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
被引量:
1
1
作者
杨震坤
沈卫峰
+2 位作者
张大东
张建盛
张瑞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探讨切割球囊成形术在冠脉小血管病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正常参考血管直径≤ 2 .7mm为小血管标准。应用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 2 2例患者的 2 5处病变。结果 2 5处病变中 ,切割球囊成形术成功治疗 2 1处 (84% ) ,其中 7处...
目的 探讨切割球囊成形术在冠脉小血管病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正常参考血管直径≤ 2 .7mm为小血管标准。应用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 2 2例患者的 2 5处病变。结果 2 5处病变中 ,切割球囊成形术成功治疗 2 1处 (84% ) ,其中 7处因严重狭窄而予直径 1.5mm的常规球囊预扩张。2处因发生严重撕裂影响血流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术 ;1处对角支开口病变 ,切割球囊成形术成功 ,但在前降支植入支架后残余狭窄增加至 70 % ,尝试再次通过导引钢丝失败 ;1处因近段血管严重扭曲切割球囊未能通过。住院期间未发生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平均随访 (7.3± 3.0 )个月 (3~ 12个月 ) ,5例患者复发心绞痛 ,3例行冠脉造影复查 :1例为补救性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 ,再次予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成功 ;1例对角支开口病变因前降支支架再狭窄而完全闭塞 ;1例为其他冠脉新发病变。结论 切割球囊成形术安全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切割球囊成形术
小血管病变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皮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
2
作者
陈绍良
段宝祥
+3 位作者
叶飞
宋杰
刘志忠
周陵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296-299,共4页
目的 研究切割球囊成形术对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即刻和 6个月内随访效果。方法 6 9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随机分配到切割球囊组 (38例 )和普通球囊治疗组 (31例 )。球囊扩张前及扩张后即刻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内超声下 ,测定相...
目的 研究切割球囊成形术对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即刻和 6个月内随访效果。方法 6 9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随机分配到切割球囊组 (38例 )和普通球囊治疗组 (31例 )。球囊扩张前及扩张后即刻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内超声下 ,测定相关参数。观察随访 6个月内临床改善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研究终点包括出现心肌梗死 ,需要冠状动脉搭桥或再介入治疗。结果 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均为 10 0 %。切割球囊组 1例患者扩张后在支架的远端出现夹层。平均随访 (6 .7± 2 .3)个月。切割球囊组于术后 3和 6个月时的再狭窄率显著低于普通球囊组(15 %∶38%及 18%∶4 2 % ,P <0 .0 0 1)。扩张后即刻血管直径获得值在切割球囊组和普通球囊组分别为 (1.72±0 .5 2 )mm和 (1.15± 0 .5 4 )mm ,随访 3个月及随访终点时切割球囊组的血管直径晚期丢失分别为 (0 .2 6± 0 .0 5 )mm(3个月 )及 (0 .38± 0 .0 6 )mm ,同时的普通球囊组丢失值分别为 (0 .78± 0 .19)mm(3个月 )及 (0 .89± 0 .16 )mm。结论 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支架内狭窄效果可靠 ,安全 ,容易操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切割球囊成形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
支架内狭窄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程康
栾荣华
+6 位作者
李伟杰
贾国良
王海昌
郭文怡
吕安林
李成祥
王晓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 :比较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和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C 反应蛋白 (CRP)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 65例拟行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
目的 :比较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和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C 反应蛋白 (CRP)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 65例拟行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接受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 (切割球囊组 )或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 (普通球囊组 ) ,球囊扩张后均放置支架。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 2h和 6h抽取冠状静脉窦血样测定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血清IL 6的浓度 ;另于术前、术后 6h、术后 2 4h和 48h抽取肘静脉血样 ,测定血清CRP的浓度。以上指标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量。结果 :普通球囊组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浓度术后即刻和术后 2h ;血清IL 6浓度术后即刻 ,术后 2h和 6h以及血清CRP浓度术后 6h、2 4h和 48h都明显高于切割球囊组 ,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0 0 1)。结论 :单纯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清IL 6和CRP浓度的影响均小于单纯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 ,联合支架置入术后有相似结果 ,这可能是前者通过减轻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减少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切割
球
囊
血管
成形术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
被引量:
1
1
作者
杨震坤
沈卫峰
张大东
张建盛
张瑞岩
机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脏科
出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8-10,共3页
文摘
目的 探讨切割球囊成形术在冠脉小血管病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正常参考血管直径≤ 2 .7mm为小血管标准。应用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 2 2例患者的 2 5处病变。结果 2 5处病变中 ,切割球囊成形术成功治疗 2 1处 (84% ) ,其中 7处因严重狭窄而予直径 1.5mm的常规球囊预扩张。2处因发生严重撕裂影响血流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术 ;1处对角支开口病变 ,切割球囊成形术成功 ,但在前降支植入支架后残余狭窄增加至 70 % ,尝试再次通过导引钢丝失败 ;1处因近段血管严重扭曲切割球囊未能通过。住院期间未发生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平均随访 (7.3± 3.0 )个月 (3~ 12个月 ) ,5例患者复发心绞痛 ,3例行冠脉造影复查 :1例为补救性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 ,再次予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成功 ;1例对角支开口病变因前降支支架再狭窄而完全闭塞 ;1例为其他冠脉新发病变。结论 切割球囊成形术安全可靠 。
关键词
冠心病
切割球囊成形术
小血管病变
治疗
Keyword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utting balloon angioplasty
Small vessel
分类号
R815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皮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
2
作者
陈绍良
段宝祥
叶飞
宋杰
刘志忠
周陵
机构
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脏科
出处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296-299,共4页
文摘
目的 研究切割球囊成形术对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即刻和 6个月内随访效果。方法 6 9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随机分配到切割球囊组 (38例 )和普通球囊治疗组 (31例 )。球囊扩张前及扩张后即刻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内超声下 ,测定相关参数。观察随访 6个月内临床改善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研究终点包括出现心肌梗死 ,需要冠状动脉搭桥或再介入治疗。结果 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均为 10 0 %。切割球囊组 1例患者扩张后在支架的远端出现夹层。平均随访 (6 .7± 2 .3)个月。切割球囊组于术后 3和 6个月时的再狭窄率显著低于普通球囊组(15 %∶38%及 18%∶4 2 % ,P <0 .0 0 1)。扩张后即刻血管直径获得值在切割球囊组和普通球囊组分别为 (1.72±0 .5 2 )mm和 (1.15± 0 .5 4 )mm ,随访 3个月及随访终点时切割球囊组的血管直径晚期丢失分别为 (0 .2 6± 0 .0 5 )mm(3个月 )及 (0 .38± 0 .0 6 )mm ,同时的普通球囊组丢失值分别为 (0 .78± 0 .19)mm(3个月 )及 (0 .89± 0 .16 )mm。结论 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支架内狭窄效果可靠 ,安全 ,容易操作 。
关键词
经皮
切割球囊成形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
支架内狭窄
冠心病
介入治疗
Keywords
coronary disease
stents
coronary angiography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程康
栾荣华
李伟杰
贾国良
王海昌
郭文怡
吕安林
李成祥
王晓燕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文摘
目的 :比较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和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C 反应蛋白 (CRP)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 65例拟行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接受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 (切割球囊组 )或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 (普通球囊组 ) ,球囊扩张后均放置支架。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 2h和 6h抽取冠状静脉窦血样测定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血清IL 6的浓度 ;另于术前、术后 6h、术后 2 4h和 48h抽取肘静脉血样 ,测定血清CRP的浓度。以上指标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量。结果 :普通球囊组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浓度术后即刻和术后 2h ;血清IL 6浓度术后即刻 ,术后 2h和 6h以及血清CRP浓度术后 6h、2 4h和 48h都明显高于切割球囊组 ,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0 0 1)。结论 :单纯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清IL 6和CRP浓度的影响均小于单纯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 ,联合支架置入术后有相似结果 ,这可能是前者通过减轻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减少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切割
球
囊
血管
成形术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Keywords
C-reactive protein
Cutting balloon
Interleukin-6
von Willebrand factor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654.2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
杨震坤
沈卫峰
张大东
张建盛
张瑞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经皮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
陈绍良
段宝祥
叶飞
宋杰
刘志忠
周陵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程康
栾荣华
李伟杰
贾国良
王海昌
郭文怡
吕安林
李成祥
王晓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