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孔胸腔镜下右侧R_(3)、左侧R_(4)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效果
1
作者 崔东 陈茂林 +5 位作者 张卫东 栾加强 冯雨 侯曼曼 蔡祖勋 钱如林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402-405,共4页
目的观察单孔胸腔镜下右侧R_(3)、左侧R_(4)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的50例中、重度原发性手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 目的观察单孔胸腔镜下右侧R_(3)、左侧R_(4)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的50例中、重度原发性手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行右侧R_(3)、左侧R_(4)交感神经切断术,对照组行双侧R_(3)交感神经切断术。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均在单孔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术后观察组10例左手有轻度潮湿,观察组2例、对照组1例双手轻度潮湿,对照组左手潮湿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14例(56.0%)发生代偿性多汗,对照组18例(72.0%)发生代偿性多汗,两组轻度代偿性多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重度代偿性多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右侧R_(3)、左侧R_(4)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效果确切,又降低了中重度代偿性多汗发生的概率,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探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手汗症 胸腔镜 交感神经切断术 代偿性多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罩在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朱秀文 陈银连 +1 位作者 陈诗敏 蔡敏仪 《临床医药实践》 2025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手汗症双侧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除术患者实施喉罩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和双腔气管插管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0月—2024年5月收治的40例单孔法完成手汗症病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 目的:探讨手汗症双侧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除术患者实施喉罩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和双腔气管插管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0月—2024年5月收治的40例单孔法完成手汗症病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实行双腔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实行喉罩全麻。比较两组麻醉复苏时间、双侧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应激反应指标。结果:观察组麻醉复苏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双侧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的VAS评分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咽痛、呛咳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的炎症因子水平较之前均呈升高趋势,但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观察组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中实施喉罩全麻,有效且安全,与双腔气管插管全麻相比,具有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风险、节约住院时间等突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胸腔镜 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翼管神经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梁恒伟 温丽慧 吕忠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8期52-59,共8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翼管神经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变应性鼻炎合并鼻息肉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行常规鼻内镜下鼻窦手术,观察组行常规鼻内镜下鼻窦...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翼管神经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变应性鼻炎合并鼻息肉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行常规鼻内镜下鼻窦手术,观察组行常规鼻内镜下鼻窦手术联合翼管神经和筛前神经切断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3周、3个月、6个月和1年的鼻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评分、哮喘生存质量量表(AQLQ)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高于对照组的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鼻腔阻力(NR)、鼻黏膜纤毛输送率(MTR)、鼻黏膜纤毛传输时间(MTT)和Lund—Kenned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TR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R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MTT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Lund—Kennedy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鼻腔疼痛VAS、RQLQ评分和AQL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3周、3个月、6个月和1年,观察组鼻腔疼痛VAS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RQL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QL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翼管神经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息肉,效果明显,不仅可有效地缓解患者鼻腔疼痛,还能提高术后生存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鼻息肉 鼻内镜 翼管神经切断术 筛前神经切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后神经切断术在复发性鼻窦炎伴息肉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树华 姚婷 邓伟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期60-66,共7页
目的分析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联合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伴息肉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重要炎症指标的影响,探讨其临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复发性鼻窦炎伴息肉患者54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 目的分析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联合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伴息肉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重要炎症指标的影响,探讨其临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复发性鼻窦炎伴息肉患者54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试验组采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联合鼻后神经切断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和12个月总有效率、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SNOT-22)评分、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和炎症因子[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免疫球蛋白E(IgE)、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和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变化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6和12个月随访人数分别为25和23例,对照组术后6和12个月随访人数分别为26和25例;术后6和12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SNOT-22评分、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12个月试验组EOS、IgE、IL-4和IL-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发性鼻窦炎伴息肉患者,联合鼻后神经切断术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更能抑制机体IgE分泌和黏膜炎症反应,提高术后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鼻窦炎伴息肉 鼻后神经 神经切断术 疗效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5
作者 雍惠 李淑茸 刘怀涛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023年于该院变态反应门诊就诊的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100例,采用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药物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50例),采用药物治...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023年于该院变态反应门诊就诊的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100例,采用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药物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50例),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5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和12个月,采用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量表(RQL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治疗后6和12个月,实验组3种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12个月,SAS和SDS评分较治疗后6个月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仅有RQLQ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SAS和SD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12个月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能明显提高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状态,该手术在鼻内镜下易定位,创伤小,视野清晰,且并发症少,经济有效,是较为安全的微创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后神经切断术 变应性鼻炎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在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中的疗效评估
6
作者 刘雪峰 杨蒙生 +3 位作者 柴琳琳 卫旭东 何健 董小荣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8期510-514,共5页
目的评估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对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为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病例,选取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治疗的病例为治疗组,药物保守治疗的病例为对照组,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 目的评估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对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为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病例,选取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治疗的病例为治疗组,药物保守治疗的病例为对照组,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RQLQ)、鼻呼气一氧化氮(nNO)和药物评分分别评估两组病例短期(<1年)、中期(1~3年)及长期(3~5年)预后转归。结果治疗组术后短期、中期及长期的VAS(2.26±0.75、2.30±0.63、2.49±0.57),RQLQ(0.55±0.11、0.55±0.11、1.00±0.12),nNO[(464.62±75.84)ppb、(378.63±110.21)ppb、(368.23±104.25)ppb]及药物评分(2.50±1.03、2.54±0.99、2.95±0.93)均显著低于术前[6.76±0.58、3.35±0.40、(696.64±132.69)ppb,5.17±1.50],且低于对应时间段的对照组(P均<0.05)。无与手术直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翼管神经鼻内分支切断术对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短、中、长期均有积极转归作用,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过敏 一氧化氮 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 鼻呼气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杜慧慧 朱凯铨 +1 位作者 麻琼钒 郑国君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387-389,共3页
目的 探讨高选择性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39例因中重度持续性AR行鼻内镜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生活质量、主观症状进... 目的 探讨高选择性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39例因中重度持续性AR行鼻内镜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生活质量、主观症状进行疗效评估并分组,即有效组及无效组,分析影响远期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 39例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主观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比术前更低(P<0.05)。无效组合并鼻息肉及哮喘患者比有效组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鼻息肉及哮喘均为影响AR患者远期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AR患者行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合并鼻息肉及哮喘是影响远期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 临床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合并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疗效分析
8
作者 常浩 周延辉 +1 位作者 李阳阳 刘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12期775-779,共5页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合并常年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合并PAR的CRSwN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合并常年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合并PAR的CRSwN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2 h相关应激指标(嗜酸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术后半年疗效判定[视觉模拟量表(VAS)、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评分、改良Lund-Kennedy内镜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VAS评分、RQLQ评分、改良Lund-Kennedy内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研究组和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术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研究组和对照组VAS评分、RQLQ评分、改良Lund-Kennedy内镜评分较术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鼻内镜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合并PAR的CRSwNP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鼻窦炎 鼻息肉 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盖髓术、乳牙活髓切断术治疗乳磨牙深龋近髓的临床近、远期预后对比分析
9
作者 王玉 孙振龙 张莹莹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583-1585,共3页
目的:探究间接盖髓术、乳牙活髓切断术治疗乳磨牙深龋近髓的临床近、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2023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2例乳磨牙深龋近髓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采用间接盖髓术,50例)和观察... 目的:探究间接盖髓术、乳牙活髓切断术治疗乳磨牙深龋近髓的临床近、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2023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2例乳磨牙深龋近髓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采用间接盖髓术,50例)和观察组(乳牙活髓切断术,52例)。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近期预后、远期预后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一周,两组的吞咽、语言、咀嚼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3 m的患牙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 m,观察组的患牙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间接盖髓术,乳磨牙活髓切断术对乳磨牙深龋近髓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能提高患者的远期预后,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盖髓术 乳牙活髓切断术 乳磨牙 深龋近髓 近期预后 远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矿物凝聚体与生物陶瓷对乳牙活髓切断术临床疗效的影响
10
作者 陈姵伃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6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乳牙活髓切断术中应用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TA)与生物陶瓷(iRoot BP Plus)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苏州明基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6例行乳牙活髓切断术的患儿,按使用材料分组,MTA40例(A组),iRoot BP Plus36例(B组)... 目的:观察乳牙活髓切断术中应用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TA)与生物陶瓷(iRoot BP Plus)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苏州明基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6例行乳牙活髓切断术的患儿,按使用材料分组,MTA40例(A组),iRoot BP Plus36例(B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成功率、牙齿变色情况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1)A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100.00%、95.00%、90.00%,而B组分别为100.00%、97.22%、94.44%,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2)A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牙齿变色率分别为30.00%、50.00%、75.00%,而B组分别为0.00%、2.78%、8.33%,B组明显更低(P<0.05)。(3)术前两组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差异较小(P>0.05);术后6个月,A组MMP-3(338±027)ng/mL、IL-8(8.04±2.26)ng/mL,B组MMP-3(3.17±0.26)ng/mL、IL-8(5.69±2.04)ng/mL,B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乳牙活髓切断术中应用MTA与iRoot BP Plus均能获得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均高,其中iRoot BP Plus不易出现牙齿变色,并能减轻患儿机体的炎症反应,整体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活髓切断术 三氧化矿物凝聚体 生物陶瓷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内脏交感神经切断术应用观察
11
作者 云峰 余艳华 +1 位作者 刘新江 周百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92-92,共1页
关键词 交感神经切断术 内脏神经切断术 胸腔镜 止痛方法 国外学者 临床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2206例:10年结果和分析 被引量:31
12
作者 涂远荣 林敏 +6 位作者 陈剑锋 李旭 赖繁彩 邱明链 杜泉 肖仁栋 林剑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endoscopic thoracic sympathotomy,ETS)治疗原发性手汗症(primary palmar hyperhidrosis,PPH)的效果。方法 2003年1月~2013年1月我们施行ETS治疗PPH 2206例,将不保留R2(切断R2~R4)和保留R2(单一切断R...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endoscopic thoracic sympathotomy,ETS)治疗原发性手汗症(primary palmar hyperhidrosis,PPH)的效果。方法 2003年1月~2013年1月我们施行ETS治疗PPH 2206例,将不保留R2(切断R2~R4)和保留R2(单一切断R3或R4)分为A、B组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25例术后1周内出现一过性手掌多汗,均于1~2周内消失。2206例随访1~8年,中位时间4.5年。所有患者手掌伴头面部多汗症状及手部皮肤症状全部治愈,有效率100%;伴腋窝(41.8%)和足底(29.3%)多汗症状得到改善。3例术后1~2个月发生味觉性多汗,均于1年后自愈;5例术后9个月~5年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转移性多汗(transfer hiperhidrosis,TH)Ⅰ级或轻度944例(42.8%),Ⅱ级或中度750例(34.0%),Ⅲ级或重度42例(1.9%),Ⅳ级或极重度又称致残性多汗18例(0.8%),TH发生率79.5%(1754/2206)。致残性多汗18例,随访时间1~8年,中位时间4.5年,仅好转2例。A、B组疗效满意度分别为94.2%(487/517)、98.1%(1657/1689),A组明显低于B组(Z=-4.704,P=0.000)。B组生活质量分级明显优于A组(Z=-5.425,P=0.000)。结论 ETS是治疗PPH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保留R2,降低胸交感神经切断平面,即单一切断R3或R4能显著降低Ⅲ~Ⅳ级转移性多汗发生率。一旦发生致残性多汗,难以治愈且长期存在,对患者危害性极大,应严格掌握ETS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汗症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 转移性多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经胸内脏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晚期胰腺癌疼痛的临床应用研究(附12例报告) 被引量:11
13
作者 金焰 付德庄 +6 位作者 莫一我 孙志为 乔欧 唐建中 王欣 湛斌 王军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0年第5期73-73,75,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 交感神经切断术 治疗 胰腺癌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疗法在脑瘫儿童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穆晓红 徐林 +6 位作者 许世刚 曹旭 张鹏 郑晨颖 周莉 李小平 陈江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9期674-676,共3页
目的:分析运动疗法在脑瘫儿童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康复中的临床疗效,为脑瘫儿童的康复提供可靠方法。方法:2003年9月至2007年4月脑瘫患儿226例,男125例,女101例;年龄3~10岁,平均6.8岁;随机分为对照组113例和治疗组113例。治疗组:... 目的:分析运动疗法在脑瘫儿童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康复中的临床疗效,为脑瘫儿童的康复提供可靠方法。方法:2003年9月至2007年4月脑瘫患儿226例,男125例,女101例;年龄3~10岁,平均6.8岁;随机分为对照组113例和治疗组113例。治疗组:男66例,女47例;年龄3~8岁,平均(6.5±1.2)岁;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同时辅以运动疗法。对照组:男59例,女54例;年龄3~10岁,平均(6.9±1.5)岁;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两组治疗前后采用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肌张力评分、被动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结果:226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8个月。治疗后组间进行比较:治疗组GMFM得分平均(134.29±46.43)分,高于对照组(P<0.05);肌张力评分平均(1.27±0.42)分,优于对照组(P<0.05);关节活动度中踝背屈角度平均(14.2±3.1)°,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在脑瘫儿童SPR术后康复中具有明显效果,有助于减轻痉挛状态、降低肌张力、改善脑瘫儿童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脊神经根切断术 运动疗法 康复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200例近远期随访报告 被引量:16
15
作者 林敏 涂远荣 +3 位作者 李旭 赖繁彩 陈剑锋 叶建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2期995-996,共2页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行双侧T2~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结果、并发症及术后生活质量.方法200例术后患者采取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1~28个月,平均18.4月.结果200例中失访8例,随访192例术后手及腋窝多汗症状均消失,无一例复发.术后...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行双侧T2~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结果、并发症及术后生活质量.方法200例术后患者采取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1~28个月,平均18.4月.结果200例中失访8例,随访192例术后手及腋窝多汗症状均消失,无一例复发.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主要并发症为转移代偿性多汗27.1%(52/192),气胸和肺不张各1例.其中女性及重度手汗症患者术后发生率稍高,与年龄无关.结论胸腔镜下T2~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有效、安全、可靠,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比较高.但是术前应对所有患者强调常见并发症特别是转移代偿性多汗发生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汗症 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 胸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改善脑瘫患者下肢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徐杰 徐林 +6 位作者 曾杰 胡传宇 任敬佩 赵毅 汪乐 赵亚林 穆晓红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5期489-492,共4页
脑性瘫痪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时期神经系统伤残的临床综合征,其严重影响患儿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同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国内外学者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或伴有肢体痉挛的混合型脑瘫的治疗中已有很长的历史。其... 脑性瘫痪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时期神经系统伤残的临床综合征,其严重影响患儿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同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国内外学者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或伴有肢体痉挛的混合型脑瘫的治疗中已有很长的历史。其改善脑瘫患者下肢痉挛疗效确切,且极少出现复发现象。术后脑瘫患者结合康复治疗后,其肌力较前明显提高,关节活动度在术后即可出现明显改善,且中长期随访未见反弹,患者整体步态得到长期明显改善。笔者认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在改善脑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方面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但必须遵循术前选择合适的病例,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及时有效康复治疗的原则,才能使其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下肢运动功能 肌力 关节活动度 步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不同节段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文雄 喻东亮 +2 位作者 徐建军 张小强 魏益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72,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胸腔镜下不同节段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比较不同节段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VTS)治疗手汗症的文献。对纳入的12篇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根据最高手术节段将患者分为T_2组(含T_2... 目的系统评价胸腔镜下不同节段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比较不同节段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VTS)治疗手汗症的文献。对纳入的12篇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根据最高手术节段将患者分为T_2组(含T_2、T_2~T_3、T_2~T_4节段)、T_3组(含T_3、T_3~T_4节段)和T_4组,采用Rev Man5.3、STATA软件比较T_2与T_3、T_3与T_4组的疗效差异,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随机对照研究、1 561例患者,其中T_2组542例、T_3组767例、T_4组25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T_2组与T_3组手术有效率和术后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T_3组患者满意度(95%CI为0.13~0.63,P<0.01)高于T_2组,代偿性多汗(95%CI为0.03~0.17,P<0.01)、中重度代偿性多汗(95%CI为1.40~3.28,P<0.01)的发生率低于T_2组;T_3组与T_4组手术有效率、满意度和术后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T_4组代偿性多汗(95%CI为1.93~4.26,P<0.01)、中重度代偿性多汗(95%CI为1.67~7.52,P<0.01)、手过干(P<0.05)的发生率低于T_3组。结论在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中,切断T_4节段与切断T_2、T_3节段比较,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手汗症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 手汗症 代偿性多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云峰 张水军 +2 位作者 余艳华 赵红军 蔡灵乐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总结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10年106例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2000年3月~2010年3月胸腔镜交感神经T2~T4切断术的临床资料,按拟定的标准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106例手术均获成功。102例术后6~36个月随访,1例复发,但手多汗较... 目的总结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10年106例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2000年3月~2010年3月胸腔镜交感神经T2~T4切断术的临床资料,按拟定的标准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106例手术均获成功。102例术后6~36个月随访,1例复发,但手多汗较术前为轻(1%);1例手掌过于干燥(1%);23例出现代偿性多汗(22.5%),无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交感神经切断术 手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孔法胸腔镜下T_3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附52例报告) 被引量:8
19
作者 许胜水 段明科 +2 位作者 吴艺根 熊伟 兰俊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6期499-500,共2页
目的总结二孔法胸腔镜下T3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52例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6年8月~2008年12月采用电视胸腔镜T3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以掌侧皮肤温度较术前升高1~3℃以上及干燥温暖为有效,手掌皮肤温度较术前增加(1... 目的总结二孔法胸腔镜下T3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52例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6年8月~2008年12月采用电视胸腔镜T3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以掌侧皮肤温度较术前升高1~3℃以上及干燥温暖为有效,手掌皮肤温度较术前增加(1℃且仍为潮湿者为无效。结果 52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手掌多汗症状消失,有效率为100%,术后掌温升高(2.6±0.7)℃。50例随访1.5~24个月,平均14.5月,无一例复发及严重代偿性多汗,轻度代偿性多汗6例,占12%(6/50)。结论二孔法电视胸腔镜下T3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孔法 胸腔镜 交感神经切断术 手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管与非插管麻醉在单孔胸腔镜下行胸交感神经节切断术的效果 被引量:14
20
作者 温健 段娜 +3 位作者 李小刚 景桂霞 王强 肖颖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目的比较插管和非插管两种麻醉方法在单孔胸腔镜下行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效果。方法 60例在电视胸腔镜下行双侧交感神经干切断术的手汗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气管插管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30例。非气管插管组采用T_4-5硬膜外阻滞... 目的比较插管和非插管两种麻醉方法在单孔胸腔镜下行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效果。方法 60例在电视胸腔镜下行双侧交感神经干切断术的手汗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气管插管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30例。非气管插管组采用T_4-5硬膜外阻滞复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气管插管组采用左侧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分别于麻醉前(T_0)、右侧胸腔开放后5 min(T_1)、右侧膨肺前(T_2)、右侧胸腔关闭后5 min(T_3)、左侧胸腔开放后5 min(T_4)、左侧膨肺前(T_5)、左侧胸腔关闭后5min(T_6)、返回病房(T_7),分别记录患者SBP、DBP、HR、RR、SpO_2、P_(ET)CO_2及术中视野暴露情况、麻醉效果、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相关并发症、术后护理强度、麻醉费用、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术后开始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没有中转开胸情况发生。围术期两组患者SBP、DBP、HR均在正常范围内,非插管组患者氧饱和度在在T_1-T_5时点较术前下降,最低值91%,呼吸末二氧化碳在T_2、T_5时点较术前升高,最高值65 mmHg,高于插管组患者(P<0.05),术中未给予特殊处理。两组术中视野暴露情况、麻醉效果评分、手术时间、术后气胸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插管组麻醉时间、术后护理强度、术后开始进食、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咽喉不适、恶心呕吐情况低于插管组(P<0.05)。非插管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高于插管组(P<0.05)。结论应用非插管麻醉方式在单孔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中,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和花费少的优势,但是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术前做好应急预案,保证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非气管插管 单孔胸腔镜 胸交感神经节切断术 电视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