收割机结构新动向
9
作者 张立功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3年第5期37-37,32,共2页
今年3月份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举办的全国春季农机展,让笔者得以一窥联合收割机结构新动向。迪尔展出两款机型,目的是进军中原小麦机收市场。一是C440双纵轴流机型,这款专为收获小麦、水稻等小籽粒作物设计,因为有切流滚筒可以强化脱粒,有... 今年3月份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举办的全国春季农机展,让笔者得以一窥联合收割机结构新动向。迪尔展出两款机型,目的是进军中原小麦机收市场。一是C440双纵轴流机型,这款专为收获小麦、水稻等小籽粒作物设计,因为有切流滚筒可以强化脱粒,有双纵流滚筒有利柔性分离。二是W100切流+逐稿器机型,着实是一款推进秸秆离田又投产的传统机型,因为逐稿器分离不易破损秸秆,便于田间打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割机 逐稿器 打捆 纵轴 驻马店 小麦机收 切流滚筒 小籽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asonable location parameters of pick and nozzle in combined cutting system 被引量:4
10
作者 曾锐 杜长龙 +1 位作者 陈荣俊 王文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1067-1076,共10页
The drum shearer and high pressure water jet combined cutting system is an effective technology to cut hard coal-rock, but one problem of the technology is the choice of pick and nozzle location parameters. In order t... The drum shearer and high pressure water jet combined cutting system is an effective technology to cut hard coal-rock, but one problem of the technology is the choice of pick and nozzle location parameter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combined cutting arc studied and mining seepage catastrophe theory is used to construct the mathematic and physical model of combined cutting hard coal-rock. Based on the model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combined cutting mechanism, the single pick and nozzle combined cutting test-bed is built to test the main pick and nozzle location parameters of drum shearer and water jet combined cutting system.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st vertical distance between the pick-tip and nozzle center point is the sum of cutting thickness and proper target distance in the Y axial direction; the best horizontal distance is the length between pick-tip point and coal-rock surface bursting crack point in the X axial direction. The best incident angle of water jet should be the same as the bursting crack line's angle in theory, but considering other important factors comprehensively, it is more reasonable when the incident angle of water jet is 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ined cutting location parameter water jet mining seepage theory hard coal-r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