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otfile切削模式治疗老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世洋 赵玉阳 +4 位作者 刘雪雁 马红利 赵爱红 胡萌菲 蒋骁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比较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双眼预留-0.50D及未预留度数患者LASIK术后的临床效果,评价shotfile切削模式治疗老视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眼科行LASIK治疗老视患者术后随访达6个月且资料完整者83例152眼,其中行TOSC... 目的比较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双眼预留-0.50D及未预留度数患者LASIK术后的临床效果,评价shotfile切削模式治疗老视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眼科行LASIK治疗老视患者术后随访达6个月且资料完整者83例152眼,其中行TOSCA后加入shotfile切削模式44例(77眼)作为治疗组Ⅰ、行双眼预留-0.50D患者29例(58眼)作为治疗组Ⅱ、未预留度数患者10例(17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术后裸眼远近视力、等效球镜、高阶像差、立体视觉及近视力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 (1)治疗组Ⅰ、治疗组Ⅱ及对照组术后6个月远视力与术前裸眼远视力比较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Ⅰ近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屈光度:术后6个月三组等效球镜均在±0.50D以内,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高阶像差:治疗组Ⅰ球差、水平慧差较治疗组Ⅱ及对照组增幅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总高阶像差、垂直慧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立体视:术后6个月三组间立体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5)满意度:三组对近视力满意的百分比分别为:86.4%、58.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在不损失远视力的情况下,近视力优于对照组。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能有效地增加角膜球差,补偿老视患者的一部分调节力,从而达到更好的视近视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视 shotfile切削模式 视觉质量 LASI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表面高速切削模式
2
作者 刘力健 《工具技术》 2011年第4期56-58,共3页
介绍一种适用于复杂表面切削加工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基于模块化理念,应用CAD/CAM技术、数控高速切削技术和新型刀具,把复杂表面加工转化为一种简捷、高效的加工流程。所述模式把复杂表面描述为:最大投影面、最小凹部半径、型腔深度三个... 介绍一种适用于复杂表面切削加工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基于模块化理念,应用CAD/CAM技术、数控高速切削技术和新型刀具,把复杂表面加工转化为一种简捷、高效的加工流程。所述模式把复杂表面描述为:最大投影面、最小凹部半径、型腔深度三个基本特征,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离散化设计,使其成为可以实施加工的模块。模块由坐标平面、平坦曲面、陡峭曲面和组合构造构成。对模块进一步离散为等高切削层,并自动生成切削量均化的高速切削路径及其数控切削程序。这种模式适用于大型零件模样和原型的切削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模式 高速切削 复杂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切削成形能力模型的加工特征识别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汤岑书 褚学宁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55-1663,共9页
为了实现CAD与CAPP系统的有效集成,提出了以切削成形能力模型为基础的加工特征识别方法.通过引入成形函数揭示了切削成形过程的核心要素;据此提出切削模式概念,构建了以切削模式为核心的切削成形能力模型,实现加工表面到加工方法的映射... 为了实现CAD与CAPP系统的有效集成,提出了以切削成形能力模型为基础的加工特征识别方法.通过引入成形函数揭示了切削成形过程的核心要素;据此提出切削模式概念,构建了以切削模式为核心的切削成形能力模型,实现加工表面到加工方法的映射.该模型应用于加工特征识别,为零件表面生成可行的加工方法集合;在此基础上,以提高零件的加工效率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为每一个表面筛选出合适的加工方法,并将同一次装夹下使用同一把刀具加工的表面聚集为一个加工特征,从而实现加工特征的识别.最后通过实例测试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现有特征识别中存在的鲁棒性较差、相交特征识别困难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特征 特征识别 切削模式 成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何与公差信息的加工特征识别方法 被引量:9
4
作者 汤岑书 褚学宁 +1 位作者 孙习武 苏於梁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6-262,共7页
为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系统的有效集成,提出了一种同时利用几何信息和公差信息的加工特征识别新方法。建立了加工资源、加工表面和加工方法三类信息模型。提出了切削模式的概念及以之为基础的表面加工方法生成原理... 为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系统的有效集成,提出了一种同时利用几何信息和公差信息的加工特征识别新方法。建立了加工资源、加工表面和加工方法三类信息模型。提出了切削模式的概念及以之为基础的表面加工方法生成原理和过程。建立了表面加工方法优化选择模型。采用多目标模糊优化结合蚁群算法求解该模型,为每个加工表面选择最优加工方法,并将在同次装夹中采用同一刀具类型和加工条件进行加工的表面聚为加工特征。最后,通过实例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 几何信息 公差 特征识别 切削模式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聚类优化的加工特征识别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汤岑书 褚学宁 +1 位作者 孙习武 苏於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20-1724,共5页
为了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的有效集成,提出了以表面加工方法生成和聚类优化为基础的加工特征识别新方法.基于加工资源、加工表面和加工方法3类信息模型,引出了切削模式概念和表面加工方法生成的原理.以刀具种类... 为了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的有效集成,提出了以表面加工方法生成和聚类优化为基础的加工特征识别新方法.基于加工资源、加工表面和加工方法3类信息模型,引出了切削模式概念和表面加工方法生成的原理.以刀具种类数和零件装夹次数最少为目标,建立了表面聚类优化模型,为加工表面选择最优加工方法,并把可用同类刀具、在同一装夹下连续加工的一组表面聚为一个加工特征.通过实例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特征 特征识别 切削模式 聚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