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硫化钼粘结固体润滑涂层的径向和切向微动损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朱旻昊 周惠娣 +1 位作者 陈建敏 周仲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8,共5页
通过径向和切向微动试验考察了二硫化钼粘结固体润滑涂层的微动摩擦学特性 ,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了两类微动损伤区的微观特征 .结果表明 :二硫化钼粘结固体润滑涂层具有良好的抗径向微动损伤性能 ... 通过径向和切向微动试验考察了二硫化钼粘结固体润滑涂层的微动摩擦学特性 ,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了两类微动损伤区的微观特征 .结果表明 :二硫化钼粘结固体润滑涂层具有良好的抗径向微动损伤性能 ;切向微动条件下无混合区存在 ,涂层损伤强烈依赖于位移幅值 ,并伴随MoS2 的氧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粘结固体润滑膜 微动损伤 向微动 切向微动 微动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90合金管在不同法向载荷下的切向微动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米雪 唐攀 +3 位作者 沈平川 郑斌 陈果 朱旻昊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1-197,共7页
目的通过690合金管/405不锈钢块(线接触)的切向微动试验,探究690合金管在不同法向载荷作用下的切向微动磨损机制和损伤演变规律。方法采用自制的多功能复合微动磨损试验机,研究法向载荷(10、20、40 N)对690合金传热管/405不锈钢抗振条... 目的通过690合金管/405不锈钢块(线接触)的切向微动试验,探究690合金管在不同法向载荷作用下的切向微动磨损机制和损伤演变规律。方法采用自制的多功能复合微动磨损试验机,研究法向载荷(10、20、40 N)对690合金传热管/405不锈钢抗振条的切向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摩擦系数和耗散能,获得试验过程中的动力学信息,再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磨痕进行微观分析,获得其磨损机制以及损伤演变规律。结果当位移幅值为100、200μm,法向载荷为10、20、40 N时,690合金管/405不锈钢块的微动运行状态处于完全滑移区。随着法向载荷的增加,摩擦耗散能和摩擦力增大,690合金管的损伤加剧,产生的磨屑增加,磨痕表面的剥落坑被磨屑覆盖而减少,摩擦系数呈下降趋势。沿微动方向,690合金表面的磨损区域内O、Fe、Ni和Cr的含量呈锯齿变化;沿接触方向,690合金管的磨损深度也呈现锯齿状,这都是690合金管和405不锈钢块均为非理想平面所致。结论总体而言,随着法向载荷的增加,690合金管和405不锈钢块的磨损体积增加,690合金管主要的磨损机制为剥层和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90合金管 405不锈钢 法向载荷 切向微动 磨损机制 线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conel 718激光熔覆合金层切向微动磨损特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徐志彪 李德香 +4 位作者 王忠 鲁志杰 张俊 刘卫东 彭金方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7-527,共11页
采用激光熔覆沉积技术制备Inconel 718合金试样,通过自主研制的多功能复合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在平面/球的点接触模式下进行切向微动磨损试验,探究合金试样在不同法向载荷和不同位移幅值下的磨损特性.试验结束后,对获得的摩擦力-位移曲... 采用激光熔覆沉积技术制备Inconel 718合金试样,通过自主研制的多功能复合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在平面/球的点接触模式下进行切向微动磨损试验,探究合金试样在不同法向载荷和不同位移幅值下的磨损特性.试验结束后,对获得的摩擦力-位移曲线、摩擦系数曲线和耗散能等结果进行详细的动力学特性分析,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三维形貌仪对磨损表面及磨痕截面进行微观分析,得到其磨损形貌及主要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当位移幅值不变时,随着法向载荷的增加,微动运行状态由完全滑移区转变成混合区,材料的磨损损伤逐渐加剧,微动磨损导致的能量耗散增加;随着位移幅值增加,材料的磨损损伤同样加剧;微动磨损区域出现裂纹的萌生和扩展现象,其主要的磨损机制为疲劳磨损、氧化磨损和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沉积 Inconel 718 切向微动 能量耗散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5Cr1Mo传热管切向微动磨损性能研究
4
作者 邢帅 王立闻 +5 位作者 杨凌云 武志广 王博 官雪梅 刘标 蔡振兵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0-136,共7页
钠冷快堆换热器中的冷却剂与构件之间的流致振动会导致传热管发生微动磨损。以钠冷快堆换热器传热管候选材料2.25Cr1Mo钢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法向载荷(10、20、30 N)下的切向微动磨损行为和损伤演变规律;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 钠冷快堆换热器中的冷却剂与构件之间的流致振动会导致传热管发生微动磨损。以钠冷快堆换热器传热管候选材料2.25Cr1Mo钢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法向载荷(10、20、30 N)下的切向微动磨损行为和损伤演变规律;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及EDS对磨痕的形貌及摩擦化学反应进行分析;通过白光干涉仪获得传热管的磨损量。结果表明:随着法向载荷的增加,2.25Cr1Mo钢的微动模式由完全滑移转变为部分滑移,摩擦因数、磨损体积随着法向载荷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当载荷为10~20 N时,2.25Cr1Mo钢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分层剥落以及氧化磨损,当载荷为30 N时,主要磨损机制为黏着磨损、塑性变形和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5Cr1Mo 传热管 切向微动 法向载荷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态及小牛血清环境下超声滚压对Ti6Al7Nb合金微动磨损行为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黄奕博 贺继樊 +3 位作者 李洪洋 刘建华 彭金方 朱旻昊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1-362,共12页
为提高人工植入件的抗微动磨损性能,采用超声表面滚压技术(USRP)对其典型材料(Ti6Al7Nb合金)进行表面强化处理.在此基础上,研究并揭示了表面改性层在干态及小牛血清环境下的微动磨损行为和损伤机理.结果表明:USRP使基材表面形成约33μm... 为提高人工植入件的抗微动磨损性能,采用超声表面滚压技术(USRP)对其典型材料(Ti6Al7Nb合金)进行表面强化处理.在此基础上,研究并揭示了表面改性层在干态及小牛血清环境下的微动磨损行为和损伤机理.结果表明:USRP使基材表面形成约33μm的晶粒细化层,表面硬度提升约28.1%.USRP处理并未显著改变基材的微动运行区域特性,在损伤严重的滑移区损伤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疲劳磨损和氧化磨损.USRP强化处理改变了表层材料的晶界取向,减轻了接触区材料的剥落磨损程度,但增加的晶界通道可能加剧氧化磨损.不同微动工况下,USRP强化表面均具有较好的减摩效果,尤其在小牛血清环境中其磨损率较基材可降低约28%.研究结果可为人工关节材料的抗微动损伤表面工程防护提供理论数据和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Al7Nb合金 超声滚压表面强化 切向微动磨损 小牛血清环境 损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复合式微动的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朱旻昊 周仲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2-186,共5页
在新型径向微动试验装置上 ,改变试样的倾斜角度 ,实现了径向微动和切向微动的复合 .考察了 GCr15钢球 /2 0 91铝锂合金在倾斜 30°和 45°以及不同外加载荷条件下的复合微动损伤行为 。
关键词 微动磨损 向微动 切向微动 复合微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动白层形成的控制因素及其对磨损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朱旻昊 周仲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5,共5页
在径向和复合(切向与径向复合)微动条件下,考察了2091铝锂合金在不同载荷水平和倾斜角度下的微动行为和损伤过程;结合不同阶段微动磨痕剖面分析,研究了微动白层(TTS)的形成条件,并详细分析了在不同微动阶段TTS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TTS... 在径向和复合(切向与径向复合)微动条件下,考察了2091铝锂合金在不同载荷水平和倾斜角度下的微动行为和损伤过程;结合不同阶段微动磨痕剖面分析,研究了微动白层(TTS)的形成条件,并详细分析了在不同微动阶段TTS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TTS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是表面切应力和切向位移,TTS形成过程呈现塑性变形特征;TTS对磨损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磨损 白层 向微动 切向微动 复合微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r15轴承钢的复合微动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朱旻昊 周仲荣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13,共4页
对GCr15轴承钢球/平面接触方式,在倾角分别为30°和45°进行复合微动磨损试验。分析了该微动接触条件下的动力学特性;利用光学显微镜、轮廓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痕进行了分析,根据复合微动运行的三个阶段,提出了GCr15钢的复... 对GCr15轴承钢球/平面接触方式,在倾角分别为30°和45°进行复合微动磨损试验。分析了该微动接触条件下的动力学特性;利用光学显微镜、轮廓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痕进行了分析,根据复合微动运行的三个阶段,提出了GCr15钢的复合微动磨损的物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磨损 切向微动 向微动 复合微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钢的复合微动磨损特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昊 李政 周仲荣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15,20,共5页
在球 /面接触条件下 ,以恒定加载速度 (6 mm /min) ,研究了 2 0号钢在两种倾斜角 (4 5°和 6 0°)、三种载荷 (Fmax=2 0 0 ,4 0 0 ,80 0 N)下的复合微动磨损行为。在分析复合微动的动力学特性的同时 ,结合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L ... 在球 /面接触条件下 ,以恒定加载速度 (6 mm /min) ,研究了 2 0号钢在两种倾斜角 (4 5°和 6 0°)、三种载荷 (Fmax=2 0 0 ,4 0 0 ,80 0 N)下的复合微动磨损行为。在分析复合微动的动力学特性的同时 ,结合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L CS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对磨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倾斜角度和载荷的增加 ,表面磨损明显增加 ,并可根据 F- D曲线的三种形状 ,将 2 0号钢的复合微动运行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 I阶段的磨损主要表现为滑动磨损的特征 ,第 II,III阶段的磨损机制主要为剥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磨损 复合微动 切向微动 向微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过程组合式支承辊过盈配合面微动滑移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永刚 骆国玲 +1 位作者 宋剑锋 史卫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127,共7页
为了得到冷轧过程中组合式支承辊过盈配合面微动滑移轴向和切向分布规律,利用ABAQUS软件对组合式支承辊冷轧过程进行仿真,并结合EXCEL和MATLAB软件得到整个过盈配合面不同位置处轴向微动滑移、切向微动滑移分布图以及过盈配合面微动滑... 为了得到冷轧过程中组合式支承辊过盈配合面微动滑移轴向和切向分布规律,利用ABAQUS软件对组合式支承辊冷轧过程进行仿真,并结合EXCEL和MATLAB软件得到整个过盈配合面不同位置处轴向微动滑移、切向微动滑移分布图以及过盈配合面微动滑移轨迹图。结果表明:在整个过盈配合面上,轴向和切向微动滑移分布都不均匀;支承辊辊身中部过盈配合面的轴向相对滑移量为零,越靠近辊端轴向微动滑移量越大;切向滑移量在过盈配合面压扁区中部和过盈配合面顶部为零,在压扁区和非压扁区临界位置处切向微动滑移达到最大值,在关于压扁区对称的区域上切向滑移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支承辊 过盈配合面 向微动滑移 切向微动滑移 滑移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