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切换模型的直流微网集中式故障诊断方法
1
作者 叶冬萌 郝治国 +2 位作者 谢凡 刘伟 王挺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6-146,共11页
集成程度较高的直流微网系统具有故障类型复杂、通信成本较低等特点。基于模型的集中式故障诊断方法可为直流微网故障诊断提供有效的手段。文中建立了包含换流器的直流微网切换系统模型,并从模型参数变化的角度定量地描述了大功率换流... 集成程度较高的直流微网系统具有故障类型复杂、通信成本较低等特点。基于模型的集中式故障诊断方法可为直流微网故障诊断提供有效的手段。文中建立了包含换流器的直流微网切换系统模型,并从模型参数变化的角度定量地描述了大功率换流器内部、外部多种故障对切换系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观测器参数优化设计,使得每一观测器对不同故障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最终采用一一对应的故障特征代码实现了故障识别。仿真验证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实现直流微网几类常见故障的可靠识别,满足了直流微网故障诊断的速动性要求,并对于建模误差、过渡电阻及测量噪声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网 切换模型 故障诊断 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切换模型的光伏系统Boost变换器功率控制和数字孪生故障诊断方法
2
作者 窦真兰 张骋 +2 位作者 沈晓枉 张春雁 沈主浮 《全球能源互联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8-385,共8页
光伏发电系统中DC/DC变换器的精确建模是其高性能控制和精确故障诊断的基础。传统变换器线性化建模方法无法实现变换器工作过程的精确描述并因此影响系统控制及故障诊断性能的提升。基于切换系统理论,提出一种基于切换模型的Boost变换... 光伏发电系统中DC/DC变换器的精确建模是其高性能控制和精确故障诊断的基础。传统变换器线性化建模方法无法实现变换器工作过程的精确描述并因此影响系统控制及故障诊断性能的提升。基于切换系统理论,提出一种基于切换模型的Boost变换器功率切换控制方法和数字孪生故障诊断方法。所提方法通过建立Boost变换器切换模型实现变换器工作过程的精确描述及数字孪生状态估计。同时,切换控制器被设计以实现变换器功率控制及实现变换器功率开关故障和传感器故障的检测和识别。所提控制方法具有实现简单、无控制参数、对于电路参数不敏感等优势。所提故障诊断方法具有故障诊断灵敏度高,故障识别效果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BOOST变换器 切换模型 功率控制 数字孪生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率切换模型的三相VSC切换控制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郭鑫 潘缘 +1 位作者 李伟鹏 刘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59-4469,I0024,共12页
三相电压源变换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工作过程可视为在不同开关状态(即不同子系统)下的切换,是一种典型的切换系统。基于切换系统理论,提出一种三相电网平衡条件下基于功率切换模型的三相VSC切换控制策略。相较于传统基于... 三相电压源变换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工作过程可视为在不同开关状态(即不同子系统)下的切换,是一种典型的切换系统。基于切换系统理论,提出一种三相电网平衡条件下基于功率切换模型的三相VSC切换控制策略。相较于传统基于线性化模型的三相VSC控制方法,所提方法具有模型精确无近似,控制参数少,控制器实现简单,无需复杂的坐标旋转变换和脉冲宽度调制过程,对于电路参数不确定具有强鲁棒性等优点。相较于传统基于电流切换模型的三相VSC切换控制策略,所提方法具有模型更便于系统分析与切换规则设计且提升了系统延迟条件下系统稳定性等优点。仿真及实验比较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电压源变换器 切换系统 功率切换模型 渐进稳定性 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切换模型的双向AC-DC变换器控制策略 被引量:28
4
作者 田崇翼 李珂 +2 位作者 张承慧 庄飞飞 叶保森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70-76,共7页
双向AC-DC变换器作为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功率的协调分配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切换系统理论,提出一种双向AC-DC切换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双向AC-DC切换动态模型,选取系统的储能函数作为共同Lyapuno... 双向AC-DC变换器作为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功率的协调分配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切换系统理论,提出一种双向AC-DC切换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双向AC-DC切换动态模型,选取系统的储能函数作为共同Lyapunov函数。基于此,设计了系统最优切换律并分析了该切换律条件下系统在切换平衡点处的稳定性。为了便于控制器数字化实现,建立了切换系统单步预测模型并对切换策略离散化。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所采用的建模方法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AC-DC变换器 切换模型 电流控制 交直流混合微网 单步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切换模型参数寻优的车道检测算法 被引量:5
5
作者 周磊 任国全 +1 位作者 肖浩 李冬伟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3,共7页
车道检测算法的研究是智能车辆基于道路标识线或边界信息自主导航的首要环节。根据道路先验知识和驾驶员视觉处理经验,将道路图像分为近景和远景区域,近景区使用直线模型拟合车道线,远景区切换直线模型或三次曲线模型匹配车道线。融合... 车道检测算法的研究是智能车辆基于道路标识线或边界信息自主导航的首要环节。根据道路先验知识和驾驶员视觉处理经验,将道路图像分为近景和远景区域,近景区使用直线模型拟合车道线,远景区切换直线模型或三次曲线模型匹配车道线。融合道路图像的梯度幅值、梯度方向和灰度特征信息,建立概率判别函数,采用基于遗传算法操作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快速搜索关于概率函数的最优模型参数,实现对车道的检测。对实际道路图像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路面存在阴影、光照不均匀、车辆遮挡以及车道标识线污损情况下,该算法都能很好地识别车道,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辆 车道检测 切换模型 判别函数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切换模型的两交叉口信号灯Q学习协调控制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晓华 李振龙 +1 位作者 于泉 张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48-1152,1157,共6页
为了解决两交叉口信号灯协调控制,在建立两交叉口切换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组合相位的概念,将两交叉口形式上转换为单交叉口的形式,采用解决单个智能体和环境交互的Q学习算法实现了两交叉口之间的协调控制。应用Paramics微观交通仿真软... 为了解决两交叉口信号灯协调控制,在建立两交叉口切换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组合相位的概念,将两交叉口形式上转换为单交叉口的形式,采用解决单个智能体和环境交互的Q学习算法实现了两交叉口之间的协调控制。应用Paramics微观交通仿真软件进行了算法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学习算法 两交叉口切换模型 组合相位 两交叉口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电源管理的随机切换模型与策略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江琦 奚宏生 殷保群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0-686,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连续时间Markov决策过程的动态电源管理策略优化方法.通过建立动态电源管理系统的随机切换模型,将动态电源管理问题转化为带约束的策略优化问题,并给出一种基于矢量合成的策略梯度优化算法.随机切换模型对动态电源管理系统... 提出一种基于连续时间Markov决策过程的动态电源管理策略优化方法.通过建立动态电源管理系统的随机切换模型,将动态电源管理问题转化为带约束的策略优化问题,并给出一种基于矢量合成的策略梯度优化算法.随机切换模型对动态电源管理系统的描述精确,策略优化算法简便有效,既能离线计算,也适用于在线优化.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电源管理 MARKOV决策过程 随机切换模型 策略优化 梯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切换模型的点集优化车道线识别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戎辉 张明路 张小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7-100,共4页
针对车辆的横向运动偏差及相关安全监控技术存在缺陷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段切换模型的点集优化车道线识别方法。首先建立稳定可靠的分段切换车道线模型,然后利用单目视觉和毫米波雷达的传感器组合对车辆进行识别,筛选掉干扰车道线识... 针对车辆的横向运动偏差及相关安全监控技术存在缺陷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段切换模型的点集优化车道线识别方法。首先建立稳定可靠的分段切换车道线模型,然后利用单目视觉和毫米波雷达的传感器组合对车辆进行识别,筛选掉干扰车道线识别的无效候选点,如果缺少有效的识别点,则利用卡尔曼滤波和车道线等宽条件进行有效点的补充。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有效的识别车道线,对于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道线识别 点集优化 分段切换模型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rkov切换模型的中国CPI指数波动特征分析
9
作者 文林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6-30,共5页
文章引入Markov切换模型探讨中国CPI指数波动的持续性、波动幅度以及波动频率等特征。通过ADF方法和JB统计量检验CPI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和非对称性,通过CUSUM方法检验时间序列的机制转移特征,采取极大似然估计方法确定Markov切换模型的相... 文章引入Markov切换模型探讨中国CPI指数波动的持续性、波动幅度以及波动频率等特征。通过ADF方法和JB统计量检验CPI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和非对称性,通过CUSUM方法检验时间序列的机制转移特征,采取极大似然估计方法确定Markov切换模型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CPI时间序列的低波动性持续的时间最长,并且三种波动状态之间的切换主要集中于低波动状态和高波动状态之间;CPI时间序列的波动主要稳定于低波动率,并且存在明显的"聚集波动"和"分段波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指数 Markov切换模型 波动特征 自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切换模型极限学习机的超短期负荷预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明丽 张晶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71-76,110,共7页
针对极限学习机算法中输出波动大与模型不稳定的问题,提出采用切换模型极限学习算法进行超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的方法。该算法通过切换模型准则,将建立的多个神经网络模型分为误差较小的保持模型和误差较大的更新模型两部分。保持模型无需... 针对极限学习机算法中输出波动大与模型不稳定的问题,提出采用切换模型极限学习算法进行超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的方法。该算法通过切换模型准则,将建立的多个神经网络模型分为误差较小的保持模型和误差较大的更新模型两部分。保持模型无需进行在线更新,减低了模型输出的波动性;更新模型则需采取随机方法进行在线更新,使得训练误差达到最小,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通过对某地区电力负荷的预测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提高了预测速度,节省了计算时间,具有更佳的泛化能力和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学习机 切换模型 负荷预测 更新模型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分解和多模型切换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
11
作者 王娜 张鑫海 常娅明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58-1968,共11页
准确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能够给网络安全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以便及时做好应对措施,对于维护网络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网络安全态势序列通常具有复杂性和非平稳性的特点,单一模型预测存在预测精度低、泛化性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准确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能够给网络安全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以便及时做好应对措施,对于维护网络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网络安全态势序列通常具有复杂性和非平稳性的特点,单一模型预测存在预测精度低、泛化性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分解和多模型切换的态势预测方法。引入变分模态分解方法,并与互信息熵结合,对原始态势数据集进行分解和重构,形成新的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以降低数据的非平稳性,提高后续模型预测的精度。提出一种多模型切换策略,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对初始模型集进行差异性分析,找到差异性大且预测效果好的模型构成候选模型集。基于距离测度,在训练数据集中找到测试数据的最近邻数据,采用投票机制找到最适合测试样本的预测模型,弥补了单一模型预测泛化性不足的缺陷。最后利用该策略获得测试数据集的态势预测结果。通过在网络入侵检测数据集NSL-KDD和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数据集上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态势预测 变分模态分解 互信息熵 模型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切换的自适应背景建模方法 被引量:15
12
作者 左军毅 潘泉 +2 位作者 梁彦 张洪才 程咏梅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7-473,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切换的背景建模方法(MSBM).该方法以熵图像为纽带,实现了不同精细程度的背景模型在空间上的自适应选取和在时间上的自适应切换.对于亮度分布复杂度高的背景区域采用精细的模型以保证运动目标检测的精度,反之采用简...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切换的背景建模方法(MSBM).该方法以熵图像为纽带,实现了不同精细程度的背景模型在空间上的自适应选取和在时间上的自适应切换.对于亮度分布复杂度高的背景区域采用精细的模型以保证运动目标检测的精度,反之采用简单的模型以降低计算量.通过模型结构自适应结合参数自适应,很好地兼顾了检测精度和计算代价.基于高斯混合模型和时间平均模型的双模型切换式运动目标检测算法被用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算法的检测效果和单独采用高斯混合模型的检测效果相当,而计算速度却比后者提高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建模 模型切换 运动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次多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模型切换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琳琳 周立芳 +1 位作者 嵇婷 赵豫红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6-630,共5页
针对多层次多模型(Multi-hierarchical multi-model,MHM)预测控制系统的模型切换问题,在分析各通道非线性程度对模型层次切换以及层次间模型切换过程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切换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到多输入... 针对多层次多模型(Multi-hierarchical multi-model,MHM)预测控制系统的模型切换问题,在分析各通道非线性程度对模型层次切换以及层次间模型切换过程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切换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到多输入多输出pH中和过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改善了系统工况大范围跳变时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次多模型结构 模型预测控制 模型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型分形切换预测控制在主汽温度调节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华 沈胜强 郭慧彬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8-114,共7页
针对电厂锅炉主蒸汽温度调节系统采用传统的PID控制很难取得优良的控制品质的问题,结合分形理论提出一种多模型切换预测控制策略。通过预先在多个工况下建立多个主蒸汽温度模型,设计相应的预测函数控制器,根据负荷工况的变化及分形维数... 针对电厂锅炉主蒸汽温度调节系统采用传统的PID控制很难取得优良的控制品质的问题,结合分形理论提出一种多模型切换预测控制策略。通过预先在多个工况下建立多个主蒸汽温度模型,设计相应的预测函数控制器,根据负荷工况的变化及分形维数Dτ的改变在不同的模型之间进行切换可以削弱参数时变对控制系统的影响。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分形切换多模型预测控制方法优于传统的PID控制和基于固定模型的预测函数控制。利用分形理论进行多模型切换预测控制,可提高锅炉主蒸汽温度调节系统的鲁棒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蒸汽温度 分形理论 预测函数控制 模型切换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车组多模型切换主动容错预测控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辉 张坤鹏 王昕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11-1214,共4页
高速动车组持续高速运行,对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高速动车组非线性动力学特点和系统运行数据,应用减法聚类和模式分类算法建立高速动车组多模型集;为适应对象和扰动特性的变化建立高速动车组自适应模型;采... 高速动车组持续高速运行,对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高速动车组非线性动力学特点和系统运行数据,应用减法聚类和模式分类算法建立高速动车组多模型集;为适应对象和扰动特性的变化建立高速动车组自适应模型;采用基于累计误差最小的切换策略在线选择最优控制模型,据此设计主动容错预测控制算法来实现高速动车组安全高效运行.最后,仿真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 非线性 模型切换 主动容错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机液压伺服位置系统多模型切换滑模变结构控制 被引量:17
16
作者 方一鸣 王志杰 +1 位作者 解云鹏 焦晓红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1-96,103,共7页
针对轧机液压伺服系统随工况变化而引起的弹性负载刚度系数发生跳变的问题,建立了轧机液压伺服位置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非线性多模型集。通过选择系统共同的稳定滑模面,设计了各子模型对应的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并应用Lyapunov稳定... 针对轧机液压伺服系统随工况变化而引起的弹性负载刚度系数发生跳变的问题,建立了轧机液压伺服位置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非线性多模型集。通过选择系统共同的稳定滑模面,设计了各子模型对应的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并应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整个系统可从任意初始状态趋向于系统的共同滑模面,进而保证了整个变结构切换控制系统的渐近稳定性。为有效削弱系统参数跳变的不良影响,采用模型最佳匹配性能指标作为各子模型切换控制的依据,实现了各子模型控制器之间的切换。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多模型切换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能够保证轧机液压伺服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对系统参数跳变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滑模面 轧机液压伺服系统 模型切换 滑模变结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入受限的轧机液压伺服系统多模型切换控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志杰 方一鸣 +1 位作者 李叶红 许衍泽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81-888,共8页
针对轧机液压伺服系统随工况变化所引起的弹性刚度系数及外负载力跳变问题,在输入受限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具有L2增益的鲁棒抗饱和多模型切换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轧机液压伺服位置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多模型集;其次,应用共同Lyapunov... 针对轧机液压伺服系统随工况变化所引起的弹性刚度系数及外负载力跳变问题,在输入受限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具有L2增益的鲁棒抗饱和多模型切换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轧机液压伺服位置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多模型集;其次,应用共同Lyapunov函数及稳定性理论证明了输入受限切换系统具有L2增益稳定性,并采用LMI方法设计了抗饱和状态反馈控制器。基于切换易实现原则,根据液压缸压力的变化作为各子控制器切换的依据。仿真及实验研究结果验证了本文所设计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受限 轧机 液压伺服系统 模型切换 L2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与主元分析的多模型切换方法 被引量:9
18
作者 庞强 邹涛 +1 位作者 丛秋梅 李永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938-2946,共9页
针对多模型预测控制的模型切换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工况判断的多模型切换方法,利用工业过程中的可测变量综合反映系统的动态特性,根据动态特性的变化进行多模型切换。首先利用高斯混合模型(GMM)将历史数据划分为若干个工况,然后利用不... 针对多模型预测控制的模型切换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工况判断的多模型切换方法,利用工业过程中的可测变量综合反映系统的动态特性,根据动态特性的变化进行多模型切换。首先利用高斯混合模型(GMM)将历史数据划分为若干个工况,然后利用不同工况下的历史数据建立负荷向量矩阵和预测模型,最后根据主元模型的平方预报误差(SPE)选择预测模型。以乙烯裂解炉的反应管出口温度(COT)的控制为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实现了多个反应管出口温度的稳定均衡控制,当系统的工况发生改变时,通过不同主元模型的SPE统计量的比较,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匹配的工况,并切换为相应的预测模型,解决了当系统动态特性发生改变时,预测模型切换滞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切换 工况判断 高斯混合模型 平方预报误差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切换仿射线性模型的三相APF电流控制方法 被引量:8
19
作者 郭晓云 刘会金 曹玉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66,共8页
提出一种基于切换仿射线性模型和切换系统全局稳定理论的三相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电流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了任意运行点下的三相APF的切换仿射线性系统模型,再根据凸组合稳定条件,将一个工频周期按三相母线电... 提出一种基于切换仿射线性模型和切换系统全局稳定理论的三相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电流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了任意运行点下的三相APF的切换仿射线性系统模型,再根据凸组合稳定条件,将一个工频周期按三相母线电压大小划分为12个区间,在每个区间内设定能满足二次稳定条件的开关子系统组合,并为系统选取共同的李亚普诺夫(Lyapunov)函数,基于切换系统理论控制方法的设计思路,提出了建立在切换仿射线性模型基础上的二次稳定控制策略。最后进行了仿真分析并验证其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系统 切换仿射线性模型 有源电力滤波器 切换系统 二次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型切换阶梯式广义预测控制的电站锅炉主汽温控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弓岱伟 孙德敏 +1 位作者 郝卫东 胡志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88-1493,共6页
为改善大型电站锅炉主汽温控制中自动化程度低、控制品质较差的问题,针对过热回路的大惯性、大滞后以及对象模型随负荷变化较大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切换的阶梯式广义预测控制方法,并将风量、上层磨煤量、蒸汽流量等影响因素综合... 为改善大型电站锅炉主汽温控制中自动化程度低、控制品质较差的问题,针对过热回路的大惯性、大滞后以及对象模型随负荷变化较大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切换的阶梯式广义预测控制方法,并将风量、上层磨煤量、蒸汽流量等影响因素综合应用于主汽温串级控制.该方法已在山东石横电厂1 025 t/h大型锅炉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在机组正常工作负荷范围内均具有很好的控制品质,成功解决了该厂自建厂以来一直无法解决的主汽温自动控制问题.同时此控制器的设计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适用于大滞后严重非线性时变系统的控制,易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锅炉 汽温控制 模型切换 阶梯式广义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