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和小麦不同基因型的碳同位素分馏作用及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20
1
作者 林植芳 彭长连 林桂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9-414,共6页
26个大豆基因型和 18个小麦基因型的叶片和种子的稳定碳同位素分馏值 (△ 13C)在正常供水和缺水的田间条件下皆有明显的基因型差别。土壤干旱降低△ 13C值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 WUE)并增大了不同基因型间的差值。抗旱性不同的基因型的... 26个大豆基因型和 18个小麦基因型的叶片和种子的稳定碳同位素分馏值 (△ 13C)在正常供水和缺水的田间条件下皆有明显的基因型差别。土壤干旱降低△ 13C值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 WUE)并增大了不同基因型间的差值。抗旱性不同的基因型的叶片和种子的△ 13C平均值及相应的 WUE与抗旱性大小之间表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抗旱性强的基因型的△ 13C比抗旱性中等和差者较低而相应的 WUE较高。叶片的△ 13C的基因型差异大于种子。结果表明 ,△ 13C受作物基因型控制和环境条件互作的影响 ,利用△ 13C评估和选育高 WUE种质应作干旱试验并计算△ 13C和 WUE的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分馏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大豆 小麦 基因型 抗旱性 种子 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地区三叠系油藏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和烷基苯酚的运移分馏作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敏 龙长河 +2 位作者 张俊 张春明 胡伯良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0-155,共6页
塔北地区三叠系油藏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和烷基苯酚自南向北存在着运移分馏作用 ,表现为中性含氮化合物的绝对浓度由高变低 ,屏蔽型化合物相对富集而部分屏蔽型化合物和裸露型化合物相对贫瘠 ,1,8 DMCA/1,7 DM CA ,1,8 DMCA/2 ,7 DMCA ,1... 塔北地区三叠系油藏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和烷基苯酚自南向北存在着运移分馏作用 ,表现为中性含氮化合物的绝对浓度由高变低 ,屏蔽型化合物相对富集而部分屏蔽型化合物和裸露型化合物相对贫瘠 ,1,8 DMCA/1,7 DM CA ,1,8 DMCA/2 ,7 DMCA ,1,8 DMCA/部分屏蔽化合物 ,1,8 DMCA/裸露化合物的比值由小变大 ,而 [a]/[c]的比值则由大变小 ,烷基苯酚化合物 2 MPH/3 MPH和 2 ,6 DMPH/2 ,3 DMPH的比值亦由小变大。此外同一构造带中原油自西向东 ,从下而上中性含氮化合物同样存在着运移分馏效应。研究还表明塔北地区三叠系原油横向上自南向北 ,从吉拉克地区向桑塔木断垒和轮南断垒带方向运移 ,而侧向上原油从下而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含氮化合物 烷基苯酚 运移分馏作用 原油 塔北地区 三叠系 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ICP-MS对黄河甘宁蒙段过滤水和悬浮物中稀土元素含量测定与分馏作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菁钧 韩丹 刘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6-1121,共6页
采用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HR-ICP-MS)对黄河甘肃、宁夏、内蒙古段12个采样点过滤水和悬浮物中稀土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悬浮物中稀土元素的分馏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过滤水中稀土元素含量较低,含量最高的元素镧(La)浓度仅... 采用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HR-ICP-MS)对黄河甘肃、宁夏、内蒙古段12个采样点过滤水和悬浮物中稀土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悬浮物中稀土元素的分馏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过滤水中稀土元素含量较低,含量最高的元素镧(La)浓度仅为32.0ng.L-1,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为47.5ng.L-1,以包头磴口(S1)和三湖河口(S2)最高,分别为130.0和100.0ng.L-1,可能是由外源稀土进入水体所致;悬浮物中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为167.8mg.kg-1,与中国土壤背景值相近,其中,甘肃什川桥采样点(S11)重稀土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采样点,表明该采样点受到外源重稀土的影响。悬浮物中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结果与中国土壤分布模式相同,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铕(Eu)中度亏损,铈(Ce)呈现弱的亏损,表明悬浮物中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土壤风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过滤水 悬浮物 稀土元素 HR-ICP-MS 分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源对海洋微藻氮同位素分馏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俞志明 Waser N A D Harrison P J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4-529,共6页
以海链藻 (Thalassiosirapseudonana)为研究对象 ,分别考察了以硝酸盐、铵盐和尿素为氮源的氮同位素分馏作用。在建立相应理论模型基础上 ,分别计算出各个实验体系的ε值。结果表明 ,在藻类生长初期 ,δ1 5N均较低 ,其δ1 5N的积累主要... 以海链藻 (Thalassiosirapseudonana)为研究对象 ,分别考察了以硝酸盐、铵盐和尿素为氮源的氮同位素分馏作用。在建立相应理论模型基础上 ,分别计算出各个实验体系的ε值。结果表明 ,在藻类生长初期 ,δ1 5N均较低 ,其δ1 5N的积累主要发生在指数增长期 ,在稳定期达到最高 ,与氮源的初始δ1 5N相同 ;不同氮源的氮同位素分馏作用也不相同 ,其中以铵盐最强 ,硝酸盐次之 ,尿素最弱。考虑到实际情况下氮化合物并非单一存在 ,作者还进一步考察了上述3种氮源混合后对其同位素分馏作用的影响 ,发现混合氮源体系的表观ε值介于单一氮源时的最大与最小ε值之间 ,该结果较好地解释了Montoya等 ( 1 991 )在Chesapeak湾的现场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同位素分馏作用 混合氮源 海洋微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发分馏作用对原油中金刚烷类化合物分布与组成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羊塔克构造上的原油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茜 包建平 +1 位作者 倪春华 朱翠山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5-305,共11页
借助于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羊塔克构造上两组原油中烃类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以研究蒸发分馏作用对金刚烷类化合物分布与组成特征的影响。轻烃分析结果表明,YT5和YT101井两组原油都经历了蒸发分馏作用的改造,... 借助于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羊塔克构造上两组原油中烃类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以研究蒸发分馏作用对金刚烷类化合物分布与组成特征的影响。轻烃分析结果表明,YT5和YT101井两组原油都经历了蒸发分馏作用的改造,其中上部储层产次生凝析油,而下部储层产经蒸发分馏作用改造的残留油。相似的甾、萜烷分布与组成表明两组原油具有相同的来源。金刚烷类分析结果表明,蒸发分馏作用对次生凝析油和残留油中单金刚烷和双金刚烷系列的相对组成基本没有影响,但对它们的浓度影响显著,如次生凝析油中金刚烷类化合物的浓度远高于残留油,且单金刚烷系列浓度升高的幅度远大于双金刚烷系列,但对金刚烷类成熟度参数影响甚微。因此,金刚烷类化合物的浓度不适用于判断遭受蒸发分馏作用改造原油的成熟度,但相关成熟度参数仍能正常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单金刚烷系列 烷基双金刚烷系列 蒸发分馏作用 次生凝析油 残留油 羊塔克构造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烃过程的成分分馏作用
6
作者 朱抱荃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1986年第3期25-28,共4页
岩性及其空间相对位置是影响石油范围烃分布的外部因素;烃本身的含碳数目及其分子结构是影响组分分馏的内部因素。国内外一些与低成熟陆源有机质有关的轻质油和凝析油,很可能是排烃过程的分馏作用所造成的。
关键词 排烃效率 分布形式 轻质油 凝析油 陆源有机质 石油馏分 石油 正烷烃 生油岩 烃源岩 运移过程 分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原油微生物降解的氮同位素分馏效应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传平 梅博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07-710,共4页
选取辽河油田冷东地区来自Es3烃源岩不同性质原油,测定氮同位素比值,试图分析生物降解过程中原油氮同位素的分馏作用,探讨含氮化合物组成的变化机理。正常原油与相应干酪根的氮同位素比值接近,δ15N分布在4.0‰左右。遭受生物降解的原油... 选取辽河油田冷东地区来自Es3烃源岩不同性质原油,测定氮同位素比值,试图分析生物降解过程中原油氮同位素的分馏作用,探讨含氮化合物组成的变化机理。正常原油与相应干酪根的氮同位素比值接近,δ15N分布在4.0‰左右。遭受生物降解的原油,氮同位素比值明显增加,δ15N接近或超过10.0‰。比较遭受不同程度微生物降解自然系列的原油,氮同位素比值的变化与降解程度相联系。微生物降解过程中发生氮同位素分馏作用这一事实暗示降解原油中含氮有机化合物在降解过程中参与了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同位素 分馏作用 干酪根 烃源岩 分馏效应 比值 油藏 微生物降解 降解过程 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氯同位素分馏机理及其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佩仪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83-88,共6页
过去一直认为稳定氯同位素比值(^(37)Cl/^(35)Cl)几乎不变。80年代以来利用高精度质谱法成功地发现了自然界氯同位素分馏作用。单纯的溶解和对流迁移作用不能引起同位素组分变化,而扩散作用、离子渗透作用和对流混合作用却可导致同位素... 过去一直认为稳定氯同位素比值(^(37)Cl/^(35)Cl)几乎不变。80年代以来利用高精度质谱法成功地发现了自然界氯同位素分馏作用。单纯的溶解和对流迁移作用不能引起同位素组分变化,而扩散作用、离子渗透作用和对流混合作用却可导致同位素分馏。各地不同深度海水的氯同位素成分极为一致,故以标准平均海水氯(SMOC)作为对比标准。得克萨斯—路易斯安那海湾油田水的δ^(37)Cl大致为+0.5‰^-1.25‰,且与氯浓度大致呈正相关。热液成矿系统中,氯同位素可作为研究矿床成因的示踪剂,如美国田纳西州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MVD)的δ^(37)Cl在+0.2‰^-1.1‰之间,几个斑岩铜矿床(PVD)的早期脉岩与晚期脉岩中不同δ^(37)Cl的存在,都表明在成矿过程中有不同氯源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同位素 分馏作用 地下水 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凹陷原油气洗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涛 侯读杰 +3 位作者 米巨磊 何大双 施和生 朱俊章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66,4-5,共7页
白云凹陷天然气资源丰富,同时产出一定量轻质原油和凝析油.其天然气成熟度高于原油的,具有油气同源不同期、早油晚气的特征,后期充注的天然气对早期形成的油气藏进行气洗分馏改造,导致原油轻组分正构烷烃大量损失并形成次生凝析气藏.基... 白云凹陷天然气资源丰富,同时产出一定量轻质原油和凝析油.其天然气成熟度高于原油的,具有油气同源不同期、早油晚气的特征,后期充注的天然气对早期形成的油气藏进行气洗分馏改造,导致原油轻组分正构烷烃大量损失并形成次生凝析气藏.基于全油气相色谱数据,计算原油正构烷烃损失量,研究白云凹陷原油气洗作用强度及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原油多具有气洗分馏作用残留油特征,原油气洗作用主要发生在珠江组储层,且东部流花—荔湾构造带气洗的广度和强度大于北部番禺低隆起构造带的;东区LH3构造正构烷烃损失量最大,达到90%以上;北部番禺低隆起构造带气洗程度差异较大,与该区断裂发育程度及与油气源距离有关.该结果为寻找富含轻质烷烃、贫芳烃的凝析油气藏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洗 正构烷烃损失量 蒸发分馏作用 白云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尔果斯背斜紫泥泉子组油气藏气侵作用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雪颖 杨强 +2 位作者 袁波 阎桂华 魏凌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0-554,共5页
为确定霍尔果斯背斜紫泥泉子组油气藏气侵作用及其主控因素,利用油气地球化学性质分析、包裹体测试、地震等方法,对该区块发生气侵分馏作用的油气藏进行研究,分析了气侵分馏作用对油气藏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区有机质丰度高,具有持续... 为确定霍尔果斯背斜紫泥泉子组油气藏气侵作用及其主控因素,利用油气地球化学性质分析、包裹体测试、地震等方法,对该区块发生气侵分馏作用的油气藏进行研究,分析了气侵分馏作用对油气藏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区有机质丰度高,具有持续生气的能力;数量众多的断裂以及油气充注时间等地质条件匹配良好,使油气藏发生大规模气侵分馏作用;地层压力和垂向深度是控制气侵分馏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气侵分馏作用是导致该油气藏形成稠油、低蜡质凝析油和高蜡质油等复杂原油类型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霍尔果斯背斜 紫泥泉子组 气侵分馏作用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生排烃史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伟 张枝焕 +2 位作者 朱雷 韩立国 杨永才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7-345,共9页
通过对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夹矸及煤层顶板砂岩石样品中的包裹体类型、与矿物的共生关系以及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研究,结合山西南部上古生界煤层埋藏史及热史演化分析,讨论了太原组和山西组煤层的排烃历史。结果表明,太原组和山西组... 通过对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夹矸及煤层顶板砂岩石样品中的包裹体类型、与矿物的共生关系以及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研究,结合山西南部上古生界煤层埋藏史及热史演化分析,讨论了太原组和山西组煤层的排烃历史。结果表明,太原组和山西组煤层排烃主要发生在晚三叠世末期煤层抬升释压以来,大体可以分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和晚白垩世一直到古新世三期。早期有过煤成油的阶段,并且有一定规模的排油过程;主要的排气阶段正好与热催化生油气阶段和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相对应,那么可以认为热解气和热裂解气是煤层气的主要组成部分。煤储层中液态烃与煤层夹矸及顶板岩石中液态烃组成特征存在着明显差别,可能是由排烃过程吸附分馏作用和不同成熟度液态烃的混合作用不同所致。甾烷和藿烷总体组成特征相似,说明煤层、煤层夹矸及顶板砂岩中油气来源于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层气 流体包裹体 分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成因气质疑 被引量:11
12
作者 马龙 陈洪德 +2 位作者 张景廉 石兰亭 卫平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0-256,共7页
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第四系泥岩有机质丰度低、厚度小,且乙酸含量低,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不利于天然气的生成。以7个实例证实,碳同位素判据无法确认一些天然气的成因。以5个实验结果证实,费-托合成反应同样可产生碳同位素分馏效应,对... 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第四系泥岩有机质丰度低、厚度小,且乙酸含量低,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不利于天然气的生成。以7个实例证实,碳同位素判据无法确认一些天然气的成因。以5个实验结果证实,费-托合成反应同样可产生碳同位素分馏效应,对于区分生物成因气与非生物成因气,碳同位素不是可靠的判据。过柴达木盆地的2条地学断面和大地电磁测深证实,柴达木盆地深部上地幔上隆,并有3条超壳深大断裂,中地壳内有低速-高导层,富含CO2(或CO)及H2,又有金属催化元素,在中地壳恰当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可发生费-托反应合成烃类。因此,柴达木盆地第四系下部可能有非生物成因天然气,天然气勘探前景将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成因气 碳同位素 分馏作用 费-托反应 第四系 柴迭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的形成 被引量:22
13
作者 黄海平 杨玉峰 +1 位作者 陈发景 陶一川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15-522,共8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的地质和地球化学分析 ,揭示了天然气的成因特征和形成过程。该区天然气的分子组成和同位素组成均显示出较大的变化 ,甲烷是天然气中的主要组分 ,质量分数在 57.4 % - 98.2 %之间 ,平均为 90 .1%... 通过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的地质和地球化学分析 ,揭示了天然气的成因特征和形成过程。该区天然气的分子组成和同位素组成均显示出较大的变化 ,甲烷是天然气中的主要组分 ,质量分数在 57.4 % - 98.2 %之间 ,平均为 90 .1%。主要非烃气体是CO2 和N2 ,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 4 .9%和 3.2 % ,且CO2 质量分数变化范围较大。气体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 ,甲烷同位素显示煤型气特征 ,而乙烷和丙烷的同位素显示油型气的特征 ,表明徐家围子深部除煤和Ⅲ型干酪根作为主要气源外 ,仍有一定含量趋于生油的Ⅱ型干酪根作为次要气源 ,实测和计算结果证实天然气主要是有机质在高成熟阶段形成的产物。运移过程中和成藏后的次生变化使天然气的组成和同位素面目变得非常复杂 ,尤其是由盖层微渗漏造成的蒸发分馏作用使同位素出现倒转。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煤型气的发现为该区油气勘探展示出了更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成因 稳定碳同位素 成熟度 蒸发分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及其在矿床学应用的评述和讨论 被引量:10
14
作者 葛军 陈衍景 邵宏翔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0,共6页
不同地质条件和成矿环境中的铜同位素组成有显著差异,表明利用含铜矿物的铜同位素组成可以作为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剂。并且,由于铜是主要成矿元素之一,所以铜同位素对于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过程的示踪更为直接。文章介绍和评述了铜同位... 不同地质条件和成矿环境中的铜同位素组成有显著差异,表明利用含铜矿物的铜同位素组成可以作为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剂。并且,由于铜是主要成矿元素之一,所以铜同位素对于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过程的示踪更为直接。文章介绍和评述了铜同位素的测试、研究和应用的进展,认为当前对于铜同位素分馏知识的匮乏严重制约着铜同位素研究和应用。从同位素分馏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了铜同位素分馏研究的思路以及可能的分馏规律,对于已发表的部分地质样品测试数据,给出了新的解释,并预测溶解于海水中的铜离子应亏损65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同位素 分馏作用 地球化学示踪剂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牙哈地区次生凝析气藏的成因差异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海军 吴楠 +2 位作者 李勇 雷刚林 孙雄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4-148,共5页
牙哈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海相含油气系统与陆相含油气系统过渡带,多期油气充注过程导致区内凝析气藏广泛发育。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牙哈地区凝析油的折算Ro在0.7%附近(远低于原生凝析油Ro=1.3%的热力学门限),反映出次生凝析气藏的特征... 牙哈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海相含油气系统与陆相含油气系统过渡带,多期油气充注过程导致区内凝析气藏广泛发育。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牙哈地区凝析油的折算Ro在0.7%附近(远低于原生凝析油Ro=1.3%的热力学门限),反映出次生凝析气藏的特征;同时,牙哈地区原油轻质组分相对损失的特征,表明其发育典型的相分馏效应,即相分馏作用控制了其凝析气藏的形成。流体相态特征表明,牙哈地区凝析气藏分为两类:一类为饱和型凝析气藏,此类凝析气藏的地露压差较小,具油环,主要分布于YH7井;另一类为不饱和凝析气藏,此类凝析气藏的地露压差较大,在地下为纯气态,不具油环,主要分布于YH3以及YH6井区。其成藏过程受控于差异充注过程,即早期少量原油仅对于YH1、YH5等井区发生了充注,原油充注并未达到YH3井区;晚期大量干气对YH1、YH7井区的油藏发生持续侵入,而承载了大量轻质组分的天然气运移至较浅的YH3井区发生聚集,由于温压降低,转变为不饱和凝析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凝析气藏 分馏作用 库车坳陷 牙哈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柴达木盐湖硼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俊周 孙大鹏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77-285,共9页
以测定Cs2BO+2离子的热电离质谱法,用VG-354型质谱计测定了大柴达木盐湖卤水及其外围水系的硼同位素组成。其卤水的δ11B值为+4.96‰-+9.ll‰,外围水系的δ11B值为-3.85‰--42.68‰。同时... 以测定Cs2BO+2离子的热电离质谱法,用VG-354型质谱计测定了大柴达木盐湖卤水及其外围水系的硼同位素组成。其卤水的δ11B值为+4.96‰-+9.ll‰,外围水系的δ11B值为-3.85‰--42.68‰。同时也测定了其湖底沉积物、外围碳酸盐泉华和硼酸盐的硼同位素组成。它们的δ11B值分别为-17.78‰-+2.56‰、-31.97‰-+0.17‰和-11.87‰--9.59‰。这些资料说明了该区硼同位素分馏作用是存在的。实验结果证明:粘土吸附、碳酸盐沉淀和硼酸盐析出是影响该区硼同位素分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同位素 分馏作用 大柴达木盐湖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台盆区原油正构烷烃摩尔浓度分布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碧 黄光辉 +2 位作者 徐阳东 唐小强 韩金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7-103,共7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原油性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十分罕见;分析表明,成熟作用和源岩相很可能是原油多样性的次要因素,主要影响因素可能与多期成藏或成藏后储层内的次生蚀变作用有关。本文对照正构烷烃摩尔浓度分布图版,辨别了塔中地区不同...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原油性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十分罕见;分析表明,成熟作用和源岩相很可能是原油多样性的次要因素,主要影响因素可能与多期成藏或成藏后储层内的次生蚀变作用有关。本文对照正构烷烃摩尔浓度分布图版,辨别了塔中地区不同构造单元原油正构烷烃摩尔浓度的分布类型,分析了原油遭受次生蚀变作用的程度,以及蒸发分馏作用、气洗作用发生的原因及其对原油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运移通道以及与油气源的距离等因素,从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至中央断垒带,蒸发分馏作用和气洗作用发生的频率逐渐降低,但基态原油分布频率有增高的趋势。并且Ⅰ号断裂坡折带部分凝析油、高蜡油的形成主要与上述蒸发分馏、气洗、晶析等储层内的次生蚀变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地区 正构烷烃摩尔浓度 蒸发分馏作用 气洗作用 高蜡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4-C_8轻烃在原油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大宛齐油田凝析油为例 被引量:13
18
作者 孔婷 张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5-543,共9页
全油样品的GC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大宛齐油田不同层位的81个原油样品富含轻烃组分,且部分样品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微生物降解。以C_4-C_8轻烃地球化学参数为工具,对原油成熟度和次生蚀变等方面进行地球化学研究。轻烃成熟度参数表明,原油... 全油样品的GC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大宛齐油田不同层位的81个原油样品富含轻烃组分,且部分样品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微生物降解。以C_4-C_8轻烃地球化学参数为工具,对原油成熟度和次生蚀变等方面进行地球化学研究。轻烃成熟度参数表明,原油的折算Rc在0.9%左右,处于成熟阶段。对遭受生物降解作用的原油分析发现,随着生物降解作用的增强,其Mango轻烃参数K_1值减小,K_2值明显增大,甲基环己烷指数增大,甲基环戊烷较乙基环戊烷更容易遭受生物降解,表明单烷基环戊烷中烷基取代基越大的烃类越难遭受生物降解作用。结合轻烃参数指示的原油成熟度和母质来源,推测研究区原油为次生凝析油。通过轻烃参数对比研究发现,大宛齐油田凝析油轻烃参数特征与大北和其南部地区正常原油相似。依据塔里木盆地大宛齐油田的地质背景和原油成藏模式可知,研究区原油是大北和南部地区两类原油通过深大断裂运移到大宛齐浅部,通过蒸发分馏作用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 次生凝析油 地球化学研究 蒸发分馏作用 大宛齐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某些作物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2
19
作者 周国华 李远华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6-357,364,共3页
对赣南地区(我国稀土元素高背景区)烟、茶、柿、枣典型产地植物样品(叶、果)和土壤样品中的稀土元素进行了采样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稀土含量具有烟叶>枣叶>柿叶>茶叶>枣果>柿果的特点,这除了与产地土壤稀土丰度... 对赣南地区(我国稀土元素高背景区)烟、茶、柿、枣典型产地植物样品(叶、果)和土壤样品中的稀土元素进行了采样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稀土含量具有烟叶>枣叶>柿叶>茶叶>枣果>柿果的特点,这除了与产地土壤稀土丰度有一定关系外,主要受各种作物对稀土的吸收富集强度控制;同时,植物对稀土的吸收过程引起了稀土的分馏作用,在烟、枣、柿的叶片中轻、中稀土得到分馏富集,而茶叶呈现弱的重稀土分馏富集;稀土元素Ho表现出相对强的植物生理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赣南地区 稀土元素 植物 富集系数 分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坳陷BZ26-2油田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斌 郝芳 邹华耀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6期1-4,共4页
渤中坳陷BZ26-2油田发现正常油藏和凝析气藏两类油气藏.馆陶组原油中25-降霍烷系列与完整的链烷烃系列共存表明至少存在两期油气成藏.通过原油单体烃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对比表明,油田具有双向油气来源,凝析油气来源于北部渤中凹... 渤中坳陷BZ26-2油田发现正常油藏和凝析气藏两类油气藏.馆陶组原油中25-降霍烷系列与完整的链烷烃系列共存表明至少存在两期油气成藏.通过原油单体烃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对比表明,油田具有双向油气来源,凝析油气来源于北部渤中凹陷,而正常原油主要来源于南部黄河口凹陷.原油异常密度梯度和轻烃参数表明,深层凝析气藏为热成因,浅层凝析气藏为蒸发分馏成因.综合分析表明BZ26-2油田是一个具有双向油气来源、多期次充注、经历多种后生作用的复合成因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坳陷 地球化学特征 多期成藏 生物降解 蒸发分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